內十寨
內十寨分佈情形如下所示。
(1)主寨(主帥營):今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
(2)左寨(護衛營):今水林鄉土厝村王厝寮。
(3)右寨(護衛營):今水林鄉土厝村陳厝寮。
(4)前寨(先鋒營):舊稱興化店(約今北港扶朝堤防外溪床),多次洪水氾濫,最後在清光緒年間被溪流全部沖毀,住民遷移別處,範圍為今北港鎮水埔、扶朝及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大庄等3里。
(5)後寨(訓練營):舊稱考試潭,後稱為後庄,居民他遷,約今水林鄉水北村重劃區農田,範圍包括今水林鄉水北、萬興、尖山及大山等4村,擔任兵士後勤訓練。
(6)哨船寨(航隊營):舊稱船頭埔,今北港鎮樹腳里,負責船隻後勤補給維修。
(7)海防寨(水師營):又稱南寨,臨笨港溪,舊稱後寮埔,為笨港溪水最深的地方,是外海船隊補給據點,設有檢查哨控制船隻出入,今水林鄉海埔、後寮及嘉義縣六腳鄉本賢、竹本與魚寮等5村。
(8)北寨(警戒營):臨牛挑灣溪,舊稱大北門,今北港鎮大北、番溝里及水林鄉蘇秦村,設有牛挑灣、紅毛路及番仔厝等哨點。
(9)糧草寨:有兩個主要據點,分佈今水林鄉土厝村(舊稱塗間厝)大庄(舊稱大倉)及溪墘村湖仔內等2村,提供來台屯墾軍民糧草、馬隻及物品供給與後勤支援等庶務工作。
(10)撫番寨:臨笨港溪,舊稱撫番仔,今北港鎮新厝、後溝及府番等3里與元長鄉下寮、內寮及崙子等3村。
顏思齊來台在水漆林、六腳及笨港等地方先設立內十寨安營屯兵,先挖池塘鑿井解決民生用水問題,再利用當地莿竹,搭建草寮居住(竹架草面,莿竹鋸竹管及剖竹取柄摒成排用米糠抹面,地面則將土整平為主),有些還可以移動避免地勢過低淹水(俗稱思齊屋),隨著生活改善,較富有人家則由大陸進磚瓦,地面以木造結構用石板、紅磚鋪地及黑瓦為頂等來建新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