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藝術與美學於一身-陳玄茂
民國49年(西元1960年)出生於嘉義縣六腳鄉竹仔腳(分竹本村、永賢村),從小喜歡水彩、水墨、書學及捏麵等創作,現居住於口湖鄉金湖(舊稱新港)。
雖然住在鄉下,仍甘之如飴,從事美術教學三十多年,其認真努力的態度,培育出不少美學的精英,同時成立金湖畫室來教學傳承,不斷自我學習來成長(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又以台灣牛的精神創作出多幅美學作品,加上個人喜愛歷史文物,常取材自然而道地,廢棄的牡蠣殼、文蚵殼、蚵螺殼、竹子、漂流木與茅草等為材料,成為多元化巧思,幅幅都是佳作。
常常關懷地方,義務指導社區創作,也捐畫義賣貢獻心力,為地方注入一股活水,讓社會充滿了溫暖,獲獎無數有雲林2000美展第一名、桃城美展第一名、南部七縣市水墨寫生第一名、南美展第一名、全國金輪獎第一名、青溪文藝金環獎第一名、全國青年書畫展第一名、國軍文藝金像獎第一名、高市美展第二名及全省美展第二等,目前作品曾經多次參展,獲得好評,且多為國立美術館、國父紀念館、高市美術館、嘉義市文化局、雲林縣政府及廣西省桂林市立博物館等收為典藏,值得大家來學習看齊。
其子陳彥廷也受其感念,對美學更青出於藍,勝於藍,作品具有獨特風格,參加比賽屢獲獎項,於103學年度考取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研究所。
非常感謝美學大師陳玄茂,在水林鄉各學校不屑餘力推廣地方美學三十多年,其中大力以筆(水彩筆、毛筆、竹筆及鉛筆)與捏尪仔來創作教學,將水彩畫、水墨畫及文字書學等落實文化傳承,水林鄉有你們真好。
竹筆:
在新港奉天宮主殿奉祀
湄州四媽(笨港大媽,坐桂竹做成的竹椅),為台灣第一尊雕刻媽祖神像,又被稱為「狀元媽」,加上王得祿創辦登雲書院後,也帶動鄰近漢人讀書學習之風氣,當時竹筆成為抄寫書字的最佳工具,可見竹子的用途非常廣闊。
顏思齊來台後,受到物資得短缺,住家或店家多以竹筆來記載數量或文字,由於取得容易非常方便,通常多為手工自製,據傳早在戰國時期已使用竹筆,西夏或俄羅斯等也使用竹筆來書寫文件,其字體饒有其趣,又稱為飛白書或寫刻體。
有萬筆之祖的竹筆,一般多利用莿竹或桂竹等枝幹來剖開削成尖狀的筆尖(切一細分叉,尾留一小孔),像沾水筆非常流暢書寫便利,視其需要有來製作大小枝,同時保留竹子的外觀,把握水勢任我書。
起落頓筆,轉折筆畫不圓。
用刀子及將竹筆筆尖的削尖與刻切鑽孔,成為類似鋼筆頭狀,容易沾墨書寫,由於形狀非常多樣,視個人的需要來調整大小,通常以「尖、齊、圓、健」等做為判斷竹筆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