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火馬-台南市後壁區崁頂里崁頂勸善堂
後壁區(舊稱侯伯寮:流傳一位白髮長鬍鬚老人在溪旁搭寮居住,並以撐筏渡河為生,因位於鹽水後面稱名,又稱後壁寮)崁頂里流傳一百餘年的射火馬祭典,是全國唯一繼續流傳的「射火馬」民俗,先民近百年前的一場拼庄械鬥,造成冤魂積怨難消,由當地勸善堂(崁頂里4鄰47號)五府千歲池王爺出面化解,與孤魂野鬼相約「池王有吃,冤魂亦有吃」,以後每年農曆六月十七日池王聖誕時,村民都會準備供品至庄頭東邊(是日下午約二時居民擔著竹籃內豐盛的供品依序來到祭祀場地),望著原械鬥之地八掌溪舊河道沼澤地(西元1919年河川大改道),以祭祀當年械鬥亡靈,同時舉行放火馬祭典以慰冤魂,勸善堂眾神尊也一一用神轎,請來祭壇由值年爐主(擲)博杯擲出新爐主,三時一到池王爺公降乩帶領眾信徒焚香禱告,再至各酬神戲台點戲,後行射火馬儀式(或稱謝火馬、放火馬)。
台南市後壁區崁頂里:
地名由來,崁頂庄係位於八掌溪河床旁的高地(崁字意指溪流旁邊兩平坦地之間垂直轉移的崖面),故稱為崁頂,崁頂村位於前菁寮的東北邊(分前菁寮及菁寮),光復後設村,將日治時期的菁寮第四保與東北邊的潭底湖合為一村,取人口較多的崁頂庄之庄名為村名,稱為崁頂村,縣市合併稱崁頂里,村里鄰人口數,鄰數 9 戶數220 男274女255合計529人。
範圍界線,崁頂里位於八掌溪南岸菁寮堤防南邊、台一線西側,前菁寮的東北邊,清代時屬於下茄苳北保菁寮庄,日治時期依保甲制度,屬菁寮第四保,光復後設村,將日治時期的菁寮第四保(俗稱崁頂)與東北邊的潭底湖(居民多為蔡、周姓)合為一村;八掌溪北岸中寮堤防,為嘉義縣水上鄉南和村後寮聚落(以羅姓居多,由嘉義市湖子內羅姓遷移)、鹿草鄉後堀村;早期八掌溪兩岸屬於三不管地帶致多盜匪出沒,治安問題造成地方非常困擾。
火馬:
火馬(紅色)以竹架與紙紮而成,在馬腹與馬匹周邊放置炮火(即今蜂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