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搭起的~箭瑛大橋
早期鳳林鎮的山興里,舊稱六階鼻,位於海岸山脈西麓,此地有岡阜六座,延伸到花運溪畔,狀如突鼻,故名。民國二十六年,日人改稱山崎。三十四年光復後易名山興。該處對外交通只有靠一座用竹子搭的便橋往返,於民國六十六年十月六日黛娜颱風過境之後,唯一用桂竹搭建的簡便小橋,被洪水沖毀。當年服務山興國小的教務主任陳國義和總務主任兼教師張箭、鄧玉瑛、林寶炫等幾位年輕老師,為求上課心切,不顧安危,大清早騎著腳踏車到溪床,欲橫渡遼闊的花蓮溪,前往山興國小上課,張箭牽著鄧玉瑛一組、陳國義與林寶炫一組,因日前颱風過境,溪水暴漲,溢砂嚴重四位老師全被沖走,陳國義與林寶炫被沖走約一百公尺後奮力爬上岸邊,而張箭、鄧玉瑛卻在急流中失去了蹤影。據陳國義描述當時情景表示,他將奄奄一息的女老師拖上岸之後,便往下游尋找張箭與鄧玉瑛,卻遍尋不著,無情的花蓮溪洪水就這樣吞噬了兩位寶貴生命。
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為感念兩位老師的犧牲,就用箭、瑛為橋名,興建五百四十公尺長的箭瑛大橋,於六十七年六月完工通車,並在東邊橋旁山丘設立兩人銅像,以紀念他們的敬業精神。
轉眼間三十年過去了,對兩位老師而言,生命的意義,是對教育的熱愛、是責任的承擔,更是無私的奉獻,塑造了一個讓後人景仰的楷模。從陳國義校長寫給箭、瑛二位老師逝世三十週年的追思文中,讓人們更加體會到什麼叫做「患難中的真情」、什麼才是「平凡中的偉大」,~「花蓮溪潺潺的流水,流走了多少的悲歡離愁,斯人在這裡離開了我們,留下了哀傷,已經三十年了,或再過更久遠,人們依然會懷念、感激。因為,他們掌握了生命,活出了生命的價值,他們懂得為了得到那永遠不會失去的,而付出了那不能長久保有的」。雖然兩位老師犧牲了他們不能長久保有的生命,但那永遠不會失去的偉大精神將永存人心、屹立天地之間。
聯絡電話: | 0933485088 |
---|---|
聯絡地址: | 花蓮縣 鳳林鎮鳳智里公正街3號
![]() |
相關連結: | http://www.wretch.cc/blog/vfk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