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米樂社區菁寮社區營造規劃導覽文史工作室(無米樂荷蘭井湧泉民宿)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0
  • 累計人數:196846
  • 發表文章:64
  • 相片數量:93
  • 回應數量:4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無米樂社區社造執行.社區規劃師黃永全老師  
聯絡地址: 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菁寮老街荷蘭井129號  
聯絡電話: 0931033700,066622705  
傳真電話: 06-6622706  
關於我們
鶯歌陶瓷老街文化導覽
2005-10-16
˙陶瓷老街
尖山埔路,重慶街-陶瓷老街是鶯歌窯
廠發源地,也是鶯歌本土陶瓷集散地及
陶瓷觀光街,融合了二-三百多家商店
及陶藝教學DIY,文化導覽,風味餐.

參 訪 鶯 歌 陶 瓷 老 街

導覽 黃永全老師(鶯歌釉之華-活的陶瓷教育館館長)

 鶯歌陶瓷的起源是約兩百年前的時候(1805年),大陸的泉州的磁灶人吳鞍先生,他來到鶯歌,跟凱達格蘭族人租龜崙嶺的地方,也就是在龜山兔仔坑銘傳大學的這個地方,開始做陶磁,做一陣仔以後,碰到漳州人跟泉州人開始打架,工廠無法營運,所以就轉到半山腰大湖地區比較接近鶯歌,就是說他本來是在龜山兔仔坑,再轉到靠近鶯歌的山腳下,(1853年)到了老街的時候,經歷了一百五十年的開發過程,兩百年製陶是大鶯歌地區,鶯歌古早名叫做鶯歌石庄(鶯歌及樹林、山佳地區),在光復以後才把舊鶯歌地區改為鶯歌鎮,樹林改成樹林鎮,行政區域就是這樣發展,我們再往文化路走到老街,沿路滿多陶瓷商店街可以參觀的。這裡有一份觀光局出刊鶯歌陶瓷及三峽的導覽精華,可參考。

陶瓷老街是向縣政府爭取且由經濟部商業司中衛發展中心,做的社區總體營造模範商圈規劃,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大家都知道是約12年前行政相關單位及文建會從日本的經驗延續過來的,這幾年來的實施真的帶動各地方很大的產業及觀光發展尤其921重建區,鶯歌陶瓷老街在2000年4月2日落成,大慨花了大約一億三、四千萬,原舊廠門面因路拓寬截彎取直,縣政府希望他有一點老街懷舊的感覺,符合以前舊名稱「舊街」,清朝時代老街後段有11間的房屋,所以也叫「11間仔」,到後來發展延伸到這裡,做陶瓷已有一百五十年了,那時候泉州磁灶人吳鞍先生,有一個觀念不好就是傳子不傳女,且傳內不傳外,他的壟斷技術及市場,大概有一百年,後來才在文化路,有一間益成記的廠房,起造人陳斐然先生,是位漢學仙,也是早期中醫師,他就請福州人(福州師父)來鶯歌做陶瓷,技法就是泥條成形和陶瓷老街泉州師傅(手拉坯)不同,俚語叫「土來走」(台語),他們兩個的祖師爺不一樣,兩位是兄弟,哥哥做手拉胚的叫羅明,弟弟作手擠胚叫羅文,所以鶯歌做陶瓷的人在酬謝神明時,都會拜祖師爺,暫供奉在土地公廟,在文化路那邊有一座一百多年的福德宮土地公廟,陶瓷老街也有一座,在中正二路福興宮,當時漢民族移民到台灣時心靈信仰-庄頭庄尾土地、田頭田尾也土地,傳說土地公幫人類看顧田園、山頭、庄頭,祖墳,也帶來財運,所以小型土地公廟在鶯歌是最早的信仰,到後來才蓋有媽祖廟,及三峽的清水祖師廟,鶯歌還有一座叫碧龍宮,早期叫「龜公廟」,在陶瓷老街的對面鶯歌山上,當時被發現的石頭外型圖騰像烏龜八卦樣且被當地居民應驗了醫療的神蹟,且來加以祭祀膜拜,目前宮內又供奉了觀音菩薩及媽祖和關聖帝君及伏羲大帝,所以改稱「碧龍宮」

鶯歌石庄的地名由來,最主要是因為鶯歌山上有一顆極似鶯歌鳥的石頭,那顆鶯歌石,是板塊撞擊造山運動台灣成形過程中,由海裡浮上來的,所以在鶯歌石上也可以找到貝殼化石,還有一典故由來,就是鄭成功的軍隊要去趕走荷蘭人時,經過這裡,看到這裡烏煙瘴氣,有兩隻怪鳥在整個鶯歌的山上盤繞,產生一些瘴氣煙霧迷漫讓鄭成功的軍隊沒辦法通過,覺得這裡不大太平,而且居住在這裡的人民都覺得民不聊生,所以鄭成功就派他的軍隊用大砲把牠們打下來,結果鶯歌鳥斷了頭部化作石頭掛在鶯歌山,鳶鳥則展翅趴著化為鳶山,鶯歌從此就太平了,這是鶯歌石的典故。

當然鶯歌能讓各位喜歡,除了需要有地方文物產業特色外更需要有文化導覽及推廣活動規劃人才,除了政府的帶動外及加重民間的時時推動,如我們文化導覽的工作,在政府沒有補助,靠自己努力向外推動,且規劃提供鶯歌一日遊行程表,學校來此鄉土教學,我們規劃了,包括鶯歌陶博館,陶瓷老街、文化古蹟的景點,玩陶、鶯歌風味餐,這些都是要細心規劃的,有時會不會賺錢並不是唯一考量,最重要是用心的服務,鶯歌才有更好的明天。

  我們再來看陶瓷老街,老街早期窯廠林立,這裡有一根老煙囪,叫「四角窯」約有30-40年,窯室如一間四方型的空間,還有一種叫「隧道窯」,像南投水里的蛇窯,長長的窯身是整個貫穿的,有如像龍或蛇身一般,遠遠看的時候像蛇,所以就稱為「蛇窯」,在大陸建此種窯名叫「龍窯」(是因為在內陸宮廷的地方),如為朝廷做陶瓷的窯,就叫做「官窯」,一般生產民間陶瓷的叫做「民窯」,那苗栗的華陶窯,窯身內有如一間一間的房間,他是不會貫穿的,叫「登窯」;還有外觀型像烏龜的,叫做「龜仔窯」;有的外觀看起來像包子的,叫「包子窯」,有的像饅頭的叫「饅頭窯」;有的外觀六角形像八卦的叫「八卦窯」。

我們進入陶瓷老街,平常12:00-17:00及週六、日全天是人行徒步區,禁止車子通行的。這裡看來產品琳琅滿目商機熱絡前景一片光明,而且全鶯歌鎮7-8萬人中約60-70%人民經濟來源靠鶯歌陶瓷觀光產業所衍生出來,所以鶯歌的商業契機一直在成長發展中,但有一個的問題,就是產業陶瓷工廠一直在減少,老街附近的窯廠改為店面,鶯歌傳統陶瓷產業廠區的消失,怎麼辦?那文化的產業化呢?除非能帶動更高的商機,文化才有辦法帶動產業,否則產業只有轉移到廉價的地區,所以鶯歌目前只好從各個地方買低價的生活陶,有大陸,馬來西亞,及日本退流行的餐具,所以整個陶瓷老街的陶瓷,不一定是鶯歌出產的,這是沒有辦法的,工廠提供的很少,比較藝術,比較創意的,以個人的陶藝工作室提供為主;大型的傳統工廠出產的大多是一般藝術花瓶、水缸,少量的提供給店面,況且陶瓷老街店面也參雜了許多非陶瓷產品,減少陶瓷的供應量。

陶瓷老街新風貌注入的元素,入門口有仿文化路(成發居)閩南式紅磚建築和鐵製的鶯歌鳥展翅飛翔裝置藝術,道路拓寬,電路管線地下化,路面翻新,鋪上岩石當人行步道,及種植綠色植物,統一路燈,店門柱加紅磚柱及照明,老街招牌鐵製的鶯歌鳥,咖啡色系遮雨棚,水溝加大加蓋及三根裝置藝術老煙囪,陶瓷座椅,公共電話亭,花瓶及葫蘆型拱門花園休息區,公共廁所,陶瓷垃圾桶及陶瓷製信箱,大型停車場,也做有規劃的商圈教育及提升服務及國際觀光格局的課程座談會,建立E化行銷網絡,計畫將鶯歌陶瓷文化觀光產業行銷到全世界。且台北縣政府因為老街新風貌呈現和鶯歌陶瓷博物館辦了許許多多的陶瓷相關活動及有效的廣告行銷,使得鶯歌陶瓷名聲遠播,遊客絡繹不絕,當地的老人家看到此景還說:「自己生眼睛、長眉毛到現在,都不知道陶瓷品有這麼好看,看到晚上都還有人在觀光」。

據考古專家說最早的陶瓷被發現是在八千年到一萬年前,台灣發現有陶瓷是在大坌坑文化約6000-7000年前,鶯歌陶瓷能夠發展到現在的條件,第一有「黏土」,第二有「燃料」,早期有煤炭和相思樹,及第三「運輸」很方便,貨暢其流,早期做陶瓷運輸靠水路以大漢溪為主,公路和後來鐵路運輸。這裡是尖山埔路陶瓷老街,接近尖山堆,以前吳鞍先生來到這裡開發做陶瓷的時候,就是挖後面的尖山堆底下的田土。這邊尖山埔路老街到底有多少商店家?約一百多家,等一下我們會繞到隔壁重慶街陶瓷商店,這個區域古早時期都是窯廠,我們逛了一圈,鶯歌能營造此榮景該歸功於分工合作,中央及地方政府10多年以來即和地方陶瓷產業合辦大型鶯歌陶瓷嘉年華會,有在鶯歌本地及松山外貿和台北世貿中心,有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建築陶瓷、衛浴陶瓷、工業陶瓷,五大類;大力行銷鶯歌的陶瓷,不遺餘力。鶯歌民間陶瓷團體有多少呢?1.中華民國釉藥協會、2.鶯歌陶瓷文化藝術協會,3.鶯歌陶瓷文化觀光發展協會、4.鶯歌捏陶雕塑協會、5.台灣區陶瓷工業同業公會,6.鶯歌陶瓷工會,六個單位有時各自運作,各自努力,所以各有可以發展的一片天,(陶瓷老街有陶瓷文化藝術協會運作,讓大家來欣賞觀光),還有(陶瓷文化觀光發展協會他是拓展到外面的百貨公司及舉辦大型鶯歌嘉年華會),拓展到外面的展覽場去展覽,成員有鶯歌的廠商及陶藝工作者,店家也有,(釉藥協會發展產業陶瓷技術研習課程),(捏陶雕塑協會發展重慶街的商機及陶藝教學),(陶瓷公會運作大型的瓷磚、衛浴,工業用,藝術陶瓷產業),(陶瓷工會保障陶工的權益),這六個協會在運作,有時分工合作舉辦活動,不管有沒有申請到政府的資源,每一個協會的成立都是代表著鶯歌的希望及企圖心,目前是很重要的資源。來到陶瓷老街發展的外地人也很多,像我是台南人,也在重慶街陶瓷老街入口從事教陶,1981年來到鶯歌陶瓷上班1985年轉到桃園教陶作陶,2000年又回到鶯歌,因為社區總體營造已經轉型成功,有觀光,重陶瓷文化教育功能,所以我和釉之華的專業團隊就回來陶瓷老街,帶動鶯歌的專業陶瓷教育機能。確實也帶動了很好的成果。

我來介紹結晶釉,什麼是結晶釉,各位知道嗎?結晶釉是早期帶動鶯歌很好商機的產品,現是大家都研發的很成功,所以沒有像以前,據說一支花瓶也有賣到一兩千萬的,但是有沒有賣出去我們不曉得,但是聽說有賣到兩三百萬的,這個就是結晶釉,結晶釉,原料的配方上會在某一些原料上加的比較多,讓他超過,超過飽和在燒窯時,就會在作品釉藥表面形成結晶體,這件叫鋅結晶釉,在我們中國最早的結晶釉就是宋朝的油滴釉,但是鋅結晶釉最早被研發出來的是法國的陶瓷廠,在一百五十年研發出來的,台灣是在民國七十年才研發出來,就是鶯歌窯廠和台北的孫超老師,孫老師是在故宮博物院當研究員,有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參考,在民國七十年的時候跟鶯歌是同時期發展出來的,結晶釉到現在也是很平價的產品,鶯歌的發展過程剛開始,來到老街的時候都是做罐、甕、缸器等粗陶,日據時代前鶯歌還沒有做碗盤,碗盤是到大陸淪陷的時候,大陸陶瓷不能銷售到台灣,所以就開始做碗盤,早期都是進口日本跟大陸的,這是鶯歌的發展,到後來開發藝術陶瓷,而藝術陶瓷也發展的不錯,又開始發展衛浴陶瓷和建築陶瓷,所以鶯歌陶瓷在市場的佔有率很高又能夠賺錢,鶯歌這個地方是很能創造商機的地方,如果一個社區你沒有辦法去創造更多的商機,文化是很難推動的,目前一定要讓大家有飯吃,鶯歌每家店面也都懂得要怎麼轉換商機,他們也花了錢,做店面門面的美化如果不做社區總體營造,也很難帶動很多人喜歡,所以這樣的效果讓你們覺得說他們是很用心的,包括民間及政府也很用心,第一不能有太多的抱怨,只能問你自己做了多少努力,這個就是在推動的時候必須考慮的因素。

  這一條就是重慶街,很多工廠都拆掉當店面,因為好多窯廠老闆說:「不做收起來,不用煩惱賠錢,那麼辛苦幹嘛?」,所以你現在找陶瓷工廠已很少了,除非我們知道的人帶你去窯場參觀,否則你在這商店街附近幾乎找不到,變成鶯歌陶瓷少了一點點什麼-那就是根,目前政府有鼓勵台灣鄉土文化教學,所以有更多的陶藝教室在此成長。

在老街也有滿多的作家,但是並沒有突顯自己,因為他們的作品大部分給店家賣,所以並沒有突顯出老街有什麼作家駐店,無法來感受到作者和顧客的互動,提升陶瓷藝術的另一份真善美樸。自己身為一位陶藝創作者,也以做陶教陶和陶瓷文化導覽為事業導向來帶動商圈經營的風貌,有相當好的成效。

早期鶯歌發展在粗陶瓷,碗盤,日常用陶器之外,就是仿古瓷器,仿古代的陶瓷品如「青花瓷」,「粉彩瓷」,「釉下五彩」;這件「釉下彩」,就是胚體先素燒好之後,上面彩繪一些草、花、鳥,畫好了上一層透明釉,再燒高溫,約燒到一千兩百八十度C到一千三百度C,燒出來就像我們看到的作品「青花瓷」,還有一種就是,陶瓷已經全部高溫燒好的瓷器,在上面彩繪比較低溫的釉上彩釉藥,大約燒七百到八百度C,這就是「釉上彩」,但是像這個作品藍色的是有比較高溫的釉下彩,又有一些比較低溫的釉上彩並列的作品,有這兩種顏色,爭相鬥艷的,叫做「鬥彩」。這就是我們仿古作品,以手拉胚為主。

早期藝術陶瓷在北投發展的最好,但是北投因環保問題不能開採黏土,及禁止燃煤燒窯,所以才轉到鶯歌發展藝術陶瓷,有一句俚語「北投燃土炭,鶯歌燒碗盤,大溪滷豆乾,三峽出鱸鰻」,鱸鰻是因為三角湧本身有三條溪,三峽溪、大漢溪、橫溪,三條溪交會的地方水很清澈,所以那個地方鱸鰻很好生長。那我現在來講一下鶯歌俚語,講到鶯歌會想到什麼,以前鶯歌的路不像現在馬路這麼好,所以以前有車子載泥土來鶯歌的時候就會塵土飛楊,如果天氣下雨的時候地上就會泥濘不堪,所以「好天就(坱)鶯、壞天就羔(歌)」(台語),所以叫鶯歌,這樣比較好記。還有做陶瓷的「三天若壞天就要借米,三天若好天就可以演戲」,因為做好陶瓷胚體時需要趕快曬乾,趕快燒趕快拿去賣,趕快換錢回來買米吃,如果連續三天下雨,沒能趕快曬乾趕快燒,趕快拿去賣趕快換錢回來就沒米吃,就得去跟人家借米,那如果是三天好天就可以趕快曬乾,趕快燒趕快拿去賣趕快換錢回來買米吃,就能豐衣足食,定當感謝上天演戲酬謝神明。再來就是做陶瓷的都要有節儉的觀念,好的陶瓷要拿去賣、壞的要留給自己用所以叫做「做陶瓷的要用缺碗」。再來就是以前作陶瓷的技術設備不佳,良品率不高,會有較多的瑕疵品,收入不高,當時有重男輕女的觀念,買的飯菜可能只夠公公、婆婆和先生、小孩子吃,當媳婦會沒得吃,餓肚子,所以「做陶瓷的要會補,不會補就會死某」,還有現在鶯歌的技術和設備比較精良,製作陶瓷良品率很高,獲利頗豐,有人就調侃鶯歌的人說「做陶瓷的人,是土攪水,一元賺九角鬼,看起來親像土匪」,我的創作品有的一件也賣到二十萬元,所以我都是往高藝術價值作品去努力,才有辦法生存到現在。

還有鶯歌飲食的觀念,縣政府也推薦我們「釉之華」鶯歌早期的飲食文化,包括早期的生活較不易,如有一碗飯足夠一個人吃得飽,若煮成粥,那大家多有得吃了,至少全部的人都不會餓死,且當時人們覺得白粥較清淡就會加番薯、芋頭,鶯歌早期也是這個樣子,又醃漬一些菜圃,所以我們就把鶯歌的飲食當作是我們的風味餐,「釉之華-鶯歌泥漿粥」,以套餐為主,內容有菜圃、酸梅、饅頭、一杯洛神梅子汁、和豐富古早味的香菇芋頭肉粥,來隱喻鶯歌做陶人,苦熬出頭,苦盡甘來有美好願景的情境,來享用過的人就會和現在的鶯歌人一樣出運了。目前政府一直在推動台灣的本土、鄉土文化教學,所以鶯歌才會有這麼多的陶藝教室,我們「釉之華-活的陶瓷教育館」也以專業的陶瓷美術工藝的師資,全套的陶藝教育課程,來到鶯歌陶瓷老街加入陶藝教學的職責,投資教學設備寬敞舒適的空間,及培育更多的師資,及鶯歌高職陶工科學子加入創作教學領域,又投入對鶯歌文史古蹟,陶瓷藝術的田調工作及文化導覽,和鶯歌風味餐及精緻的伴手禮的研發推展,也得到行政院觀光局及新聞局及縣政府認定推薦給,國內外傳播媒體新聞單位,全力投入經營了三年雖然虧了兩三百萬,但是自己還是願意再全力以赴,因為以前自己的努力,辦展覽時也得到文建會、國家文藝基金會的補助,代表國家參展於歐洲、日本、及全國各歷史博物館、美術館,文化中心,現在作品也在總統府展覽,自己亦不斷的再努力做到最好。

目前鶯歌大方向的社區總體營造的陶瓷活動,要懂得盡量靠公家資源來推動,因為像現在SARS問題,帶動觀光熱潮的大型活動,亦需要政府的全力投入及民間力量的熱心參與推廣,定會給營業單位和產業界及市井小民帶來商機生活的更好,希望鶯歌人有熱心、更熱誠的推廣,這樣才有希望,所以當我們遇到外地人順口就說一句話「歡迎有空來鶯歌玩」,這樣我們鶯歌就有希望了,像我參加2000年澳洲殘障奧運迎接聖火的時候,我才剛開刀,但是我還是帶著鶯歌簡章去給澳洲的居民,便說「歡迎有空來鶯歌玩」,自己覺得鶯歌努力的成果,很值得大家來走一走,如此隨時把歡迎人家的話掛在嘴上,表達出鶯歌人的熱誠,將會帶來無可限量的願景,凝聚更多鶯歌人、事、物的真善美,謝謝各位,再次的歡迎各位以後多來鶯歌玩。

釉之華-活的陶瓷教育館.館長 黃永全 手機0931033700
台北縣鶯歌鎮重慶街55號2樓 TEL(02)86772547 FAX(02)86772549 相關網站:http://www.ccv.org.tw/yingge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