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永續發展促進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27534
  • 發表文章:18
  • 相片數量:2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王博瀛  
聯絡地址: 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魚池路45號  
聯絡電話: 03-8655008  
傳真電話:  
社區小故事回應
共和村歷史
2011/01/21 11:04 | 歷史
*

壽豐鄉共和村設立於民國35年,日治時期花蓮港廳花蓮郡壽庄(現壽豐鄉)轄有壽、賀田、月眉、豐田、水璉等五村,而臺東線鐵路西側的「壽村」(現壽豐村)則是壽庄行政中心所在,設有「壽庄役場」(現鄉公所),而壽村東側至花蓮溪畔(現共和村北半部範圍)則是一片未開墾的臨溪荒地。

 

因著日本當局「獎勵糖業」以及「官辦移民、獎勵私營移民」等政策,而有1899年「賀田組墾殖會社」於鯉魚尾(壽豐鄉志學至共和一帶)的土地開墾事業;1904年吳全城設「賀田組農場」及黑糖部,生產紅糖運銷日本,是花蓮製糖的開端。

 

1910年「賀田組農場」併入「臺東拓殖合資會社」(1912年改組為「臺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1913年臺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在本村設立「壽」工場,大量引進人力耕作及駐場製糖,並設立辦公廳、員工宿舍等,是共和村最早建設的區域-現花蓮農場及農墾區之前身。1914年壽工場併入「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改名「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製糖所壽工場

 

二戰末期壽工場遭盟軍轟炸,滿目瘡痍,民國34年國民政府糖業監理委員會接管後決定拆除壽工場但保存酒精工場。民國41年國防部於此設立「花蓮大同合作農場」,民國44年花蓮糖廠將酒精工場搬遷至光復,原場區併入合作農場並改隸屬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至民國58年改名「花蓮農場」沿用迄今。

 

本村最早開發區域-花蓮農場及農墾區歷經時空的更迭演替而漸趨成形,而散居農場周邊的榮民,或與當地居民通婚、成家,或自立更生而逐漸落戶生根,加上早期定居本村的閩、客、原住民,以及受八七水災影響,東遷本村拓展農漁牧事業的雲、嘉農民,讓共和村漸漸熱鬧起來。

 


回應內容
回應時間
找不到符合查詢條件的資料
回應內容: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