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原住民時代,可說是梅花鹿遍佈原野大自然時代。四百年前自漢民族移入開墾,也就進入了農業發展的時代。就在四十年前,當時在鄉間的水田畦畦,青山綿綿,綠水常流,這副景象常存在我們這一群 -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腦海裡,至今難忘。
這次的參訪龍潭的三和社區,他們是在北部地區第一個通過環境場域認定的社區,他們經過十年的努力,所展現出的成果讓我們看得津津有味,他們也曾經因內部意見的分歧,因而分開後再結合,理念從而尋得共識,就是找回社區原來所擁有的,排除工業化後的多餘水泥建築,因而濃濃的客家庄風味,也讓我們這群河洛客人囋不絕口。
上週日我和兄姐、連長一行,來個貢寮山村的故事書中人物的拜訪活動,我們何其有幸,就在我們的村莊,尚有前輩持續耕種的水梯田,這幾位可敬的長者對於逐漸褪色山田風光,從來沒有抱怨也從不絕望,雖然僅有幾分田地收入微薄,但因他們的堅持,守著家園,也為了我輩留下復興的禾種。在參加農村再生的課程後,水土保持局也建議我們要加強農村生產計畫的執行,農村經濟的活絡,方能帶動農村再生的活力傳承。
促進會自成立以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因為有大家熱力的召喚,每次都會有新夥伴加入,由此讓我們看得到一股復興力量在崛起。如何讓我們的記憶再恢復真實,相信我們這一群人絕對是關鍵,相對於其他社區的人口數,我們人雖少但投入的人卻各個都是菁英,再加上我們的天然條件,相信只要我們持續用心,十年後的風光將會展現出新農業的美學時代,我們擁有的自然美和充滿人情味的氛圍,將會是新世代人的另一種生活選項,也是簡樸生活幸福康健的泉源。
龍崗社區的夥伴:
感謝大家熱心地招待我們廣福社區的朋友,我們在回程的路上,有找大家輪流分享參訪的心得。
首先最有印象地就是龍崗熱情又和藹可親的夥伴們,聽了大家對社區營造的理念與目標後,
在前往戲棚地與桃源谷的路上,夥伴們都會沿路導覽解說,社區注重生態維護、有機耕作與盡量使用台灣原生種的生物,
感受到夥伴們對社區的期許與感情,更加激發廣福社區的夥伴想要培訓導覽解說的人才。
除了美麗的風景讓大家讚賞不已之外,大家也注意到龍崗社區的整潔,也從社區夥伴的分享,
了解大家保護社區的想法與方法。
感謝夥伴們的熱情,廣福的朋友覺得龍崗社區還有很多地方想去造訪,
也希望有緣能再去玩。
譽書
原本自己覺得為龍崗幾年來的努力付出已經對得起這塊土地了
沒想到發現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盧國松先生
盧先生已經69歲了
自鐵路局屆齡退休之後默默為家鄉打拼
這是一位極有理想的老年人
每天搭第一班火車到貢寮
從車站步行上山到自己家鄉舊宅
換上工作服開始一草一木墾出童年印象中的「大嶺古道」
有夢想的他想到:「草嶺古道有虎字碑,大嶺古道應該也要有一個碑」
古居旁有一個巨石是當年村民家有未成年子女都會在七夕來祭拜的「石頭公」
共 7 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