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度社區營造活動已隨著社造成果展的閉幕正式結束了.非常懷念這些可愛的社造夥伴们.大家一起坐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學習社區營造的情景.仿佛又回到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
談到腦腫瘤所有人都會心驚膽顫,總會把腦腫瘤和癌症聯繫起來,其實很多腦腫瘤被發現後已經無法手術治療了,即使是良性腫瘤也存在着巨大風險,腦腫瘤預防十分重要,早期腦腫瘤不可忽視的十大徵兆,讓你遠離腦腫瘤。
徵兆一:晨起頭疼
一夜睡眠醒來時往往頭疼最重,起身後會漸漸減輕,一般的頭疼多在午後可以得到緩解。
徵兆二:噴射嘔吐
通常發生在頭疼劇烈時,嘔吐後頭疼可有所減輕。
徵兆三:視力下降、復視
早期可為一時性黑蒙,並有短暫的視力喪失,隨病情的加重漸漸變為持續性的視力減退,最後可能完全失明。復視:即兩眼成像不能重疊一起,看任何物體都呈雙影。復視起初只有當眼球向一定方位注視時才能出現,以後可發展到任何方向都能出現,最後當兩側眼的位置已顯著不對稱時,復視反而可減輕甚至消失。
徵兆四:視野缺損
通常表現雙顳側偏盲,嚴重時可妨礙患者的行為。
徵兆五:單眼突出
即一側眼球向前突出,嚴重時可影響眼瞼,引起瞼裂、眼瞼閉合不全。一側眼球突出的病例50%系由顱內疾患造成,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腦腫瘤。
徵兆六:單側耳聾
中年人若無中耳炎和外傷的病史,僅有一側聽力進行性減退,伴有或不伴有同側耳鳴,多半為腫瘤壓迫聽神經導致。
徵兆七:癲癇發作
指成年以後開始發病者,如無外傷及其它誘因,則應首先考慮顱內腫瘤。倘若抽搐發作侷限於一側或由某個肢體開始,無論成人或小兒都應考慮腦腫瘤。
徵兆八:偏癱
包括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半身無力或偏癱,表現有病側肢體少動或不動,另一種是一側肢體共濟失調,表現為動作蠢笨或不穩。這兩種症狀假如是緩慢出現並漸漸加重,可能是腦腫瘤信號。前者多見於大腦半球腫瘤,後者為小腦半球腫瘤的徵象。
徵兆九:肢端肥大
為嗜酸性垂體瘤特有的臨床徵象,見於成年人發病者,主要表現為手腳厚粗大,眉弓和下頜突出,面貌醜陋,兒童發病者可發育成巨人。
徵兆十:閉經泌乳
育齡婦女非妊娠的閉經、泌乳常為垂體腫瘤的首發症狀。男性主要表現為陽痿和陰毛、腋毛、鬍鬚等脫落,皮下脂肪增厚等。
對於腦腫瘤患者,早期發現診斷治療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很多患者早期並不在意一些身體的細微變化,其實這些都提示着疾病的發生,如果您出現了上面的十大症狀一定要及早去醫院就診。
老花眼也是一種習慣病。年紀輕輕的你卻有80歲的眼,是錯誤使用手機、電腦與姿勢、睡眠、飲食等不良習慣所造成。從今天開始,養成好習慣,讓視力、腦力同時恢復年輕。
失去視力是件悲慘的事,但視力是可以保護的,而且是你自己的事,沒人可逼你。只要每天1分鐘,可以幫你即便八、九十歲,還可以用機智的話語、迷人的眼睛凝視對方。
1.吃葉黃素、魚油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從口袋拿出藥盒,他每天早餐都吃葉黃素,三餐都吃魚油。因為研究已經證明,葉黃素與魚油是兩個唯一可進入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
不過,除了吃保健食品,從食物中攝取葉黃素並不困難。
台大農化系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最愛吃菠菜炒玉米再灑幾顆枸杞,不僅顏色漂亮,可以吃到葉黃素、玉米黃素。
而傳統的枸杞已經被現代醫學證實,含有大量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足以保護眼睛。
一杯含大量綠、黃色蔬菜的精力湯,也是補充葉黃素好選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曾經考慮試賣精力湯,營養師們試喝不同口味的精力湯,出乎意料地,幾天下來大夥突然發現自己變得眼聰目明。
至於補充魚油,《超完美Omega飲食》的作者、前美國白宮營養顧問西莫波羅絲(Artemis P. Simopoulos)建議,一週至少吃兩次高脂魚,包括鮭魚、鮪魚、鯖魚、秋刀魚等。
2.加強眼周血液循環
台灣人眼睛太累了,護眼商品紛紛出籠,市面上出現可散發熱氣或冰涼感的護眼貼。
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馨儀認為,熱敷促進眼周血液循環,可以幫助眼睛放鬆休息。但如果眼睛出現浮腫、乾癢、疲勞等症狀,可以改為先冷敷緩解症狀後,再熱敷。
不過她更推薦用自己的毛巾熱敷,因為毛巾有濕氣,更可保持眼部濕潤,用自己的毛巾,又更環保。上班族中午休息時間就可以熱敷,晚上回家再敷一次。
3.戴上太陽眼鏡
眼科醫師張朝凱戴著眼鏡,很多人誤以為他幫病人開近視雷射手術,自己卻沒用這技術。殊不知他在美國學習雷射時,就已經動了眼睛雷射手術,眼鏡是變色眼鏡,為了躲太陽。
夏日陽光赤炎炎,具防UV的太陽眼鏡不可少,但陰天外出也要戴太陽眼鏡。
眼睛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會引起水晶體中的水分及蛋白質變異,而且只要微量的紫外線也足以傷害眼睛。眼鏡要愈大愈好,像個怕被人認出的大明星,鏡片則是灰色、棕色濾掉光線的效果佳。藍色、紅色、粉紅色的鏡片則不建議。
而且一定要確認太陽眼鏡具有抗UV效果,如果沒有,又配戴深色鏡片,瞳孔會放大,讓更多紫外線進入眼睛。若不確定,可以到眼鏡行用儀器測試。
4.運動給眼睛伸懶腰
王馨儀醫師說,視神經是末梢神經,能促進血液循環的運動,都有助於眼睛。而且,運動時不時看遠看近,總會放鬆到睫狀肌。
況且三高現在也是台灣人眼睛的敵人,糖尿病控制不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來報到。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也和黃斑部病變有關。用運動控制好體重,總沒錯。
此外,用手機定時,每隔一小時提醒你,做做眼睛的抒壓運動,眼睛也會感謝你。「坐久了,身體都要伸一下懶腰,眼睛也需要,」王馨儀醫師說。
住一隻眼,另一眼看遠、看近,再換眼,至少視線暫時離開電腦。
或是辦公桌放些賞心悅目的小東西如家人照片或綠色植物,將目光移到心愛的物品上,讓眼睛稍做休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翁林仲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他每接起手機,就會藉此離開座位,走到窗邊講電話,一邊望向遠方,眼睛比較不會疲累。
斷捨離,一定要戒的傷眼習慣
小時候,媽媽叮嚀你寫功課要打開檯燈,現在要靠你自己才能保護眼睛。以下3個習慣,是眼科醫生一聽就搖頭的傷眼動作,一定要斷捨離。
■斷:不在公車、計程車上看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
「捷運穩定度還好,」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馨儀認為,但在公車、計程車上看智慧型手機,彷彿是不斷晃動的相機,卻要「拍」清楚小小銀幕上的字,眼睛睫狀肌要不斷用力調焦,這樣用眼,老花會提早看上你。
■捨:不在床上關燈看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
「床上看平版電腦,姿勢會跑掉,」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距離太近,會讓水晶體和角膜慢慢變厚。而且,關燈看平版電腦,光線對比太大,對眼睛的刺激過強。
■離:不用手機玩遊戲。
專注玩遊戲,眼睛「絕對固焦」,不需移動,會讓眨眼次數減少,一般人平均1分鐘眨眼7~8次,玩遊戲時才2~3次。眼睛酸麻脹痛、慢性疲勞都會來到,「讓phone只是phone,」陳瑩山醫師說,雖然聽起來很「老摳摳」,不符時代潮流,卻是眼科醫師的忠告。
保護眼睛不只要葉黃素 蛋白質、花青素也重要
為什麼葉黃素已經吃了好幾瓶,眼睛的狀況卻毫無起色?臺北醫學大學教務長,也是保健營 養學系 教授的黃士懿表示,葉黃素是視網膜非常重要的營養素,不過如果缺乏蛋白質的成分做載體,補充再多的葉黃素,還是無法提供眼睛足夠的營養。
黃士懿說,現代小資男、小資女總是日夜緊盯電腦,連走路搭車也不停看著智慧型手機,眼睛承受由電腦、電視、手機等強度光源輻射傷害的程度,是20年前的數十倍以上,再加上外食人口增加,飲食經常缺乏蔬菜水果,過去老化眼疾多半要到50歲以上才會出現症狀,近年來不到45歲就有可能發生老花眼、白內障,甚至會導致失明的黃斑部病變。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每天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可以降低57%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黃士懿說,其實只要從正常的飲食;例如一小碗菠菜就能得到,但是超商等市售便當中的蔬菜量不多、種類少,而且又比較油,都影響這些有益營養素的吸收。因此許多營養專家都建議忙碌無法正常進餐的上班族可以額外補充保健營養素,不過對於大眾維護視力健康的焦點都只放在葉黃素,他認為這是不夠的。
黃士懿表示,葉黃素需要優質蛋白的成份,也就是所謂的「視紫蛋白」來做載體才能運送到視網膜,很多人太忙,常常隨便吃一碗麵,或一個麵包就充當一餐,其中全都是碳水化合物,缺乏蛋白質,要攝足足量的蛋白質,以每公斤要吃到0.8到1.2克 的蛋白質來計算,每個人每天應吃到30克 的蛋白質。他建議早、午餐都要攝取到約0.5公分 厚、一個手掌大的肉類或是豆腐、豆干,如此才能得到足量的蛋白質。
除此之外,保護視力也需要花青素、維他命A、C、E,黃士懿說,花青素又有維他命P之稱,而這個「P」指的是滲透性(Permeability)的第一個字母,它的重點是協助營養素穿透細胞,而維他命A、B、C、E、β胡蘿蔔素、玉米黃質等也都是眼睛所需重要營養素,他建議民眾的蔬果攝取應該要選擇有各種顏色的;例如胡蘿蔔、南瓜、菠菜、綠花椰菜,還有台灣人很愛吃的枸杞…等,來獲得最多的營養素。
不過除了營養,他提醒還是要注意用眼時間及用電腦的方式,黃士懿建議經常用眼的民眾應每年定期到眼科檢查,並建議每工作兩小時休息15分鐘,使用電腦時,螢幕位置應在視角的10至20度夾角,眼睛距離螢幕60至70公分 間,而且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強光直接照射眼睛。
共 92 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