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度社區營造活動已隨著社造成果展的閉幕正式結束了.非常懷念這些可愛的社造夥伴们.大家一起坐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學習社區營造的情景.仿佛又回到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
道者 萬物之所由也 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第七)。所以,孔子無論請教於老子李聃或本篇的漁父,應都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並無奇特之處。而本段「莊子」的敘述,是否另有伏筆或寓意,不便推測,但請看以下的敘述。 孔子又再次行禮而起身說:如今我幸能遇上呀,好像蒼天寵幸一般。先生不以爲羞辱而把我看作(比)弟子(服役),而且親身教導我。冒昧打聽住處(舍)所在,請求因此受業門下而終能學成大道。 如上所述,孔子應是誠心求教,而願受業於漁父門下,然得到的答復,卻不如預期。 漁翁說:我聽說的,可以同往的與他交往,至於玄妙大道;不能同往的人,不懂得這些大道,謹慎不要與他結交,自身才沒有過錯。你勉勵這些!我離開你了!我離開你了!於是撑船而去,前去(延)沿著(緣)蘆葦之間。 以上所說:不懂得這些大道,謹慎不要與他結交,自身才沒有過錯。這與孔子的看法:無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第一),可稱一致。蓋「無友不如己者」,意指不要與我道不相同的人為友,而非「不如我」的人。如此,才能與「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相呼應。可見無論漢代的文、景崇尚黃老,或武帝的獨尊儒家,其實,很多理念並不相互衝突,甚至對立。漁父既然走了,所以: 顔淵掉轉車頭,子路遞過車繩,孔子不回頭,等到水波平定,聽不見划船聲(拿音)而後才敢上車。 子路傍著車子而問說:我(由)能够爲(先生)服勞很久了,不曾看見先生(夫子)對人如此這般敬畏(威)呀。大國(萬乘)的君主,小國(千乘)的君上,看到先生沒有不對等(分庭,古禮,客居西,主居東)相待(相互施禮),先生還有傲慢的神情。如今漁父手拿船槳對面站立,而先生彎腰磬(金、石等製與樂器,形狀彎曲)般彎曲(折),講話先行禮而後回答,能够沒有太過吧?弟子都奇怪先生了,捕魚人怎麽會能獲得如此呢? 子路的問話,自是跟隨孔子的學生們的疑惑,孔子本人卻不以為然。 孔子靠在車前橫木上(軾)而嘆息說:太過了你(由)的難以教化呀!沉湎於禮義有些時日了,而粗野鄙陋的心態到今天未能除去。前來,我告訴你!那遇到長輩不恭敬,失禮呀;見到賢士不尊重,不仁呀。他如不是至人,就不能使人謙卑低下,謙卑低下的人不精誠,不能得到他本真,所以長久傷害身體。可惜啊!不仁對於人來說呀,禍害沒有比這更大了,而你子路(由)偏有這毛病。况且大道喔,萬物的所産生呀,各種物類失去道的死亡,獲得道的生存。做事違逆道的則失敗,順應道的則成功。所以大道的所在,聖人尊崇它。如今漁父的對於大道,可以說有體悟了,我怎麽敢不尊敬他呢? 這段話的重點,在於:大道喔,萬物的所産生呀。原文是:道者,萬物之所由也。並且強調道能影響到生、死、成、敗。由於漁父對大道的體悟,所以孔子才禮敬有加。這裡要談的是,老、莊所倡的「道」,應為:道可道,非常道。雖然在「老子」中,對「道」仍有所道,且亦具體而微,並有脈絡可尋。然與孔子常談的道,恐仍有差距。不過,「莊子」仍將結語回到他的理念,雖未必是孔子所說,但他的目的,似已達到。 |
共 66 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