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訪談稿撰寫以淡江大學師生及文史工作者協助整理,並徵求年輕人參與幫忙,但因新世代對台語內容理解有限,淡大學生的參與困難,往往要另外時間校對修正,進度較為緩慢。
大道公繪本課程由屯山國小蔡誌晴老師與繪本創作盧怡方老師討論發展,針對12位六年級的同學分3組進行故事創作,因搭配同學的需求和進度請老師加課,課程結束後完成3本作品,並且規劃後續能加以上色,協助同學提高作品的完成度。
社區的月曆編輯設計由淡江大學資傳系賴惠如老師帶領團隊群組和學生討論分工,月曆照片由紀錄社區一整年的活動裡摘要出來,包括:大道公落馬、犒軍、插秧收割、石滬修復、踩街與社區觀摩、長青樂活等主題,屯山社區先將資料照片分類整理好,再由淡大資傳系學生提案設計,最後由團隊討論完成製作。
「屯山人說故事」影像紀錄專案從開始至今已走過了3年,三年來我
們以屯山人為主角,記錄了15個故事,這樣在地導讀的故事,不單感動了工作團隊,我們也在歷程中看見屯山人的期待及主動參與,畢r竟這不單是個故事,更是他們所生所長的這塊土地上的點點滴滴。
延續這樣的主軸,我們今年想從屯山曾有的另一大產業—「茶」入手,臺灣的茶葉從清領末期到日治時代,都是外銷的主力,北部的丘陵地就是臺灣茶葉的主要種植地,而背山面海的屯山也未缺席其中,插秧採茶幾乎是屯山老一輩人的共同回憶,而製茶工廠家族的興衰更為茶香增添了幾分傳奇。
「屯山人說故事」除化為影像外,我們更運用長輩們熟悉的媒材—月曆,讓他們參與,引起他們的共鳴。在這些年的持續耕耘下,這已是社區居民每年期待的一份記錄,近年更在淡江大學資傳系的協助下設計得更加精緻,透過這一份份的刊物,屯山的故事深入每個屯山人的家中,也讓爺爺奶奶跟3C時代的孫子孫女有了共同的話題。
「屯山人說故事」希望為屯山記錄下100個故事,不單記下故事,更要將故事中那溫暖人心的情感記錄予世世代代的屯山人!
社區103年屯山人說故事共做了13支影片,一開始淡江大學淡大資傳播,賴惠如老師帶著資傳系的學生要幫我們做社區iogo,先帶它們去做社區踏查,踏查後才發現社區有很多的故事在外人看起來是很有特色的故事但社區人並不重視,即使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他們也不一定知道,就覺得很可惜,
尤其是在認識保安獅的那一段五叔他口述以前的獅頭都是他們用手工做出來,可是很遺憾現在已經沒有這個技術,現在獅頭的形式也跟以前不一樣,因為我們的是開口獅,現在的都是大陸貨一隻幾千塊就可以買到,可是手工獅頭的工藝.我們覺得早期武術用在地的泥土打造手工製作的開口獅雖然已經失傳,我們希望在五叔還能講述示範的時候再做一個實體的示範,留下影像紀錄,再度留下給武館以及屯山的下一代,希望留下保安獅跟武館的起源給屯山的下一代.
於是我們跟淡江大學老師一個很誠懇的請託,希望屯山人說故事能繼續的說下去,能夠繼續的挖掘下去,邀請淡大的師生來一起加入紀錄的行列,希望每一年可以做一到兩個屯山故事,讓屯山人更了解屯山人可以重新看見我們的特色珍惜所擁有的資源,並且我們要跟屯山國小合作,並且做影片紀錄故事規劃在鄉土課程中,讓屯山的每個孩子能更認識自已的家鄉,我們今年的影片會做成QRCode放在月曆推廣至挨家挨戶,並舉辦一場分享會邀請居民參加,沒有出來參加的人社區會一份一分地分送到每一個家庭.
共 53 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