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代表圖像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8
  • 累計人數:221197
  • 發表文章:99
  • 相片數量:381
  • 回應數量:3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蕭明山  
聯絡地址: 花蓮縣光復鄉南富村富愛街22號  
聯絡電話: 03-8703141  
傳真電話: 03-8703141  
社區小故事
太巴塱部落 Pangcah阿美族之子民‧太陽Ina的故鄉
    2012/07/17 10:07 | 太巴塱部落簡史
保留原住民豐富的文化(另開視窗)保留原住民豐富的文化

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重要聚落,可稱得上是台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也是原住民最大族(阿美族),更是原住民人口最密集的部落;也因著人口稠密,遊客可以看到阿美族早期原始的文物及部落人的原始情感。

多年來透過部落營造,太巴塱不斷的在觀光以及生活間做調整,每個時期皆有不同的變化,也因此可以在部落內看到不同的工作室、文史館、文化園區等呈現文化的模式,近年來積極推廣織布、籐編、歌謠吟唱、野外訓練、木雕等課程,並著手整理部落史料,充滿著許多美麗的故事在其中。如有機會與部落人互動,還可以感受到阿美族傳統的歌舞魅力,擺動自己的身體一起享受這些文化交流;一定是喜愛原住民族文化的遊客要造訪的部落之

經過居民的努力,文化流傳了下來(另開視窗)
經過居民的努力,文化流傳了下來

歷史人文

太巴塱(Tafalong)的名字是源自部落本接近河床的地形,因此昔日有許多白螃蟹出沒,故以阿美族與『白螃蟹』(AFaLong)為命名。部落在漢人來後,曾因為農田土地肥沃,稻米收成良好,而被稱為「富田」。

相傳太巴塱的祖先由東海岸翻山而來,最早便在位於在海岸山脈裡,距部落有一公里的路程的發祥地位置落腳,居高臨下,隔著縱谷平原,與位於中央山脈的太魯閣族以及馬太鞍邊小山頭上的馬太鞍部落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直到部落發展規模到了發祥地容納不下,才逐漸拓展遷移到現在部落的位置。考古學家曾在發祥地挖出了2000年前的陶片,因此阿美族聚落的形成也應是久遠前的事了。 

不少祭典總是少不了酒(另開視窗)
不少祭典總是少不了酒

舉辦活動

部落最知名的旅遊活動莫過於每年一定進行的豐年祭。而認識豐年祭的本質是每個遊客進入部落需要先了解的。豐年祭是阿美族最大且隆重的祭典活動,在主要的農作物收穫後舉行,除了慶豐收外,還有慎終追遠、緬懷祖先功蹟的重要意涵,太巴塱的阿美族稱之為『Pipik Dan No Mihca』,意指一年裡的轉折時期。

太巴塱的『年祭』是以一系列的活動形式呈現,目前已簡化為五天,內容包括階層訓練、迎靈祭祖、祈福儀式、文化傳承、體能競技、歌謠舞蹈、感恩酒會乃至最終的除舊迎新儀式,都與傳統的信仰體系緊密結合,部落祭司也同時進行全部落的潔淨禮儀並祈求年年豐獵、豐收,全部過程莊嚴神聖,與一般人認知中歡慶作物收割或單純的飲酒歡樂聚會有相當差距;絕對值得遊客親自走一遭。

第一個以部落為名的國小(另開視窗)
第一個以部落為名的國小

太巴塱國小

太巴塱國小是全台灣第一個三個字的國小,也是第一個以原住民部落名為名的學校,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小於1901年創校,在1994年奉准以過去地名Tafalon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民小學。

歷史淵遠流長的校園在部落及老師的經營下,阿美族傳統木雕傳承成為該校精神,無論是入口處地面以大理石鑲嵌的螃蟹圖案、教室甚至是廁所都裝飾的很原味,是一所屬於部落的百年老校。

在校方對傳統文化的有關維繫下,近年來大力推廣木雕教育,校園內處處可見富傳統特色的木雕作品,許多都是太巴塱孩子們從長老口述中重尋祖先神話、生活圖像,再從中尋找素材所創作出來的。是部落重要的文化傳承地。

園區內可以見到許多木式建築(另開視窗)
園區內可以見到許多木式建築

太巴塱文化園區 

太巴塱文化園區主要是建構阿美族傳統木雕與皮雕經營。也是近年來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工作的重點,發展出許多部落深度旅遊的模式,若想要開始接觸真正的部落,與文化園區聯繫,開始踏入社區才是起點。

文化園區以阿美族文化為主體性來發展傳統木雕與皮雕為出發點,結合現代生活藝品作為創作之基礎。除此之外更召集部落裡失業居民從事開發手工木雕技藝並訓練技能創作,同時也提供給遊客前來製作原住民DIY手工藝品創作。且不定時推出新竒又好玩的DIY活動,希望DIY創作能夠帶給遊客美好的文化記憶,並與手工紀念品以創造園區經濟收益。

傳說中的古井(另開視窗)
傳說中的古井

拉度侖文化廣場 - 古井

太巴塱部落一直有古井傳說,相傳這是由太巴塱先祖「拉鼓娃」這一個年齡階層的青年,所合力挖掘的古井,用來供應居民的日常飲用水,不過後來自來水普及後,便廢棄不用。

後根據調查,這是太巴塱八大古井之一,位於Kakita^an祖屋後方,具有140年以上之歷史,為太巴塱最重要之水井,感懷先人胼手胝足,興建不易,1999 年由部落拉度倫(Laturun 75歲以上)之年齡階層認養,希望為後代子孫保留一點文化資產而努力。

古井附近還有KAKITAAN祖屋,是太巴塱重要之歷史建物,昔時為部落重要之信仰中心,舉凡部落重要儀式均在此舉行,其次也是行政中心,亦為部落耆老商議政事之處。

紀念太巴塱的傳說(另開視窗)
紀念太巴塱的傳說

發祥地

一個部落的從哪裡來?他的源頭一定特別受到注視。太巴塱現位於光復鄉東側,隔著嘉農溪與另一阿美族大社馬太鞍毗鄰。部落背後海岸山脈的一處小山坡,被認爲是太巴塱社發祥地,考古學家在那挖出了2000年前的陶片,因此阿美族聚落的形成也應是久遠前的事了。

傳說中太巴塱的祖先發祥地,原是河床地,部落族人便以河床的大石塊來建屋,然而自從太巴塱居民搬遷之後,逐漸荒蕪於草叢之間,直到近期整地時,發現其中的石板皆是早期族人居屋所用,因此在此地豎立石碑紀念。

太巴塱發祥地被視為整個阿美族文化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有著豐富的歷史傳說,從考古學上具有二千六百年以上的歷史,目前屬卑南文化遺址之巨石文化最北端。


更多資訊請上  -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falong8703141

痞客邦部落格:http://tafalong.pixnet.net/blog

台灣社區通:http://sixstar.moc.gov.tw/blog/kamoraw

連絡電話:03-8703141




太巴塱部落沿革(三)
    2011/08/18 19:13 | 太巴塱部落簡史

太巴塱部落沿革(三)

 

姐弟三人因覺得台地的地形及地質不佳,不適合耕種,生活不易,而遷到太巴塱地方,大姐成為太巴塱族人的最早祖先。過了好幾代,在一次洪水之後天神告訴族人,要他們興建祖祠和建立大祭司制度,以便祖先可以回來保護他們,使族人平安生活美滿,延年益壽,但族人都不聽天神的話。

 

   Ya malikakaay a taloto caay kafaecal ko kaliomahay I tini I lotok saan , caay  kafaecal ko nipalomaan to maamaan , o sakacaay kanga'ay ko 'orip saan mafolaw a tayni I tafalong, yan sakakaay to fafahian ko malatapang no to'as no tafalong. Irikor sato haw I, ano pina:ayto ko mihecaan, itini I nika sicedas  haw I, ira ko pipasowal no kawas to finawlan no tafalong, cai kaca o mamipatireng kako to pisoraratanan saan , tamanga'ay a tayni ko to'as ato kawakawas a mipadama I tamowanan, tafaecal ko 'orip no namo, ta karaya' ko 'orip itini I hekal, nika cai pitengil ko finawlan to sowal no kawas, saan kira.

 

有一年位在北方的其卡撒安族人攻打太巴塱,但太巴塱族人不敢出戰,這時有一位「無用之人」非常勇敢,他領導族人祭祀祖先和天神,祈求先人和神保佑族人,然後帶隊出戰,一戰成功擊潰敵人。回部落後,大家商議照天神的指示興建祖祠,並以砍來的敵人首級來祭祀祖先和天神(大陽和月亮),祈禱部落豐收。

Saan I, irako nani 'amisay a cikasoan a tamdaw a milood to tafalong saan, nika toyaan I, awa ko cacacacay a pakalooday, matalaw a maemin ko tafalong, , nika ira ko cecay a tamdaw ci away no laheci, misafa'ina'inay a milood ,sanga'en nira ko pita'ongan to to'as a to kawas, a mapadama cira no kawakawas ato to'as, ririden to nira ko kapah no finawlan a milood, kiemel caira a pakalood to pi'ad'ada, talomato to nani piloodan I, masasowalto to pakayni a I limo'ot no kawas a mipatireng to pisoraratan, ta itira a misatapang  a mapatireng ko loma no kakitaan, sahaca I, iraan a nilitafadan naira to 'ada ko sapipacakat a mita'ong to to'as ato kawakasaw, mitolon to saka kadofah no nika ira no finawlan.

太巴塱族人是母系社會,家族的承繼以女性為中心,掌權者的承繼權雖是由大姐和三姐弟的女性後裔來承受,但主持事務和祭儀者,都是主人的兄弟,由男性來執行;往往主人的兄弟被招贅到女方,一到舉行祭儀的時候,必定回到自己的家來,負起這一份責任,而由其姐姐輔助他。

 O pakayniay I ina ko pirayray no pangcah no parod, itini I ngasaw no loma' I o fayfahi ko palosimetay to kalomaamaan, o todong no piterongan no 'orip saan ko sowal, nani sakakaay to fayfahi ato sakatolo a kaka to fayfahi ko palosimetay to emin no loma' , o no saki tini I pita'ong to kawas ato saki tayal I, o fa'inayan, saka o makikadafodafo aca ko sakilala to fa'inayan I roma a loma', ano katangasaan to ko sapipacakataw to ta'ong I, o tatalomaloma' aca ko fainayan a sitodong to sapipacakat, ta padamaen no kaka nira to fafahian ka micoker ko tayal to pipacakat to ta'




太巴塱部落沿革(二)
    2011/08/18 17:23 | 太巴塱部落簡史

太巴塱部落沿革(二)

 

Nao masamaanay ko Tafalong ato sao masamaanay ko nika cingangan no tafalong han ko mato'asay haw I, sa'ay'ayaw haw h I, masatikotiko to ko mato'asay a mihapinang to tapang no niyaro', o mafa:na'ay  o inanengay a mato'asay I,  latek irato ko nikatengilan naira to kongko no mato'asay, ato maliyaw a makadkad ko nao maselenayto a kokong no mato'asay, masadak ko masamaamaanay ko kongko. Saka ira ko nano fohecalay a kalong saan tira 'afalong, oroma I, o nano 'adihayay ko holofaw I paniyaro'an no tafalong saan, tonika 'fangcal no lengaw no holofaw I, o tafalong han no mato'asay a mipangangan ko Paniyaro'a no Tafalong saan. Inian a pakayniay I holofaw hananay a mipangangan I, latek caay ka salalan ko pidahecongan  caay ka salongan a rayrayen saka, matiya o malahedaway kinian a pakayraan a pinganganan.

 

       I nian a pakayniay I fohecalay a kalang hananay tira 'afalong , mingata to sowal tira Tafalong hananay, o roma I, ma'a:la a madahecong, romoma I, pakayni hacan ko picokeroh no 'alomanay a misanga' a masoka ko faco no 'afalong , saka itinitini: sato a mala pinganganan pirayrayan no Tafalong a tahanini.

 

 

     太巴塱部落地名的由來是有兩個根據:第一個是起初設置部落時,滿地爬滿白色的螃蟹,因其名為音譯『阿法隆』 ,而第二個根據是初起部落創設時,整個田野中,特別是濕地及集水池塘週邊幾乎都是水井菜,老人家過去也以此根據命名之,但邏輯思考並不是那麼綿密,故不大受大家的肯定。而以白螃蟹為主的根據就較為合乎自然生活與邏輯,而且還是地方特有生物。另外公部們也以此順勢推動部落恢復地名,故推動較為徹底,再者居民以此根據為合理故普遍才採用『阿法隆』為太巴塱地名之主要根據一直到現在。

 

       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的存在已有相當久遠之歷史,根據祖先一代代口頭傳述,太巴塱部落的祖先,原係住在南方的天神,傳到第四代有六兄弟姐妹因么妹為海神看上強求婚姻,致家人躲藏避難,但終為海神發現,怒生洪水強娶么妹而去,母親思么妹心切,變化成海烏留在海邊,父親攀登絕壁變成蛇木守著海邊,大哥避難深山,後來成為泰雅族的祖先,二哥則跑到西部成為台灣西部地區原住民的祖先,三妹跑到南方成為布農族的祖先,四弟和五妹在大雨中,坐在一隻浮木隨著洪水飄流到貓公(豐濱)的崎拉旮撒安山下,後來結成夫婦。兄妹結婚後連續三次生下大蛇、山蛙和蜥蜴,夫妻倆非常悲傷,有一天,天神來幫助他們,使他們連續生下三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孩子長大後,最小的男孩和大姐、三姐遷到撒庫撒克,現為東富村11




太巴塱部落沿革(一)
    2011/07/04 07:48 | 太巴塱部落簡史

太巴塱部落沿革()

 

  O Tafalong a niyaro' i matini, i salaloma'an no sakowan no Kalinko, o no Fata'an ko kowan, malasepatay a song , o nowalian, no etipan, no timolan, no 'amisan saan a malasepat ko niyaro' no mita. Itini I no walian a lotok, noetipan a masaenaray, nano'ayaw to a  mamatangay ko sera o kaliomahan , nano tiyatiya:to a kaliomahan no to'as no Tafalong . Saan I, ira to a macodad I Sisaksakay ko pikiharan to to'asay no Tafalong a mapatireng ko fokeloh ato talo'an. Oroma I masafaeloh a mapatireng ko pipatelian to nani karkaran a fokeloh, makaala to tosaay a kongcin ko dadahal a malapihololan.

 . 

  Tafalong『太巴塱』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東、西、南、北四村,係位於光復鄉東側海岸山脈平緩的山麓西面,地質肥沃,為阿美族先民早期定居所,目前再撤庫撤克台地已建有阿美族太巴塱發祥地碑祠及涼亭,這是阿美族太巴塱的精神堡壘,最近又增建了古物保全之儲倉室,站地約0.2公頃

 

       I nian a sepatay a song I, nano 'ayawto a o Tafalong han ko pipangangan no to'as, I kariponanho. Itini I minkok sakaenem a mihecaan, mapatirengto ko sitodongay a mikowan I kariponan o picodadan no niyaro nani kaemangan, nao riponho ko mikowanay I, itini I minkok tosaay a polo' ira ko enem a mihecaan a mafalic ko ngangan a pala"Tomida" han no ripon , nawhani, manga'ayay ko pinaloma itini I Tafalong, o panay saca, faecal ko lengaw a mala kaolahan no ripon , saka o nitoro'an a malokakaenen no hongti ato kakerikeridan no Ripon ko nani Tafalongay a panay.

 

     四村,早期稱『太巴塱』,這是阿美族語譯音,民國前六年,早在日治時期,此地既已設立『太巴塱公學校』,日本轄治之時,也就是民國二十六年,太巴塱部落就改名為『富田』,由此名來展現太巴塱富庶田地。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特色快照
太巴塱部落手工藝品拓售中心發展計劃 

為使地方產業得以利用在地資源與智慧在創作出深具文化意函的文化經濟產業,以復甦將界沒落的阿美族部落文化,為因應台灣部落現況發展及促進地方產業發展,本協會以部落為根據地發展點線面的創意產業,期能帶動文化經濟孕育新的部落生命力,為促成發展議題,故研擬本計劃企圖以最熟悉生活文化透過精進改良創新創意等要素,強化文化產業的可觀賞性,可使用性等多元面向功能產業,故凝聚部落人材將正職與兼職同等肩負創意行銷,以集思共銷廣面態度發展拓售中心產業服務宗旨。
(一)修建拓售中心硬體內部裝簧
     1.填補原住民特色裝置藝術建置裝簧與修建置物彩光。
     2.客人購物動線規劃,分類產品置物架製作設置。
3.拓售中心人力、物力、服務與執行能力檢視與整合。
本項修建拓售中心內部裝簧優點是提供了在地部落一個可以集
中隱形產品一一出籠,且集中在此販售,促進了手工藝產業一
個突顯注意力集中的所在,從外觀的裝簧修繕到內部裝簧與物
品擺設均更大面積的提供良好具兼具原味特物的展售架深具吸
引力引人目光。另外採光的部份採用寛廣的強化玻璃故減少白
天消耗能源,從外面透視室內的陳設更有原住民的風格。
     硬體設施的改建已直接行銷本部落手工藝產品,因為所有產品
均為本部落所生產故更具阿美族手工傳統特色。
      
(二) 開拓產品衛星銷售據點
拓售中心資源整合與策略合作開發方案。特別聯結高雄左營、桃園中歷及台北板橋等地成為衛星銷售據點,同時增加在地產能與創作動機,先其產品則先以門牌及扃額等具有可看性及使用性特有作品先行試賣後反應良好,特別於本中心開拓了之後可突顯具使用性之手工藝品諸如各式門牌及創意家具最具潛力的經濟產品。研究開發加工太巴塱部落創意手工藝產品及研發附加價值更直接在產能上注入新的經濟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