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花壇鄉白沙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9
  • 累計人數:44327
  • 發表文章:4
  • 相片數量:61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廖金彰  
聯絡地址: 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彰員路三段49號  
聯絡電話: (04)7863049  
傳真電話: (04)7875326  
關於我們
文德宮每年例行的「迎燈排」繞境活動。
2007-04-19
古時候清朝時代,京城(北京)每年農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會舉行賞花燈迎花燈的民俗活動,三天的燈會,紫禁城彷如不夜城通宵達旦、萬人空巷、非常的熱鬧,而整個宮殿上下也是熱鬧烘烘,這種迎花燈在全國各地無法看到,只有京城才能舉行。
相傳本地曾維楨入翰林院任翰林庶吉士〈官銜〉,羈留京邸,鄉思常縈夢寐,某年恰值元宵佳節,隨著皇上的鑾駕遍遊大街,觀賞花燈,但他卻觸景傷情,不覺涕淚縱橫;皇上驚訝的問道:「曾卿何故流淚?」曾氏曰:「臣自幼賴父母養育,而今故鄉慈母年紀老邁無福觀賞如此大迎花燈盛景,乞請辭官還鄉,奉養父母親之晚年,以盡烏哺之報。」道光皇帝十分器重曾翰林,不准辭官,為嘉慰曾翰林之孝行,敕令曾父為儒林郎,母為儒人,食祿百石,並執事鑾轎華蓋半套,可以排鑾入城,又旨賜白沙坑翰林官神所在(即福德正神)為中心〈如圖1〉,每年元宵節14、15、16三天,依照京城之例大迎花燈,以娛曾翰林的母親,故相沿至今,每逢元宵佳節,白沙坑文德宮遶境以紀念曾翰林的孝道。
  
花燈是一種外觀如船隻形狀的燈排,燈排製作有一定規格尺寸,燈籠必須是紙燈籠,數目必為單數,一般二十三盞,包括一盞置於燈排前端的「土地公燈」〈如圖2〉,其他二十二盞由彩布圍起來,前排兩盞寫著頭家姓氏的「字姓燈」,其他寫「合境平安」,並於燈架之上裝飾吉祥物或萬國旗、彩球等等;若欲增加燈籠數目,須以排計算,每排四盞,故有二十七盞、三十一盞,甚至更多者。
  迎燈排的方式由兩人一前一後扛燈排,燈排之前兩人手持火把(古稱:氮仔火,用煤油燃燒)引導,一人提謝籃,放數盒蠟燭,供應一夜所需的燭火,另一人拿篙叉仔在燈排後,篙叉仔乃是換蠟燭時撐燈排或隊伍暫時休息之用。迎花燈時,夫妻欲祈求男丁時,可於燈排經過時,抬高讓其鑽燈腳通過,往往皆能如願,十分靈驗,是本地謂之「躜燈腳,生卵葩」最傳神的習俗。若不小心迎花燈燈籠燒起來,稱之「出丁」,表示該家族該年會出男丁,乃大吉大利之事。
 白沙坑的迎花燈活動參與踩街行列的,主要是以文德宮福德老爺的八人神轎和儀仗為主,再加上三村十二排的花燈與陣頭所組成,過去迎花燈是正月14、15、16三天,並家家戶戶辦桌宴請親朋好友,走春賞花燈,活動時萬人空巷,熱鬧非凡,將每條街道擠得水洩不通。現在因在文德宮前建五營樓〈如圖3、4〉,故迎花燈的時間縮短成正月十四日、正月十五日兩天進行。十四日晚上比較簡單,巡行三村主要道路,信徒不用準備牲禮祭拜。十五日元宵節晚上迎花燈繞境相當隆重盛大,福德老爺神轎須繞過大街小巷供信徒膜拜。。活動約入夜七點左右正式開始,隊伍於文德宮集合出發,陣頭、燈排齊聚一起,真是壯觀亮麗〈如圖5〉。八時左右整個隊伍由頭旗、頭燈、彩排帶領下開始遶境活動。
  彩排之後為各家的陣頭及燈排,之後鑼鼓、執事鑾駕牌開道(上書紅底金字「欽點翰林院」、「賜進士出身」、「福德老爺」、「迴避」、「肅靜」等,乃全國最特別之執事牌)〈如圖6〉,四支長方形玻璃紙胡成燈籠、四支火把(氮仔火),之後為哨角隊,福德老爺的涼傘,由四個小孩扮成的小廝〈如圖7〉,最後由爐主護駕的福德老爺八人大轎押陣。遊行隊伍一條街繞過一條街的踩街,沿路信徒紛紛於門前擺設香案膜拜,更有許多排成長龍「鑽轎腳」〈如圖8〉,希望獲得福德老爺被覆,執事人員亦穿梭於隊伍之中分送令旗與平安符,並和信徒交換香枝,將福德老爺的靈力分給信徒,沿路紛紛燃起鞭炮、煙火、蜂炮感謝神明庇祐,整個元宵夜氣氛渲染異常熱鬧,活動直至凌晨4、5點才結束。
白沙坑一百七十八年延續不斷的民俗迎花燈和土地公信仰,所自然融入的社區意識濃郁,有著濃濃的人情味,是台灣目前社區最缺少的元素。而堅持保存傳統民俗古早味的歷史面貌,與台灣各地民俗活動日益世俗化、功利主義傾向相較之下,更突顯白沙坑文德宮元宵節迎花燈遶境踩街活動的意義非凡。因此「白沙坑迎花燈」的民俗活動,值得白沙人來共同參與與推廣發揚,相信未來必能成為中部元宵迎花燈活動的主軸,更可能成為台灣風土民俗的瑰寶。【備註:有關曾維楨的事蹟,在清代「彰化縣志」記載,祖曾大受貤贈儒林郎〈從六品官銜〉,父曾日襄貤贈儒林郎,享81高壽,非自幼無父母。文德宮之沿革所記,有所差誤,故予修正。】
彰化縣八卦山文化協會理事長 蔣敏全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