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社團法人台灣龜崙嶺環保愛鄉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47
  • 累計人數:344085
  • 發表文章:352
  • 相片數量:448
  • 回應數量:12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吳淑華  
聯絡地址: 桃園縣龜山鄉兔坑村大同路581號  
聯絡電話: 03-3205912  
傳真電話: 03-3194521  
特色快照
龜崙嶺山區長遠的發展應有國家風景區層級的思考 

龜崙嶺山區景觀資源豐富,之前鄉公所方面有朝都會公園發展的構想,但都會公園太過人工化,龜崙嶺山區地勢陡峭並不適合,且以此地的景觀而言,可比觀音山、八卦山,但此兩地現在是國家風景區。而且本區是跨縣,不論都會公園或國家風景區,主管單位都屬中央,龜崙嶺山區長遠的發展應有國家風景區層級的思考,且在風景特定區管理條例之下,可對開發進行限制,本區現在雖大多為山坡地保育區,但濫挖濫建相當嚴重,以大棟山路這一段而言,從90年代至今,已多了10間廟,2條路,2家土雞城,2間住宅,這些還要附帶廣場或停車場,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對本區最重要的優勢--景觀而言產生負面的影響。
龜崙嶺山區本身或許範圍不夠大(本區已含樹林、鶯歌、龜山),但可結合鄰近的三峽、大溪乃至龍潭石門水庫,而成國家級的風景特定區。當然龜崙嶺山區本身的環境還需要大大的改善。山區北側的磚窯廠如何與國家風景區等級的景觀相容,磚窯舊址如何復育,國家風景區重要廢土處理也很重要,這需要相當大的智慧,也要投入相當大的關注,否則這裏只會繼續是廢土處理場(還有焚化爐)。
大丘田地區的發展主要還是與整個大區域一致,為龜崙嶺山區整體發展的一環,步道系統的2個出入口所在。但對居民來說環境改善才是最重要的,也有助於區域休閒遊憩的發展,本地居民並不太需要從觀光遊憩中去得到經濟利益,居住於此到外面工作並不需要離鄉背井,這裡不是世外桃源而應該是市內桃源,享受鄉間應有的安寧與美景才是大家最期盼的。

社區小故事
郭芝苑紀念音樂會
    2015/01/18 21:09 | 媒體報導

1021225郭芝苑紀念音樂會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演出網址連結)

演出簡介 

從音樂本質緬懷始終掛心臺灣的音樂家:郭芝苑! 

國寶作曲家郭芝苑創作領域橫跨通俗與嚴肅音樂,擅在西洋古典音樂架構中,植入臺灣本土音樂素材,擁有一手好琴藝的他,將對鋼琴的喜愛投射於作品中,1957年為鋼琴與管絃樂創作的狂想曲,以輕快粗野的節奏對比哀愁熱情的歌調,表現出對原住民原始生活的幻想,1972年創作為鋼琴及絃樂團之小協奏曲,融全音音階、五聲音階、國民樂派風格、中國調式為一爐,色彩斑斕。 

其對土地的關懷與感念,亦在樂曲裡表露無遺,傳唱於生活中的旋律素材,促使民歌與採茶舞、〈劍舞〉、〈南管〉、〈鬧廳〉誕生,交響組曲《天人師》則用音樂描摹了佛祖一生,而其中郭老先生的悟,亦已成道。

 ♦  ♦   ♦  ♦  ♦  ♦   ♦  ♦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及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協辦單位】普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苗栗縣郭芝苑音樂協進會

 ♦  ♦   ♦  ♦  ♦  ♦   ♦  ♦

 【演出曲目】Program

 郭芝苑/作曲Composed by Kuo Chih Yuan

 民歌與採茶舞(1975)Folk Song and Pick Tea Dance (1975)

 狂想曲─為鋼琴與管絃樂(原住民的幻想)(1957)鋼琴/陳丘祐Rhapsody for Piano and Orchestra(1957)Piano: Chiu-Yu Chen

 三首臺灣民間音樂〈劍舞〉、〈南管〉、〈鬧廳〉(1973)“Sword Dance, Nan Qoan, Prelude” Three Taiwan Folk Tune for Orchestra(1973)

 小協奏曲─為鋼琴及絃樂團(1972)鋼琴/葉綠娜Concertino for Piano and String Orchestra(1972)Piano: Lina Yeh

 交響組曲《天人師》(釋迦傳)上、下集(1988)Symphonic Suite “ŚĀSTĀ DEVAMANUSYĀNĀM”(1988)





在野的紅薔薇(媒體轉載)
    2013/08/06 23:12 | 媒體報導

 

民視最新

2013.04.28【台灣演義】國寶音樂家.郭芝苑連結

 

20111015林摶秋與郭芝苑在玉峰音樂會

龜山鄉農會家政合唱團演出連結

 

附記

協會有幸參與2011--郭芝苑大師90巡迴音樂之旅--龜山站(林摶秋與郭芝苑在玉峰)音樂會的舉辦,向玉峰影業時代的文化人致敬--楊肇嘉,張文環,呂泉生,林摶秋,郭芝苑,李彩娥,林福裕…

 

郭芝苑 追思音樂會

時間: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下午2:30

地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廳

(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入場方式:索票入場(請洽專線037-856817洪小姐)

主 辦:苗栗縣郭芝苑音樂協進會
協 辦: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演出內容:
以郭先生的創作為主要內容 鋼琴獨奏曲、雙鋼琴協奏曲、 管絃樂改編曲(為小提琴 與鋼琴)、 民謠編曲獨唱、 藝術歌曲獨唱、合唱曲、兒童歌曲

演出人員:

小提琴家/蘇顯達、鋼琴家/葉綠娜、鋼琴家/魏樂富、 女高音/陳盈玲 、鋼琴家/陳丘祐、小提琴家/楊婉婷、 台北福爾摩沙合唱團、西松國小合唱團、郭芝苑室內合唱團


苗栗場:

時 間:2013年7月5日(星期五)晚上 7:30

地 點: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

( 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


演出人員:春之聲管弦樂團、鋼琴家/葉綠娜、小提琴家/蘇顯達、女高音/邱彥玲、女高音/林錦如 、鋼琴家/陳丘祐、小提琴家/楊婉婷、建國國小合唱團、郭芝苑室內合唱團

芝苑仙不只是台灣的國寶、更是台灣的國魂

台灣前輩作曲家郭芝苑先生於2013年月4月12日仙逝,他曾說:「我們從這塊生我們、養育我們的土地吸取身體的營養、心靈的營養、成長茁壯。因此歌曲、音樂、文化的創作也應該深植在這塊土地上。若無這個根、深植的根、不管走到世界什麼地方去、也都長不出東西、行不通的。」這也是郭老師一生的寫照,他窮其一生、生於斯、長於斯、還於斯。他也?過:「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地位。」再多的獎章也如錦上添花、過眼雲煙。唯獨在他的音樂作品裏、我們可以?到台灣、看到台灣、感受到台灣。

郭先生享年92,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音樂遺產,他雖然離開這個世間,但他的作品永遠留存。為了感念他對台灣音樂文化的貢獻,郭芝苑音樂協進會、台北藝術大學與音樂界發起追思音樂會,全場演出他的作品,以慰藉郭老先生在天之靈。我們希望,將郭先生的音樂持續推廣,像傳統香火一般,源源不絕的傳承。

**************************************
苗栗縣郭芝苑音樂協進會
苗栗縣苑裡鎮為公路36號
電 話:037-856817 傳真:037-856129
行動電話:0921-986817
E-mail:kjy856817@yahoo.com.tw
**************************************

媒體轉載(自由時報自由廣場2013.04.14)

 

在野的紅薔薇          陳維寧

 

被樂評家楊忠衡譽為「台灣貝多芬」的郭芝苑大師辭世,享壽九十二歲。

 

在台灣百年音樂史的第一代作曲家之中,作品質量類型俱豐者,除了對台灣有間接影響的江文也之外,便屬曾兩度赴日攻讀作曲的郭芝苑為樂壇最重要拓荒者。他是台灣史上第一位發表歌劇、第一位發表管絃樂曲、第一位發表鋼琴協奏曲…。雖因不諳北京話而無法在大學任教,但郭老驕傲地說:「我的作曲就是我的地位」。

 

歷經日本殖民末期、戰爭及政權交替等大變動,郭老常自嘲「失聲的一代」。他將中年後苦學中文撰寫的回憶錄定名為《無名作曲者的手記》,受勸說才改為《在野的紅薔薇》。這也是大師生命的寫照:一如其大宅的紅薔薇獨自綻放、不忮不求。「這麼一塊瑰寶竟讓他蟄居了半世紀,只有省交團長史惟亮慧眼識英雄,五十三歲時獲邀進入研究部(等同駐團作曲家)。如果當年國民政府不歧視台灣人,如果當年他可以用台語講課…台灣新音樂的發展起碼可以提早十年!」音樂學教授顏綠芬的話道盡了郭老的不凡價值。

 

直至李前總統本土化運動後,郭老才獲得遲來的全面性肯定。扁政府時期除頒授國家終身成就文化獎章之外,兩大國家樂團也都舉辦樂展給予至高尊崇。然而馬執政以來,郭老作品幾乎都靠民間力量方得演出,令人感嘆!

 

美國作曲家柯普蘭曾說:「要構成重要的音樂文化,關鍵不在一流的交響樂團、指揮家、歌劇演唱家及神童,而是作曲家」。去年底在拮据經費下出版的《在野的紅薔薇:郭芝苑鋼琴獨奏曲集》CD,是大師給台灣的最後獻禮,然而在這個文化貧血的國度,卻未受到太多媒體的關注。顏綠芬教授期許有朝一日全民會尊稱郭老為「台灣音樂之父」,筆者則深切希望:與郭老有師生淵源的文化部長龍應台,能對郭老傳世資產予以重視、發揚!




祖孫體適能--聯合報20120818
    2012/10/30 23:08 | 媒體報導
img026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飛鴻映雪桃花源
    2011/10/16 10:49 | 媒體報導

 

    

中華民國百年十月一日(星期六)

 

桃園縣龜山鄉行政大樓三樓視聽室

 

上午10點~11點半 

         社區記錄片 欣賞

 

     飛鴻映雪桃花源    重播時間

第四頻道 晚上6點半播出

時間如下:

9/29  第一集

10/6  第二集




張小燕演的「七仙女續集」、張美瑤拍的「丈夫的秘密」,還有柯俊雄等大明星拍戲,都曾在兔坑取景。
    2011/01/27 21:21 | 媒體報導
龜山憶當年…看張小燕拍片

龜崙環保愛鄉協會播放「七仙女續集」,不少外景在龜山鄉兔坑拍攝,勾起老一輩目睹明星回憶。
圖/吳淑華提供
龜山鄉在民國40、50年代,是拍電影熱門外景,張小燕18歲演的「七仙女續集」、張美瑤還在演員班時拍「丈夫的秘密」,還有柯俊雄等大明星拍戲,都曾在兔坑取景。

老電影最近在龜山鄉播放,勾起老一輩回想當年目睹大明星的驚喜,仍有許多美好回憶。

台灣龜崙環保愛鄉協會長時間關懷龜山鄉生態、環境,今年加入活力社區計畫,獲文化局支持,龜山鄉公所補助,理事長吳淑華和工作人員規劃蚊子電影院,取名「記憶寶盒溯源」,向國家電影資料館借得四部公播版老電影,其中「七仙女」續集是張小燕18歲時的黃梅調作品,她還反串男生,本月初在兔坑等村播放時,很多年輕人驚訝張小燕的打扮。

四部老電影還有「丈夫的秘密」,是張美瑤第一部片,吳淑華說,張當時還是演員班學員,另外「五月十三傷心日」由桃園杏東藥廠出資,張清清/主演,1965年的作品。

吳淑華說,這些電影會在龜山鄉兔坑取景,是因為當年電影公司玉峰影業所屬的「湖山製片廠」,就在現在的湖山路(龜山與鶯歌間的山路),玉峰影業老闆林搏秋是大豹煤礦負責人,早期留學日本,對電影有興趣,才會投資電影事業。

「當年兔坑風光明媚」,吳淑華指出,「七仙女續集」許多山光水色的外景,就在兔坑村一帶的山林溪流拍攝,後來另一部電影「丐俠」中展現輕功的吊橋,就是現在的福源五號橋,不過很多風景現在都看不見了,即使張小燕舊地重遊,恐怕也記不起來。

「只要不上課,我就去看拍電影」60歲的莊金菊回憶兒時在看著武俠片拍攝過程,才恍然大悟,「原來電影裡的輕功高來高去,都是吊鋼絲演出來的」。

當年莊金菊才念小學,她說,許多兔坑村大人都當過臨時演員,她對電影很感興趣,早年大家都很窮,沒電視,看電影拍攝成了她小時候唯一的娛樂。

【2010/09/27 聯合報】@ http://udn.com/




15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