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正是台語片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當時全台最大煤礦「大豹煤礦」的主持人林摶秋,在友人的刺激下,決心改善台語片的製作環境,便於1957年籌組玉峰影業公司,於龜山、鶯歌交界處興建湖山製片廠,開始招生培訓演員及技術人員。
林摶秋早年留學日本明治大學,基於對戲劇的愛好,曾在紅風車劇場執導三齣戲劇,並進入東寶公司擔任副導演一年。
仿效日本寶塚製片廠而設計的湖山製片廠,不僅湖光山色,景色優美,廠內完善的設備和各式最新進的器材在國內更是首屈一指,號稱是日本、印度之外,全亞洲最大的片廠。該廠的建設,如攝影棚、錄音室、課堂、餐廳、男女宿舍、排演室等,專供演員實習使用。製片廠中最主要的攝影棚,全部鋼筋水泥,棚內上下四周都圍建著工作室;棚外右側兩層樓房設有十多間化妝室、服裝室;棚外左側上層是錄音室和放映室,下層是配音室;技術館離攝影棚不遠,設自動洗印設備洗印。
招收的三期共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