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8
  • 累計人數:35444
  • 發表文章:4
  • 相片數量:5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馬燕萍  
聯絡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伯爵街95巷13號1樓  
聯絡電話: 02-26475011  
傳真電話: 02-26490750  
社區小故事
太魯閣族傳統陷阱技藝田野調查
    2017/12/13 14:39 | 研習活動

               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透過此次的「太魯閣族傳統陷阱技藝田野調查」活動,以部落社區民眾為主體,進行部落文化深度田野調查記錄,透過耆老訪查、社區學習課程的舉辦,共同進行傳統陷阱文化的紀錄與資料編撰,了解陷阱製作的選取材料方式、材料處理方式與製作技藝,做為日後共同推動、發展部落社區型產業的準備。

              10710月份由幾位協會志工帶領部落族人與學生至部落內探訪與調查資源的數據資料與檔案。分組進行討論,組織整理目前已有的田野訪查資料、並嘗試性的擬出傳統太魯閣族【陷阱】的種類、製作方式、原味特色、文化意義的雛形。10711月份邀請部落耆老與文化相關講師,辦理4堂課陷阱文化社區學習課程,邀請部落青年、族人共同參與,並辦理成果展示。

               太魯閣族是善獵的民族,他們善於觀察地形與氣候,並熟知各種常見動物的習性,所以每一次狩獵行動幾乎都滿載而歸。而狩獵的方式也很多種,除了有團體圍獵、跟蹤捕捉、鐵夾陷阱外,吊索陷阱與地洞陷阱的技術,擅於利用自然環境資源製成陷阱使用,更是需要完整保存的傳統技藝。

                狩獵是太魯閣族男性展現英勇及智慧的指標,也是族群合作的象徵。擅長狩獵的人是受到族人的敬重。太魯閣族獵人們發現動物活動的痕跡之後,就會開始架設陷阱,陷阱用的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早期在民國前的時候,先民大都是用苧麻來設置陷阱,因為苧麻是植物纖維,動物較容易接近,不須特別。做掩飾。日本來台之後才開始使用鋼索,大部分都使用桂竹筍的葉子及山棕葉、香蕉葉或石頭上的青苔來隱蔽鋼索。

               太魯閣族獵人們發現動物活動的痕跡之後,就會開始架設陷阱,陷阱用的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大都是用苧麻來設置陷阱,大部分都使用桂竹筍的葉子及山棕葉、香蕉葉或石頭上的青苔來隱蔽鋼索。吊桿,早期太魯閣族族人大部分都使用黑皮樹(黑皮樹在太魯閣族裡大都叫做熊樹)、山枇杷樹、櫸木、七里香及九芎,這些樹木韌性較強, 較不容易折斷。傳統弓箭中弓的製作也是使用這幾種樹材。




太魯閣族傳統背簍技藝田野調查
    2017/12/13 14:27 | 歷史文化背景

    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一直以來努力於原住民高山文化資產調查,配合辦理部落深度文化體驗,希望藉此來激發原住民族人的熱情與活力,提高部落族人參與及自我認同,引導部落重新盤點資源,並學習加以整合與運用,整合目前現有之資源,為部落文化發展帶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我們希望藉由「太魯閣族傳統背簍技藝田野調查」活動辦理,激勵部落社區活力,構築共同願景。同時在透過實際下鄉訪查部落耆老,辦理部落社區學習課程、成果展,及搜集整理相關文史資料等動作,完成太魯閣族【背簍】文化的調查與紀錄後,我們希望這些運用天然素材的耆老智慧能夠被完善保存,被後代子孫們所瞭解,不會因為時間的變遷,就此消失。

    『背簍』在原住民部落的傳統生活中可以做成大小籃子裝載物品使用,早期生活並沒有塑膠類袋子可裝載物品,所以部落老人家就利用山中原生的樹木黃籐的籐心來做成籃子,裝載生活中的物品。大籃子大都是用來裝木頭、地瓜等根莖類農作物、野菜、獵物、小孩等較重的東西使用。小籃子婦女們通常用來裝載生活中的小用品,如針線、細繩子、煙斗等…物品。

    『背簍』製作材料大都是採用山上的黃籐,再取籐心切成片絲來編織的。黃籐外表長得很像蔓,最長有五.六米,用刀取得最老的根,最頂端的籐很嫩也可以吃。裡面的籐心拿來做編織的材料,取得之後的處理流程,先用水浸泡過,因為只要拿它的樹皮來做材料,樹皮很硬,泡過水之後才會變軟,也方便削皮削成片絲。之後再用火來煙燻它,籐絲才不會腐壞,也可以保存很久,也利於後續方便編織。

    『背簍』製作材料大都是採用籐心切成片絲來編織的,片絲有兩面,較光滑的那面往內編,比較粗糙的那面往外。設計的想法是因為光滑那面朝內,不易使食物刮損或壞掉。而粗糙的那邊朝外,方便於用手搬重物時比較好支撐,不會滑落。部落耆老用黃籐來製做背籠,因為黃籐有韌性、柔軟不易斷裂, 揹在背上時也不會傷害到皮膚,感覺像枕頭一樣軟軟的,是很適合的編織材料。

    在傳統部落裡,背籠大部分都是男生在做,女生只編織布品。現在男生女生都可以做,沒有什麼特殊的限制,也會傳承技術給下一代。早期結婚的時候,背籠都會拿來當作禮物送給對方,對方如果看到這背籠很好看,有興趣想學,都會互相學習技術的傳承。

    原住民族各族都有不一樣的背籠編織材料、技術與文化,但在太魯閣族文化裡,背籠大都是用來搬運東西的工具、也是用於放置食物的器具。族裡每年會有祖靈祭、感恩祭等祭祀活動,在部落祭祀文化中,背籠代表著收穫、收穫豐收的食物,就像獵物、地瓜 、野菜等…。每每到了感恩祭時,我們都會把食物放進大大小小的背簍裡,象徵著對祖先說,我們收穫到很多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取來的,感恩祖先送給我們的食物。圍著火,大家高興的歡呼、歌唱、喝酒感恩祖先,部落文化的傳承,一代一代的延續傳統的精神。




原住民族傳統食材運用研習活動–馬告/紅藜/刺蔥椒鹽
    2015/12/18 14:33 | 研習活動
原住民族傳統食材運用研習活動–馬告/紅藜/刺蔥椒鹽

們透過了實際下鄉訪查部落耆老,邀請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及搜集整理相關之文史資料等動作,保留原住民族傳統食材【馬告/紅藜/刺蔥】文化相關資料。讓原住民高山族的傳統農作物文化不會因為時間的變遷,而就此消失。

    並透過「原住民族傳統食材運用研習活動–馬告/紅藜/刺蔥椒鹽」實際體驗的活動設計,讓原住民高山族的部落青年及族人都能感受到快樂學習的樂趣,能更加了解自身的部落文化。同時也將這次活動記錄於台灣社區通網站。

    同時我們也建立了原住民特色伴手禮生產流程模式,朝著下面目標前進,開創一個事業體,以原住民、原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新興產業,這個事業體主要目標是協助原住民族受惠者接下執行計畫的工作,以促進組織的長久存續。

    原住民族文化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文化,我們希望經由這樣與文化的結合,讓加灣基地的產品可以提升它的價值,對產業而言,文化加值創造了產品價值的核心;對文化而言,產業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動力。只要以這樣的文化創意來做為產品價值的帶動,我們相信這一定可以是現在文創產業最新的流行熱潮。



4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