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社區暫無圖片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林芳怡  
聯絡地址: 雲林縣臺西鄉五港村海豐路二段376號  
聯絡電話: 未公開  
傳真電話: 05-6984141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20677
  • 發表文章:9
  • 相片數量: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社區小故事
等著蚵農的挑戰
    2011/12/13 17:29 | 認識養蚵產業

在暫時解除眼前的開發危機後,蚵農自救會有感於台塑六輕落腳麥寮後對鄰近農漁產業以及居民健康所造成的各種危害,除了加強監督工作之外,還應建立長期的生態、人文、教育等推廣工作,好讓社會各界都能對於淺海養殖產業,以及海洋所蘊藏的豐富資源有更深入的認識,以換得對於海洋保護的重視,於是轉型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期盼能延續過去社會運動的經驗,繼續深耕產業及環保議題,並積極爭取蚵農的權益。

過去,在中央積極規劃漁業權時,雲縣府以欲發展工業為由,支持沿海劃入離島工業區,拒絕漁業權,導致今日雲林沿海以淺海養殖維生的漁民因為沒有漁業權而蒙受各種損失。為了養蚵產業的永續,爭取雲林離島工業區解編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為蚵農爭取漁業權,並實踐2006年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結論中提及的將台西列入「牡蠣養殖保留區」,透過國家制度性的保護,這樣台灣的養蚵產業才能真正確保存續。

10-4落實2006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的結論「設立台西牡蠣養殖保留區」-400
圖:政府應積極落實2006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的結論「設立台西牡蠣養殖保留區」。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蚵仔的生長
    2011/12/13 17:25 | 認識養蚵產業

蚵仔主要是靠濾食水中的藻類維生,屬於初階消費者,而藻類是食用水中的菌類維生,菌類則是分解水中的有機碎屑,在水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養蚵產業可說是非常天然的養殖方式,不必投餌,不必施放農藥、抗生素等,只要順應天時,確保養殖水域水質的潔淨,並以勞力收穫即可,因此我們可以說蚵農是守護潮間帶的無名英雄。然而,由於蚵仔是放養在天然的海域,所以養殖水域的水質潔淨並非藉由蚵農單方面的努力即可,往往需要配合河川保育及各項相關的公共政策等,因此為了能夠繼續食用美味營養的鮮蚵,我們都應該共同努力,確保河川水質及守護潮間帶才是。

連綿的蚵棚佈滿台西的外海,煞是壯觀。-400
圖:連綿的蚵棚佈滿台西的外海,煞是壯觀。

颱風季前,蚵農會搶收蚵仔,此後蚵棚會處於一段休棚狀態。-400
圖:颱風季前,蚵農會搶收蚵仔,此後蚵棚會處於一段休棚狀態。

       蚵仔為廣鹽性貝類,對海水鹽度適應極大,生長環境若在鹽、淡水混合的潮間帶,更可以充分供應蚵仔成長所需要的養份。蚵仔適合生存在溫和的氣候,因此目前養殖主要分布在彰化、雲林、嘉義至台南七股等海域,但因夏季西南季風影響,蚵農會從每年農曆約11月才開始放養,養殖至隔年35月(大約4個月時間)後便可開始採收,而 5~8月除西南季風影響,颱風也會帶來災情,所以大部分棚架皆為整棚休養。一般而言,春末夏初、夏末秋初季節交替的時候由於海水溫度適中,因此產量最大,且肉質最為肥美。蚵仔生殖腺飽滿,如暴風雨後的鹽分變化或滿潮的溫度變化(滿月的滿潮排卵放精最多),只要受外界的刺激影響即開始排卵、放精,故隨時都可採苗,但一般而言台西配合蚵仔的養殖期程,多集中在每年農曆8 10月之間寄苗、採苗,並運送至嘉義、台南、澎湖等地繼續放養。而蚵仔因鹽分或溫度變化等外在因素造成排卵、放精,會導致蚵仔變瘦,影響蚵仔的賣相,也讓蚵農蒙受損失。

   值得關注的是,除天然災害為蚵農帶來困擾,人類的工業污染與全球暖化造成海溫上升也對蚵仔棲息的海域生態造成影響。鄰近台西的台塑六輕所排放的冷卻水及廢污水可能造成附近海域的水溫升高、酸鹼值降低、以及可能含有重金屬等危害,由於水溫升高及水質偏酸將使水體的藻類繁殖速度偏慢,甚至全部瓦解,造成蚵仔養殖時間拉長,過往只要四個月即能收成,現在往往需要多出一倍的時間,不僅蚵農的收入因此受到影響,連帶地因為延後收成,使得蚵農必須冒著被颱風破壞蚵棚架的風險。而海溫上升卻造成海底生態的改變, 除蚵仔本身所需適應溫度提高外,蚵仔的天敵-蚵螺,也增加許多。而可能含有重金屬的危害更讓消費者對食用蚵仔抱持疑慮。過去,台南二仁溪口及新竹香山的「綠牡蠣」事件曾經重創養蚵產業,面對未來,我們應該更加謹慎防範才是。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海岸變遷對蚵農的衝擊
    2011/12/13 17:20 | 認識養蚵產業

早期雲林沿海也像今天彰化芳苑王功一帶擁有長達五公里長的潮間帶,但是在民國七○年代政府開始興築海埔地,並規劃了許多漁塭供沿海居民養殖,改變了海岸的天然樣貌,也改變了沿海人民生活的方式。

早期潮間帶長達數里,漁港在今天安西府往西約一公里處,那時候水深落差不大,據老一輩的人說,過去在台西也曾經有過牛車協助搬運的歷史。後來海埔地興築了以後,漁港才遷到了今日五條港漁港的位置,並且開始挖掘水道,使用膠筏協助搬運。老一輩的蚵農說:以前沒有水道的時候,水深較淺,往往要等到潮水漲高一點才能下海作業,相對而言少了許多作業時間。有了水道以後,行駛膠筏也方便一些。

8-1整個雲林縣沿海幾乎被離島工業區包圍,將成為台灣第二個內陸縣。圖為雲林縣離島工業區配置。(圖片來源:經濟部工業局)-400
圖:整個雲林縣沿海幾乎被離島工業區包圍,將成為台灣第二個內陸縣。圖為雲林縣離島工業區配置。(圖片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隨後,政府為了發展基礎工業,打算利用填海造地的方式興築離島式基礎工業園區,民國806月,整個雲林縣沿海被行政院核准編定為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以下簡稱離島工業區),隨著台塑六輕在麥寮的進駐,民國89年榮工公司也在台西外海進行抽沙填海造陸的工程,因為缺乏稹密的規劃與評估,因此造成浪潮挾帶大量的飄沙,並卡在蚵串上,淹埋蚵棚,造成該年度蚵苗無法附著,蚵農的收成全部泡湯。蚵農不甘心蒙受損失,於是組成「台西蚵農自救會」向榮工公司爭取賠償,並隨後反對即將進駐台西設廠的台塑煉鋼及國光石化。原本平靜的漁村開始了一連串不平靜的抗爭,世代在此地生活的蚵農挺身而出誓死守衛自己的家園。

台西著名的地標-「蚵貝藝術牆」即描繪了蚵農面對失去海岸的心境做了一個呈現。由當時就讀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源保存研究所的許秀雲發起,邀集蚵貝壁畫藝術家蔡英傑、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副總幹事丁宗銘、台西國中學生、以及台西的蚵農共同創作完成。使用原本在台西沿海可以撿拾到的超過20種貝類殼(如今只剩人工養殖的蚵與蛤兩種貝類)作為材料,描繪出生長在海邊的子民,在他們的眼中是如何看待這片海洋,這片海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也是他們所有的希望。

8-2來到台西一定要先走一趟蚵貝藝術牆,並駐足停思。-400
圖:來到台西一定要先走一趟蚵貝藝術牆,並駐足停思。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最近更新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