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頸雉的家-加禮灣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4
  • 累計人數:67861
  • 發表文章:5
  • 相片數量:43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薛惠芳  
聯絡地址: 97642花蓮縣光復鄉西富村中正路二段二巷27號  
聯絡電話: 0911113732  
傳真電話: 03-8706567  
社區成果
社區工作成果
年度: 民國101年 計畫主持人: 張憲堂 
計畫名稱: 花蓮縣文化局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大和人的人生 這是我的厝邊 
補助金額: 100000元
計畫概要: 一、透過田野調查、挨家挨戶拜訪耆老、討論活動、舊地重遊等活動方式操作,收集在地的人物、故事、文化、歷史、傳說、民俗節慶、失傳技藝、社區老照片及屬於本地的客家及閩南文化傳統。
二、邀請在地知識青年參與訪談、紀錄、撰寫地方具代表性的長輩的故事、拍攝相關照片、收集老照片等,忠實呈現這些長者曾經經歷的辛苦過程如何達到今日徳高望眾的地位,藉由這些成功的經驗故事,創造一本生活化且勵志的在地書籍。
計畫採訪對象:社區代表性人物20名
01.簡水田 02.張振維 03.江兆億 04.卓基煌 05.湯國清 06.黃家聲
07.李阿財 08.林新桂 09.林日財 10.吳展治 11.黃玉嬌 12.張永國
13.賴運財 14.戴春福 15.鍾家古厝 16.郭碧心 17.林焰坤 18.黃家訓
19.徐雙福 20.陳阿火
三、邀請專家指導寫作方法,同時參考訪間類似著作的撰寫方式,集合眾智囊意見,編撰屬於大和地區在地特色的勵志故事書,讓在地人說在地的故事,也讓在地的孩子認識有深度的故鄉,務必要將內容豐富化,並導入地方特色。
四、這本人物誌兼具人文、歷史、文化、社區介紹,因此也是未來發展觀光產業時,讓前來大和旅遊的旅人,最佳的伴手禮及尋幽訪勝、探索歷史的最佳導覽手冊。
五、透過計畫的執行,讓說故事的長輩耆老看見自己的故事被記載下來,讓他感受到此生無憾,同時激勵其他人在有生之年,為生命付出心力,以傳後世。
六、讓做紀錄的知識青年有機會傳承與整理自己社區的文史資料;讓讀到此書的孩童能更認識自己的家鄉,且達到勵志上進的教化意義。
七、社區也保存一分珍貴的文史紀錄,成為社區的無形文化資產,開創文創概念,厚植社區的軟實力。 
計畫成果: 1. 成立工作團隊
 招募人物誌撰寫工作夥伴
 召開工作討論會前會︰確定團隊成員及工作分工
 召開第一次工作團隊會議:設定訪談人物與內容
 召開期中第二次工作會議:進度分享與檢討
 召開期末第三次工作會議:文字定稿
 招收團隊人數5人
2. 田野訪查人才培力
 招募大豐、大富社區居民辦理(六小時)之人才培力
 課程、師資安排
 招生—對象:大富村及大豐村村民
 課程進行
 預計招收學員人數20人
3. 老照片說故事及徵選
 招募大豐、大富社區辦理(六小時)之老照片說故事及徵選
 課程、師資安排
 招生—對象:大富村及大豐村村民
 課程進行
 預計招收學員人數20人
4. 社區代表性人物訪查
 工作團隊按照分工,拜訪社區代表性人物進行訪談,及收集社區老照片,資料彙整、建檔
 預計受訪人數20人
5. 社區史料彙編
 文獻整理
 老照片收集
 口訪故事的撰寫
 成果報告書
6. 成果分享發表會
 預定時間:101年10月
 地點:本會會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富村建國路一段20號)
 參與人員:大富國小師生、耆老長輩、工作團隊、社區居民 
關聯性社區組織: 花蓮縣光復鄉大富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光復鄉大豐社區發展協會,大富村辦公室,大豐村辦公室,台糖花蓮糖廠,矯正署自強外役監獄,大富國小 
協力團隊或大專院校: 無 
備註: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