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社團法人屏東縣天聖文化藝術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
  • 累計人數:528772
  • 發表文章:15
  • 相片數量:6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張淞貿  
聯絡地址: 屏東縣潮州鎮三星里三星街183號(潮州運動公園溜冰場正對面)  
聯絡電話: 0912189225  
傳真電話: 08-7801097  
特色快照
天聖神將團 

潮州鎮玄機院無極天聖壇(創辦人甘朴鋐先生),奉主神東華帝君指示,發展地方文化造福社區,為民俗文化作傳承,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天聖神將團,並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民俗樂舞節及民俗慶典活動,技藝超凡廣受好評。
神將(將爺)起源於中國大陸,中國人敬鬼神、拜偶像,各省蔚為民風,其中,要以閩人敬鬼神為最,由於閩人怕鬼、敬鬼及崇拜偶像神祇,才造就了神明世界。通常位階較高之神明都會坐神轎出巡,而位階較中、低級者或一般神將出巡時,則裝扮成大仙尪徒步於大街小巷,藉由扮像驅除凶神惡煞。
清朝,漢人引進福建雕刻大仙尪神將文化,快速流傳到台灣各地,神將是一種神偶,在傳統廟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各地對這類神偶各有不同的稱法,北部稱「大仙尪仔、神將」,中南部則稱「將爺」或「童仔」。神將「將爺」是傳統廟會慶典或神明出巡繞境時,護駕在神轎前後的巨大神祇,將爺陪同神轎出巡,有驅魔與祈福的意義,是迎神賽會中最被人注目的焦點,流傳至今,舉凡各項廟宇相關活動都可見到神將的蹤影。
神將的造型繁多,早期神將構造區分為「大仙尪」「小仙尪」二種大小不同神將造型,就以「黑白無常」居多,每逢迎神賽會都會有橫衝直闖的舉動,全程營造肅穆卻熱鬧氣氛。本團創立時期以三太子「小仙尪」的技藝表演風靡南台灣各慶典活動,民國85年逐漸引進身長約有成人兩倍高「大仙尪」,「大仙尪」行進時動作誇張雙手大幅晃動,舞步沉穩,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本團逐年擴增神將造型且培力神將技藝人才,其莊嚴且大陣仗的技藝表演廣受好評,也奠定了本縣至今廣泛流傳神將文化的重要起源。
本團於民國93年隨著社團法人屏東縣天聖文化藝術發展協會的成立,結合了更多常民文化團體,並陸續新成立了神童機車隊與電音童子團體,更開啟了神將文化技藝ㄧ個新的里程碑。
※神童機車隊
的成立起源於當時造勢宣傳車隊的需求,以創造力嘗試不同方式的演出,首次訓練後一推出即受到熱烈的迴響且效果十足,廣受企業界的喜愛及邀請,多次受邀擔任公益性活動的宣導工作。
※佳冬鄉合修電音童子團
緣起於佳冬羌園池聖堂(堂主鄭春祥)早期加入天聖神將團致力於神將文化的推動及傳承,並將神將文化以創意的方式融入現代音樂及舞步,民國95年回到故鄉創辦合修電音童子團,專研「小仙尪」傳統技藝及現代流行舞蹈,並融合活潑可愛的肢體表演,首次受邀高雄市政府舉辦的跨年晚會重要時段表演,即造成現場數萬名觀眾情緒沸騰至最高點,成為廟會慶典及活動節目爭先邀請演出的團體,且廣受觀眾們的喜愛,並開創了神將文化的新紀元。

社區小故事
東港鎮賢隆宮沿革簡介
    2009/02/06 02:53 | 未分類資料夾
主祀:梓童尊王
創立年代:民國八十三年
廟宇屬性:鸞堂
管理方式:管理委員會
地址:東港鎮興漁里順漁路174號
電話:(08)7804597
賢隆宮位於東港鎮興漁里,並在潮州新生路設立分堂,主祀梓童尊王,民國八十年東港正在舉行迎王祭典,家家戶戶皆宴請親朋好友,時尚是學生的陳宜慰也到東港同學潘裕民家中「腥臊」,後一同到東隆宮拜拜,被東隆宮內之大神李府千歲(昔之尊稱)發現,陳宜慰與其有神緣,日後可作為李府千歲之代言人(乩童)行醫救世。
經幾年的重重考驗,終於通過所謂的神考,於民國八十三年開始行醫救世,初期十分艱辛並無定所,至民國八十四年才在潮州鎮新生路八十三之一號設堂辦事,安奉尊王與各神聖神尊,堂號定名「賢修堂」,李府千歲後由台南永康大灣國聖宮主神開台聖王奏旨於天壇,玉帝賜封「梓童」尊王聖號。
由於賢隆宮梓童尊王,源自東港東隆宮,尊王之意願盼能在東港建立宮廟,眾信徒遂集資購屋,於民國九十一年在東港鎮興漁里順漁路一百四十七號作為臨時公館,民國八十年任辛未正科代天巡狩封府大千歲奉玉旨賜名為「賢隆宮」,自始正式成立「東港賢隆宮」,並成立管理委員會,奠定今日之基業,如今全體委員與信眾正籌備東港賢隆宮建廟事宜,賢隆宮眾委員信徒雖然大都居住潮州,但每當東港東隆宮或朝隆宮每科年平安祭典繞境,都放下手上工作,全程參與繞境活動。
賢隆宮奉祀神明除了主神梓童尊王尚賢郡王外,陪祀有梓童二尊王靈光開陽郡王、梓童三尊王威儀寶蓮郡王、觀音佛祖、朴子媽三聖母、廣澤尊王、開台聖王、海龍太子、妙蓮仙子、白鶴童子、潘府仙姑。
  賢隆宮所有成員不畏辛苦,常至外地為信眾請神降乩、解厄賜福,故善信特書讚曰:「梓童神威廣被祐蒼生、尊王聖恩厚德降吉祥」。



崁頂鄉北極宮沿革簡介
    2009/02/06 02:52 | 未分類資料夾
主祀:北極玄天上帝
創立年代:清代初葉
廟宇屬性:公廟
管理方式:董事會
地址:崁頂鄉崁頂村中正路99-1號
電話:(08)8630248
崁頂北極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該廟位於崁頂鄉崁頂村,崁頂其名傳因地勢較高,昔時若逢大雨鄰近村庄皆淹,唯此地能免水患侵襲,故而稱之「崁頂」,清代屬鳳山縣港東里,在明鄭時期乃鳳山八社平埔族「力力社」之墾居地,清朝為維護治安,於乾隆二十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年)將「下淡水巡檢司」衙署遷移在崁頂街,當時崁頂庄已成人煙輻軸,四民雲集,巍然一巨鎮。
日據時期,崁頂隸屬高雄州東港郡新園庄,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九年調整行政區域,於三月二十四日分鄉設治,以東港溪為界,將原本的舊域新園庄,分崁頂與新園二鄉,崁頂庄正式成立崁頂鄉,設立鄉公所。
崁頂北極宮創建何時今已無可考,但於清乾隆二十九年鳳山知縣王瑛曾所編《重修鳳山縣志》中已記載,「真武廟,……,今港東里崁頂街,」,有此可見北極宮比乾隆二十九年的時間更早建廟祭祀玄天上帝,又北極宮之舊稱為「真武廟」,而在光緒二十年由鳳山知縣盧德嘉所撰之《鳳山縣采訪冊》一書,又可見北極宮在清代之規模,「…,一在崁頂街(港東),縣東三十里,屋十六間,乾隆三十九年莊江募建,道光十三年胡國柱重修,妙租十七石八斗。(盧德嘉:174)」。
根據北極宮沿革,當年建廟位置於今崁頂國小與戶政事務所交界圍牆附近,清末時期庄內曾發生瘟疫,人口外移迅速遞減,廟體年久失修以致崩塌,加上日據時期皇民化的推行,致使廟中許多神像被人請走;直到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西元一九四六年、歲次丙戌年)莊內士紳許古堆等人倡議擇地重建,經選定當時庄民吳老巧的農田,由於資金不足無力購買廟產,眾人商議先每季付租金,之後全庄庄民踴躍參予並出資,運土填田立即動工,費時兩年,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歲次戊子年)廟體竣工擇吉日良辰舉行入火安座大典,民國五十年由當時主任委員李順德同其他委員共議買下廟地,再出售西邊廟地,餘款再修建兩旁廟室。
民國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歲次己未年),北極宮董監事等提議重新改建廟體,幸蒙全庄鄉親及各界信眾踴躍捐輸,北極宮花了一年九個月時間完成改建,經北極玄天上帝擇訂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八日(西元一九八一年、歲次辛酉年、十一月十三日),舉行新廟建成安座大典與平安遶境活動,之後經董事會決議訂此日為北極宮慶典紀念日,七十九年通過吳朝福董事提議,每三年舉行一次平安遶境祭典,邀請鄰近宮廟參與北極宮遶境。
北極宮建築格局為兩進兩殿五門,廟貌為華南重簷歇山型式,一樓作為市場,二樓為祭祀宮殿,步上二樓正龕奉祀主神北極玄天上帝,陪祀觀音佛祖、朱府千歲、池府千歲、康元帥、趙元帥、中壇元帥,龕座下安奉虎將軍,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右龕奉祀福德正神,左室祭祀福德正神與馬將軍與王馬,並作為扶鸞降乩為信眾解厄伺服之處。
北極宮玄天上帝在崁頂行醫救世、護境佑民,已數百年歲月,崁頂庄庄民無不感念,故在任何場地無不盡心盡力,表達對玄天上帝的尊崇敬意,有詩讚曰:「玄理靈光明察人間保善士、天條瑞氣高瞻世上除妖邪」。



竹田鄉神農宮沿革簡介
    2009/02/06 02:51 | 未分類資料夾
主祀:神農大帝
創立年代:清同治十一年
廟宇屬性:公廟
管理方式:管理委員會
地址:竹田鄉竹田村中正路20號
電話:(08)08-7710550
神農宮位於竹田鄉竹田村,主祀神農大帝,是竹田村信仰中心,竹田鄉是高屏六堆最早發展的鄉鎮,清康熙初年,就有廣東籍先民來此拓荒,六堆先民從糶糴庄開始墾荒,之後各庄依續擴墾頭崙、二崙、中崙…等等。
而糶糴庄因地利之便,成了六堆地區的米穀買賣中心,而其出口的米糧需裝小船,沿河運送到東港,再換裝大船出港,而竹田村因位於東港溪與隘寮溪交會處附近,因此所有的貨物皆集中於此等待轉運,因而被定名為「頓物庄」(客語為屯放物品的地方),庄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之歷史。
頓物庄於清代屬於鳳山縣轄域,日治明治三十四年(西元一九O一年)屬阿猴廳內埔支廳,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O年)後改名較具農村氣息之名,因莊域週遭多竹林、水田因而定名為「竹田」,並改屬高雄州潮州郡竹田庄,台灣光復後,初劃為高雄縣竹田鄉。民國三十九年(西元一九五O年)改屬屏東縣,成為屏東鄉鎮之一迄今。
竹田神農宮同福德祠為竹田村公廟,神農大帝一般信眾又稱五穀先帝,而客家鄉親暱稱為「老先生」,竹田村神農大帝之信仰,乃廣東梅縣籍先民攜帶老先生之香火袋,至頓物庄開墾,因初到尚未墾拓之荒地,為其開發順利先民焚香祈禱,終得庇祐安居樂業、糧穀豐收,因而前來祈求者日眾,神農大帝成為全庄信仰寄託,全庄庄民遂集資聘名師雕塑金身奉祀,且於清同治十一年(西元一八七二年、歲次壬申年)奠基創堂,成為頓物庄之信仰中心。
日治後期,日本官方實施皇民化,全台各地廟宇神像大都被拆除或沒收焚毀,神農宮先賢為防「老先生」被毀,故將神像藏置王姓莊民宅中,直至台灣光復後再請回神農宮奉祀,神農宮舊廟為客家一條龍型式廟室,單殿燕尾翹脊,三開間;神農大帝金身曾經遺失過,後在溪邊發現拾回,但在神農大帝指示下重新雕塑金身,因神靈已自行退神;神農宮為配合庄里道路建設,方便庄民車輛之路,便拆除舊廟體重新改建,廟宇面對的方向也以改變,重建資金幸蒙地方鄉親與各地信眾踴躍捐獻,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西元一九八一年、歲次辛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完成並舉行入火安座大典,及平安繞境,從此宮中耆老等決議,每逢五、十之年,即舉行神農大帝巡庄平安繞境活動。
民國九十三年,神農宮管理方式有重大改變,在村長傅民雄提議與奔走下,經神農宮眾委員同意,重新登記信徒作業,經竹田村民大會討論,成立第一屆「竹田神農宮、福德祠管理委員會」,且選出王永圍先生為第一屆主任委員,李江生先生為常務監事,並加入屏東縣道教會,從此為神農宮、福德祠開啟新的歷史與未來。
竹田神農宮為兩層樓建築,一樓為竹田村辦公室,和村民活動中心,二樓為神農宮廟室,格局為單進單殿三門,廟貌為華南單簷硬山式,步入正殿神農大帝鎮坐正龕,另陪祀中壇元帥大太子金吒、二太子木吒、三太子哪吒,龕下安奉土地龍神,左龕祭祀北極玄天上帝,右龕奉祀天上聖母、二聖母、三聖母,與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
竹田神農宮「老先生」庇祐竹田先民與歷代竹田子孫,已百年歲月,凡客家子民無不感懷於心,老先生聖誕時祭祀場面特別隆重,以客家禮俗崇祭,從正龕楹對見出對五穀先帝之尊崇:「嘗草創藥方豐功永業、興農培國本聖德常昭」。



15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