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仁愛區文安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8
  • 累計人數:455477
  • 發表文章:29
  • 相片數量:2311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3
聯 絡 人 : 李隆進  
聯絡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崇安街36巷22號  
聯絡電話: 02-24262020  
傳真電話: 02-24229484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基隆市仁愛區文安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3-05-26
負責人: 張雪華 聯絡電話: 02-24262020
聯絡人: 李隆進 傳真: 02-24229484
組織人數: 60人 E-mail: klwenan@hotmail.com
聯絡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崇安街36巷22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基隆市仁愛區文安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klwenan
所在位置: 基隆市 仁愛區
社區戶數:
社區人口數: 1200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120人
主要族群: 閩南人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綜合類、其他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水輕硿仔是文安社區的舊地名,位於石硬港(南榮河)與蚵殼港(西定河)交流處河畔,背倚獅球嶺,前臨少將腳,精一路北側,約200公尺即是遠近馳名的廟口商圈。古昔水輕硿仔是一商業極為活絡的地方,石硬港水域寬廣,大型駁船常駐碼頭,碼頭運送業務蓬勃,煤炭、木材、麵粉材料等是當時的主要貨源。
社區內除有一座115年歷史的文安里天主教堂-耶穌君王堂;另轟動全台,家喻戶曉人物廖添丁,槍殺台奸(日本走狗)事件,即是發生在天主教堂下方;民國35年拜商業活絡之因,即有紅燈戶-查某間(私娼館)3家進駐,目前有三十家。
時代變遷,經濟考量,民國45-49年間,填海造地,石硬港從此消跡,連棟式大樓-東和大樓誕生,也帶動當地的商機無限;全台第一座,攤販集中商場-東和商場,亦於此誕生,頓時人潮雲集,萬商鼎沸,全台羨慕。
過度的開發,河川生態嚴重遭受破壞,由石硬港-南榮河-大水溝,組成河川悲傷曲,惡臭、淹水等景氣不斷上演。
民國75年間,新時代產物-茶桌仔,一時盛出,最盛時高達140家,茶桌文化,驟然而生。
每日有950班次公車停靠東和大樓,商機活絡,人潮俱增,加上茶桌仔消費者,每天有近兩萬人次遊走社區,天天夜夜笙歌,日夜不綴,猶如不夜城,然治安、環境髒亂、噪音干擾等問題叢生,生活環境品質嚴重污染。
社區資源優勢:令人?往的歷史文化,及人人好奇,欲窺探的紅燈文化,和人潮活絡,是帶動商機活現的立基。是社區資源優勢
社區資源劣勢:特種行業業者、消費者,大多皆非社區居民,欠缺關懷社區之心,以致治安、環境髒亂、噪音干擾等問題叢生,生活環境品質嚴重污染。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1.社區治安:因特種行業多,環境較複雜,易生事端,吵架鬥毆事件頻生,社區治安是社區居民認為最急需改善的議題。
2.社福醫療:人口老化問題嚴重(65歲以上228人,佔18.75%。)及環境污染,造成社區居民的健康問題,一直是我們所擔心的,加強居民自我健康識能的提昇,是我們的目標。
3.環保生態:藉由環保生態活動的推動,以增強凝聚社區居民的共識,共同經營一個優質化的生活環境空間。
4.環境景觀:藉由環境景觀的改造,推動生活美學,改善環境空間景觀,以提振商機活現。

社區經營策略及概要內容說明
(1)結合豐富的地方歷史及地方資源,推動巷弄文化,發揚地方特有文化,再造地方新生命。發展以歷史、文化、產業為主軸特色的常民活動,推動生命共同體理念。
(2)社區街道、巷弄景觀再造,營造商街特色,推動形象商圈,再創商機優勢。
(3)積極推動文化觀光產業-歷史文化、紅燈文化、茶桌文化之改造與提昇。昇化為商機。
(4)強化都市中心功能,創造文化休閒環境,提高公共設施軟硬體服務能力,有效延伸都會中心區商業機能及範圍,俾與相鄰港濱國家門戶基隆海洋廣場銜接成有計畫的單元。
(5)重塑地方歷史地位,深根鄉土文化教育,經由地方歷史的重新省思定位,透過自導式導覽解說系統建構,聯結相關景點形成網路系統,透過各種媒體,做持續有效率之宣傳,提高雞籠水輕硿仔知名度,吸引全國民眾至本地進行文化產業觀光休閒。
(6)調整地方產業結構,培力地方鄉土人才,籍由文化與歷史的加持,創造地方產業特殊意象;結合在地民間團體及政府行政力量,多方促銷具地方特色產業,融合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創造地方產業附加價值。
(7)發展地方產業觀光、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就社區街道所孕育的歷史、自然、生活文化與產業等,自己思考,凝聚智慧,以發揚社區之風華與魅力,建立具地方特色之文化產業。由社區生活者、文化工作者、產業共同發揮精神,解決地方問題,活化地方經濟,提昇文化精神。整個策略步驟上,則採下步驟與方法:
1.深根掃瞄發掘歷史
籍由全盤性地區掃瞄及歷史文化、圖冊等工作重新發現地方魅力,尋找水輕硿仔昔日風華,重新定位,期以建立在地居民自尊心與榮耀感,免以最不快樂城市之憂傷,共同打造充滿希望與快樂的歷史文化城市。
2.人才發掘策略結盟
透過老照片、老街景、舊事物及老朋友,誘引新一代經營者出現,經由一系列座談講習活動,建立共識發展出策略結盟老店新開,意象統一貨色各異之精品服飾街、特色商埠、精典小吃,使其具有海洋文化的歷史街道。
3.課題研擬討論解決
針對區內經營管理所呈現的軟、硬體設施之缺陷,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由社區夥伴集體討論共商解決方案與對策。同時進行社區街坊再造影音紀錄,詳實留下歷史以為後續發展重要參考資料。
4.居民參與在地經營
經由在地居民參與之自主作業,提供各項,社區街道、巷弄環境改造之意見,對於自家賣場商業環境及公共設施街廓意象,進行減量修飾,形成統一意象,突顯歷史街道意涵,改善整體消防安全及照明、排水等公共設施,提高環境親和力,使其充分發揮昔日藹善人心,誘引顧客的再現率。
5.活動造勢發揮魅力
輔導籌組成立「雞籠水輕硿仔文化產業再造促進會」,落實地方經營之精神,創造永續經營體制,形成策略聯盟機制,舉辦導覽解說服務暨共同行銷活動外,並定期或不定期辦理各項文化促銷活動,建置行銷網路無限延伸商機,增進曝光率維續社區商圈風華魅力。  
社區簡述: 文安社區-在基隆市是一古老的商業住宅區,緣自日據時期的南榮運河-舊稱石硬港,是裝卸生煤及木材的航運站。煤炭集散場、運煤碼頭、造船廠等等,帶動活絡人潮的商業地帶。民國四十九年更有基隆市第一座綜合型態的-東和商場誕生,造成當時的轟動,風光一時。於此時段河內的魚、蝦、蟹、小船、舢舨從此絕跡,及南榮運河的加蓋,新式大樓的興建-東和大樓,再創另一次的高潮。
文安社區是一新舊交替的社區,也是一典型開放式住宅商業混合的社區,位居市中心商業地帶,繁華的街道,熱鬧的景氣歷久不衰;早期社區內原有一大型戲院--大華戲院,南有三分之一幅地為縱貫鐵路所區隔,多為山坡地段,有一座擁有115年歷史的教堂,文安里天主教堂-耶穌君王堂,座落其中。東為精一路,西為西定河-蚵殼港末段,並與南榮運河交匯經旭川河出海口,北面面對仁愛區公所及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雖是都市型態社區,從高速公路進入基隆市區必經本社區之仁五路東和大樓,且與北基公路連接,交通便捷。接踵而至的社區環境衛生髒亂,治安,巷道交通等問題,層出不窮,繁華後的產物,極需我們去克服和改善。
文安社區雖貴為位居市中心商業地區,因鐵路沿線土地未解決,四十多年來各方面建設落後頗多,又因時代變遷各種違規小吃店-『茶桌仔』,快速進駐,全盛時期逾百多家,與住戶比例為一比五強,造成社區環境、衛生、噪音嚴重污染,婦孺出入之安危極為不便,居住環境品質極差,又無活動空間,為改善社區環境及提升居住品質,民國八十二年在地方熱心人士積極參與推動下成立文安社區發展協會,並積極結合廟會活動及天主教堂場地贊助下維持舉辦各項民俗活動、媽媽教室等等各項社區活動。
社區自八十二年成立守望相助巡守隊,推動『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行動,定期訪視獨居老人及每天固定排班巡守,社區治安已明顯改善.並於八十四年推行「惜幅心、環保行」活動,在熱心環保義工積極推動下,每月的「大地清淨」是結合社區居民齊手共同清掃全社區各角落之環境,以維居住環境之整潔,已有立竿見影之效。每月的資源回收日,將可資利用之廢棄物品整理變賣,所得款項供社區里民急難救助用及社區建設維修費用。
社區居民之情感增添良多,凝聚力更加強,社區活動更活絡.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