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2
  • 累計人數:206023
  • 發表文章:32
  • 相片數量:416
  • 回應數量:14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吳登立  
聯絡地址: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41號  
聯絡電話: 05-5900480 09377594..  
傳真電話: 05-5900059  
特色快照
生態 

夜間生物多樣性觀察與溪流生態踏查

社區小故事
真情華山幸福社區
    2009/09/09 17:02 | 社區營造
華山社區發展協會申請信義房屋計劃--------真情華山幸福社區        真情華山,端賴對人與環境的關照,這也是社區營造中要營造一個新的人。而社區計畫中對人的關照:社區醫療、對弱勢照顧、老人送餐。對產業關照:以社區學習中心的設立,讓產業轉型,以校外教學場域建制為主軸。對生態環境的關照:包含髒亂地綠美化、減少藥劑使用、多樣性環境營造。對歷史文化的關照:從找尋在地珍珠(達人)訪談開始,重新認識大湖底(華山)的歷史沿革,從傳統到創新,最後以工作坊和成果展示,讓社區精神逐漸傳承。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經典農漁村有感
    2009/08/22 17:48 | 社區營造
921是一個契機,顯然這並非是所有人願意接受的預期,但它絕對是讓活著的人思考如何走出陰霾的轉機。社區再造、農村轉型,扭轉一般人對政府長期忽視農業及放任老舊農村自我凋零的說法。埔里桃米生態村,每年有數萬人來此旅遊,收入上千萬,就是農村成功轉型最好的見證。
發展特色農村首要是住民的自覺與團結,加上政府部門經費的挹助,結合專家學者的建議與人才培訓。從挖掘社區耆老的生活智慧、傳統的農村生活點滴與產業上優先著手,再將環境特色融入其中。最好安排一、二項可以讓遊客親自動手做的遊程,豐富來訪遊客對社區的認識,獲得知識與感性上的收穫。想要進一步促使遊客在地消費,便要有些人經營民宿、一些人經營餐飲、一些人做產業,開發販賣特色產品,一部份人負責導覽解說,社區居民分工合作,組成團隊來共同經營。社區要有共識,組織環保隊或巡守隊,負責社區環境的維護與安全。最重要的是不要惡性競爭,最好有統一窗口,負責遊客接洽事宜。對環境的容忍度與承載量也一併考量,千萬不可躁進,一窩蜂的下場到最後一定得不償失。不但毀了環境、害了信譽,往後要重拾遊客的信任可能要花費數十倍原先的努力才能達成。寧願採總量管制方式,限量才會吸引人,不管是用在食物或旅遊地的行銷皆然。當然本身要有很好的資源,擁有吸引遊客進來的內涵才行。人情味是台灣吸引外國觀光客最大的賣點之一,經營農村旅遊者亦是。吸引舊客戶回流遠比重新開發新客戶容易許多。讓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一直是經營旅館民宿業者所應抱持的最基本態度。貼心的問候、送些小紀念品或免費提供廚房、客廳給遊客使用,或與遊客閒話家常,都是縮短與陌生遊客距離的不二法門。
週休二日大大改變台灣人的旅遊型態,民宿業的發展,特色農漁村的再造,對於遊遍台灣各風景區、國家公園或博物館的人,進入小而美的農村旅遊,慢步調的生活風格,慰藉了無數平日戰戰兢兢的工作者,更希望退休後能尋找或回歸到如此寧靜、平和、人情味濃的農村生活,造就特色農村、有機村、生態村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完全改變了傳統農村給人建築物頹圮、環境髒亂、人口老化的刻版印象。
以澀水皇茶聞名而入選2007年十大經典農漁村典範的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為例,目前共有9家民宿都是合法經營,每家各有特色,有歐式建築樓房、小木屋、一般住家、農村平房及早期農舍等,讓遊客擁有多種的選擇。產業方面以日據時代引進栽種的阿薩姆紅茶經改良栽培成功的台灣紅玉最為出名,打響澀水名號。現今栽種至少5家,有採有機生產並開發紅茶附加產品及餐點的,都有不錯的口碑。用餐處僅有一家是比較不足的地方,特別是碰到假日,由於店家接受遊覽車團體訂位,來自日月潭、九族文化村的遊客塞暴了整個餐廳,用餐毫無品質可言,遊客無法以輕鬆的心情用餐,不能靜心欣賞古色古香的用餐環境是非常可惜的地方,亟待改善。澀水另兩樣特殊產業為澀水窯生產的陶器與竹炭一村生產的竹炭產品,透過主人家詳細的介紹講解,與現場實地觀摩,相信在此遊客可以獲得許多知識性的啟發。窯場並安排手拉胚的製作,遊客可在此體驗創作的樂趣。澀水規劃有三條生態步道,由一批訓練有素的解說員負責導覽與諮詢的服務。
華山先天的條件優於澀水許多-腹地大、公部門補助資源多、知名度大、遊客多等,在食宿、特色產業方面都不輸澀水,唯一比較不足的是生態的推廣與社區解說員的培力方面。華山有華山溪與嵙角溪兩條溪流、大尖山原始森林、還有許多條的產業步道,每日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運動爬山,但對於環境的認識與生態的知識可說完全缺乏。這一塊有待開發之地,社區發展協會近日將召集有志之士前來協力完成。先從生物資源普查、人力培訓,到遊程規劃,逐項漸進完成。以現有的自然資源,開發生態遊程,再號召全省各地中小學學生來此做戶外教學,學習生態知識、環境倫理、體驗咖啡產業等,補足華山地區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環節中最不足的生態區塊。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走讀社區
    2009/07/09 15:47 | 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是一種思想轉變,主要從營造「新的人」開始。尤其台灣隨著經濟成長,產業結構改變,而導致快速都市化的現象,傳統以家族為主的社會結構和倫理秩序瓦解。農村地區的居民因就業、就學人口大量外移,造成人口減少、老化,傳統產業與地方活力逐漸衰退,地方的文化特質和歷史遺產不斷消失;而都市地區則因人口大量集中,人際關係疏離,缺乏對社區的認同和對公共事務的冷漠,造成社會中充斥投機、自私自利、冷漠等氣氛。高度的經濟成長改變了整體台灣社會生態,對都市社區與鄉村社區產生不同的改變與傷害。如何找回傳統民間社會維繫倫常禮教秩序、凝聚共同意識的社會認同力量,平衡城鄉文化發展,發揮各地方、各族群文化特色,展現傳統文化特色,成為社會文化政策非常重要的課題。
因此,這是一場細膩而且又浩大的社會改造工程。所以,單純實質空間營造或文化活動,並不能完全算是社區營造工作的完成。真正重點是要在過程中累積社區成員對於公共生活領域的問題意識和參與經驗。而台灣近年來在社區推動的相關計畫中,社區所得到的不只是活動辦理的技巧。外來資源的獲得,或是物質建設的成果,而是行政人員、社區居民、專家學者等不同角色是否能從這些計畫中獲取成長經驗。是否能在公共事務參與協調中,慢慢塑造出獨立成熟的公民意識。因此,社區參與是三方人員共同參與和對話,藉以凝聚出社區願景與共識。
而本計畫的大華山生活圈位在雲林縣古坑鄉境,在三四百年的歷史中,是一個典型散村農村型社區,其範圍包含華南、華山,住戶約五百多戶,聚落分散在各地,包含華南、華山聚落,近年來社區的耕作型態一直再改變,從早期的梯田水稻、竹編產業到近年來的柑橘、咖啡、檳榔等,不斷的隨著時代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村落的就學中心「華南國小、華山國小」,一直是當地學生就學、居民聚會的場所。
因此,本計畫以學校和社區發展協會為中心,試圖建立以一個走讀社區生活地圖作為計畫主軸,也因為學校是社區中的正式組織,學校教育可促進社區發展;而社區是學校的外在環境,社區的結構,無論是人口或經濟結構,都會影響學校教育措施。。此外,面對廿一世紀充滿變動與挑戰的社會,教育不僅須配合社會變遷,掌握時代的脈動,也要引導,帶動社會進步,以迎向更美好的生活。教育並非等同於學校教育,所以,教育改革不能只在學校內進行,必須超越學校校園,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結合,而社區即為三者融合的基本單位,所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是推行社會教育的主流,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
準此,面對社區的問題,包含社區產業低迷、人口老化、人口外移,收入微薄等問題,造成學校學生超過二分之一薇弱勢家庭。因此社區聚落在近幾年的努力下,社區與學校攜手合作開始攜手合作,2006年以前,社區以咖啡產業帶動當地的經濟為主。2007年社區開始思考未來部落的走向,2007年底將地方閒置空間,改建成社區的學習中心;2007-8推動社區遊學課程,吸引近三千人次的造訪;2008年,結合社區居民開始關注社區的生活議題,包含髒亂點的綠美化、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注;為了更了解社區,學校和社區也開始進行資源調查,舉辦守護社區小種子的活動,這些都使的居民的互動與對社區的認同,明顯提升2008年底,社區和華南國小、環球技術學院推動守護嵙角溪計畫,榮獲可口可樂護溪獎。但是為了讓社區議題更生活化,本次主題以走讀社區生活地圖為主軸,試圖讓社區的議題生活化,在時間上,讓社區歷史文化,藉由社區地圖找回傳承;在空間上,整合資源、營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讓社區低迷的產業,藉由計畫得以轉型。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