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梓官區大舍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 https://www.sce.pccu.edu.tw/ 
聯 絡 人 : 蘇信考  
聯絡地址: 高雄市梓官區大舍東路公厝巷4號  
聯絡電話: 0933369266  
傳真電話: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高雄市梓官區大舍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3-04-21
負責人: 蘇信考 聯絡電話: 0933369266
聯絡人: 蘇信考 傳真:
組織人數: 165人 E-mail: k0051adm@gmail.com
聯絡地址: 高雄市梓官區大舍東路公厝巷4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高雄市梓官區大舍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網址:
所在位置: 高雄市 梓官區
社區戶數: 1454戶
社區人口數: 4342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200人
主要族群: 閩南人 
發展重點: 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綜合類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社區問題及福利服務需求
為有效及正確了解社區問題,本社區進行100份『社區調查問卷』,並分析調查所得數據,發掘出社區居民對自身健康需求及健康促進最為重視,並希望能透過社區獲得一些才藝方面課程之教導,期待設置平日可供休閒之卡拉OK設備場所,及緊鄰蔬菜專業區的農藥噴灑殘留問題,說明及執行做法如下:
社區問題:
從農藥環境影響問題到成立產銷履歷的進步:
本社區氣候宜人,溫濕度適合農作物生長,因此為南台灣重要蔬果種植區,早期農民大量使用農藥,造成環境污染並影響居民健康與生活,社區居民主動結合集散所,並廣為推廣無毒農業,共同改善,逐步改善建立產銷履歷,成為專業產銷區。
社區福利需求:
社區長輩、婦女健康促進照護需求:目前社區總人口數4,342人,其中老人人口共計594人,佔總人口數13.7%,社區『日間照顧』服務,積極結合參與國內大型地區性醫療院所,醫護保健科系、辦理衛教及健康促進活動等。105年起為因應社區成長需求及政府推動「長照2.0」計畫,除常年辦理關懷照顧據點服務外,並參與高雄市政府推動之社區據點「多元關懷照護」試辦計畫,自105.08.~105.12.(共50節)經由高雄市職能治療師公會,每週五依排程/進度/需求進行專業職能健康促進照護活動,受益達2500人次。更進一步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結合辦理社區營造點「健康促進計劃」與戒菸活動共服務780人次。
寒暑假弱勢學童照顧問題:社區弱勢兒童隔代及單親教養問題是社區居民重視問題,小朋友放學遊蕩網咖等不良場所,阿公阿嬤無力感單親父母忙於生計無瑕管教,社區居民利用協會組織招募社區退休志工媽媽加入照顧行列,開始積極籌劃辦理各項活動,經理監事會及會員大會同意下籌組,提供照顧社區弱勢家庭兒童,減少寒暑假期間游蕩不良場所被壞人利用而觸法,減輕家庭負擔,帶動社區一家親精神,幫忙需要幫助家庭陪伴渡過寒暑假間。另持續辦理學童寒暑假期之文史、生態、健康促進、農遊、藝文、工藝等多元化親子活動。
辦理多元服務方案:本社區早期以傳統遊覽活動為主,因應社區高齡化現象日趨普遍,欲增加社區服務的品質與能量,本社區積極規劃多元化之服務性工作,推動社區志工與長輩及弱勢族群結合,相互學習成長,培力生耕,增加培訓課程。
交通安全防護教學宣導:有鑑於諸多長者因過馬路或行經道路途中,因行動不便遲緩等因素,常發生交通事件配合監理單位或在地警察局/分駐所等,進行交通安全宣導暨人員車輛安全駕駛。
定期邀請在地警察局辦理社區防詐騙、防盜安全:本社區人口高齡長輩多,且多為務農人口,資訊接觸少,年輕人白天常外出工作,無法常時陪伴長輩左右,導致偶有長輩遭受詐騙事件,故本社區定期邀請結合警察局等專業人員辦理社區防詐騙、防盜安全之宣導,讓長輩及其家人安心生活。
規劃建立社區老人與志工手機網路平台:現今手機相當普及化,人手一機透過網路或臉書等作業平台聯繫、溝通、交易等等弗遠無界,善用此科技工具,建立社區老人與志工間『共同連絡平台』,彌補非上課期間之生活關懷或緊急需求連繫等。
老人心靈照護:社區老人人口老化逐年增加,帶引社區老人保持正向樂觀、活潑、樂於參與活動特質,推動社區中較健康老人,彼此照顧、關懷、相互扶持。雖然平常弱勢老人缺乏親人關心與照顧,而適當活用社區力量來照顧關心老人,提升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健康促進需求。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一)高齡志工推動方案:
推動高齡耆老擔任志願服務者並辦理偏鄉社區社福類志願服務訓練
(二) 參加高雄市政府105年度參與式預算推動計畫之提案-高齡者議題
(三)跨域社區結盟方案(愛連線-「楠三梓陀營.城鄉共伴行」社區福利服務提升與跨域網絡建構計畫)1.計畫目的:
(1)探索社區需求與資源,開發社區人力,增加各社區組織核心幹部與社區家戶居民的投入,讓社區組織的執行力更有穩定的基礎,藉此提昇社區工作的動能,激發服務熱忱,增強社區團隊凝聚力與向心力。
(2)藉由專業社會工作者的陪伴與培力,發掘社區在地議題與需求,提昇社區福利服務及社區照顧的質能與專業。
(3)透過本計畫串連五個行政區內社區組織,以「區內小工作圈」及「五區大工作圈」方式發展社區協力共伴機制,促成社區經驗交流及傳承,發揮社區互助共學效果。
(4)聯結社區組織與地方資源團體,拓展新手社區組織對社會福利內涵與社區工作面向的認識,建構交流平台與福利網絡。並協助各社區組織與中央機關、地方政府建立穩定的互動關係,成為社區中的福利服務據點。
(5)透過良性競爭、地方議題合作等互動來建立夥伴關係,激發團隊社區多元創意,並建立常態性城鄉互動,達到社區組織、居民、公私部門跨行政區域社區組織結盟合作與共伴成長的三贏。
(6)以提案單位所在地三民區為起點,一路向北延伸串連結合楠梓區、左營區、梓官區及彌陀區等本市近郊鄰海漁村之社區組織,以點、線、面策略執行社區陪伴與培力,推動社區經驗傳承及潛力社區成長,更突破傳統區域疆界,形成跨域社區福利網絡
(五)配合文化局社區營造點計畫辦理大舍甲采風再現
預計106年透過社區資源盤點調查,尋覓在地耆老,地方特殊才藝文化技藝等人士進行實地訪談、文字攥寫拍照等影像文字彙整紀錄,編輯成社區摺頁,透過摺頁的產生,使在地居民提升對社區的認同,並將摺頁分別放置不同處供人索取,讓更多人得以瞭解梓官區大舍社區的富饒文化及物產。  
社區簡述: (一)社區歷史與文化
1. 經過地方文史調查,本社區的人、文、地、產、景可透過耆老們口中傳述的傳統念謠(台語)來闡述本社區全貌:
頭前公,捧缺碗。後壁孫,弄金盤。
王梓官,有錢財,無底看。
紅瓦厝,崁銀山。度三頓,蕃籤干。
典寶溪,春水滿。布袋蓮,流流湠。
梓官地,明鄭時,小開化。
漢家姓,王李蔡。駛漁船,上陸灘。
蚵仔寮、大舍甲。栽青秧,網魚鰻。海鹹地,找靠岸。
牛路溝,紅樹林。白菜園,青帕帕。
梓官鄉,農漁民,各一半。
南海口,冬至風,陣陣寒。烏金船,結歸摜。
北平陽,種青菜。台灣島,接訂單。
資料來源:口述歷史及新台灣新聞周刊網站
梓官原為高雄縣面積最小但卻為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鄉鎮,十六世紀之前,梓官與沿線的茄萣、永安、彌陀仍是一片沙洲、潟湖區,後因泥沙淤積及板塊陸浮上升成為平原陸地。梓官南部以典寶溪和原高雄市為界,本地原為平埔西拉雅族漁獵區,荷西時期即有漁民冒險家登陸,進行零星開墾,明鄭之後,漢墾戶隨軍屯武裝隊伍進駐,漳州王、鄭、蔡、蘇、歐、李等姓以宗族勢力移墾本地,其中以「王梓」財大勢大,地方以「梓官」相稱(台灣人習慣稱有名望有地位者為『官』或『舍』),久而久之,「梓官」一詞便成為這個庄頭的代名詞。
耆老口述舊時定居梓官的李淵,有長子李日光,召集他鄉農民在本地協助父親開墾農田,種植甘蔗,因此本地人口逐漸增加,形成一個生活部落,因李日光是李淵長子的關係,所以該地居民尊稱李日光為「大舍」,而「大舍」的土地最多,在當時可說是富甲一方,所以又加上「甲」字而稱「大舍甲」,本社區大舍甲地名因此而得名。民國34年設村時,即稱大舍村,舊時行政區屬彌陀區,於戰後1951年獨立設為梓官鄉,民國99年高雄縣市合併改制更名為梓官區大舍里迄今。
本地屬高雄海岸平原,北梓官種菜,南梓官討海養魚,農漁從業人口各佔一半。農業方面以北梓官蔬菜種植為主,菜園面積逾250公頃,佔農地三成以上,農產種類有:高麗菜、青江菜、蔥、菠菜、甜椒、金針菇、番茄等。南梓官環海,近、遠洋漁撈發達,每逢冬至前後10天,烏金(烏魚)群南游至台灣海峽避寒產卵,即在梓官赤崁、蚵仔寮為洄游中繼站,因此梓官成為捕烏魚業大本營。
2. 地理位置:大舍里位於台灣濱海公路旁,亦為梓官區南北向主要幹道,道路以東、西、南、北方位共分成四個部分,呈十字交叉相連。其中,大舍北路、大舍南路屬台17線,為台灣濱海公路,北起八德路口由和平路銜接,南於嘉展路口跨越典寶溪銜接橋頭區與楠梓區;大舍東路、大舍西路屬台19甲線,北起同安路口接梓官路,過大舍北、南路口後,轉西接大舍西路,並止於大舍西路20巷口和赤崁慈善宮前直行續接赤崁東路往赤崁外海及蚵仔寮漁港,是梓官區往來北高雄沿海鄉鎮及高雄市區的重要道路。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4
  • 累計人數:36323
  • 發表文章:6
  • 相片數量:188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