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9215
  • 發表文章:0
  • 相片數量:100
  • 回應數量:0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汪憲宗  
聯絡地址: 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文化路67號  
聯絡電話: 0960786794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7-09-15
負責人: 林秀芳 聯絡電話: 0960786794
聯絡人: 汪憲宗 傳真:
組織人數: 160人 E-mail: icung925@yahoo.com.tw
聯絡地址: 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文化路67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大王社區
社區網址: tamali001@yahoo.com.tw
所在位置: 臺東縣 太麻里鄉
社區戶數: 852戶
社區人口數: 2187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20人
主要族群: 閩南人 排灣族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本社區針對農村再生計畫之營造與發展,並根據本社區居民的構想,將以「永續發展」之理念包括三個面向「生活、生產、生態」等綜合性的規劃,才能落實永續生態農村理念。依照目前社區現況,從傳統文化、社區組織、產業發展與人力培訓等層面皆有發展潛力,農村不僅是農民生產空間也是生活的空間,而社區居民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自主性參與社區規劃構想,經由生活、生產、生態三個面向,發展本社區農村未來方向,以提升社區農村生活品質。
1.生活面:
(1) 傳統文化特色的延續
本社區為傳統原民與漢人混居聚落,但社區內仍擁有過去豐富的原住民排灣族文化元素與祭典儀式活動;但目前社區人口外流,傳統文化祭祀活動亦逐漸消失。從社區主要的人口結構與活動能量觀察出發,文化的傳承應融入當地生活型態,並搭配輔導教育做到文化深入生活中,也才有延續的可能。
(2) 社區生活空間/文化走廊軸線的重塑
過去社區的生活空間以農作生活型態展現,但目前社區景觀已與過去有所差異,社區居民的活動空間亦有改變。由於社區仍保留傳統農村的元素,呈現多樣化的生活景觀面貌,我們必須針對傳統生活空間進行空間圍塑與管理,才能讓社區的公共空間有效被利用與維護。
(3) 聚落特色景點的連結
社區內的各家族的祖靈屋、擁有原民元素的房舍景觀一直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特色元素,因這些特色景觀分散在社區各地,如將特色農村景觀串連搭配自行車道或休憩步道等,形成整體的農村景點串連,方能展現傳統農村特色。
2.生產面:
(1) 農村休閒產業的創造
社區內已有數間休閒農場(多位於金針山休閒農業園區),各有不同的經營模式,未來可持續朝向休閒農業發展,前提是必須考量農場的經營模式與合作可能,創造當地農業特色的休閒農場並行銷當地農特產品,帶動社區產業發展。
(2) 研發新興農作物
目前社區居民大多種植果樹(釋迦)等高經濟作物維生;我們希望未來在計畫中透過土壤檢測後,發展其他適合此環境的作物,以多樣作物但管制農作物的種類與數量,以利未來社區農產品之行銷。
(3) 農村社區青年的回流
為使社區青年回鄉共同為社區打拼,不同於以往的地方產業行銷模式建立後,產業發展的升級與行銷管道的暢通,必定可吸引青年回流。當社區轉型成功、生產功能運行完善亦可提高社區的生活品質。
3.生態面:
本社區的農村景觀形塑與環境改造以本地植栽與原生物種栽植;設施部分以符合本地色彩、透水鋪面,並以不破壞本地農村特色景觀,建立永續的生態農村做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社區發展之課題與對策:
1社環境閒置空間需進行再利用與串連規劃,有效利用零碎土地綠美化,應整體規劃社區公共設施與綠美化空間,並透過社區公約方式提高其維護率。
2社區正在初步推廣環保與綠能概念及增設生態環境,應持續建立足夠的環保綠能觀念及教育,導入正確環保觀念,推動再生能源之利用及綠建築,打造低碳社區。
3社區未來建設應善加應用原民元素,並整合低碳綠建築與部落重點宅院整建計畫,形成原民文化體驗廊道,打造大麻里文化生態聚落氛圍。
4傳統農業生產逐年沒落,應善用大王社區優良的農業生產條件,配合農產轉型、多元產銷、生產包裝、農業研習等機制,恢復農業生產並提高農產價值。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大王部落願景與具體規劃
本社區今雖然是原民與漢人混居的村落在比率上為40%(原)比60%(漢),但社區內仍擁有豐富的原住民排灣族文化元素與祭典儀式活動,但因部落人口的外流加上主流社會文化的衝擊,傳統文化祭祀活動亦逐漸沒落,若文化要傳承則應將傳統文化融入於族人今日的生活型態之中,並以民族教育提振族人對傳統文化復興的熱忱及思惟,做到文化深入生活之中,如此才能落實部落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未來願景與規畫上:
1、組織傳統舞蹈藝術團體, 依年齡層組成2至3班,利用各種活動場所表演傳統舞蹈,提高部落能見度。
2、匯集部落工坊組織及在地傳統技藝、建築、工藝品、舞蹈、民俗藝陣等,從資源調查開始,透過研習教學,有計畫性的培養年輕人,來傳承文化,保存技藝。並串聯各項資源共同辦理作品展並參與政府主辦的各項比賽,並開創產業之行銷通路、建立村落產業文化特色。
3、調查村落文化資源, 包含詳加調查部落文化歷史、部落口傳故事、傳統部落活動地區地名意義及文化據點、傳統部落歌謠蒐集、部落耆老生命史、部落誌、恢復傳統祭儀活動等,以撰寫、製作繪本、製作影音光碟、實施傳統祭典活動等並結合雲端資料庫供民眾加值運用。
4、製造社區部落文化環境,以意象的呈現注入生活空間,利用彩繪將部落歷史或口傳故事作深度的呈現、製造美學環境、文化據點、設置導藍圖、培訓導覽人員,提升民眾對本部落藝文活動的參與。
5、恢復傳統社會倫理制度,以巴拉冠(會所)教育為中心,建立尊賢敬老、長幼有序、團結合作、熱忱服務的精神,實行於日常生活之中。  
社區簡述: 大王村 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中部,面積11.98平方公里,主要聯外道路為新舊省道橫貫本村,北接北里村、東與泰和村接壤,西與金峰鄉為界,南接太麻里溪,佳崙產業道路貫穿全村,造就本村「前敞背實」「太陽照耀的肥沃土地」的地理環境,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及農業資源,更為本縣東南部水果生產重地。
大王村目前分為20鄰共852戶,總人口數為2,187人主要以閩南人與原住民(排灣族)為主,各佔40%。
依據部落口傳以及相關歷史文獻,早期大王村原為社區歷史的重心,而大王村的排灣族人亦曾為歷史的主角。除了排灣族三社 以外,民國40、50年代以來,由雲林、彰化等地移墾的農民,分佈在沙崙、洪蟹坑、佳崙、胡雷坑、金針山等地,從海拔200公尺到1000公尺的緩坡上。這些漢人主要從事農墾商務。
本社區自民國86年9月15日成立「大王社區發展協會」以來,積極改善生活環境及增加居民福祉,並與社區居民溝通協調,並透過社區發展協會不定期舉辦社區大小活動。目前社區協會運作穩定並鼓勵地方青年加入協會所舉辦的活動以及參與討論地方事務,增加更多社區居民加入協會的機會,強化社區組織動力,營造更優質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的生產環境邁進。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