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
  • 累計人數:581273
  • 發表文章:35
  • 相片數量:204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楊忠俊  
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4號  
聯絡電話: 093283856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留言板 ( 發表留言請先登入。還不是會員?請先加入會員 )
版主的話: 本網站為金門金寧湖下社區所有,為聯絡全球楊姓及湖峰子地關心家鄉各項發生之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閒聞軼事,除了剪貼每日各報新聞外,為豐富本網站內容,加入若干金門景點介紹也引用網路上達人旅遊經驗,無商業行為,只為散居海內外楊姓及華人能進入本網站瀏覽,增加見聞,若有不慎引用無標明出處者,盼被引用之作者見諒「奇文共賞」的初衷!非故意剽竊或惡意散播佔為己用,得罪或引發原著不悅者,請發訊息p00770077@gmail.com 或0933792260檔案管理員刪除,若干原創、原著引用未經作者同意,歡迎參閱,但未經作者同意或授權,不鼓勵再散播或引用。為此特別聲明,不妥處請在留言版或來電修正之!


祖譜編修
祖譜
本版為湖峰社區所有,希望海內外全球湖峰楊氏能參與觀看或留言.湖峰楊氏大族人才傑出,散居各處,成就非凡.但湖峰楊氏族譜經歷百餘年未修訂,除了長二房老譜外,三房世系譜佚失,除志文宗長蒐集三房舊譜僅有前幾世外,其餘闕如!
宗親會雖有編組從事祖譜編修,但無運作之實,致使無完整譜系供族人閱覽,近年來各姓氏積極編修族譜,湖峰泱泱大族卻無譜,實為吾族之憾!對此秉訓兄與志文宗長常年憂心修譜一事.及堂叔清卓身後留下若干殘存譜系,堂弟育瑛為完成清卓叔遺志,始將頂西廳(三房三柱)完成各家戶神主抄錄,交由秉訓兄判別世系昭穆,其餘各房利用晉主及訃文僅有譜系雛型,仍多有闕漏!.
籲請本族各家戶在清明或冬至前掃塵之時機,自行抄錄祖先神主,或請熟稔抄寫者為之,不知如何抄錄者也可連絡育瑛,利用相機拍照,節省抄錄時間,約十分鐘可完成此事,家中有做完功德紅紙八字者,亦可與我們連絡,使修譜進度縮短時限,並希望有意願幫助謄寫修譜者共襄盛舉,完成吾族千秋大業.
長房由清栽及宏龍老師負責;二房由朝基村長和金陂宗長負責;三房由忠俊/育瑛/詩傳負責.三房五柱由景輝老師負責.統一由育瑛打字整理,秉訓審核校正判別,有意願幫助請連絡我們.

育瑛0952204225 email : honey33@ms25.hinet.net
詩傳0933792260 email:p00770077@gmail.com

終於延宕四年的奠安志在從兄弟們連手提供圖文和文章,從無到有把整個宗族從南宋避難到浯江用編年體條列的方式,將外戚家族維繫趙氏王朝的脈絡及躲避元禍的過程,到祖廟分支三湖的情況及各房各柱始祖分支及墓葬地,又將各房之軼聞傳說集結,其中成員各有正職瑣事,加上審慎考據斟酌用字,致時程一直拖延至今,中午確認過最後一張圖說就可將總訂正文印出讓鄉老過目審議,總共416頁精裝本,只申請到宗親會同意先印1500本的額度,雖是浯島宗族奠安儀典中最盛大且聊備一格的模範,收丁錢1822口,尚需分送家戶、宗親、姻親、社團 、海外宗親、圖書館等處,雖極力爭取無法以螳臂擋車舌戰群長老,若反應良好再加印若干。所剩1500餘萬元將來作何用途不詳,此千秋大業應善為推行,接下來要聯手將清朝400餘年為修補的族譜修訂,目前已完成本柱頂西廳三房三柱一支,其他九柱稍具雛型未定稿,就要靠清明、冬至兩個時段抄錄神主,以助早日完成此業!

湖下村景簡介
http://blog.sina.com.tw/a1823145/article.php?pbgid=5568&entryid=575011

湖峰奠安誌已印刷完畢 共1500冊 近日來將送抵祖厝 再由宗親會和柱長依家戶所需數量分派
 
 
  留言者 回應時間
  留言內容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 2009/07/01 14:45
服務杏壇40載楊和平即將榮退
服務杏壇40載楊和平即將榮退
2009/7/1

記者許加泰/金寧報導


服務杏壇四十年的湖埔國小總務主任楊和平即將退休,昨晚,校方、家長會、愛心媽媽社以及湖峰社區發展協會聯合擺設歡送宴來歡送他的退休,讓楊和平十分的感動,內心充滿了難捨與難分。議長謝宜璋、福建省政府組長楊誠璽、金寧鄉長李文俊、金城鎮長蔡輝詩等地方首長也前來肯定和感謝楊和平在教育上默默的奉獻與犧牲,「功在杏壇」。
湖埔國小校長楊肅藝是楊和平的得意門生,他予以無限的祝福,更希望老師退而不休,經常回到學校來傳授分享豐富的教學經驗。
昨晚的餐會在學校活動中心舉行,湖埔全校教職員都參加,家長會和愛心媽媽社、以及湖峰社區發展協會也共襄盛舉,一同來歡送在湖埔國小任教三十年的資深教師楊和平。各界來賓也紛紛前來祝賀,包括,議長謝宜璋、省政府組長楊誠璽、金寧鄉長李文俊、金城鎮長蔡輝詩、金寧鄉代會主席李正騰、鄉代表陳成勇、縣警察局金城分局金寧分駐所所長許耀華、金寧鄉民眾服務社主任李錫平、湖埔村長陳成泉、金管處西區主任許丕祥以及在地的縣議員也是湖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永立、城中校長楊瑞松、家長會副會長楊家聲和地方仕紳、家長委員、社區發展協會理監事,各界的熱情,讓楊和平感動不已,也肯定了楊和平在杏壇的超人氣。
議長謝宜璋帶來一打金酒,表達道賀之意。他祝福楊和平退休以後,能夠好好的規劃退休後的生涯,享受清閒的生活,永保健康、快樂。金寧鄉長李文俊說,教育是國家百年樹人大計,教師是教育這塊園地的默默耕耘者,李文俊也以農耕的紀念酒相贈,感謝楊和平如同老農一樣的辛勤耕耘、灌溉,培育許多優秀人才,桃李芬芳,服務各行各業。來賓們也都讚揚楊和平的為人謙虛,教學認真,又熱心地方服務工作,為學生樹立師表的典範。
服務教育界四十年的楊和平,除了在古寧國小任教十年,有三十年的歲月留在湖埔國小,家長會和愛心媽媽更是對「以校作家」的楊和平主任即將退休,都感到十分的不捨,各贈送紀念品,希望他繼續傳承豐富的教育經驗,讓後輩學習。
楊和平擔任總務主任期間,參與學校許多建設,他看到湖埔國小的不斷成長,校舍也建設的美輪美奐,十分的欣慰。歌仔戲是湖埔國小積極傳承的民俗技藝,楊和平也投入許多心力來協助學校推動這項民俗文化,他說,未來會繼續來奉獻一己之力,要讓民俗文化資產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家在湖下的楊和平說,退休以後,會有更多時間來參與社區的事物,來多為地方做些事,也要多做些善事,讓他的人生更精采。楊和平教育子女有成,目前子女都在台灣發展,二女兒到澳洲遊學後,也有緣分成了澳洲的媳婦,他說,會找時間帶著太太到澳洲探望女婿和女兒,但大部分的時間還是會留在金門老家,不會太空閒。
楊和平在湖埔國小同仁眼中是一位十分盡職、負責的好同事,為人相當隨和,不管學校大、小事,他都會很熱心的參與,曾獲得特殊優良教師獎等教育界榮譽,同仁們都很捨不得他退休,祝福他事事如意、健康、快樂。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 2009/06/30 15:28
我最懷念的人
我最懷念的人
2009/6/14

作者湖埔六○一楊皓任


今天我到外婆家,發現家裡多了兩個人,原來是表哥、表姐從台灣回到金門來了!
表哥、表姐只有在過年、放暑假才會回來金門,所以我們見面相處的時間不多,每次表哥、表姐都會買台灣的特產回來,只要是我和弟弟想要的東西,表哥、表姐就會買給我們,所以,我和弟弟每天都吵著要到外婆家去,為的就是要見他們,雖然,我和表哥、表姊關係不算很親,但是,在我的心目中,表哥和表姐就像是我的親哥哥、親姐姐一樣,只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他們要回台灣去了,雖然我的心中有許多不捨,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我和表哥、表姐之間有許許多多的回憶,所以,期待下一次的寒、暑假趕快到來,我就能見到我最懷念的人了!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 2009/06/30 15:27
迎媽祖
迎媽祖
2009/6/28

作者湖埔六○一楊皓任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生之日,我們社區舉辦了「媽祖遶境」活動,我們學校也派出四隊鑼鼓隊去幫忙,當然我也包括在內。
換好衣服後我們往雙忠廟出發。到了那裡,人聲鼎沸,鞭炮聲響徹雲霄,好不熱鬧,過沒多久,就開始遶境活動,許多善男信女也加入行列中,就這樣,遶境的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整整繞了社區一大圈,花了將近二個小時,不過想想能看到這麼壯觀的場面,再怎麼辛苦也值得了。
這次的媽祖遶境,不但使我增廣見聞,也大開眼界,但願下次的迎媽祖遶境,也能像今年一樣令人感動,想到這裡,不禁讓我熱血沸騰啊!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 2009/06/30 15:25
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
2009/6/18

作者湖埔五○一楊薏璋


如果我是老師,我會和學生們說一些大道理,讓他們明瞭做人處事的原則;教他們國語,讓他們學會許多生字與詞語;教他們數學,讓他們能夠運算加減乘除的計算;教他們自然,讓他們認識植物、動物和星星的知識;教他們社會,讓他們知道古人的生存方式和文明的發展。
如果我是廚師,我會給客人一個窗明几淨的用餐環境,我會熱情的推薦我們店裡的招牌菜,讓我們餐廳的生意蒸蒸日上,屹立不搖的營業。
如果我是醫生,我會用我的手去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我會盡我醫生的職責讓病人能健康的出院,開心的大笑。我希望我的醫術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如果我是爸爸,我會努力的賺錢養家,我會好好的教導、愛護我的孩子,並且提供小孩讀書,讓家成為家人的避風港,不至於沒有辦法過生活。
如果我是……我可以有好多的夢想。你呢?如果你是……你會做什麼呢?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 2009/06/26 16:51
【旅行者之歌】在燕子飛舞的湖畔
金門,三月下旬,下午五點鐘的時候,天空是灰的,風是冷的,雙鯉湖畔一隻紅冠水雞悄悄的從湖裡爬上岸,想過馬路到另一邊的湖水,它一眼望見湖邊有人,一下子慌張起來,東張西望莽莽撞撞的跑過小小的馬路。紅冠水雞一身黑黑的羽毛,頂著一頂鮮紅的雞冠,平常習慣在水裡游泳,到了陸地上就完全失去了平常在水裡面的自在,一副又憨又鈍的樣子,忍不住想笑它!

坐在湖邊,只覺湖面的風緩緩吹來,還帶著冰冷的感覺,金門的春天,比高雄最少要低攝氏七、八度,尤其在湖邊,更覺得春寒。雙鯉湖靜靜的,湖那邊的北山村隱隱傳來雞叫的聲音,在這個靜靜的湖邊,我不由發起呆來,什麼也不想。

就這樣,我聽到了燕子的聲音,燕子在哪裡?我抬頭望,看見了頭頂的電線上,站了好多燕子,電線上的燕子密密的在排隊,好像是五線譜上排滿了小小的八分音符,每一個都還帶著尾巴;家燕的尾巴和洋燕不同,家燕是深深的剪刀尾,而洋燕的尾巴只有淺淺的凹陷,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分得出來,這些家燕們每年這個時候都要來這裡渡暑,它們會在這裡停留、繁殖,等秋天的時候和初長成的孩子再一起到南方,直到下一個春末夏初再北飛到這裡,和冬候鳥的行蹤完全相反。

在外面忙碌的一天的燕子彼此一天不見,好像是爭相和同伴敘述著白天的見聞,細細的聲音好熱鬧,黃昏的天空下,它們的聲音好清晰。然後,我又漸漸發現,除了電線上的音符,聲音還來自湖面,湖面上有好多飛舞的燕子。因為看燕子,隔著湖,我看見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小朋友在北山村頭揮手,然後繞著湖走過來,小女孩一邊走一邊翻著手上的書,然後和我擦身而過。

沿著湖我到了湖的那一邊,風中有地方戲曲的聲音飄來,我看見一個可愛的小小風獅爺披著迎風飛舞的小小披風站在湖邊,盈著一貫的笑臉任燕子在眼前來來去去。隔著湖,我看見剛才經過我身邊的小女孩朝著這一邊揮手,她拉高了嗓子說:「再見!再見!」湖的這一邊,她的小朋友也高高揚起聲音在回應,小女孩一路走一路呼喚,她的小朋友隨著她的腳步也一步步往裡移,漸漸又從村頭往村裡去了,古寧國小就在北山村,隔著湖水對岸而居的兩個小朋友想必是在學校的好朋友,也許下了課先到北山村的這個同學家裡做功課,然後住在南山村的那一個才回家,小小的朋友捨不得分手,一個一路往外去,一個一路村頭目送;我想起自己小的時候,有時放了學也到同學家一起做功課,彼此比賽誰做得快做得好,誰的功課多誰的功課難,總是很快就做完了功課還聊一點小朋友自己的閒話,然後才揹起書包回家,幾十年過了,當年一起做功課的小朋友不知道去了哪裡?那時的老地方,經過整建之後,藏著我記憶的老地方,已經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只能在我的記憶中存在,這麼多年了,那些唱著蟬的歌的夏日的窗前,兩個小朋友輕輕的笑著的畫面,到現在也沒有褪色一點點。

「再見!再見!聽得見嗎?」「再見!我聽得到!」身影因為遙遠而變成小小的一點點了,聲音因為遙遠而模糊了,因為飄過水面而被暈開了,幼嫩細緻的嗓音在燕子飛舞的湖面飄來飄去,如回音一般一來一往,隔著一汪湖水,兩個小小的孩子一直到看不見對方了才停下了呼喚,湖面只剩燕子細細的聲音。

二十年後,或是三十年後、四十年後,她們是否還記得這一段日子,記得在小小的年紀裡曾經住在被湖相隔的兩個村,天天都要見面,也天天都要分手,到時候她們各自會在哪裡?那時,她們也許已經很久不見了,也許畢業以後再也不曾相見,但她們可仍然會記得一個三月的黃昏,在一個燕子飛舞的湖畔互相呼喚的情景?

一個燕子飛舞的湖畔,我的記憶猶如那些細細的燕子呢喃,輕輕的,緩緩的,源源的湧上了心頭。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 2009/06/21 13:23
楊國強營造老莊事業體
楊國強營造老莊事業體
2009/6/20

記者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己丑農曆年前,金寧鄉湖下村49-1號,一棟蓋了三年始落成的四層透天厝,入厝之日,席開七桌,宴請宗親;然而,對宴客的一家人,街坊鄰居還真有點生疏,必須提到五十年前曾經是村內一分子、這家人的理髮師父親楊水奉,大家才能回復一些記憶。
五十年後,肖虎的楊水奉,已於一九九九年「九二一」那年以六十二歲過世於台灣,再也回不來湖下鄉里;是由他的台灣籍牽手楊邱榮妹攜著一家三子二女:國慶、國強、國勝與女雅惠、雅玲,以及兒媳、兒孫們,回來建屋紀念這一家人的父親。
看似平凡的自湖下遷台的楊家,卻隱藏了一段動人的家族故事。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爆發後,在後浦模範街靠理髮度日的二十歲湖下青年楊水奉,隨著國軍二二六師的移防軍艦來到台灣,此後被拉到後來名為虎嘯部隊的軍營裡當雜役,新竹湖口而淡水關渡,理髮、養豬,又與湖口客家姑娘邱榮妹結為夫妻,理髮外,也靠著關渡一千坪豬舍裡的豬隻,養活一家人。當年廉價承購下的一千坪豬舍不毛之地,竟在幾十年後由兒子們繼承、搖身一變建為十六層高、一百二十八戶數的「老莊大廈」,一九八九年預售屋推出的價格,每坪已達二十五萬元上下。
「萬丈高樓平地起」,但對楊家孩子更傳神、真實的說法變作「萬丈高樓豬舍起」。而擔負起豬舍改建華廈計畫、再從一棟華廈發展出一個龐大「老莊房仲事業」集團的幕後推手,正是在楊家排行老二的國強。
楊國強,原籍金門金寧鄉湖下村,一九六七年十月一日出生於台灣台北縣淡水鎮關渡,就讀北投國小、北投國中時,他是乒乓球好手,曾拿下台北市乒乓球比賽國中組的團體與個人雙料冠軍,深具「國手」種籽潛力。但打乒乓的手,入伍當兵時,戲劇性地抽籤抽到父親奉獻過青春歲月的虎嘯部隊,留在關渡,只因「當理髮師可以不用站衛兵」的意念驅動,他想承傳父親的理髮技藝,卻未得真傳,一支拿不穩的剃刀,把連上弟兄的頭理得歪七扭八,只得被迫退場。放棄了乒乓的手,也丟下了理髮的手,退伍後的楊國強,決定讓那一大片豬舍改頭換面,用雙手打造「老莊大廈」、推動「老莊事業」。
「老莊大廈」建案打下的基礎,一九九二年,再發展而出的「老莊房仲事業」,楊家老大國慶當總經理、老二國強任董事長,旗下有七家公司:台金國際資產管理、老莊資產管理、老莊興業、第一金國際資產管理、宇田不動產經紀、第一金融整合行銷理財服務。七家公司的營運點分布在整條捷運淡水線周遭,北投、新北投、復興崗、關渡、竹圍,又擴及八里,營運總部則設在父親養豬的豬舍原址──關渡埔頭自強路上。
楊國慶、楊國強兄弟領導下的「老莊房仲事業」,與金門解嚴的年代同步,至今已邁入第十七年,穩紮穩打,房屋事業的根柢,又介入資產管理、金融整合行銷理財服務,多元經營,在北台灣打響名號,事業體擁近百名工作團隊。「老莊」的發跡過程,父親楊水奉是奠基者,兒子國慶、國強是開創者,但幕後還有默默支持的推手──楊國強的夫人陳怡如,她是五、六○年代「台灣香蕉大王」陳查某的孫女,與前副總統、國民黨主席連戰女兒連惠心的夫婿陳士元是堂兄妹;金門楊家與台灣陳家、連家的姻親關係,由遠而近,巧妙地連結出一張家族與事業地圖。
因為父親的故鄉情感牢不可破,楊國強一家兄弟姐妹,在交通困難的戒嚴時期,從小就給父親自台北拉到高雄十三號碼頭乘登陸艇回金門探親、祭祖;父親往生後,為將湖下村破落的老家改建新屋、完成父願,楊國強返鄉的次數反而多了,人與事一點一滴的串連,才漸漸重組出失落的金門情感記憶,也重新學習做一個穩實安命的金門人。他也為了與家鄉產生更緊密的互動,重建祖屋外,曾砸下兩千萬元的投資案,結果是「淒慘」下場。學習新加坡,放眼廈門,楊國強仍看好金廈生活圈的成型,金門深具觀光休閒之島的發展潛力,前提是政府必須對現有凌亂、未明的金門都市計畫作通盤檢討,訂出短、中、長期目標,而觀光休閒之島的周邊產業也得創造三萬人以上的工作機會,金門才可能有商機、契機。
「老莊」,可以是信奉老莊思想,也可以是緬念老家的莊園;楊國強,一步一腳印,再造老莊房仲事業傳奇。


高樓內的金門人──攀爬過程唯一明確的金門風景
2009/6/20

作者楊樹清

六月十六日星期二下午,《鄉訊》安排了兩場人物專訪,都在台北,也都讓我們一次看到兩位金門人身處的「高樓」,一棟十六樓、一棟十九樓。
兩棟大樓內的金門人,也產生了很不同的鄉情風景解讀。讓關渡自家豬舍變作十六層「老莊華廈」,出生在台北的湖下人楊國強,缺乏金門成長經驗,卻努力地要綴連失落的情感地圖,返鄉重建祖屋外,也實際投入資金挑戰一個充滿變數、未知、但在感情面看好的金門;另一位要我們暫時別刊登專訪內容,置身在一棟政府大樓十九層的高階主管,出生成長於金門,在家鄉公務體系發跡也「跌傷」,他終決定換個舞台到台灣發展,重新攀爬,爬得再高,他仍心繫樓外的金門。
高樓內的金門人,楊國強想回去,但不知金門的未來在哪裡;另一長處封閉型社會的金門人,走出來了,面對充滿荊棘、險阻的台灣,也很難抓到未來,置身的樓再高,視野再開闊,他們唯一明確的風景是金門,即使茫然,也是心的方向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 2009/06/19 14:24
湖下十八艘洋船
湖下十八艘洋船

金寧鄉湖下村楊氏三房五祧祖庴右前側有兩棟一落四櫸頭的古庴,約建於清中葉,村民不清楚起建者之名字,僅傳聞是該村寓居南洋的僑民所建,此人販商於東洋(按:日本)與南洋間,頗為富有。

據聞此人的某一祖先得到好風水,葬在蟳穴吉地,稱為「蟳墓」,受風水庇蔭,故時運亨通,隻身空手下南洋,卻能闖出一片天,最盛時擁有十八隻洋船。

蟳墓位於一大深溝旁,受水流長年的沖蝕,子孫擔心有朝一日墓會因而塌陷,「怎可讓祖先的墳墓破漏不堪呢?」居於一份孝心,更何況又有錢,於是便將墓遷葬於原墓的後方,豈料甫一遷葬,厄運接踵而來,十八艘洋船沒多久皆沈沒於汪洋之中。

熟悉風水的人士指出:將蟳墓改葬,猶如把蟳殼掀開,蟳必死無疑。(楊黃宛女士報導,楊宏龍︽湖峰史話︾)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9/05/30 18:59
回應
原文另外有其他三人因與湖峰淵源不深,故無將其收入其中.
都試公與其父父坤公字振圭,乃湖峰月房(五房)苗裔,世居後浦西門。士鵬公則是漳浦佛曇裔孫,為始祖亮節公之二十世孫。按我湖峰世代輩序,〔振〕字輩為第十六世,換算官澳世代輩序應為第十九世〔明〕字輩,【湖峰長二房族譜】記載明確,毫無疑問。故都試公應為湖峰第十七世〔家〕字輩,換算官澳世代輩序應為第二十世〔允〕字輩。可是觀察官澳大祖祠達山堂牌匾之落款,都試公竟署第廿一世孫,其中定有錯誤之原由。
據「重興官澳楊氏祖廟記」及「續記」之記載:

清光緒癸卯,世耀公派誠入蓋住屋,後進侵巷地少許,以前進巷地讓於公,眾不允。誠入乃慨然獨建祖廟後進,眾悅,願共蓋前進。

始有修建祖廟之倡議。光緒二十九年振圭公赴佛潭勸募不成,當時士鵬公以宗兄振圭相稱。振圭公乃湖峰十六世孫〔振〕字輩,換算為始祖亮節公第十九世孫,竟和二十世孫之士鵬公以兄弟相稱。宣統二年歲庚戌初冬,都試公再往佛潭勸募,亦錯尊同輩份之士鵬公為叔。「祖廟記」及「續記」有明確記載,振圭公稱呼士鵬公為老弟,都試公亦稱士鵬公為叔。湖峰與官澳、佛潭論輩發生舛誤,字行出錯,當在此時。
都試公世居後浦,據秉訓宗兄告知,其伯父兆榮公親自目睹都試公祖傳家譜,其家譜自振圭公、都試公以上,世系尚有缺略數代。因當初振圭公及都試公未曾見及【湖峰長二房族譜】完整世系,且振圭公與士鵬公年紀相仿,士鵬公又任職江蘇知縣,故未敢以長輩自居,以致論輩發生錯誤。
當時湖峰輩序已行至〔龍子克振、家基永昌〕的〔家基永〕等字輩,都試公父子因見湖峰所傳昭穆即將用罄,為使金門楊氏一族昭穆皆能統一,遂將金門官澳及漳浦佛曇所採用共同昭穆推薦給湖峰族人引用。又為求拋磚引玉之效,並率先將都試公表字為篤藩。由於世輩已經搞錯,故其採用〔篤〕字,其實正確輩序應為〔允〕字。結果,湖峰族親反應熱烈,各房各柱皆以都試公改用〔篤〕字輩為基礎,群起改用共同昭穆命名,以致後來發生一連串錯誤且難以收拾之連鎖效應。
清宣統3年時,適逢我湖峰祖祠二次奠安進主。本族宗親竟以共同昭穆遞推而上,用〔明允篤誠〕為已故的〔克振家基〕輩序之先祖冠上字行,進主於祖祠供奉。民國六十年,湖峰祖祠三次奠安,更繼續以錯誤輩序競相進主。吾湖峰三房三柱頂西廳金祖派下子孫,為第十三世金祖錠公進主,亦往前推溯,未用湖峰〔良〕或〔龍〕字為輩字,而冠以共同昭穆之〔廣〕字為輩字,舛誤連連,竟爾沿用至今。倘是時改用輩序無誤,金門楊氏昭穆自此同歸一源,實為美事。誰知當初不審,造成此種錯亂。惟恐後代子孫,不明究理,將致世序淆亂,昆仲當子侄,伯叔作兄弟。故秉訓宗兄注釋「重興官澳楊氏祖廟記」時,特別就此詳細考證。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9/05/30 07:53
清末湖下楊都試貢生
淺談金門清末四秀才
作者陳國興
湖下楊都試貢生

楊都試,字篤藩,金寧湖下人,屬湖下五房21世,妣許氏,後遷居後浦西門,民國11年版金門縣志有載,其舊居為二落大厝加護龍,為今日道地金門菜餐廳「全福樓」之所在。其後裔多遷居台灣、南洋居住,留金門之親族亦少。

楊都試之先祖係金沙官澳分枝,故其曾鳩工重建官澳楊氏家廟,熱心宗務,倍受族氏稱頌。

楊都試曾於宣統三年桂月親書「達山堂」匾,並留有「重興官澳楊氏祖廟記」於官澳楊氏家廟左翼廊壁;文中載明,「金門楊氏始祖亮節公,於宋末護駕端宗避敵,隱居浯島珠寶石下,公之子佛細、佛成則居浯江北達山之下,將地名改為『官澳』」為「官澳」地名之由來、源起,留下歷史見證。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楊都試與林資杰、林鈞德等紳商提倡集股與廈商黃姓合貲包租利濟安小輪,行駛金廈,尋常搭客每人收船費銀元三角,眾皆稱便。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夏,林豪與林資杰、陳佐材及楊都試等金門士紳多人,修建位於後浦同安渡頭的金門石橋,並以餘款在渡頭增築路亭一座,稱共濟亭,為過客休憩之所,既免病涉又可肩息,民眾皆稱便,此橋稱共濟橋。由此可見熱心公益的楊都試參與眾多的公共事務。

楊都試於宣統元年(1909)高中己酉科第二名鄉貢進士,即俗稱歲貢。據楊天厚老師所著「金門縣官澳楊氏祖廟奠安紀念輯」所載,「楊都試在官澳村楊氏宗祠所立為『經元』匾,由頭品頂戴陸軍部尚書銜、閩浙總督部堂、兼福建巡撫、松壽為。宣統元年己酉科中式第二名鄉進士楊都試立。而湖下村楊氏宗祠、湖美楊氏宗祠二處立有『文魁』匾,均為重建後所立,楊都試係金門清末四秀中功名最高者,中書舍人,藍翎五品銜,以分縣知事任用。」

其中「有昆同德」匾額,係為楊都試昆仲所立,包括平糶局董事楊篤文(原名斗南、亦諸生)、楊篤欽,上款已遺漏,匾額字為篆書;此匾顯示當年楊家三兄弟俱為一時俊秀,分任金門地方要職,尤以楊都試之「分縣知事」最為顯要。

西門里耆老至今還津津樂道尊稱楊都試昆仲為「高爺、相爺」,匾額現為金城許姓收藏家所珍藏。此匾當年為後浦西門楊都試故居拆建時廢棄的建材中,許氏所搶救的唯一匾額,據許氏言,當年有四塊匾額,他只搶救了一塊,其餘均被工人遺棄,殊為遺憾。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9/05/29 17:17
南塘公爭湖下海訟事
南塘公爭湖下海訟事
  在李福井先生的《古寧頭歲月》中有關封建時代擁有科舉功名者,便能有圈地劃界的優惠待遇,所謂「山海歸士夫」。許獬在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鄉試高中會元,為報答住古寧頭南山的啟蒙老師李椿榆恩情,謝師宴中把三江海權劃歸古寧頭所有,每年並收取海稅,海界東至後岐礁,西至西割汕,與廈門分界,範圍包括壟口、後沙崗、烏沙頭。南至拋礁到下埔下村前海,北至糧供汕沙洲,與大嶝交界。四界海線附近村莊,在界內捕魚養殖者,需繳納海稅給古寧頭才可,在李國偉兄所編撰的【古寧頭李氏祖譜】亦有本段情節描述。
  長久以來,金門楊氏始祖亮節公抱亡國之痛,遂埋名渡浯洲,隱居於官澳寶珠石下,誓誡後裔子孫莫為元臣,而鬱鬱以歿。楊氏傳及第四世,湖峰始祖建業公,自明朝初年由官澳遷居湖下,經數世生聚,人丁興旺,湖下村南面臨海,村民在農稼之餘,從事石蚵養殖採收,或捕捉魚、蟹、鰻苗等漁撈,及撿拾海菜自食或餵養豬隻來貼補家用,湖下海域乃是村莊的經濟命脈,卻苦於海事所有權操控於外族之手。
  湖峰楊氏地房(二房)第九世萬孚公,別號南塘,世居湖下,務農為生,漁業次之。公秉性剛毅,機智過人,素諳水性,操舟能手,平時熱愛宗誼,見義勇為,為人處世,勤謹篤實,鄰里中咸受景仰。根據湖峰楊氏長二房譜記載:「祖萬孚公(武炯次子)暨祖妣李氏生四男,長堯繼;次堯建;三堯慎;四堯鉞。祖別號南塘,慷慨大節,鄉都俊傑與之交遊,族鄰許、蔡二大家不敢侵凌,以一人存焉,至後族中稱他屢屢建功於鄉中,隨將神主進入始祖祠堂內,以表其立功之情。」

一、湖下海事訴訟過程:
  湖下海域與後浦海面毗連相鄰,雙方漁蚵民眾為經營海利,時常互相接觸,兩相越界侵利,衝突時有所聞。兩造喜於惹事生非者,常為海面界址事,發生爭執糾紛,無法排除開解,終至導於訴訟。時後浦與湖下行政區域均屬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綏德鄉翔風里十九都掌管,湖下推派南塘公,後浦選出許行周欲出庭應訊,雙方應渡海至同安縣衙對簿公堂。因天候不佳,海浪不靖,船隻收帆停港歇息,迨約定應訊日期,天氣放晴,風浪稍平,南塘公與許行周起程至同安渡頭(今華僑之家附近營區附近)候船,等待海岸漲潮渡船靠岸。南塘公捷足先登穩坐船舟,許行周繼而接踵而來,詎料足履船板,竟因船身顛簸不慎跌落海中,幸好南塘公熟稔水性,將許行周撈救上船,免於遭滅頂之禍,協助急救及更衣。
  後許行周問及旁人知為南塘公所救,訝異之餘向南塘公問曰:「吾倆乃冤家對頭,汝為何拯救於余?」南塘公對曰:「許姓唯汝鶴立雞群,倘有不測,則將來能對簿公堂者鮮其人矣,況汝若不幸,此去將無事主可告成。」
  許行周聞之有理,愧疚莫名,並有感南塘公救命之恩,即刻囑咐船主返航,願重新釐定海面界址,任由湖下劃分,約定湖下與南門海界,以下埔下海面為中心點劃分為二,豎立大石條為界,現在大退潮時仍可見屹立不搖,以資為證。

二、與許姓何人訴訟?
  許廷用,初名疇,字惟範,號南洲;後浦人。據《金門珠浦許氏族譜》記載:明武宗正德十年乙亥(1515年),補邑庠生,改名廷用。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恩貢除廣東化州學正。母喪丁憂,起服後,再補河南許州學正。嘉靖庚子(1540年),舉河南試六名;明年聯捷南宮殿試三甲成進士,授江西新喻知縣,陞南京戶部主事,居官自勵清白、操守清廉,歸鄉後,竟囊空如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島上苦倭患,知縣譚維鼎蒞同,令民練鄉兵、建土堡。許廷用率里人竭力堵禦,馳書維鼎統鄉兵、載火具,浮海來援。賊一再攻堡,與戰皆捷,獲真倭首及奸細多名斬之,賊始去。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金門所軍民建俞大猷生祠,並刻石紀事,「俞公生祠碑記」即出於許廷用手筆。
  可惜《許氏族譜》並未記載許廷用生卒日期,死後葬於山灶(今長寮重劃區內),其父許彰會之墓亦在山灶不遠處,墓手三道,除墓碑外,皆以三合土為之,墓碑銘刻「明嘉靖辛丑進士授戶部主事南洲許公墓」,簡陋的墓制,或許正彰顯了許廷用為官清廉的事蹟。
  許獬,原名行周,字子遜,號鍾斗。同安後浦人。生於隆慶四年(1570年)八月三十日,九歲能文,十三歲淹貫經史。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舉於鄉,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會試第一(會元),廷試二甲第一名(傳臚)賜進士出身,原授庶吉士,尋改授編修。館課一出,人爭抄傳,誦詠其文,人稱「許同安」。許獬性至孝,望雲成病,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告假歸鄉,六月十五日病卒,享年僅三十七歲。著有《叢青軒集》所收詩文不多,加上金門僻在海隅之故,他書載述亦不多見。
  許獬元配顏氏,妾蔡氏係蔡復一之妹,與許獬合葬於山前村後山麓的「石獅披甲」穴,由於英年早逝,墓園規模不大,墓碑文為「太史鍾斗許公墓」。墓神道碑在賢庵國小體育場後方,碑文為:「皇明萬曆春辛丑會元授翰林院編修文林郎鍾斗許公墓道」。另有「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亦在金門古官道路旁。
  而湖峰楊氏長二房譜中及祖厝神主並無南塘公生卒年,並不知與南塘公為海事爭訟者為何人?是許南洲?還是許行周?或另有其人,因記載資料不足,無法確定。

三、與許氏爭海的年代:
  湖峰楊氏長二房譜中對有關與許氏爭海記載於第九世萬春公父子,茲將其文抄錄:「祖萬春公(武泰長子),名仲陽,樸素正直,六十杖於鄉,宗族故典藏之盈筐斯譜也,脩造垂傳皆其力焉。生於明嘉靖己亥年(1539年)六月十二日辰時,享壽八十二歲;卒於明萬曆已未(1619年)二月二十日,葬於明天啟六年丙寅 (1626年)九月二十五日寅時,入壙坐丙向壬山在豬母林。生二男,長堯佐;次堯純。
  祖堯佐公(萬春長子),別號拔湖,生於明隆慶庚午年(1570年)二月三十日未時建生,享年八十二歲,卒於永曆辛卯年(1651年)八月二十四日,葬在沙尾頭武貞墓南。為人性樸行孚,寬宏大度,與人相處,犯而不較,明天啟二年(1622年)同堯萃公立『三公墓』烝嘗;又于明天啟丁丑年(1637年)會眾建立祖祠堂,二者皆其力焉。
  祖堯純公(萬春次子)無嗣,立堯佐公五子繼魯為嗣。祖生于明萬曆己卯年(1579年)正月二十五日辰時,卒於明天啟癸亥年(1623年)閏九月二十二日子時,享年四十五歲。為人舉公,不茹不吐,質直好義,凡有外侮,無不奮志。明天啟元年(1621年)本族與許家海,被勢官疊告,時官中浩費。祖出銀十九兩以濟公事,不幸二月身病,至臨終自嘆曰:丈夫當以義處,今我無愧先人,得瞑目于九京矣!」
  依上文所知,若是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本族與許家海,此時許行周已逝世,若是萬曆晚年則是傳言屬實。而金門珠浦許氏相傳許南洲自南京戶部五品主事(約財政局長)官場返鄉退職後,掌管大半金門海岸海權,其年代約在嘉靖到萬曆初期;許行周則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將海權劃給古寧頭。
  南塘公慷慨大節,鄉都俊傑與之交遊,族鄰許、蔡二大家不敢侵凌,以一人存焉,至後族中稱他屢屢建功於鄉里。許行周是蔡復一妹婿,是故許、蔡兩家當時勢力遍及金門,南塘公以鄉野匹夫之力,對抗科舉功名士族大戶,無所畏懼,百年後公議將神主供奉始祖家廟,俾使前代楷模而啟發後昆,亦報功崇德之意。
  本文乃據鄉土誌和長二房舊譜所載之資料而成,長二房譜乃克泉公誌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與明末所發生之事也相距二百餘年,且若干歲次登載有誤,故無從知南塘公與何人爭訟之實?秉訓堂兄也多方打聽南門耆宿未果,唯我方鄉野傳說言之鑿鑿,特以本文先行,待日後找到新事證再補闕!

17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