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96
  • 累計人數:578071
  • 發表文章:35
  • 相片數量:204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楊忠俊  
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4號  
聯絡電話: 093283856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留言板 ( 發表留言請先登入。還不是會員?請先加入會員 )
版主的話: 本網站為金門金寧湖下社區所有,為聯絡全球楊姓及湖峰子地關心家鄉各項發生之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閒聞軼事,除了剪貼每日各報新聞外,為豐富本網站內容,加入若干金門景點介紹也引用網路上達人旅遊經驗,無商業行為,只為散居海內外楊姓及華人能進入本網站瀏覽,增加見聞,若有不慎引用無標明出處者,盼被引用之作者見諒「奇文共賞」的初衷!非故意剽竊或惡意散播佔為己用,得罪或引發原著不悅者,請發訊息p00770077@gmail.com 或0933792260檔案管理員刪除,若干原創、原著引用未經作者同意,歡迎參閱,但未經作者同意或授權,不鼓勵再散播或引用。為此特別聲明,不妥處請在留言版或來電修正之!


祖譜編修
祖譜
本版為湖峰社區所有,希望海內外全球湖峰楊氏能參與觀看或留言.湖峰楊氏大族人才傑出,散居各處,成就非凡.但湖峰楊氏族譜經歷百餘年未修訂,除了長二房老譜外,三房世系譜佚失,除志文宗長蒐集三房舊譜僅有前幾世外,其餘闕如!
宗親會雖有編組從事祖譜編修,但無運作之實,致使無完整譜系供族人閱覽,近年來各姓氏積極編修族譜,湖峰泱泱大族卻無譜,實為吾族之憾!對此秉訓兄與志文宗長常年憂心修譜一事.及堂叔清卓身後留下若干殘存譜系,堂弟育瑛為完成清卓叔遺志,始將頂西廳(三房三柱)完成各家戶神主抄錄,交由秉訓兄判別世系昭穆,其餘各房利用晉主及訃文僅有譜系雛型,仍多有闕漏!.
籲請本族各家戶在清明或冬至前掃塵之時機,自行抄錄祖先神主,或請熟稔抄寫者為之,不知如何抄錄者也可連絡育瑛,利用相機拍照,節省抄錄時間,約十分鐘可完成此事,家中有做完功德紅紙八字者,亦可與我們連絡,使修譜進度縮短時限,並希望有意願幫助謄寫修譜者共襄盛舉,完成吾族千秋大業.
長房由清栽及宏龍老師負責;二房由朝基村長和金陂宗長負責;三房由忠俊/育瑛/詩傳負責.三房五柱由景輝老師負責.統一由育瑛打字整理,秉訓審核校正判別,有意願幫助請連絡我們.

育瑛0952204225 email : honey33@ms25.hinet.net
詩傳0933792260 email:p00770077@gmail.com

終於延宕四年的奠安志在從兄弟們連手提供圖文和文章,從無到有把整個宗族從南宋避難到浯江用編年體條列的方式,將外戚家族維繫趙氏王朝的脈絡及躲避元禍的過程,到祖廟分支三湖的情況及各房各柱始祖分支及墓葬地,又將各房之軼聞傳說集結,其中成員各有正職瑣事,加上審慎考據斟酌用字,致時程一直拖延至今,中午確認過最後一張圖說就可將總訂正文印出讓鄉老過目審議,總共416頁精裝本,只申請到宗親會同意先印1500本的額度,雖是浯島宗族奠安儀典中最盛大且聊備一格的模範,收丁錢1822口,尚需分送家戶、宗親、姻親、社團 、海外宗親、圖書館等處,雖極力爭取無法以螳臂擋車舌戰群長老,若反應良好再加印若干。所剩1500餘萬元將來作何用途不詳,此千秋大業應善為推行,接下來要聯手將清朝400餘年為修補的族譜修訂,目前已完成本柱頂西廳三房三柱一支,其他九柱稍具雛型未定稿,就要靠清明、冬至兩個時段抄錄神主,以助早日完成此業!

湖下村景簡介
http://blog.sina.com.tw/a1823145/article.php?pbgid=5568&entryid=575011

湖峰奠安誌已印刷完畢 共1500冊 近日來將送抵祖厝 再由宗親會和柱長依家戶所需數量分派
 
 
  留言者 回應時間
  留言內容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10:02
始祖亮節公世系溯源辨正

始祖亮節公世系溯源辨正 頂西廳裔孫秉訓考證

萬姓芸芸,莫不家有偽譜。此清黃宗羲唐氏家譜序所言,證之今日情景, 適為我楊氏亮節公諸子若孫之大悲慨嘆者也。
吾族譜系之誤,始於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楊大金編纂星洲楊氏宗譜。該譜 摭拾各省諸地資料,編者為求全國譜系大合,不惜篡接繩聯,誤人世序。此譜 以楊杼公為一世大始祖,我亮節公七十六世,為七十四世圭公之孫,七十五世 逢辰公第三子也。所謂逢辰公生元工、亮工、亮節三人,大誤特錯,本文依序 辨正之。
按該譜譜序云:「前後續修訂正,今始大合。奈何族繁星散,遠近不一, 大抵各邑其邑,各祖其祖,以致宗枝不能同歸一致。」據志文宗親金門楊氏族譜草編,末有「草編楊氏族譜廣徵補正啟」云:「星洲楊氏總會,為編修全國 楊氏大宗譜,函委搜集金門本宗世系,提供纂修資料。竊思事關本宗昭穆,力 能所及,自當樂為。時余適值五十二年度休假,遂邀同宗姪永文,連日奔赴於 官澳、湖尾、榜林等地,搜羅殘編,採訪舊聞,於焉稍獲端倪。除先將族引簡 要及支派情形抄送參辦外,有關資料,未便輸棄,因利用公餘,繼續數理。而 譜書有關世系,誠恐缺漏尚多,特繕印廣求徵信。敬祈本宗耆宿識見人士,有能更知其詳者,惠賜寶貴資料,俾便補正。將來鳩資付梓,傳之於後,稍盡孝 思之志而已。中華民國五十三年七月,裔孫志文字舜讓拜啟。」查星洲楊氏宗 譜所載本族世系事蹟,除將亮節公珠貫於逢辰公之下外,皆採自志文宗親函寄 資料,並無任何增添。尤有甚者,志文宗親當初未加詳審,誤信傳言,將官澳 八房四開基湖尾鍵澲公之子列為湖峰建業公庶出,而星洲楊氏宗譜亦照單全收 。為避免遺誤後世,金門董楊宗親會特於民國六十六年第一屆聯誼專輯,重刊
金門楊氏始祖亮節公分支世系表,以為更正。足證星洲楊氏宗譜有關本族世系 ,其源自志文宗親所輯資料者也。
其次,星洲楊氏宗譜編纂者既為楊大金先生,其有關逢辰公等世系,則本 於民國二十八年楊大金所修楊氏大宗譜。星洲楊氏宗譜編後話云:「金一九二 六年,遊宦金陵,於宗人得來譜牒一本,始知我楊姓為黃帝之後,系出姬周, 昭穆井然,世系昭然,乃珍而藏之。厥後廣東惠來陸豐兩縣宗親,倡議修輯『 楊氏大宗譜』,以金主其事,遂得據舊譜考証而編纂,於民國二十八年,終竟 其功。」其例言又自承:「譜系一項,乃據宋時先賢纂修之楊氏大宗譜及各地 宗親頒賜祖源世系,珍聞,掌故等重要文獻,因得據以編纂。」可為明證。而 楊氏大宗譜所本之所謂舊譜,即光緒本梅州楊氏族譜者也。如星洲楊氏宗譜所 載楊氏各省州縣開基始祖,皆本於梅州楊氏族譜之歷朝名望開列,其他譜序亦 為相同。經查台北聯合報國學文獻館微縮影片編號 M1365421(21-6) 光緒本梅 州楊氏族譜,及編號 M1365081(26-7) 梅州譜與編號 M1365032(30-15) 略譜 等,皆云:「七十四代圭公生二子:如穆、逢辰夭。」既大書逢辰早夭,何來 子息?即有,亦不可能有子三人。如有子三人,便不稱夭矣。據該譜載梅州楊 氏續修族譜啟序云:「我楊氏老譜於宋朝十三世文富公力行纂修。」即七十六 代如穆公第三子文富公也。其事蹟載曰:「公纂修家譜,貽訓子孫,人稱眉山 小蘇公,序刊譜首。」如是,則逢辰為文富叔也,若有子孫,焉有不記之理。 今非但不記,且大書夭字,足證逢辰無傳。案譜首載「楊氏宋朝老譜序」末署 :「大宋淳熙捌年戊申歲,恩進士十三世孫文富記。」此誤抄也,戊申歲在宋 理宗淳祐八年,西元一二四八年。宋譜序及啟序云「十三世文富公」,光緒本 則謂「七十六代」,蓋已經歷代數次增添嫁接也。此史學家顧頡剛於古史辨書 中,所謂「層累造成說」之一實例也。
星洲楊氏宗譜既誤矣,復為後之眾譜採拾,囫圇吞棗,不加辨正。如民國 五十九年董淵源編菲律賓董楊宗親總會廿週年紀念特刊,及民國六十二年董淵 源編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紀念特刊,皆根據星洲楊氏宗譜而撰。惟因不知原譜為何,但云「廣東譜」耳;見唐羽撰「臺灣之金浦楊與宋行朝關係之研究」一文 註八十六所述。民國七十一年莊吳玉圖編纂楊氏大族譜,並於民國七十三年改 版,加入前台北市長楊金欉宗親譜系,更名楊氏譜彙,亦據星洲楊氏宗譜而撰 。民國七十七年左右印尼萬隆楊氏基金會印行楊氏族譜,係由佛潭裔孫騰凱宗 親編纂,疑據星洲楊氏宗譜及一九八六年佛潭振芳宗親所輯楊氏世隆衍系考而 寫,並按佛潭傳言刪改,謂逢辰公生亮節、亮忠、亮孝三人,此亦嫁接。至於 菲律賓董楊宗親總會廿週年紀念特刊所載楊氏大宗世譜,則係民國七十二年, 唐羽修纂蘭陽福成楊氏族譜之所本也。篡接世系之誤傳,可謂流毒深遠矣,悲乎!
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初,余接獲志文宗親寄來,唐羽纂修台灣宜蘭蘭陽福成 楊氏族譜所撰「亮節公家傳」一文。宜蘭蘭陽楊氏,佛潭派系子孫也。余發現 該傳舛誤極大,先後拜訪三次。贈其台灣風物刊載之志文宗親編輯金門官澳楊 氏族譜,及饒宗頤著九龍與宋季史料卷六「楊太后家世考」等文,唐氏發覺事 態嚴重,然是時宜蘭蘭陽福成楊氏族譜正付梓中,唐羽先生只得根據余所提供資料,作成「三校宋福州觀察使楊亮節本宗世系」一表,以夾頁方式黏貼於蘭 陽福成楊氏族譜,以為修正。表末載云:「本世系表之三校,並承金門湖峰建 業公派恭字行楊秉訓先生,三次來舍,熱心參與訂正,得以定稿,謹致謝忱。」並署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六日校輯。識曰余參與訂正定稿,實則本人未曾過目 ,故該三校世系錯誤仍夥。 唐羽先生主持宜蘭蘭陽本族支裔修譜事,無法信者傳信,疑者傳疑,竟至 造成大錯。然則一者余所提供資料,既啟其繼續研究之興趣;二者耗費巨資, 反使宜蘭宗親得一偽譜,情何以堪?故其慚愧於心也,因而續撰「臺灣之金浦楊與宋行朝關係之研究」與「南宋楊皇后家族之研究」二文。其南宋楊皇后家
族之研究(發表於民國七十七年羅香林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有云 :「稿付剞劂,歷五載于茲,時因總其筆政,仍自媿慚於懷。多年以來,遂抱 贖罪心理,不計付出,續為之考正。」二文雖已可觀,惟僅於「臺灣之金浦楊 與宋行朝關係之研究」註九十前,輕描淡寫,謂得自余之補充耳。竟不言其基 礎資料,乃余所給。雖然,唐氏文章仍有錯誤多處,有待補充改正也。而其所 考有關亮節公之世系者,並未較余當初所得為多。因余本行不在史學,惟先就 略考交付志文宗親刊登金門董楊宗親會第三屆聯誼專輯,於民國七十四年四月付梓。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余直攻經濟學博士,更無暇慮及撰述矣。總之,吾族譜系訛傳之始末明矣!
然則我祖亮節公之祖,又為何人?此余自民國七十三年春以來,念念欲尋 緒者也。案世隆公手書楊家族譜祖序,傳抄至浯島官澳、湖峰支裔,明言宋度 宗淑妃楊氏,乃亮節公之妹也。文獻史料中有關楊淑妃父之記載,亦極夥矣。 惟皆本於宋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楊纘傳,傳云楊纘:「仕至司農卿、浙東帥, 以女選進淑妃,贈少師。」既稱贈,則是時纘公已逝世矣。余為搜尋亮節公先 祖之直接證據,續於宋元諸家文集中,披沙瀝金,竟如獲祖庇,於民國七十四 年二月找到珍貴史料多篇。按宋黃溍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三十格庵先生阡表云: 「美人楊氏進封淑妃,公(趙順孫)率同列言:『美人父楊纘,上遺表未半月 ,進封之命已下。獨不念其有葛覃之情、蓼莪之感乎?』疏入,遣中使問公以 正謝之期、降制之日何時而可。俄而又宣諭,欲以百日為制。公復奏請以期年 為期,時雖不能悉如公言,猶久之乃成禮。」清陸心源宋史翼卷十七趙順孫傳 云:「美人楊氏父死,甫踰旬,進封淑妃。言當念蓼莪之感,請以期年。雖不 從,而竟得過,卒哭者之。」可證我開基始祖亮節公暨妹楊淑妃,實纘公所出。
案宋史卷四六咸淳三年六月:「癸酉,美人楊氏進封淑妃。」查陳垣二十 史朔閏表,咸淳三年六月朔在丁巳。自丁巳朔至癸酉,越十六日。格庵先生阡 表稱「上遺表未半月」,宋史翼稱「甫踰旬」,證明淑妃父楊纘,卒於咸淳三 年六月初,約在初四、初五之日。 宋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楊纘傳云:「楊纘,字嗣翁,號守齋,又稱紫霞。 本鄱陽洪氏,恭聖太后姪楊石之子麟孫早夭,遂祝為嗣。時數歲,往謝史衛王 ,王戲命對云:『小官人當上小學,』即答云:『大丞相已立大功。』衛王大 驚喜,以為遠器。」衛王,史彌遠追封也。祝嗣事當在史彌遠擁立理宗後,即 在寶慶元年之後。宋史卷四一紹定五年十二月,皇太后不豫,尋崩。六年十月 ,史彌遠薨。齊東野語卷一○混成集條云:「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嘗聞紫 霞翁云,幼日隨其祖郡王曲宴禁中,太后令內人歌之,凡用三十人,每番十人 ,奏音極高妙。」則祝嗣事不得晚於皇太后崩年,即紹定五年。宋史卷一五七選舉云:「哲宗時,初置在京小學,曰『就傅』、『初筮』,凡兩齋。」又云 :「政和四年,小學生近一千人,分十齋以處之,自八歲至十二歲,率以誦經 書字多少差次補內舍。」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四:「今世男子初入學,多用五歲 或七歲。蓋俗有男忌雙、女忌隻之說,以至笄冠亦然。」彌遠謂纘「當上小學 」,推估祝嗣之年應已七歲。如繫祝嗣事于理宗寶慶元年,則楊纘約生於寧宗 嘉定十二年(西元一二一九年)。距卒於咸淳三年六月初(西元一二六七年) ,享壽約四十九歲。
纘公事蹟及其先世世系,詳見余撰「南宋外戚楊氏世系考」與「補宋史楊 纘傳」兩文。 憶昔在聯合報國學文獻館搜尋資料,史學者盛清沂教授曾與余談及,清初 長江一帶百姓多以無譜為恥,莫不族族修譜。乃有譜錄師之業,為人寫譜營生也。悲乎!余見清黃宗羲吾悔集卷四唐氏家譜序云: 「沈約、魏收為史,自敘其先世,附合乖謬,人以謂誣其祖也。故序家譜 者,未有不以此為戒。是故誣祖之罪,甚於忘祖。然今日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52
宋處置使楊亮節先世溯源辨正
宋處置使楊亮節先世溯源辨正 湖下‧楊秉訓
壹、前言
金門楊氏,是主要分衍於官澳、湖美、湖下、榜林等地之大姓。漳州佛潭楊氏,亦源自金門官澳。自金門而澎湖、台中、新加坡、印尼,自佛潭而宜蘭,螽斯衍慶,蘭桂芬芳,其始祖皆為宋末護主南遷的楊亮節。有關楊亮節之先世,現有古本金門楊氏族譜毫無記載。筆者忝為亮節後裔,國中時覽閱家大伯楊兆榮先生所纂家譜,想慕先祖之情油然而生。自赴台就讀大學,即利用空閒蒐集資料,冀盼修纂一部詳實且完備的本族譜書。
然而「萬姓芸芸,莫不家有偽譜。」清黃宗羲在唐氏家譜序中所言,適足以作為金門楊氏譜系誤傳、誤引之寫照。民國七十三年春筆者開始整理譜系之際,情況如是;二十年後之今日,景緻依然,真是令人浩嘆。為辨正解惑且提供宗親正確資料,筆者曾於八十五年四月撰文,張貼於所任教淡江大學經濟系的教學網站。鑑於楊亮節之事蹟,既與金門宗族相關,亦為宋末重要史料,特增補改寫以就教於識者。
貳、金門楊氏先世譜系譌誤始末
金門楊氏先世譜系之誤,始於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楊大金編纂星洲楊氏宗譜。該譜摭拾各省諸地資料,編者為求全國譜系大合,不惜篡接繩聯,誤人世序。此譜以楊杼為一世大始祖,楊亮節七十六世,為七十四世楊圭之孫,七十五世楊逢辰第三子。書中所謂楊逢辰生元工、亮工、亮節三人,大誤特錯,實金門楊氏先世譜系篡接之亂源。
首先,據該譜譜序云:「前後續修訂正,今始大合。奈何族繁星散,遠近不一,大抵各邑其邑,各祖其祖,以致宗枝不能同歸一致。」既稱各祖其祖,足證各地譜系原本就無法銜接。據本族宗親楊志文所纂金門楊氏族譜草編,末有「草編楊氏族譜廣徵補正啟」云:「星洲楊氏總會,為編修全國楊氏大宗譜,函委搜集金門本宗世系,提供纂修資料。竊思事關本宗昭穆,力能所及,自當樂為。時余適值五十二年度休假,遂邀同宗姪永文,連日奔赴於官澳、湖尾、榜林等地,搜羅殘編,採訪舊聞,於焉稍獲端倪。除先將族引簡要及支派情形抄送參辦外,有關資料,未便輸棄,因利用公餘,繼續數理。而譜書有關世系,誠恐缺漏尚多,特繕印廣求徵信。敬祈本宗耆宿識見人士,有能更知其詳者,惠賜寶貴資料,俾便補正。將來鳩資付梓,傳之於後,稍盡孝思之志而已。中華民國五十三年七月,裔孫志文字舜讓拜啟。」查星洲楊氏宗譜所載金門楊氏世系事蹟,除將楊亮節珠貫於楊逢辰之下外,其餘皆採自楊志文函寄資料,並無任何增添。尤有甚者,志文宗親當初未加詳審,誤信傳言,將官澳八房四湖尾 (湖美) 開基始祖楊鍵澲之子列為湖峰 (湖下) 始祖楊建業庶出,星洲楊氏宗譜亦照單全收。因為此資料有誤,金門董楊宗親會特別在民國六十六年第一屆聯誼專輯裡,重刊金門楊氏始祖亮節公分支世系表,以為更正。由茲可證,星洲楊氏宗譜有關金門楊氏世系,皆源自楊志文所輯資料;而有關「楊亮節為楊逢辰第三子」之記載,則是編者楊大金自以為是擅加篡接。
其次,星洲楊氏宗譜中有關楊逢辰之世系,資料來自何處呢?案星洲楊氏宗譜編後話云:「金一九二六年,遊宦金陵,於宗人得來譜牒一本,始知我楊姓為黃帝之後,系出姬周,昭穆井然,世系昭然,乃珍而藏之。厥後廣東惠來陸豐兩縣宗親,倡議修輯『楊氏大宗譜』,以金主其事,遂得據舊譜考証而編纂,於民國二十八年,終竟其功。」其例言又自承:「譜系一項,乃據宋時先賢纂修之楊氏大宗譜及各地宗親頒賜祖源世系,珍聞,掌故等重要文獻,因得據以編纂。」可證星洲楊氏宗譜之基本譜系,實本於該譜編纂者楊大金在民國二十八年所修之楊氏大宗譜。而楊氏大宗譜之所本,其源又為何?經筆者比對台北聯合報國學文獻館微縮影片編號 M1365421(21-6) 光緒本梅州楊氏族譜,及編號 M1365081 (26-7) 梅州譜與編號 M1365032(30-15) 略譜 (註一),發現星洲楊氏宗譜所載楊氏各省州縣開基始祖,與梅州楊氏族譜之歷朝名望開列幾乎一樣,其他譜序則完全相同。可見楊大金所謂舊譜,實為梅州楊氏族譜。
案嘉慶本梅州攬潭楊氏族譜載:「七十五世逢宸公,生二子:元工、亮工。七十六世亮工公,生一子:建中。七十七世建中公,生一子:恬高。」不言有第三子亮節。有關楊建中事蹟,明嘉靖年間攬潭楊氏族譜世系記云:「祖有楊建中公職者,乃慈元楊太后內侄,十歲失父楊亮工。賴太后調護荐官授為制幹大夫,為張丞相世杰幕下任參謀職官。職官時陳丞相宜中、陸丞相秀夫同奉楊太后及廣王、益王于江心寺。乃召世杰于定海,以所部兵至,航海往福州邊。」世杰為世傑之誤,依其意楊建中始終在張世傑部下,由定海被召至溫州江心寺,根本不曾同奉楊太后奔走至溫州。而嘉慶本則云:「因元兵追迫益廣二王,兵入臨安府。公輔姑楊太后並益廣二王入山中七日,走入溫州。」將正史之楊亮節事蹟篡接為楊建中事蹟,其為偽譜無疑。星洲楊氏宗譜編者楊大金,又根據此資料,直接將金門楊氏始祖楊亮節篡接為楊逢辰第三子。故楊亮節譜系篡接之始作俑者,即為星洲楊氏宗譜編者楊大金。
前述梅州攬潭楊氏族譜既為偽譜,那是否有正確的梅州楊氏族譜呢?答案是肯定的。案前述聯合報國學文獻館所藏光緒本梅州楊氏族譜、梅州譜、與略譜等三本便是,這些譜書皆載云:「七十四代圭公生二子:如穆、逢辰夭。」既大書逢辰早夭,何來子息?即有,亦不可能有子三人。如有子三人,死後便不能稱夭。再者,據光緒本梅州楊氏族譜所載「梅州楊氏續修族譜啟序」云:「我楊氏老譜於宋朝十三世文富公力行纂修。」所謂「十三世文富公」,即七十六代楊如穆第三子文富,其事蹟載曰:「公纂修家譜,貽訓子孫,人稱眉山小蘇公,序刊譜首。」換言之,纂修梅州楊氏老譜的楊文富,實為楊逢辰之親侄。倘其叔楊逢辰有子和孫,焉有不記之理。今非但不記,且大書夭字,足證楊逢辰無傳。此亦可證光緒本梅州楊氏族譜確是正譜,而所謂「楊亮節為楊逢辰第三子」之說,確是楊大金私自篡接。
案光緒本梅州楊氏族譜譜首載「楊氏宋朝老譜序」末署:「大宋淳熙捌年戊申歲,恩進士十三世孫文富記。」戊申歲在宋理宗淳祐八年,為西元一二四八年,「淳熙」為「淳祐」之誤抄。其宋譜序及啟序云「十三世文富公」,光緒本譜系則謂「七十六代」,可見此譜已經過歷代數次增添嫁接,這正是歷史學家顧頡剛在「古史辨」書中所謂「層累造成說」的一個神話實例。(註二)
再審梅州攬潭楊氏族譜,情況一樣。嘉慶本梅州攬潭楊氏族譜載「攬潭楊氏族譜世系記」云:「歷元末傳及四世,有楊十九公之子諱恒字長卿公,…公贅居張氏,生子三:長以吾、次以生、三以旺。」雷州松竹鎮西排村及山尾、北坡等村之楊氏宗祠,神主皆載楊十九公為四世祖,楊恒為五世祖,楊以吾為六世祖。嘉慶本楊氏譜系則謂:「至七十九世恒公字長卿,避亂居雷州海康,子以吾公為雷州府學廩生,因事回梅攬潭,居焉。」由「五世」而「七十九世」,又是一樁層累造成的公案。可笑的是,按世系資料其始祖楊建中,生二世恬高,生三世十九公諱行,生四世諱恒字長卿,生五世以吾、以生、以旺,與祖祠神主世系相差一代。而嘉慶本世系為七十七世楊建中,七十八世楊恬高,七十九世楊行,八十世應為楊恒,其譜序卻謂楊恒為七十九世。倘楊十九公之名諱已知,其子孫豈有不載於神主之理。蓋「行」「恒」同音,而誤為兩人;撰譜者又將名號缺略之世代,隨意編寫。篡接之粗糙,令人不忍卒睹。
其三,雖然星洲楊氏宗譜為一篡接譌譜,但卻為後來眾譜採拾,囫圇吞棗,不加審辨。如民國五十九年董淵源編菲律賓董楊宗親總會廿週年紀念特刊,及民國六十二年董淵源編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紀念特刊,皆根據星洲楊氏宗譜及楊大金所修楊氏大宗譜而撰。惟因不知原譜為何,但云「廣東譜」而已。(註三) 民國七十一年莊吳玉圖編纂楊氏大族譜,並於民國七十三年改版,加入前台北市長楊金欉譜系,更名楊氏譜彙,亦據星洲楊氏宗譜而撰。民國七十七年左右印尼萬隆楊氏基金會印行楊氏族譜,係由佛潭裔孫楊騰凱編纂,則據星洲楊氏宗譜及一九八六年佛潭楊振芳所輯楊氏世隆衍系考與廣東雷州資料,謂楊逢辰生亮節、亮忠、亮孝三人;惟楊逢辰既證無子,此亦無庸贅言,必為嫁接。必須提醒的是,漳浦佛曇楊氏歷史淵源考 (頁一七二) 又私自猜測,將亮忠記為亮工別名,將亮孝記為元工 (誤印光工) 別名。為了建立所謂「完整」世系,不辨正偽至此。
至於菲律賓董楊宗親總會廿週年紀念特刊所載楊氏大宗世譜,則係民國七十二年唐羽修纂蘭陽福成楊氏族譜之所本。蘭陽福成楊氏族譜,因為編印富麗堂皇,近年來竟為祖鄉許多宗親所採信。如民國九十二年楊振芳編漳浦佛曇楊氏歷史淵源考,民國九十四年楊天厚、林麗寬主編金門縣官澳楊氏祖廟奠安紀念輯,皆曾引用該書錯誤資料。篡接世系之誤傳,可謂流毒深遠,悲乎!
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初,筆者接獲志文宗親寄來唐羽纂修台灣宜蘭蘭陽福成楊氏族譜所撰「亮節公家傳」一文。宜蘭蘭陽楊氏,實為佛潭派系子孫。筆者發現該傳舛誤極大,先後拜訪唐氏三次,贈其志文宗親編輯且刊載於台灣風物之「金門官澳楊氏族譜」,及饒宗頤著九龍與宋季史料卷六「楊太后家世考」等文。唐氏發覺事態嚴重,然是時宜蘭蘭陽福成楊氏族譜正在付梓,唐氏只能根據筆者所提供資料,緊急寫成「三校宋福州觀察使楊亮節本宗世系」一表,以夾頁方式黏貼於蘭陽福成楊氏族譜,以為修正。表末載云:「本世系表之三校,並承金門湖峰建業公派恭字行楊秉訓先生,三次來舍,熱心參與訂正,得以定稿,謹致謝忱。」並署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六日校輯。識曰筆者參與訂正定稿,實則本人未曾過目,故該三校世系錯誤仍夥。
唐羽主持宜蘭蘭陽楊氏族譜修纂,無法信者傳信,疑者傳疑,竟至造成大錯。一者耗費巨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45
景星公家傳--秉訓為祖父景星公寫家傳

景星公家傳 楊秉訓 撰
公諱景星,字慶雲。其先本鄱陽洪氏,宋理宗寶慶初,以外
戚永寧郡王楊石之子麟孫早夭,遂祝為嗣。入楊府為楊石之孫,
更名纘並字嗣翁者,公之二十二代祖也。

嗣翁少有華問,力學,好古博雅,而琴尤精詣。端平、淳祐
間,與趙與言棋、張即之書、趙孟堅畫,共稱薦紳四絕。翁號守
齋,又號紫霞。每恨嵇康遺音久廢,乃與客毛敏仲、徐天民力求
索之,歷十餘年,始得于吳中何仲章家。因刪潤考正,共定調、
意、操凡四百六十有八,為紫霞洞譜一十三卷。宋季言琴學者多
宗之,儼然一代宗師。仕至司農卿、浙東帥。咸淳三年六月初卒
,以女選進淑妃,復以上遺表未半月,四年冊禮始成,贈少師。

纘之子亮節,度宗淑妃胞兄也。端宗德祐二年春,宋勢日摧
,二王出閣,擢福州觀察使、提舉吉王府行事。亮節,吉王是舅
也。二王出鎮閩、廣,升封吉王為益王,復同駙馬都尉楊鎮提舉
益王府事務。護從二王至福州,同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等立
益王昺為帝,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冊淑妃為太妃、同聽
政,乃以亮節為福建處置使。益王之立,亮節實居中秉權焉。是
年冬,元兵又侵逼福安,亮節隨帝入海,欲遷泉州。遇招撫使蒲
壽庚作亂,怒殺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于是世傑奉帝再
遷潮州。時亮節以公事在山,竟未及從。迨回聞之,即率三子世
昌、世耀、世隆追尋至漳州。以幼子世隆途勞染病,日久未瘥,
伏兵又四起,道梗阻行,遂寄養焉。復同長次二子來廈覓航,將
欲南渡,忽聞崖山兵潰而祥興帝及太后已崩。宋亡,進退不得,
見海上有孤島,遂引去。更名允臧,取詩經定之方中篇「卜云其
吉,終然允臧」之意,同長次二子就浯江之北,達山之下,表名
而處之曰官澳,農山漁海而居焉。始肇基閩南,後世奉為泉漳始
祖。

厥後世昌公生三子,長淑源,千夫長,在京死難,次淑仲,
三淑季。淑源公生四子:貴全、貴緣、貴榮、貴華,淑仲公亦生
四子:貴雍、貴顯、貴衷、貴靖,俱守土,開八房,世稱八房長
孫。淑季公第三也,元順帝時因遭倭害,緣是逃避于昔之安歧湖
下,開基一隅,即吾湖峰始遷祖。公生四子開四房:長曰前倉,
次曰上厝,三曰下厝,四曰上下厝。後我上厝建業公諱發,生三
子:仲思、仲惠、仲敬,復編分曰天地人,而以前倉、下厝、上
下厝為日月星,此本族六房所由名也。清康熙間,又得古龍頭、
董林子姓,蓋日月星之派也,再入祖而編曰君臣,遂有今湖峰八
房之稱。

公之派源,即三房仲敬公也。仲敬公諱詁,生一子賢道,諱
紀子。道生六子:廣溫、茂溫、世溫、守溫、輔溫、璇溫,守溫
生五子:崇山、崇高、崇寬、崇真、崇倫。崇山與守溫公合葬頂
浦下鄭家厝后,傳云虎穴,清明不往祭掃。崇山生二子:朝輝、
朝方,朝輝生二子:邦全、邦達。邦全諱初,生立鼎;邦達諱武
,生立茂。立茂公曾孫有諱申者,生三子:墨、黑、默。申公原
居西溝仔,至墨公始徙鄉之頂西廳,亦生三子:鎰、錠、鉦。錠
公居次,初母卒而葬矣,有仙師徘徊觀望曰非良擇也,偕之另覓
吉穴,乃卜遷葬焉。居不數年,怪異迭生。時錠公方青壯,貧不
能娶。一日,往后浦經營生理,夜暮而歸。有別村童養媳遭苦毒
離家,懼不敢返。既遇公,告以無處去,遂隨之回。久之竟無探
尋者,女以不能安身,即匿而歸諸公。迨子生,鄉人猶不知錠公
有妻。自其母遷葬,凡農作皆豐而大有,以是治產創業,積累富
金為閭里冠,家基宏大,後世子孫尊稱曰金祖。歷來我金祖派下
出丁發力,雲礽綿綿,甲於鄉里,亦不可謂風水無憑也。

錠公號國寶,生五子:湖、溪、汀、海、河;湖字匯川,生
三子:樑、梅、桴。梅字克魁,公之皇高祖也。魁梧奇偉,膂力
過人,時有烏獲之稱。其為人也,豪爽剛毅。適有拳師自內地來
,受聘吾鄉設館授徒,性甚驕矜,公嘗曉之以義,多所勸正。遂
犯嫉忌,竟遭拳師之弟暗算,不治。身後惟留一孀一孤,孤僅四
歲耳。梅公娶趙氏,生一子文秀,茹辛含苦以撫遺孤,鄰里稱揚
焉。文秀字振苗,是謂皇曾祖,娶陳氏生三子:長曰光斗,次篤
味,三長爾。光斗字嘉極,是謂皇祖,聰穎好學,賦性清高,喜
左太沖招隱之詩,愛陶元亮歸來之句,凡感事懷人,一寄於詩。
娶林氏生二子:誠協、誠安。誠安字應寧,公之皇考也,待人誠
懇,平居每濟人以困,調解不平,功垂刑章。妣邵氏生三子,公
居其長。時瘟神肆虐吾鄉,公之父母與弟天純,相繼殃及而逝;
季弟水德南渡星洲,卒焉。俱不傳。

公累代耕讀,涉經史,工書法。弱冠,以父母先後棄養,遂
投筆務耕,布衣粗食不以為苦。鄰里以其一介書生,凡頂西廳派
下煙祀公業事項,莫不委公綜理。先配邵氏,生一子進財,幼殤
。繼配曾氏,躬儉而勤,持家經理,甚有著聲,生七子:兆榮、
金章、金樹、榮華、榮遠、樹林、兆玉。榮遠、樹林早殤,不列
房分。厥後以枝葉繁衍益多,乃取昔舜舉八元,敬敷五教:父義
、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義,編其房焉。長兆榮曰義房,次
金章曰慈房,三金樹曰友房,四榮華曰恭房,五兆玉曰孝房。銘
諸家冊,俾後世之子若孫得以敬遵,庶不負於祖考切切之望也。

時在民國七十六年歲次丁卯桂月之穀旦,嫡孫秉訓式甫謹撰。越
九年歲次丙子清明節前補正。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41
念歌唱曲走歷史─訪楊黃宛女士
念歌唱曲走歷史─訪楊黃宛女士 許秀菁作/
自從去年暑假成人教育班時知道了楊黃宛女士的「功力」之後,我知道她也忙了起來,來訪的人不少,今年八月,因著金門文化局的民間文學採錄工作展開,我又有機會跟她多所接觸,熟了之後,我們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真佩服她的記憶力以及學習的精神。
她之所以會出口成「歌」,大半是「聽」來的,小時候在水頭聽老一輩的人講,後來嫁到湖下,聽左鄰右舍講,有時也躲在一旁竊聽,還有那年代常有機會看戲,再來也由於記性好才能有那麼多的「智慧」可挖,不識字的她能娓娓道來一首首的念謠,怎麼不是靠真本事呢?每一首「薄歌」或長一點的,都頗有它獨特的意義,那孟姜女的故事夠長了,成了她用來解心頭之悶的妙招,自己唱一唱,淚水流一流,心情就轉一轉。
猜謎語的最是多而又有趣,連她都佩服古人,當然我這後生晚輩更是只有頻頻搖頭的份,道地的金門口音讓一些前來採錄的大學生嚇到了,遇到不懂的怎麼可能要她說出怎麼寫呢?沒法度,只能前後朝音義揣測了吧!
談談她腦子裡的東西,除了描寫逼真、有趣之外,再者就是有歷史意含,她自己也有自創,或是在裡頭加上自己的意思,大陸山河在她口中可是有別於在我們歷史課本的,金門的古今在她口中也是今非昔比,「四海斷,五湖乾,雙乳斷,有飯無人吃,有厝無人住,有路無人行」,單單這數十來字就有深遠的意思了,她問我知道金門的「四海」是什麼嗎?我當然是「莫宰羊」,她解釋了,我有聽沒有懂,倒是「五湖」我記下來了,古崗湖、后岐湖、前厝湖、蘭湖、金龜湖,有的還在,有的只剩村名,有的消失不見;後頭三句則是金門戰爭時的寫照,可憐啊!金門早期的生活,尤其是三十八年以前,觀落陰、觀三姑、觀筷神,甚至觀掃帚神的都有,人們真是厲害,自有一套生活哲學。
前幾年她跟著家人到彼岸一遊,前後二次吧!非今日的小三通,而是去台輾轉入境,記憶中的名詞跑出來了,她一直在尋找詩歌中的一景一物,見識到了一些,但是有的連當地導遊都被問倒了,也許是物換星移,有些不被重視的早「淘汰」在歷史之外了,徒留不遠千里而來的故人。每到一站,常常要人催、要人等,因為她仔細瞧、用心看,好不容易才來走這麼一趟,怎麼可以走馬看花呢?
看電視,每對大陸風光感到興趣,當地飲食反倒不想了解,而其實不少人會先看當地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歷史」也只是歷史了吧!當她跟人聊起中國大陸,可是言之有物,反倒是不少人到底是錢花了,也只換得「到此一遊」罷了,也許這就是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吧!
不少人找她,想來她會有壓力,但是為了為金門保留一點記憶性的資產,只好請她再加把勁了,她直說「好多都忘了」,人又不是神,怎麼可能一直牢記,尤其是年紀漸長,歲月可是不饒人的啊!但是,我在佩服之餘,也還是要請她再加油,休息一下,睡一覺,再好好想想,想出來的可都是「寶」啊!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39
愛唸歌的楊黃宛(曹嬸婆)

愛唸歌的楊黃宛 作者陳榮昌
為了尋找文友口中那位愛唸歌、會唸歌的老婆婆,車子在湖下村郊繞行多次。一番折騰,越過崎嶇山路後,才尋著位於芒草間的老房子。

「賭博母,飫死子;賭博嬤,漲死孫」,八十五歲的楊黃宛,興致一來,民俗、歌謠便脫口而出。目不識字,卻能唸一口道地歌謠,「愛聽、愛唱,記性卡好啦」!楊黃宛笑說,因為家貧,沒唸過甚麼書,之所以會唸歌,可能是因為自己記性較好,聽一次,就能記一生。

身為前水頭女兒,十多歲的楊黃宛,總愛在農忙之餘,偷閒到隔壁守寡的嬸婆家幫忙磨麥,一邊聽嬸婆唸歌謠。

一曲歌謠,就是一頁歷史、一段往事。

早年,金門大戶人家,時興由廈門買來女娃當「妯幹」(婢女)。幸運的,獲得人道對待,不幸的,則會被主人苦毒虐待。還是小孩的楊黃宛,就曾目賭這一幕幕的慘劇。

想起這些大陸婢女的可憐處境,楊黃宛就忍不住搖頭嘆息。地板掃不乾淨,主人會壓著她們的頭去舔地,衣服沒洗淨,手指就會被主人用木棒狠打。辛苦工作一整天,吃的是「豆細湯、鹹菜尾」。有的受不了虐待之苦,趁機逃跑,被抓回來後,免不了又是一陣毒打,有的還被主人用雞籠罩住,再用乾草悶燒,哀號啼哭的慘狀,楊黃宛想來就痛心。

「父母厝內無寸鐵,飼子賣去做幹婢;呷無做有打半死,不日目屎掛目墘」,幾句不經意的歌謠,吟唱的是,這些離鄉背井、沒有娘家庇蔭的大陸婢女,內心最深沉的絕望與悲哀。

為了家人溫飽,金門鄉親落番到南洋者眾,一去經年,是生是死,難以預料,「一隻火船升旗符,下午四點要開船,阿娘想來心會悶,一頓稀粥不愛吞」,唱的是出洋前,離情依依的心境。不過,旁人卻捉狹:「一隻火船號三聲,昨瞑伊某討客兄」。

怕家裡的年輕妻子耐不住寂寞,出洋的鄉親可是煞費苦心,「菩薩興興住南海,阿哥燒香給娘拜;謝起阿娘就乖巧,不通腳步行ㄚ差」。

抽壯丁是鄉親記憶深刻的歷史往事,「這擺壯丁我中ㄎㄠ,保證透暝到伊叨,跟伊保長叨話頭,叫伊保長免ㄟ驚,並無擔待人某子,傢伙交代伊大兄,頭期當兵有快活,二期越想越看破:::」,述說的是,抽中壯丁的萬般心情。

「飼子是要來奉承,無疑飼子去做兵,瞑日訓練愛認真,後來鎮國跟領兵」,母親的叮嚀,聲聲在耳。只是,這一去,何年何月再相逢,倚門老母,只能望天興嘆。

國共戰亂,腥風血雨向金門島席捲而來。「聽見紅軍東北來,趕緊準備做砲台,現在農民真厲害,日日車路叫去開,日日帆船開去載,這回載來啥米代?載來絲瓜高麗菜。」一曲歌謠,活脫就是那個兵荒馬亂年代的寫照。

當然,流傳的,也不盡然都是些傷心往事、痛澈心扉的記憶,也有許多趣味十足的歌謠,留與後人傳唱。

「懶軟查某行路歹骨得,未到椅ㄚ就要坐,未到眠床目就闔,出來頭毛像狐狸,雙腳伸來像煎匙:::」,短短數句,就將一位邋遢、不愛乾淨的女人,形容得唯妙唯肖。

因為年歲已大,看不清四色牌上的圖騰,現在的楊黃宛,最愛在午睡後,搬張躺椅,就著滿山的春色,吟唱那一曲曲的歌謠,以及越來越模糊的童年往事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36
機車達人楊肅謙昨與金寧中小學弟妹分享創業經驗
機車達人楊肅謙昨與金寧中小學弟妹分享創業經驗
記者許加泰/金寧報導
提到機車這個行業,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黑手」,既定的印象一定都是修理機車烏漆抹黑的基層行業。新敬業機車行老闆楊肅謙(見圖,許加泰攝)以自己創業的經驗,和金寧中小學學生分享,他說,「黑手」這一類的基層行業雖然辛苦,但是小時候常聽大人說:「學得一技之長,勝過萬貫家財」,所以有些年輕人不想繼續升學的,就去學習一技之長,同樣還是可以出人頭地。 金寧中小學校長許維民邀請在金門創業有成的機車「達人」楊肅謙,為該校學生作一場「生涯發展經驗分享的演講」,許維民鼓勵學生們學習楊肅謙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努力工作精神,行行都可以出狀元,有所成就。 許維民不僅稱讚楊肅謙的創業奮鬥過程,更令人敬佩的是事業有成後,積極回饋社會,熱心教育和公益服務事業,這一份回饋社會精神,正是學生們學習的模範。 楊肅謙經營的新敬業機車行,曾經一個月銷售一百二十六輛機車,一年下來的銷售業績有近千輛,不僅是居金門之冠,也是三陽機車全省各地經銷商名列前茅,曾多次獲得三陽總公司的公開獎勵。
事業有成的楊肅謙,人生也經歷過艱辛的歲月,在他童年求學的過程中,卻因家境的清寒,迫使得他不能如同同儕順利讀完小學,在國小四年級就休學工作,當時他才11歲,就在金城東門金大華小吃店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才100元,但他仍然很辛勤認真工作,有一次還意外在店內撿到錢包,毫無心動的交給老闆,他認為做人要誠實,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絕不據為己有,楊肅謙不管是教育小孩子或是經營機車行,都始終堅持這份執著,也奠定他日後事業的基礎,教育子女也有成。
他的長女楊秀玲完成長榮大學的經營管理研究所學業後,目前服務熱門的台北富邦銀行。次女楊素真也學有所長,目前專職該店的機車排氣檢測工作。小女兒楊靜君也就讀台中體育大學一年級,獨子楊知行就讀逢甲大學保險系四年級。 年幼的楊肅謙,對待客人有禮貌,招呼又熱情,很得餐飲店老闆的賞識,但他認為還是要學得一技之長,未來的人生才有保障,在他13歲時,離開了餐飲店就在金城東門金合興單車行當學徒,學習修腳踏車的技巧,他說,當時他揹著一個大木箱,到現在的總兵署附近工作,當時他的父親正臥病在床,所賺的工資全部交給他的母親作父親醫療費,還是不足,於是他又轉到花崗石廠當實習生,當時的工作就是要搬石頭,工作非常吃重,但有不錯的薪資,雖然每日要從湖下騎腳踏車到花崗石廠上班,路途很遙遠,但為了要協助家計,再辛苦也要承擔。 楊肅謙在花崗石廠工作了兩年,在台灣學習修理機車的哥哥回到金門創業,兩兄弟以兩萬元的本錢在山外開機車行,這也是楊肅謙創業的起步,當時他們只是個分銷商,賣機車的利潤只能賺二、三佰元,在兄弟齊心努力下,後來爭取代理經銷商的資格賣車。 楊肅謙於民國七十一年結婚後,也自行到金城開了「新敬業機車行」,為個人的事業來努力打拚。
多年來,他始終秉持著「專業、服務、品質、保證」以及「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讓自己的事業愈做愈穩固。有經營頭腦的楊肅謙,帶頭做起,帶著工作團隊,堅持著「顧客至上」、「服務多一點」的工作態度,讓他的銷售業績,始終保持是三陽公司全台銷售業績中數一數二的經銷商。 小時候的家境清寒,訓練楊肅謙刻苦耐勞的勤奮毅力;他的父親當年臥病在床,鄰人的照料和濟助恩情,他點滴在心頭,心中早已烙印自己有餘力,一定要回饋社會,這幾年來,事業有成的楊肅謙,義無反顧的來實踐心中的願望,出錢又出力的參與社會服務和教育,他經常性的贊助公益活動,也不斷的回饋社會,當選好人好事代表和敬老楷模等社會肯定殊榮,今年又甫獲全縣的模範勞工。 社會經驗豐富的楊肅謙,有了社會大學的資歷,但心中仍遺憾因早年家中困頓的環境,讓他小學無法畢業,獲悉金門縣政府在各學校推動補校教育,讓早年失學的民眾有再接受教育的機會,他立即加入中正國小第一屆補校的行列,終於一圓小學畢業夢。
楊肅謙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想有機會回饋祖籍地的學校,在他三女兒楊靜君就讀城中一年級時,就轉學到金寧中小學,並以具體的行動在寧中小設置「新敬業獎助學金」,對象就是單親及貧困的學生,每一學期,楊肅謙都是親自頒發獎學金,從92年到現今從不間斷,嘉惠了很多金寧鄉的清寒子弟。他也勉勵學子要有「人窮志不窮」的志氣和毅力,只要肯努力打拚,將來的成就一定超越於他。楊肅謙也向總公司爭取機車來贈送金門高職和城中,作為有興趣學習汽修學生的活教材,並到金門監獄義務擔任機車修護班講師,鼓勵受刑人學得一技之長,重新開創自己的人生前途。楊肅謙也熱心體育,捐款贊助,獲表揚績優體育人員,並兼任鄰長工作,熱心服務鄰里,也獲選績優鄰長,並和妻子陳美霞兩度當選優良商人。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32
金門湖峰楊氏宗祠重建誌

金門湖峰楊氏宗祠重建誌
木本於根,水本於源,人本於祖。吾金門始祖亮節公,於宋末避元禍,護主南遷,輾轉逃至浯島,定居官澳。官澳二世祖佛細公,傳及三子淑季公,元順帝時因遭倭害,乃逃避於湖下,開基一隅。湖峰始祖建業公,即淑季公所出。嗣後螽斯蕃衍,聚族成村,儼然成為大姓。後世子孫為溯源崇本,遂於湖下西北隅,創建湖峰楊氏宗祠。自始祖開基迄今,於茲七百多年,不論家鄉海外,瓜瓞綿綿,蕃衍昌盛,實值稱慶。吾楊氏列祖列宗生養之德比山高;教護之恩比海深。所謂「吃果子拜樹頭」,慎終追遠、祭拜祖先是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更是浯島湖峰楊氏子孫的本懷。
據先祖遺言,本宗祠曾於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及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修葺奠安二次。迨民國五十六年諸多宗長,因見宗祠老舊不堪,遂倡議修葺。至六十年修葺完工,並於是年歲次辛亥,國曆十一月卄六、廾七兩日舉行隆重奠安。
由於當年經費籌措不易,採用土工、木工、油漆三段整修,未作妥善處理,木材遭受蟻蛀,牆壁粉刷脫落,老輩宗長再倡議宗祠重建並擴大祠址。然苦於無宗親會之組織,難於推動工作,於是九十一年初,村長朝基宗親,遂進行籌組「湖峰楊氏宗親會」,幾經奔波,終於在是年底,順利組織完成。在各房祧宗長的熱烈支持下,永堆 榮幸當選湖峰楊氏宗親會第一屆理事長,在九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召開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時,議拆除宗祠重建,並立即成立籌建宗祠委員會,委託符宏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規劃設計,進行策劃重建。本宗親會理、監事暨籌建宗祠委員並組團分赴地區、台灣及新加坡等地,發動海內外宗親捐獻,積極展開推動建祠大事。
因山川演變,故將新建宗祠架高一尺,餘遵循舊址原坐向定位。格局則略為更動,原天井改為左右迴廊,前庭改雙凹壽,深度向前推進約一公尺。依傳統古式建築,利用兩岸開放「小三通」之便,採購大陸泉州磚石建材及上等木料。並赴大陸聘請古厝建築名師承建,眾人殫精竭慮,力求完美,才有今日古色古香、美輪美奐的宗祠新貌。
本祠自九十三年歲次甲申,農曆十一月十九日,經武安尊王擇日動土,時歷二年又九個月,迄九十六年歲次丁亥八月竣工。工程造價總計新台幣 萬 千 百 十元整。本屆理、監事為承先啟後,以彰顯祖宗之典範,經研訂於同年十一月八、九兩日(農曆九月廿九、三十日)舉行奠安大典。
宗祠重建工程能得順利完成,實乃祖先庇佑。承蒙海內外吾族宗親慷慨解囊,踴躍捐輸,團結鼎力合作,及各委員竭誠擘劃,群策群力,才得以圓滿順利完成承建,永堆謹代表湖峰楊氏宗親會致表萬分衷心謝意。捐款芳名另勒石誌永,以彰義舉。
欣見祠貌重光,祖先神靈安居享祀,願吾湖峰楊氏子孫人才輩出,家戶平安吉祥,宗族興旺昌隆,世界和平康樂,謹此祈禱祝賀,是為誌。
湖峰楊氏宗親會理事長楊永堆 印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歲次丁亥秋月立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24
王得祿與「靈昭海表」匾
王得祿與「靈昭海表」匾
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凌晨四時,在湖下楊氏家廟奠安前,先在雙忠廟內遍尋不著此匾,由族人提示引領下,在湖下雙忠廟左側前建物地下室一隅,覓得此匾。此匾原來掛在湖下「天后宮」,宮址在村前東南隅海濱,創建年代不可考,民國初年遭祝融傾倒,內供祀媽祖等神像,寄祀於雙忠廟棲身,合享香火,護佑信眾平安。湖下「天后宮」昔時極為靈驗,凡大小帆船渡輪行經宮前海面,應先靠岸蒞廟膜拜,祈禱風平浪靜,行舟安全。相傳鄭成功佔據金門對抗清廷時,屢次開征出航前,必至湖下「天后宮」膜拜祈神,期盼大軍早日勝利凱旋歸來。金城南門天后宮是由湖下「天后宮」分香,每年廟會巡境時,必先到湖下雙忠廟向老媽祖婆請神,祈求海域航行平靜,閤境平安。湖下「天后宮」遭祝融傾倒後,而「靈昭海表」匾則就近寄放「代天府」。「代天府」,俗稱王爺宮,主祀溫、蘇、白、丘,增祀朱、邢、李、伍等八尊王爺,廟址也在村前東南隅海濱,創建年代不可考,與「天后宮」相距不遠。「代天府」約在民國二十年左右漸塌廢,內部神像也寄祀於雙忠廟。湖下「天后宮」廢址因風水奇佳,被村中富僑擇選建築為祖墳。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戰」時,國軍為構築防禦工事,開鑿壕溝備戰,「天后宮」和「代天府」原址均已被毀壞及被泥沙覆蓋。
湖下村南面臨海,村民在農稼之餘,從事石蚵養殖採收,或捕捉魚、蟹、鰻苗等漁撈,及撿拾海菜自食或餵養豬隻來貼補家用。湖下海域除了是村莊的經濟命脈,其軍事戰略地位也及為重要,現在雙忠廟前因鄉村整建構築水溝時,挖掘出兩門古砲,古砲上標示製造緣由出處,其一為:「清南王造貳仟斤大砲 順治十三年八月吉日」。清南王即是耿精忠,「三藩之役」反清復明時,將古砲贈予鄭經防止清軍來犯。另一門為:「嘉慶十一年夏奉 閩浙總督部堂阿 福建巡撫部院溫 鑄造大砲位重二千四百觔」。嘉慶十一年(一八○六)五月,阿林保由湖南巡撫遷閩浙總督;嘉慶十四年(一八○九)七月,改任兩江總督,十二月死於任上,諡號「敬敏」。嘉慶十一年(一八○六)二月,江西與福建巡撫互調,温承惠改任閩撫,十月,温承惠署直隸總督,以病未任。温承惠在嘉慶十二年(一八○七)九月實授直隸總督;嘉慶十八(一八一三)年九月卸任,專辦糧台;十月被革職。後來王得祿為欽命福建水師提督時,巡駐島上期間,曾經利用海面退潮時,身騎駿馬在沿海沙灘漫步,觀賞海面落日及視察海岸防務,途經湖下媽祖廟前,座騎竟裹足不前,任憑馬鞭策打吆喝,駿馬不進反退,如此反常行徑,下馬以觀究竟,不料馬匹竟自動跑落泥灘中翻動,馬背因沾污泥污而不能騎乘,於是徒步將馬匹牽回營地,當時將此怪異情事告知左右。下屬向鄉老描述此事並訊問得知,該處有座媽祖廟,平日十分靈驗,認為行經該處未下馬膜拜,有藐視神靈之禮儀,故施以薄懲。王得祿得知原委,擇吉日特備豐盛祭品,前往虔誠膜拜,並獻「靈昭海表」牌匾一面,以資答謝。「靈昭海表」匾為黑底燙金,時間在「嘉慶貳拾年歲次乙亥梅月穀旦」,落款為「欽命 提督福建全省水師軍務統轄台澎水陸官兵事務二等子世襲軍功加伍級 王得祿 敬題」。嘉慶貳拾年為西元一八一五年,梅月為四月,穀乃善也。穀旦又稱為穀日,泛指吉時、好日子,就是良辰吉日的意思,故此匾已經有一百九十三年的歷史,現在保存狀況良好。

  王得祿,字百遒,號玉峰,別號慎齋,祖籍乃是江西南城縣。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因朱一貴反清事件,其曾祖父王奇生隨軍渡台平亂,戰死於鳳山,賜恩騎尉,之後家人便遷入諸羅縣溝尾村(今嘉義縣太保市)。王得祿生於清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五月二十一日巳時,天生聰穎,好兵法之學。王得祿自幼頑皮,不得父母歡心,父母早逝,由哥哥、嫂嫂撫養成人。年少時,終日無所是事,四處遊蕩,惹事生非。有一次,流浪至府城(今台南市),夜宿於廟中,夢見一老翁指點,說如果能從軍,必定前途無量。醒後疑信參半,此時又巧逢有募兵訊息,加上大嫂鼓勵,毅然決然從軍。十五歲入武庠,投身軍旅,為清代臺灣籍戰功最著,官位最高的水師名將。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十一月,彰化林爽文作亂,諸羅城猝陷。初隨總兵柴大紀麾下,隨軍征戰攻林爽文之亂,之後成功募得義勇五百人協助清軍作戰,因募勇從征,獲鞍馬、旂幟、兵械,軍前立下首功得把總。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陝甘總督福康安大將軍統領大軍來台,王得祿隸參贊海蘭察麾下,本來想要進兵前往諸羅城,林爽文卻聚集在「諸羅城牛稠山」包圍福康安,幸王得祿率義勇軍衝出重圍前往府城,請求支援,於是清兵在牛稠山清除叛軍。十二月,林逆就擒,北路平。後來福康安就重用王得祿,在平定林爽文叛亂之後,王得祿隨其收復諸羅縣,並領軍攻打大里杙,成功奪下該堡壘,奏賞藍翎。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二月,搜擒賊首餘黨,南路平,諸羅乾隆賜名改為嘉義。奏賞花翎五品頂戴,以千總實缺用。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四月,從總督覺羅伍拉納渡臺,平陳周全並俘彰化賊首程文妙,補福建督標右營千總。
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奉檄出海先後擊沉賊舟四,王得祿改調水師,從此平步青雲。嘉慶年間,臺灣無事,而海盜時警;閩、浙沿海海盜猖獗,尤以蔡牽、朱濆為首的兩大集團為害最烈,海寇猖狂,燒殺擄掠,劫船越貨,商務阻遏。隨銅山營參將李公長庚在閩浙洋面緝捕,改補督標右營水師千總。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十二月,獲賊目於斧頭澳洋、白犬洋、北關洋等處,擢升署福建南澳鎮右營守備。歷擒牽黨翁吉等十六名於黑水外洋、陳高等九名於金鄉洋,用砲轟斃著名賊目董沐等九十二名於竿塘下目洋。嘉慶七年(一八○二)二月,擢陞金門鎮左營遊擊,旋護澎湖水師副將,時牽有窺臺之意,而澎湖為臺之門戶,孤懸海上,乃籌守備、討軍實、築砲臺,以防侵擾。從總鎮與賊戰大嶝、蟳窟等洋,揮軍士奮勇殺賊,生得賊目蔡協、方臺等十六名。嘉慶十年(一八○五)八月,陞署澎湖協水師副將。嘉慶十一年(一八○六)王得祿大戰海盜蔡牽於鹿耳門,踹入賊陣,沉賊船十一,殺賊二千,生擒賊目林略、傅琛,獲偽印刻「正大光明王」五字,砲械無算,蔡牽自是不敢復窺臺灣。十二月,奉旨補授福寧鎮總兵。嘉慶十二年(一八○七)六月,調補福建南澳鎮總兵,七月又敗朱濆於大雞籠澳外,九月與楊廷理再破朱濆於蘇澳。十二月王得祿隨李長庚圍剿海寇,長期以來王得祿都跟著李長庚攻打海盜蔡牽,未料在戰役中,李長庚中砲戰死。嘉慶十三年(一八○八)春正月,李長庚遺缺由王得祿與邱良功二人分別接任福建、浙江水師題督,總轄閩、浙海兵船,繼續勦寇。嘉慶十四年(一八○九)八月十七日,邱良功圍剿攻擊蔡牽於浙江台州魚山外洋,時近日暮,邱良功恐蔡牽趁夜色遁逃,奮勇急攻,以自己座船逼近蔡牽綠桅大船,兩篷相結,雙方陷入死鬥,時颶風怒號,濁浪排空,戰況慘烈,邱良功左股被賊鎗戳傷,仍然裹傷擂鼓,毫不退懼,最後蔡牽彈丸用盡,以番銀代替炮子點放,並以碇擊船,企圖同歸於盡。隨後閩師王得祿趕至加入戰鬥並合力圍剿夾擊,十八日,至黑水深洋,賊船節次擊沈,遂併力攻蔡牽船血戰一晝夜,蔡牽只好裂舟自沉,蔡牽及其妻並夥黨數十人俱落水死,一代大盜蔡牽終於被剿滅。王得祿、邱良功,兩人同心敵愾,協力奮追盜賊,殲除首惡,為李長庚壯烈復仇,故成此大功。王得祿額角、手腕各受重傷,仍奮不顧身,趕攏賊船,致該逆登時落海,厥功尤偉。王得祿因平亂有功,因而獲嘉慶皇帝賜賞戴雙眼花翎,著加恩晉封二等子爵。邱良功左腿受傷,本船被賊撞壞,不能前進,勞績稍遜;著加晉封三等男爵世襲,並各頒賞珍物有差。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十月,進京陛見,復蒙垂諭頭目等處傷痕,特恩賞給一品廕生。之後,王得祿繼續追勦其餘海寇,每有斬獲,海疆因而漸趨平靜。
道光元年(一八二一)正月,調浙江提督。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六月,王得祿在粵洋積受瘴氣、染患頭風,右目生翳,近復得翻胃之證;在傷病交發,奏請解任,回籍調理。道光五年(一八二五),王得祿倡修台灣第一座石城──鳳山城垣,獨捐銀二千兩,並捐運津米濟荒、捐建義倉,奉旨交部優敘。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張丙起事,王得祿以召募鄉勇平亂有功,詔加太子少保銜。亂事平定後,因嘉義城垣已毀,乃倡議重修,並捐建義倉六十間,存貯穀石二萬,以備兵荒。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二)六月,與邑令單瑞龍合力勸捐,重新建造當時台灣最牢固的磚造嘉義城,開支近十二萬兩銀子。王得祿居鄉時,頗有義舉。在晚年更是極力獎掖文教,重新興築嘉義玉峰書院。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倡修新港登雲書院,延師主講,教化百姓。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嘉義沈知亂民,藉歉搶糧劫掠,他因守城有功,著晉加太子太保銜,仍交部從優議敘。道光二十年(一八四○)時回台助台灣道姚瑩協防英軍,習於兵戎的老將對防衛能力有獨到的膽勢與謀略。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中英鴉片戰爭後,奉令駐防澎湖以防英軍來襲,由於操兵演練,事多繁重,積勞成疾,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卯時,病逝澎湖行營,享壽七十有二,臨死前遺囑諸子:「此身雖歿,此心不灰,生未能殲逆夷,死當為厲鬼擊賊。」清朝廷以其對台海穩定居功厥偉,清廷追贈伯爵,加太子太師銜,照提督例賜卹,並賞銀五百兩經理喪事。應得卹典,其應襲二等子爵,受謚「果毅」。有子十,長朝綱,舉人,任山東濟東泰武臨道;次朝綸,戶部候補員外郎,襲子爵。王得祿是台灣在清朝時,唯一一位官位顯赫的水師提督。而他所居住的溝尾莊,也因清廷曾封他為太子太保而改稱「太保」,這就是嘉義縣太保市的由來。
王得祿歸葬於今嘉義縣新港鄉安和村番婆附近,因其晉封太子太師,官居一品,依據「大清會典」規制,一品官員的墓制為:塋圍牆七十庹,塋地九十步,墳高一丈六尺,石獸並六(也就是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另有翁仲與石望柱各一對,都是由青斗石雕刻而成,造型典雅,栩栩如生。王得祿墓園,佔

匿名者留言/舊版社區通留言 2008/05/22 09:14
湖下風獅爺(130公分,泥塑、立姿雄獅)
湖下風獅爺(130公分,泥塑、立姿雄獅)
根據記載湖下原本有兩尊風獅爺,一尊於提督衙後,一尊則位於湖埔分校右後側。兩尊風獅爺皆為泥塑,座南朝北。可惜,提督衙後的風獅爺已被毀多時,湖埔分校右後側的風獅爺,也於三十八年(1949年)被毀。
  目前所見的此尊風獅爺為四十三年(1954年)所重新塑造,位置依舊置於湖埔分校右後側。獅身原本彩繪為白身金邊,褪色後,村民重新彩繪。配上獅身圓渾造型,更顯喜感
不過,可別看湖下風獅爺一副可愛模樣,便以為好欺負喔!風獅爺身側銜接環島西路的小路,是順著東坑山與浦頭山之間的低地(雨蝕溝)所築,原地勢比現在的路面低凹許多,路上原設有尊風獅爺,民國三十八年軍隊拓寬此路,並墊高路面,毀掉了風獅爺,此後數年間,該村靠近風獅爺一帶先後有十餘個男丁亡故,適巧村民鮑魚之子亦罹患怪病,經過求神問卜後,認為是該處的風魔惡煞作怪所致,因此,該村民才又重新造此尊風獅爺,由附近之居民負責祭拜,此後數年莊頭相繼生了不少男丁,村民咸認為是風獅爺庇佑之因。
  據《閩書》之記載,在今日金中、西堡和安岐之間,原有一個大湖泊,係古昔金門五大湖之一,湖南村即因位在此湖之南而得名,位居湖尾端的聚落則稱為「湖尾」包括今之東堡、中堡、下堡,而位在湖之下端者則稱為「湖下」。

17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