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壽豐鄉米棧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徐金福  
聯絡地址: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5鄰米棧1段66號  
聯絡電話: 0922305076  
傳真電話: 038741372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2
  • 累計人數:34138
  • 發表文章:9
  • 相片數量:55
  • 回應數量:0
  • 網友按讚數:2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6-06-01
負責人: 劉勝功 聯絡電話: 0922305076
聯絡人: 徐金福 傳真: 038741372
組織人數: 115人 E-mail: kacawasi@yahoo.com.tw
聯絡地址: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5鄰米棧1段66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網址: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米棧一段65號
所在位置: 花蓮縣 壽豐鄉
社區戶數: 80戶
社區人口數: 293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12人
主要族群: 阿美族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綜合類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課題一 規劃米棧古道生態旅遊專區
 優點
依據日據時期水璉居民往來壽豐、鳳林的棧道,經修整為具備易行、安全、及具教育價值的高水準步道,並配合鐵馬行以及戲水泛舟、休閒農園、生態之旅等動態活動,安排一日遊的行程,使賓客有賓至如歸、不虛此行的感覺。
 缺點
1. 古道雖已整修為可行的步道,但離鋪設臺階、設置扶手等安全設施,尚有努力空間。
2. 花蓮溪及海岸山脈資源豐富,具備戲水泛舟(自豐坪溪匯流花蓮溪後河床水流寬廣平緩)、及自然生態、地質認識等教學優勢,惟受限於法令及硬體設施不足(如親子戲水區建立、解說牌設置、休憩設施等)需亟待改進。
 解決方案
1. 規劃設置米棧古道生態廊道區,並編列預算鋪設米棧古道臺階、設置扶手等安全設施,完工後由社區做後續維護工作。
2. 將米棧分校(現為鐵馬驛站)興(修)建為遊憩中心,具備解說、教學、提供基本遊客服務等事項。
3. 豐坪溪匯流處迄花蓮溪出海口概約15KM,於米棧鐵馬驛站周遭位置設立親子戲水、泛舟露營區。
4. 鬆綁現行法令,可讓民眾於特定區段親近河床,有利於生態教學尊重大自然。
5. 設立花蓮溪特定區段(1鄰處)、野溪生態保育區域,教導居民對生態保育的重要。
課題二 農(特)產研發暨體驗區
 優點
1. 社區在6~8鄰處設立「野菜共合國」,遊客可體驗農村生活採集蔬果、野菜,甚至做起一日農夫,種植自己喜歡的蔬果。採集後可將蔬果野菜攜回,或者就近送入餐廳,享受者新鮮的美味,咀嚼一番。再者,寧靜的鄉村夜晚是觀星的絕佳場所,透過露營,騎著鐵馬悠遊於鄰近的部落,滲入了解原住民文化是個不錯的選擇。
2. 產銷班第4班有良好的產銷結構。
 缺點
1. 農村體驗屬於深度旅遊的方式,須透過媒體廣泛行銷。再者,米棧地區並無相當數量的住宿條件(僅1家民宿),常發現遊客於鐵馬驛站周遭處露營,因無相當完善的水電、衛生及安全設施,常造成附近周遭居民反映遊客對於環境衛生髒亂的問題。
2. 品牌的農特產品,尚未建立。
 解決方案
1. 透過政府及媒體廣泛行銷。
2. 規劃設置完善的野外露營條件設施。
3. 集合產銷班的9員合作開發社區代表性商品,以聯合產銷方式,認同並配合社區的銷售做法(自創社區產品包裝、特色產品),強化故事性與文化創意加值,同時設置銷售點(如社區工坊),方便外來遊客選購。
4. 結合產業與文化,建立農副產品創意DIY訓練課程及文化解說導覽員訓練營等,增加居民就業機會。
課題三:文化產業的包裝行銷
 優點
1. 社區居民以原住民為多數,閩、客人數次之,因族群多元,豐富了地區的文化內涵例如每年8月份的豐年祭,吸引不少外地人士的青睞。
2. 5、11月的捕魚、捕鳥祭,全村老少動員捕魚、捕鳥的鏡頭,既維護了傳統,也增進了彼此間的融洽感情。
3. 相關手工產品(如挑夫木偶)、在地伴手禮(如紫米養生生技產產品、麥飯石)極為精緻。
 缺點
1. 由於地處偏遠以及交通不便,遊客常忘之卻步,加上衛生公共空間的不足常是景點的一大敗筆。
2. 未能設立專責賣場及適切的產銷管道,並利用媒體行銷,殊為可惜。
 解決方案
1. 運用6鄰閒置衛生所設立一賣場專賣米棧及附近地區農特產品。並規畫開設古道商店街於入口兩側。
2. 建請相關單位修改現行法令,將米棧鐵馬驛站(原米棧分校)除具備解說、教學、提供基本遊客服務等事項外,另兼售農特產品及紀念品販賣的遊憩中心。
3. 與學校單位合作,提供場地,召開定期的學術研討會,置重點於文化傳承、生態動植物研討等。
4. 平日配合戶外教學、旅遊團體或學術團體,推出教學活動及員工旅遊休閒活動,提供遊客遊憩體驗。
課題四:祈福民俗文化季
 優點
百年榕樹旁的土地公祠位於米棧鐵馬驛站,以及附近寺廟(如宏華寺、順凰宮、普陀觀音禪寺)形成一個絕佳的心靈祈福場所,加上清香的香茅草、寧靜的山嵐、以及古道兩側豐富的芬多精,均能達到養生、健康的目的。
 缺點
1.雖已設立部分涼亭設施,但因未編列經費維修,造成多處的損壞。
2.早期提煉香茅油的工廠,均已頹圮,均須重新建造、整修。
 解決方案
1.另外可設立提煉香茅油的小型觀光工廠,具備觀光、解說、教學、體驗的功能。
2.與附近學校合作,設立教學工廠,使學生了解產製的過程,並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3.整合各寺廟辦理定期性文化祭典活動。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米棧社區拜賜地處偏遠,開發較晚。區內保留許多原始生態、林相、濕地,加上豐富及多元的族群,交織出異樣的民情風俗。近來在社區居民與民宿、果園業者的努力下,重現米棧古道的風華,觀光果園以及觀景民宿設置,在在的顯現出其特別的風格。
為達成社區願景目標及淺顯易懂的口號「米棧米棧、實在有讚」,依據社區整體發展所需,思考在空間區位上作主題或功能性之劃分,及相關串聯或路線之規劃,以利有秩序、有效率及合宜的生活環境。  
社區簡述: 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沒有台11線公路、與花蓮大橋。水璉地區的居民們民國五十七年後,台11線公路與花蓮大橋通車後必須仰賴米棧古道翻山越嶺、將農產品挑至米棧的渡船頭,再坐渡船過花蓮溪到壽豐和花蓮販售。當時最大宗的貨物是稻米,米棧因此得名。民國五十七年後,台11線公路與花蓮大橋通車後,米棧就則逐漸落末。85年成立社區協會後,在社區居民齊心協力營造下,完成一連串的訓練,讓古道再現。96~103年度申請政府諸多的各項計畫,除了維護古道成為一生態旅遊的優質環境,一希望能培養年輕一代的生力軍,讓米棧村能永續發展打造一個"生態旅遊米棧村、文化體驗健康村"。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