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天廈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
  • 累計人數:37245
  • 發表文章:4
  • 相片數量:134
  • 回應數量:3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吳慶堯  
聯絡地址: 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80-82號  
聯絡電話: 02-24331750  
傳真電話: 02-24331750  
留言板 ( 發表留言請先登入。還不是會員?請先加入會員 )
版主的話:  
 
  留言者 回應時間
  留言內容
James 2011/03/28 03:01
忘了留下我的聯絡方式...嘻嘻

james2002616@hotmail.com

▼ 引述《James》的文章 : 2011/03/28 02:58
這裡住著一位失散十年的朋友,沒有姓名,沒有電話,只有一張照片加上無限的回憶...
倘若他還住在這,請告訴他,我再找他,謝謝!!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james2002616&b=1&f=1729564715&p=0
James 2011/03/28 02:58
尋找一位失散十年的朋友
這裡住著一位失散十年的朋友,沒有姓名,沒有電話,只有一張照片加上無限的回憶...
倘若他還住在這,請告訴他,我再找他,謝謝!!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james2002616&b=1&f=1729564715&p=0

阿雅 2009/10/22 16:30
{走錯方向的現代醫療}

(歡迎傳閱/貼轉印發功德福音,謝謝!!)

元月八日星期日一整天,我和某個醫學會理事長在高雄談論醫療保健現況和未來醫學趨勢,沒想到從這位權威醫師的口中說出一些令人意外的話,大意是這樣的:台灣的醫學教育完全失敗,醫學院只重視教科書的傳授,完全是背課本知識,在學時考試成績好的同學們,畢業後就停頓了,不再進修,在學術領域上大都沒有成就,也少有成為「明醫」(不是「名醫」)的。現在的醫師絕大多數畢業後就不再做學問,只想猛賺錢。

這位醫師是我認識的朋友當中相當認真的,認真到把治療當做藝術品對待,沒有多少人會向他那樣從醫學院畢業後執業三十年來不斷認真地提升自己的醫療水準。他表示現代醫師只會看待器官,不會看待人。

沒想到兩天後,邱小妹妹因被父親摔成重傷,卻被醫療院所當人球,慘兮兮地從台北遠送台中住院醫療,一時成為全國大新聞,連續數天媒體全面性地在檢討醫療機構與醫生的心態,一時之間我國的潛在醫療問題又紛紛被檢討。最後,邱小妹妹仍然離開人世,令人遺憾。

說實在我國的醫療政策完全走錯方向,卻在大財團與藥廠立委掩護下,表面欣欣向榮,加上錯誤的健保制度讓醫療沉痾愈陷愈深,相信很多民眾也都是醫療院所的受害者,我們只能私下憤慨而已。

這些問題的核心癥結要從醫療教育與醫師養成來檢討,方能澈底找出現存的醫療錯誤重點。一位住在台中大雅的醫生娘和我討論現代醫學的問題,親口向我說:「醫生都只學治療疾病的技術而已。」她的話絕對有代表性,因為她的公公是醫生,她先生也是醫生,兄弟姐妹全是醫生,典型的台灣醫生世家。我要他先生一起與我見面談論一些問題,她卻說:「我先生門診已經讓他喘不過氣來,沒有時間的。」聽到這樣的話,我只有搖頭。

這位醫生娘為何找我?主要是她們看到愈來愈多的病人因為小診所沒有辦法只好轉診,到了大醫院卻看到更多各式各樣的重症病人,令她們心中產生恐懼,害怕有一天自己也成為病人。所以找我討論如何運用現代治療以外的方法達到身體健康,我回答:「簡單啦,當然有方法,就是整體醫療裡的營養醫學就夠了。」她回答:「醫生都不懂這方面。」

現代醫生只學習到「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技術而已,說穿了也只會手術、用藥、操作儀器三件事。這樣的方法無法讓病人的身體健康,真正要讓身體健康,必須從「病因」下手才行,也就是「消除疾病發生的原因」,只要做到這一點,大家就不會生病了。

我們要從西方現代「醫學(medicine)」的定義說起,按照大英百科全書所言:「醫學是科學領域的集合,關於疾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以及保健,在醫師辦公室、保健組織、醫院和診所內進行。除了家庭醫學、內科醫學以及特定身體系統的專科,還包括醫學研究、公共衛生、流行病學與藥理學。」

醫療的目的就是在進行「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保健」四個項目,但是我們用這四項來檢視國內的醫學教育及培養出來的醫生,差距似乎相當大,我國的醫療政策與醫生完全偏向「診斷」與「治療」,對於「預防」及「保健」完全不關心。

一般人都認為「健康」就是身體沒病,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健康」定義為「身體、心理、社會的安寧,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由此定義也可看出現代醫學只重視「治療身體疾病」的狹隘與偏差,現代醫生都僅只照顧到「身體」而已,心理和社會層面,就不是他們的專長。

這就要從十八世紀末西方現代醫學的崛起說起。當時係法國大革命前後的醫學改革,在巴黎興起了「醫院醫學」,他們將臨床教學、病理檢查與病理解剖結合成為新的醫學。像是比夏(X.Bichat)創發的組織病理學,雷恩涅克(R. Laennac)發明聽診器,科維薩特(J. Corvisart)鼓吹敲診,加上如細菌學與實驗生理學等的實驗醫學於十九世紀在法國與德國崛起,都對現代醫學的發展影響重大,但是完全僅限於「身體」層次。

醫學院都不願開授醫學史,因為回顧不到三百年的西方醫學發展,只能用「不堪回首」四字來形容,多少錯誤的醫學理論與醫療方式,總是要在為數眾多的人受到直接傷害,才會發現而覺悟。西方醫學史就是不斷推翻錯誤醫療觀念的歷史,沒有一部現代西醫書籍能夠流傳而不會被推翻。反觀中醫理論,隨著歷史的演變,反而歷久彌新,愈能證明其價值,像是《皇帝內經》與《本草綱目》等醫學聖典,沿用迄今仍然是那麼精髓。

由於現代西方醫學對人體的認識純粹是建立在身體解剖學基礎之上,包括「大體解剖」,將人體分成不同的系統和器官,以及「顯微解剖」,觀察細微的組織、細胞、亞細胞層次。廿世紀的分子生物醫學更將細胞的分子加以解剖,探討細胞內遺傳物質染色體DNA上基因的表達調控。所以現代醫學狹隘地認為身體生理機能正常,就是健康。

西方現代醫學又認為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為:生物因素(如病毒、細菌、黴菌、寄生蟲……)、理化因素(如機械、溫度、氣壓、放射線、毒物......)、遺傳因素與心理(精神)因素等。因此為了治療生物因素的疾病就發明各種足以殺死病毒、細菌、黴菌、寄生蟲等的藥物,或是發展出使用抗生素、胰島素、維生素、無菌外科……等的療法,認為病人不用對醫藥或醫生產生信賴,只要用這些就能夠達到治療效果,然而後來發現這種「實證醫學」的療效只有25%而已。

1971年起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宣誓對癌症開戰以來,每年至少投入460億美元在癌症研究上,可是三十多年來,投入超過15兆美元,罹患癌症的病人愈來愈多,癌症仍然高居死因第一名,並沒有因為花這麼多錢而改善。

問題出在何處?2000年4月26日出刊的《Science(科學)》雜誌指出「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顯然非單一基因的突變或一個簡單的環境因素,而是源於多個基因、環境、不良行為等因素的聯合作用。」而研究調查資料也顯示不良生活與飲食方式,所導致的疾病佔所有疾病的70-80%。似乎道破了現代醫療困境的原因。

也就是說現代醫學教育將疾病太簡單化,英國愛丁堡大學Jonathan Rees教授說:「把疾病分成碎片來研究,不等於在治療上也有相應的精確度。」許多醫學科學家已經清醒了,他們已經看到基因的研究發展所遇到的危機,開始呼籲醫學界應該重視預防的重要。

廿世紀的現代醫療以美國為馬首,許多醫療制度都是以「標準化」和「科學判斷」來設計的,但是目前已經開始產生變化。紐約科學院主席Henry Greenberg在他的《逃離理性與科學》書序裡,就毫不客氣地指責美國醫療界的不科學。他認為現代醫療保險制度是以利潤為取向,在此種巨大的影響力下,所有的醫院,醫師、醫學研究專家和醫學院,都爭先恐後地陷入此種商業結構裡,將原本屬於科學行為的醫療,變成討好民眾和牟取自身財富的工具。

台灣醫療界的情形也完全一樣,而且走向更是糟糕,市面上的名醫並不是在醫療專業領域內研究成果受到肯定的人,而是經常出現在媒體上,最擅長運用民粹操作媒體的人,或習慣用猛藥或是大量使用抗生素,讓病況立即得到明顯改善,使大眾誤認為這種醫生能夠藥到病除,就是名醫。近年又由於有線電視頻道增多,有些醫生也做起代言人,拿錢為商人說好話。

舉個例子,1986年夏,生物醫學界最具影響力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收到兩篇研究報告,同時在探討一種稱為安莫西林(Amoxicillin)的抗生素對兒童中耳炎的療效。兩個研究使用的是同一套資料,但是結論卻完全相反。說有效的是在過去5年間曾接受醫藥公司160萬美元補助款的實驗室;而說無效的是一位完全沒有接受醫藥界補助的情況下獨立研究的生物工程師。拿人家的錢做研究當然要說好話,此種商業化的研究成果絕對會誤導大眾,也是現代化科學研究導致醫德衰退的原因。

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前377年)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曾寫過一篇《誓言》,這是西方醫學史上非常著名的有關醫德的專論,在美國凡是醫學院學生畢業前,都必須不例外地根據此文寫一篇自己在畢業後從事醫學工作時在道德觀念、人道主義方面的誓言,才能跨出校門。

《誓言》中寫道︰「凡傳授我醫藝者必須敬之如父母,作為終身同業伙伴。對方若有急需,我當接濟之。對方的兒女宛如我的兄弟,如欲受業,當免費並無條件傳授之。

「我願盡已之能力與判斷所及,遵守為病人謀利益之信條,並結束一切墮落及害人的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與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也不答應。

「無論在何處,遇男或女,貴人或奴婢,我的唯一目的即為病人謀幸福,並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尤不作誘姦之事。

「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係,認為應守秘密者,我願保守秘密。」

這篇《誓言》被各國醫學界奉為信條,當作為西方醫學的道德標準沿用了兩千多年,可惜自從醫藥革命以來到了二十世紀,現代醫療科技發達之後,已經沒有多少醫師具有此種情操了。

對於醫生來說,一身繫著病人的安危,絕對不可粗心大意,也不可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只攻一個器官,不顧其它器官的關連性。醫生必須重視醫德修養,尊重職業道德,竭誠為病人診治,並且掌握病人的心理和情緒,方能保護大家的健康。

歷代名家都認為醫學是「仁術」,不是「技術」,對病人要關心體貼。宋代名醫孫思邈主張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他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醫生應該摒棄一切雜念,不問年齡老少、容貌美醜、聰明愚蠢、性格特點,都要發慈悲惻隱之心來精誠診治。

所以歷代著名醫家在擇徒授藝之前,都要挑選心誠意專的人,縱使是名醫的子孫,也不一定都能克紹萁裘,繼承家學。清代名醫葉天士在臨死之前,諄諄告誡他的兒子︰「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書萬卷,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鉺為刀刃也。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