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7
  • 累計人數:103762
  • 發表文章:65
  • 相片數量:82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林瑞木  
聯絡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34巷11-1號  
聯絡電話: 03-9952653  
傳真電話: 03-9951273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3-01-01
負責人: 林瑞木 聯絡電話: 03-9952653
聯絡人: 林瑞木 傳真: 03-9951273
組織人數: 206人 E-mail: aa5210a@hotmail.com
聯絡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34巷11-1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
社區網址: http://www.baimi.org.tw
所在位置: 宜蘭縣 蘇澳鎮
社區戶數:
社區人口數: 850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150人
主要族群: 閩南人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一、工作重點:1.致力於社區文化產業之發展,帶動社區整體環境改造。2.提升社區組織分工及自主能力,強化社區營造之基礎人力。二、發展困境1. 公共服務設施空間不足,服務品質掌控不易,發展受限。2. 同時處於營利與非營利組織,成員易陷入角色扮演衝突。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一、未來發展願景1. 結合地方特色與產業發展的生活工藝村,成為一個動靜皆可觀的社區生態博物館。二、工作目標1. 持續培育在地工藝人才,進而吸引相關專業工作者之投入參與。2. 加強社區居民改善生活空間意識,提升生活環境品質與內涵。  
社區簡述: 白米社區,地處蘇澳鎮西南、白米橋南側、砲台出西麓,三面環山並有白米溪貫穿社區於蘇澳港入海,橫臥社區聚落旁山腰的北迴線偶爾傳來隆隆的聲響,白米社區開發的年代相當早,關於舊地名「白米甕」由來的傳說之一是,光緒年間清朝登仕郎王家驥奉命派駐蘇澳今金字山一帶,初到此地的王家驥登高遠眺時,發現山谷有一溪流蜿蜒而過,而乾涸溪谷所露出的白石磊磊好似白米粒,又因這一帶三面環山,座落其間的白石山勢如甕狀,故有「白米甕」之名。 很多來到白米的人,對於社區的第一印象或許是礦石工業區而不是木屐村,如此的巨變是蘊藏在社區產業變遷的脈絡裡。日據時期,白米地區因有豐富礦藏,日本人便極力推動石粉、石灰石等加工業,並設置了今日台灣水泥廠前身的「士敏土」水泥工廠,礦石工業興盛吸引來的人力,奠定聚落的形成。 白米曾因礦石業興盛而繁榮,後來也因此項產業帶來的環境破壞而沒落。為了尋回社區的生機,居民透過耆老訪談重新認識地方,從「木屐巢」之名和「白米甕,做柴屐;偷剉材,山林捉」俚語,大家找到往昔記憶中的社區之寶「木屐」。ㄎㄧ ㄎㄛ ㄎㄧ ㄎㄛ…..這是木屐的音響節奏,也許你不曾聽過,然而它在迅速的現代生活節奏中早已成為?響,盛極一時的木屐業,到沒落而消逝,因此白米人為了傳承白米的文化,並喚醒居民對整個環境的情感,進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憑藉著對舊時木屐的共同記憶,發揮了創意及想像力不僅重新尋回社區之寶,還讓傳統木屐產業以新風貌再現,更賦予木屐新生命,將阿公阿嬤古早生活的共同記憶,化為現代人可親近的手工藝品,現在對白米人來說,木屐不僅只限於穿的實用功能,大家還賦予木屐多重聯想,木屐可以彩繪、可以遊戲、可以跳舞,可以轉化為生活工藝品,甚至是裝置藝術品。在社區裡無分男女老幼,大家在木屐天地裡盡情展現創意,無形中白米居民創作了更多元、更多樣的木屐圖像,來到此地最大的樂趣,莫過於遊客們可以盡情的DIY,發揮創意,自己動手做一雙美麗又獨一無二的木屐,完成後再把作品帶回珍藏。到白米社區來可以有一個愉快的經驗,木屐藝術令人驚喜,舒適的空間、友善的接待,體驗木屐DIY,享受白米社區努力經營的成果。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