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
  • 累計人數:24717
  • 發表文章:2
  • 相片數量:2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蔡依靜  
聯絡地址: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42巷15號  
聯絡電話: 03-8700015  
傳真電話: 03-8700721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馬太鞍溼地小介紹-part1
    2010/12/29 15:39 | 未分類資料夾
馬太鞍部落位於花東縱谷中,花蓮溪與馬太鞍溪沖積肥沃平原,地底湧泉源源不絕,蘊育全台特有內陸溼地生態,水草豐美、漁獵鮮活,馬錫山山腳下阿美族世代傳唱,縱谷吹過涼風習習。 傳說馬太鞍部落曾經長滿了樹豆,命名是一種象徵一種記憶,老人家用生活之物指稱生活之地,以Fata’an為部落名稱,意即「長滿樹豆之地」。

由花蓮沿著台九線至光復後,轉往西邊經過平交道就是馬太鞍社區。


馬太鞍地區豐富的湧泉匯流成芙豋溪,蜿蜒穿越馬太鞍平野沃壤,湧泉冰涼清澈水質純淨,為早期生活用水主要來源,現在也時常可見居民遊客取水飲用,靠近瞭望台步道口附近有一泉眼,2002年砌石重建並舉行傳統儀式,青年以葫蘆水瓢由泉眼掬水依階級層序敬獻部落耆老及觀禮民眾。
芙登溪及其地下伒流蘊育台灣地區最大內陸溼地,馬太鞍溼地面積廣達120公頃,近百種水生植物生長豐美,白蘋紅蓼波面澄綠,水鄉澤國魚蝦漫長,時見白鷺佇立、紅冠水雞漫遊、栗小鷺展翅,沼澤生態完整。



馬太鞍特有生態捕魚Palakaw
    2010/12/29 15:36 | 未分類資料夾
Palakaw指的是一種魚的國民住宅。首先用空心的竹筒一隻一只架成一長排在最底層,中間則以九芎樹枝綑綁成一捆一捆,營造出給蝦子生活的區域,最上層再鋪上一些水草,總共三層,接著利用沼澤河川地形在河邊濕地挖一小水池,開口一端與河流相連,另一端也開一出水口,讓溪水自由出入迴圈,然後把這三層設施巴拉告放在芙登溪等溪流中。

Palakaw(巴拉告)分為三層,最底層是中空的大型竹筒,鱸鰻、鱔魚等無鱗底棲魚類聚集生活,第二層將九芎成束綑綁於中型竹枝,溪蝦、澤蟹等小型甲殼綱喜歡來這裡,第三層擺放細竹枝條溪魚、吳郭魚等有鱗魚漫遊竹間。微生物分解九芎的有機質滋養小型甲殼生物,水蚤、水藻等又作為其他魚類的食物,生態因而生生不息。

主要有三種捕魚工具:Rakar(魚筌)、Cadiway(三角網)、Cering(竹簾)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