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南區大忠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196
  • 累計人數:1414077
  • 發表文章:2957
  • 相片數量:13996
  • 回應數量:19
  • 網友按讚數:5
  • 社區活動-可歌可泣的事 
聯 絡 人 : 大忠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地址: 未公開  
聯絡電話: 未公開  
傳真電話: 未公開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牛犁舞- 台灣人的來歷──閩南語
    2013/09/11 15:02 | 大忠社區季刊-黃總編輯- 放大鏡

        相傳在四世紀初西晉永嘉之亂時,中原一帶有八大姓人家從河南南遷,先到浙江。後入福建,來到一條不知名的江邊定居下來,他們把這條江稱為「晉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晉朝人。這是中原人第一次大遷徙。他們帶來四世紀中原地區漢語語音、詞彙方面的一些特點。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南方泉州潮州一帶發生「蠻獠嘯亂」,即當地少數民族相互砍殺,朝廷派陳政來福建鎮守。不久,陳政的哥哥陳敏嗣率部眾五十八姓入閩相助。陳政死後,其子陳元光繼位,平定騷亂。以後陳元光鎮守漳州,沒有返回中原,後世認為漳州開闢從這時開始,陳元光也被稱為「開漳聖王」。這批漢人帶來七世紀中原漢語的語音、詞彙特點。

        第二次中原漢人大遷徙來福建是在唐朝末年。唐朝末年(九世紀)淮河流域戰亂不已,淮南道光州刺史王緒率士兵及百姓萬人渡江南下,後進入福建。由於王緒濫殺部眾,被王潮發動兵變,取而代之。王潮死後,其弟王審知繼位,在後梁(909)被封為閩王。王審知之子王延鈞稱帝,建立閩國。王潮、王審知兄弟及其部屬保留了原來河洛一帶的方言。

        由於中原地區人口的幾次入閩,因而在閩北、閩東和閩南的幾個地方形成了幾種方言,即閩北系統方言、福建系統方言和閩南系統方言。真正的黃河、洛水一帶的方言,由於長期與周邊民族的混合、融合,最後被普通話(即國語)所代替,倒是在福建和台灣反而一直保留著這種方言。這種語言是「中原古音」,是中國古代語言的活化石,它迄今仍散發著濃郁的「漢唐氣息」。用閩南話唸古詩詞特別是唐代律詩絕句,有如唐人唸絕律一樣,格律完全相同。有位語言學家說:「假如李白、杜甫還健在的話,閩南人用文讀音說話,李白、杜甫基本上能聽懂,並且能很愉快地同閩南人交談。」別忘了,福建是百越的地盤,土著文化雖逐漸被中原文化所代替,但百越的語言仍未完全消失,所以閩南語有許多「有音無字」的現象,例如查某()、乎神(蒼蠅)、躲棍(蚯蚓)、安博跌()。現在台灣推行閩南語(台語)文字化,古越語並非漢字系統,勉強造字的結果,不僅台灣人看不懂,十幾億中國人更看不懂。這是閉門造車,或者説關門自樂,除了自絕於大多數使用中文的大陸人之外,台灣等於自己邊緣化了。

參考文獻:

1.李王癸《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

2.費君清主編《中國傳統文化與越文化研究》

3.張春英主編《海峽兩岸關係史》

──黃哲真,本文原載於《中外論壇》2013年第一期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