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聯 絡 人 : 郭茂己  
聯絡地址: 彰化縣大村鄉中正西路280巷2弄51號  
聯絡電話: 0931-622169  
傳真電話: 04-8538270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8
  • 累計人數:13875
  • 發表文章:4
  • 相片數量:87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社區小故事
104文化部社區總體營造獎助計畫--過溝村田野文史調查出版計畫第二章
    2015/10/16 12:49 | 社區營造

第二章  文化資源

第一節 百年老樹

        老樹代表著當地的文化歷史與生活背景因為它是有生命的植物,它是人類生活中最好的夥伴,人民會在樹下與其作伴談天說地話說當年。豔陽高照民眾會在樹下乘涼,也許水果樹下還有美味水果充飢。老樹它也有年齡是它先在這環境長大呢到還是我們人類先在此生活它已超過百歲了人類有多少與其一樣百歲高齡呢

        人是有生命的動物是有理性的智慧植物也是有生命但它一開始就在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惡劣的環境摧殘堅持活到現在而且屹立不搖我們怎麼可以任意的摧殘破壞甚至砍筏呢?它與我們一樣是有生命的,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2-1-1鎮安宮前茄苳樹   茄苳樹和榕樹與樟樹是台灣原生種的植物,樹形龐大生命力強是台灣民眾最熱愛的樹種。也代表著這塊土地的歷史和文化。因此其價格一直被炒作飆高,甚至於盜採。有些會被民眾特別綁上紅布以『茄苳公』、『榕樹公』、『樟樹公』來祭拜。其典故是因這些樹種曾經在民眾遇到大型風災與水災的摧殘,民眾被水沖刷,適逢大樹擋住救了許多民眾,因而就被恭奉為『神』,以感謝救命之恩。目前在台灣會被恭為樹神的樹種有『茄苳樹』和『榕樹』、『樟樹』居多。但也有些持不同看法,認為其樹種在五行屬陰,不適合居家周邊樹種之選擇。其實真正問題是植物特性,其根伸展面積大,生命力強,容易破壞屋體結構才是科學依據,而非危言聳聽讓你發毛。

        本村有百年以上的老樹,有一是在鎮安宮前的茄苳樹已是登記的老樹2-1-2二百多年芒果樹    二是在地9鄰鄰長家旁的芒果樹根據當地村長說約有二百年的歷史據地主賴先生告知此樹果實纍壘果味清甜但是有部分枝條盤錯破壞屋體結構所以,需要修剪部分樹木枝條但修剪工人修剪時就會不自覺從樹上掉下來,或樹枝突然斷裂。屢試不爽一樣結果之後就沒人敢在上去修剪。另一傳說;村中有人生病,據說用芒果樹的樹枝來熬湯可以治病且藥效良好,不疑有他就爬上樹要砍樹枝,結果就從樹上摔下來,且生了大病一場,養足半年之後才恢復健康。

        如今經過風吹雨打,大自然的力量改變了一切,反而樹型更好每年果實生長許多門打開就有水果可吃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第三顆是在芒果樹附近民宅後面空地其形狀有如獅子身體的茄苳樹。真是漂亮又可愛,屋主形容此樹形狀如獅子,所以更加保護它與照顧它。此樹的樹齡應該超過150年,雖無真正測量但實體龐大,初估應是百年老樹。屋主也說此樹在他小時候就已經很大了,何況他已經過半百了。2-1-3 民宅後 茄苳樹    2-1-4 民宅後的茄苳數   

第二節 傳統建築

        心田一世祖卜隆公派下在燕霧大庄開發史上耕耘的成果分布為過溝美港擺塘貢旗大村田洋大橋等地二世祖賴景祿定居北勢仔賴景春定居於浮圳(南勢)。第12世祖賴宸寵、宸澤、宸貴、宸昭四兄弟開墾過溝庄,第15世祖賴爾(光遠),生四子,長子賴新泰(和睦公) 清朝為例貢生(開陽貢生)[1]、次子賴六秀(拱辰公)、三子賴番治(秉彝公)、四子賴娘甲(恭智公)四兄弟為光宗耀祖兄弟同心協力自創『四維堂』以期子孫以『禮、義、廉、恥』為家風,書香門第,光耀門楣。四維堂(舊厝),堂號創立之初是傳統竹編泥土建造而成之建築,後因風吹雨淋經過風災與水災侵蝕終於倒榻。於是重建房舍,完成之後又因921大地震影響又重建一次。也因為韋恩颱風侵襲之後,才有新厝和舊厝之別。當今的四維堂整個外貌都是70年代以後的建材,建築風格也沒有傳統的架構,所以只留下四維堂的堂號與歷史。2-2-1 四維堂正廳



[1] 賴炯文提供,<賴家族譜>,34

過溝學堂是卜隆公第16世祖賴新泰的長子賴媽前(字萬青)創辦的學堂,光緒7年(1881)發起募款改建興賢書院。光緒十年(1884)擔任員林廣寧宮董事,2-2-2 四維堂匾額  並曾辦理過溝北管曲館--「永樂軒」。曲館設於鎮安宮內,與弟弟於祖祠南端建秀才大厝。[1]並且其在自家開設「過溝學堂」。教導當地學子,作育英才,也是四維堂旗下唯一保留傳統建築遺跡,是學生學習漢文之所。其建築材料保留著竹編、泥土、木架構、磚塊、石頭的建築風貌。由此了解其時代背景與建築結構。2-2-3過溝學堂    2-2-4過溝學堂    2-2-5過溝學堂-

[1] 陳文添撰,<日治初期的彰化教育

2-2-6過溝學堂  2-2-7過溝學堂-前門  2-2-8過溝學堂-內牆  2-2-9過溝學堂-西邊外牆

新厝是位於中正西路旁,因舊厝房舍改建之後又遇上颱風與水災肆聶侵襲,無法使用,所以在新厝仿古重建三合院一座,坐西朝東,由虎邊往南通往中正西路。建築材料底座撲滿石頭與磚塊,約在70年代韋恩颱風侵襲後只剩正廳其餘都已倒榻左右護龍全毀,據賴老師說許多秀才的文物也在此刻都流失掉了,或是吹毀或氏族親移走全然不知。唯一沒帶走的就是這棟正廳,事後屋頂和牆面是以鐵皮重建。[1]2014年還是無法保住遺物,轉手賣給建商成為新社區。如果以秀才厝為主題的社區,一定是凸顯文化與歷史價值。如今已事過境遷,只能從歷史角度記錄過去期待未來更加美好。2-2-10秀才新厝2-2-11正廳前廊木支柱與石座

2-2-12廳前 階梯 2-2-13廳內上梁2-2-14祖先神位2-2-15廳前屋簷結構


[1] 賴汶欽,<口訴歷史訪談>,2015.05

三合院在過溝社區存在於港埔與舊厝居多,大小聚落都有。舊厝較為集中,同時也多屬宗親,是賴氏族群以鎮安宮為中心點,擇鄰而居。港埔地區也有大小聚落的三合院,以較具規模的三合院圍卜隆公第14世賴情德的後裔子孫居住於此。2-2-16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正面廣場(早期)2-2-17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先祖正廳(早期)2-2-18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戶外便所)2-2-19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龍邊護龍(早期)2-2-20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虎邊護龍(早期)2-2-21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正面廣場(早期)2-2-22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先祖北面分聽)2-2-23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先祖北面分聽)2-2-24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先祖南面分聽)2-2-2514世賴情德穎川衍派(先祖南面分聽)2-2-26港埔尾三合院(穎仙堂)2-2-27賴定春故居2-2-28賴定春故居東邊壁飾2-2-29賴定春故居堂號穎義堂2-2-30賴定春故居前獨立家屋2-2-31賴定春故居虎邊護龍

 2-2-32賴定春故居龍邊護龍2-2-33賴定春故居巷弄美學2-2-34賴定春故居公廳2-2-35賴定春故居後院奇特建築(圓形磚柱)2-2-36賴定春故居後院2-2-37過溝三巷2-2-38過溝三巷402-2-39過溝三巷延陵衍派三合院2-2-40過溝社區綠美化2-2-41過溝社區巷弄美學2-2-42過溝社區巷弄美學2-2-43過溝社區巷弄美學2-2-44過溝社區巷弄美學2-2-45過溝社區長青公園2-2-46過溝社區四維公園2-2-47過溝社區鎮安宮公園2-2-48過溝社區大村火車站2-2-49過溝社區老人集會中心2-2-50過溝社區發展協會集會中心2-2-51過溝社區重劃景觀2-2-52過溝社區排水系統2-2-53過溝社區葡萄王




104文化部社區總體營造獎助計畫--過溝村田野文史調查出版計畫第一章
    2015/10/16 11:31 | 社區營造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過溝庄發展歷程與行政區域

      過溝庄在乾隆時期並未成庄,乾隆元年,大村鄉之行政區為福建省台灣府彰化縣燕霧下堡。乾隆二年(1737)彰化的人口數為125人。至嘉慶十六年(1811),經過74年後彰化人口增加為342,166人。庄名首見於道光年間周璽(彰化縣志)記載賴氏第十二世賴宸寵、賴宸澤、賴宸貴、賴辰昭四兄弟入墾過溝庄。彰化縣,縣治設於半線(今彰化市),初轄十保,管110莊,至乾隆291764增至16保、132莊,53社。[1]

      光緒32(1906)三月十八日,日總督兒玉原太郎卸職,日將佐久間左馬太繼任第五任總督,到任後就計畫改革地方制度,宣統元年九月十日以日皇勒令修改地方機關組織規程,將原20廳改為12廳。臺中廳(一等廳):合併臺中廳、彰化廳、苗栗廳之一部份。過溝庄於明治42(1909)隸屬台中廳員林支廳大庄區管轄。[2]

      過溝村在道光年間就有『過溝庄』的地名[3]然而在日治時期的庄內地名又分為北過溝、南過溝是以過溝排水為界來命名。北過溝現在多與大橋村合併,早期石笱碑圳以西都屬過溝範圍,光復之後19509月大村鄉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各16村成形。


早期過溝庄是一個傳統聚落聚集的村庄,總共有6個聚落,而每一聚落都有一個地名,開發較早與熱鬧的街道是在鎮安宮旁較為繁榮地區為過溝日利商店,也是傳統市集市場。

      舊厝是在鎮安宮後面,也是賴氏家族第十六世祖賴新泰、賴六秀、賴番治、賴良甲四兄弟有感於當是西風東漸、社會道德日近頹荒,為鞏固我中華民族固有倫理 道德,遂創建『四維堂』以昭告後世子孫飲水思源並得以尋根探源。房屋座落坐北朝南,門聯左批四維克彰光善地、右批華堂錦秀毓人龍橫批福祿壽吉星高照。據說早期是土角加竹編的房子後來又有修建舊厝歷經1959年八七水災與1999921大地震之後正身公廳完全倒塌不堪使用。於是重新磚造修建。四維堂前面有一書塾,是賴萬青秀才在過溝學堂授課教書的地方。如今已是荒廢沒人管理,但建築結構依晰可見。   

      新厝(圖1-3是在靠近中正西路旁重建公廳時間約民國50年代確實日期不詳但據賴汶欽老師說很早以前就有了1984年賴萬青的曾孫賴宗煙將軍榮任福建省馬祖連江縣縣長。置有匾額於公廳上方公廳外貌是仿古磚石與木構燕尾翹脊建造的三合院,但之前沒有照片存查,當今只有鐵皮翹脊屋頂的照片,為一個三合院房屋坐向坐西北朝東南2014年賴氏家族共有土地賣給建商重新社區規畫興建樓房2015年全新面貌完全改觀

      港埔是從過溝巷以西往社區活動中心以北北邊有許多龐大的三合院聚落多屬賴氏家族行政區域屬於第五鄰

港埔尾在過溝庄第18從過溝社區活動中心以北鄰近庄仔底,居民沿過溝路兩旁有商店與住宅設立。

     浮圳是位於員大路旁與擺塘和南勢兩村交界緊鄰賴景春公祠(圖1-1-5)。是過溝最南端的聚落70-80年代的新社區規劃,住有幾戶人家,環境優雅清淨。   

      三角掘(低水)位於過溝村的最西邊與大村村和大橋村為鄰以過溝路和大村排水為界。過溝鎮元宮設立於此周邊也有幾戶民宅來自台中的蔡姓和本地賴姓家族玄天上帝(帝爺)當初也是在賴姓家中祀奉祭拜,後來再由村民募款集資籌建。但因經費不足,所以只完成一樓結構體並恭請帝君移駕至此供俸參拜,祈求平安。

 

第二節     地理與氣候

        過溝村位於大村鄉行政中心的東北方東邊是橫跨台一線中山路與石笱圳為界,中山路邊緊鄰著櫻花歐洲村,是由櫻花建設公司造村計畫完成的新社區。南邊以146縣道中正西路經平交道過後到大村排水浮圳為界。北邊以過溝排水及港埔尾為界,西邊由大村排水以東,三角堀牛埔的分水口。

        主要幹道以146縣道中正西路,村內街道以過溝三巷(過溝路)為主。在2004年鄉公所前鄉長賴炳輝任內,推動葡萄產業觀光計畫,完成了過溝與南勢兩村的觀光葡萄隧道支架工程(圖1-1-6),創造農村生活的新景點。但村民褒貶不一,目前過溝村已試種許多品種,並完成攀爬藤架,成效良好。加上前任村長賴萬慶先生爭取美化工程,完成夜間LED燈飾襯托美景,居民晚間運動人潮增添不少氣氛。(圖1-1-7

           過溝村陸地海拔高度,約海平面19-20公尺,水利系統以過溝排水和大村排水為主,水流方向從南往北排放,上游有石笱圳、過溝排水分流、隆恩圳導入大村排水,再流向花壇石笱圳經秀水排入鹿港出海口。以上排水系統以大村排水溝岐汙染最為嚴重,因上游經員林市區之家庭廢水和大村部分畜牧業者排放廢水,混流後變黑與惡臭不適合灌溉用水。灌溉用水以隆恩圳和石笱圳較優,因源頭是八堡圳分流,但泥沙居多易積汙泥,是鄉內最大隱憂,每逢颱風季節就會倒灌路地。

        氣候四季分明,過溝目前有產菇、畜牧、葡萄、稻米,以葡萄居多。地處平原水量足,氣溫日照時間足,最適合葡萄生長。更重要的是排水要好,否則葡萄淹水就易生病菌,進而枯委死亡。所以,目前大村鄉葡萄生存最久的年齡已超過50年,就在過溝村,是本鄉最早期栽種至今的巨峰葡萄樹,號稱為『葡萄王』。

 

第三節     社會與人文

        本庄自道光年間就有紀錄漢民族賴姓祖先來此開墾,所以庄內也以賴姓家族居多。據鎮安宮史料記載;賴姓祖先從中國故居帶來太子元帥神尊來到過溝庄,在家中供奉祭拜,祈求來台開墾順利平安。為的是在心靈上有個寄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留祖先傳統文化與宗教信仰將其延伸到新的環境,以感念祖先的照顧與感謝神明的庇佑

        所以,早期漢民族來到過溝庄的生活模式及風俗習慣完全依照傳統閩南式建築和閩南文化為主。包括大型祭拜活動的禮儀和供品,平常得犒兵、犒將都依然遵循古例,以表示對上天眾神之尊敬。春耕、秋收、冬藏無不照傳統禮俗祭拜與慶典舉行。

        農民日出下田、日落而歸早出晚歸的生活作息,無不表現出華人天性和本色,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婦女持家、織蓆、做羹湯展現農村婦女賢慧與溫柔之一面,照顧家庭讓先生返家無後顧之憂。但因早期生活困苦,所以就有一句俗語:『日織蓆,冥捻捲,查某子麥嫁,勿通嫁給過溝甲大庄』。因為當時環境困苦,農作物以耕作稻米和三角藺草為主要生計來源。

        工業發展是在國民黨接收台灣之後,漸漸地才有工廠設立。尤其早期第一個工業就是草蓆製造業,帶動了本庄的婦女在家裡就可以幫忙家庭生計與收入。幾乎成為家庭重要的收入,也促進了農民生活之改善。

 

第四節     交通與道路

        過溝村在交通要道上都處於外圍惟一就是過溝三巷(過溝路)才深入社區,其餘的是台一線中山路將歐洲村和最東邊檢材巷的部分居民分割為二。中正西路146縣道將最南邊浮圳的居民也分割為二。信星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位處於過溝路直接連結中正西路146縣道,交通極為方便,同時又鄰近大村火車站,所以地理位置極為方便,也是本村最重要的產業資源。除了外圍道路之外,其他都屬巷道,面寬狹窄,車輛進出不方便。原因是早期是農村型聚落,三合院居多,彼此都已巷道互通。所以房舍定型,要拆屋闢道有困難。而且多數為同宗親,彼此互動良好互相照應方便,利弊得失之間尚難拿捏。所以維持現狀再凸顯傳統的價值,也許是另一種特色,而非只有除舊佈新才是進步。

 

第五節     地方產業

        本村氣候與水利極為適合農作物生長同時也適合傳統工業之發展早期大村鄉有許多鞋業製造工廠甚至於每戶人家客廳都可能曾經是家庭代工場因為70年代初期許多製造業者生產量大急需工人但工廠機具與空間有限加上政府為促進國家經濟繁榮也鼓吹家庭既工廠觀念讓每戶家庭多一些收入雖是美意但幾年之後利弊得失參半環境與健康也衍伸出另一個問題出現。環保意識抬頭,所以之後傳統鞋業外移東南亞或中國。目前僅存的只有信星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鞋業製造為主,公司分布於東南亞及中國,也是本村唯一的上市公司。

        地方產業結構改變經濟結構也開始蕭條唯一不變的只有農業但卻是最沒有豐厚之利潤可言僅能糊口所以部分農民也以畜牧產菇葡萄栽培維生是本村最穩定的產業1-5-3秀珍菇產業    1-5-4畜牧產業



[1] 劉良璧,<台灣府志

[2] 台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彰化縣,606頁。

[3] 周璽,<彰化縣志>。




搶救歷史建築--景祿公祠
    2015/03/02 16:26 | 社區營造

景祿公祠經過多年的協調與溝通, 終於在現任行政課長許芳榤先生任內, 終於提報縣府通過地方歷史建築一案

為美中不足是因建築老舊導致許多雕刻與樑柱腐蝕,形成另一個遺憾, 所以願縣府主管處科儘早執行古蹟維護工作, 以免造成損傷與缺憾

同時期待南勢村社區發展協會可以結合在地社團合作,辦理文化資源探討與歷史紀錄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4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