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竹橋社區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張志龍  
聯絡地址: 未公開  
聯絡電話: 0937341869  
傳真電話: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4
  • 累計人數:25116
  • 發表文章:7
  • 相片數量:30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1
社區小故事
竹橋社區-阿彌陀佛公園景觀改善
    2014/10/25 23:25 | 社區營造

DSC04145

                                                                                                                                                                                             文化的保存不易失去即無,而本社區各處阿彌陀佛鎮煞碑,是始於60多年前為求庄域平安,庄人特地迎請「慈德禪寺」五公菩薩(佛祖)前來,聯合庄廟慶善宮主神梁府千歲和朱府千歲,扶乩作法碑辟邪鎮庄之石碑,又因無專人照顧,以致有些地方之阿彌陀佛鎮煞碑周遭荒廢草叢生,因而本社區農村再生推動組計畫將現有留存之阿彌陀佛鎮煞碑設施,規劃設計美化屬於在地原始特色景觀園

園區規劃規劃構想圖及施作示意圖:

1. 阿彌陀佛鎮煞碑設施及感謝牌區區:紅磚砌作造型矮牆圍邊,放入白卵石做舖面造型景觀整潔鮮明。感謝狀以紅磚製作窗型立牆,仿阿彌陀佛鎮煞碑設施造型,將保留60年阿彌陀佛碑沿革以記載歷史表現,並感謝土地所有權人提供土地讓社區人員使用。

2. 簡易座椅休憩區:簡易座椅基座9個,放置南方松坂當座椅,供社區人員晨昏休閒聊天座椅。

3.手動汲水體驗區:設計一口井仿古處理,井圍砌紅磚內置小石頭,周邊汲水台以陶板磚貼面,設計一組手搖汲水汞,作為園區花草樹木及蔬果水源,並讓來此休憩人員可以體驗懷舊及沖洗之舉。

4.無毒蔬果園區:設計此無毒蔬果園區,由竹橋國小學生認養為農場體驗區,邀請社區阿嬤指導栽種,親子共識營造寓教於樂,教育小朋友了解農作物的成長,社區與學校又可連結共享資源。

5.早年農業生財工具及文物展示區:

IMG_20141019_145608

 

      社區感言心得感想或社區感言:

社區聚落要營造首要的是社區各社團支援後盾,啟發社區居民自主參與並持續培訓管理維護人才,這樣在施作過程中那種,活力、熱情、認同、互助才能展現出來。每個社區都有社區營造不一樣的困難點,而最常見的就是居民對社區活動熱忱的參與感,如無法凝聚居民對社區的認同,那營造社區簡直是空談,而要凝聚居民對社區的向心力,首要的就是迎合社區民眾多數人的想要的事項作規畫,從下到上鼓勵居民參與討論計畫執行。 設計規劃是一門學問,執行又是另種更複雜事項,要設計規畫需要了解當地之風俗習性,發生何事情、有何特殊文物,有此基礎佐證才能說故事,才能設計規劃此營造點,而有此動聽的故事情節,才能感動人員招來參加志工,熱烈參與執行施工,大家分工合作一處景點的改善很快即可完工。

竹橋社區-阿彌陀佛公園景觀改善計畫,一切能圓滿成功,首先感謝水保局的經費補助,以及眾多土地所有權人無償提供土地,供社區規劃施工為阿彌陀公園,讓社區多一處景觀休憩景點,並感謝社區居民的熱烈參與,而在施作過程中得到信仰中心慶善宮王爺的加持,一切平安完成任務,感恩保佑功德圓滿。


 




竹橋社區入口休憩區景觀改善之感言
    2014/06/02 19:08 | 社區營造

   展現社區美好的傑作,一定要先增進社區居民氣氛融洽的凝聚力,靠社區居民共同努力才會有美好的成果,在竹橋社區入口休憩景觀改善計畫實施作過程中,活力、熱情、認同、互助非常明顯的展現出來。

    每個社區都有社區營造不一樣的困難點,而最常見的就是居民對社區活動熱忱的參與感,如無法凝聚居民對社區的認同,那營造社區簡直是空談,而要凝聚居民對社區的向心力,首要的就是迎合社區民眾多數人的想要的事項作規畫,從下到上鼓勵居民參與討論計畫執行。

  經歷水保局農村再生培根課程訓練,依所研習學到的知識作規劃,將竹橋社區一處窳陋地閒置空間,設計為竹橋社區入口休憩區彌陀園綠美化園區,從社區理事會提議案決議後,社區志工幹部的討論規劃,並向社區民眾宣導此計畫之施作執行,鼓勵社區居民的參與,在施作過程中得到信仰中心慶善宮王爺的加持,一切平安圓滿完成植栽任務

看到大家完成的傑作感觸甚多,首先感謝水保局的經費補助,臺南市工務局土地提供給社區認養,社區居民黃村義先生無償提供水資源親自澆水養護花草甚為感激,而最值得欣慰的是社區老普薩志工們,捲袖揮汗參與植栽行動,致使本次社區入口休憩區環境景觀改善計畫能圓滿功。

                                         總幹事 張志龍




竹橋社區資源調查與社區摺頁製作之感想
    2014/06/02 18:44 | 社區營造

經歷水保局農村再生培根課程的啟蒙培訓,認知農村再生社區營造的基本概念,要規劃營造一個社區須廣面的計畫,對社區地理環境、社區文化與產物、社區建設景觀亮點須深入的瞭解和探討,而最確切的方式首先為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社區的社區地圖。

 

  在製作社區地圖期間,參加培根課程的人員,對社區環境資源調查,從社區文物、地景個案查詢,訪談社區耆老的論述,亮點的拍照記錄,集結討論多日對社區的觀察,體到會兒時記憶中的社區將流逝,環境變遷加上現代化的建設,破壞後的建設無法保留農村文化的特色,但慶幸的是尚有些早期宗教文物建築與文化藝陣的保留傳承,也發覺農村文化該有的純樸和熱情還存在,這倒是值得欣慰。

 

社區地圖能夠順利完成,主要是靠社區居民共同努力,還有多位幕後英雄,他們辛苦搜集社區資料詳加紀錄,並且拍照存檔沖洗發給居民製,看著社區居民熱情的參與,認真七嘴八舌在討論,終於順利完成社區地圖,許多居民對於整體社區的休閒、生態、精緻農業與文化非常好奇與懷念,也開始對自家所在位置的未來發展有了憧憬和計畫,互相鼓舞打氣加油,真足感心啊。

 

   社區地圖之製作與社區發展一樣,強調社區主導性與自主性,以切身的議題作為規劃要點,落實由下而上的運作方式,自力營造社區特色,就如農業再生計畫,強調「生態」、「生產」、「生活」的基本精神。竹橋社區是一典型農村社區,現有的農村文化也盡力保存傳承著, 期望能藉著農村再生培根實作課程的激盪,凝聚並提升本社區居民的共識,帶動居民共同打造農竹橋社區的新風貌。    總幹事 張志龍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