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台中市南屯區楓樹腳文化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
  • 累計人數:54979
  • 發表文章:5
  • 相片數量: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江鳳英  
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屯區黎明路一段223號  
聯絡電話: (04)2479-1416  
傳真電話: (04)2479-2924  
特色快照
楓香中見人情 

透過熱忱的互動吸引各地社造伙伴、大專院校、協會團體進入楓樹社區參訪。

社區小故事
麻芛文化館
    2010/09/02 11:32 | 社區文化產業

        犁頭店麻芛文化館是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全島地區設立的第32座地方文化館,由財團法人萬和文教基金會,於2004年的10月24日設館成立,館舍在緊鄰國家第三級古蹟萬和宮的萬和大樓五樓。

        麻芛文化館的館舍定位是地方歷史暨常民文化館,建置目標在於建構南屯當地的歷史、文化、藝術、人文景點資源 ; 鼓勵社區民眾與地方文化藝術工作者,結合地方特色,發揮創意,經由導覽志工組織,與您分享南屯地區的歷史、藝術、人文與常民生活 ; 在地建立起一個足以永續經營的文化據點,以研究麻芛文化,並推行鄉土文化教育工作為主,擔負起將獨特的在地文化傳承給下一代之職責與使命。

相關內容介紹歡迎請至麻芛文化館查詢:

http://www.wanhegong.org.tw/%E6%96%87%E5%8C%96%E9%A4%A8/index.htm

資料來源: 台灣黃麻與麻芛,林惠敏(2006)。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好消息!台中縣市合併的文化喜糖誕生了
    2010/09/02 11:07 | 社區文化產業

好消息!台中縣市合併的文化喜糖誕生了

文創伴手禮新增好伴侶

        麻芛牛軋糖、麻芛鮮奶冰棒、麻芛洗髮皂,麻芛是中部最具鄉土教育代表的植物,在楓樹社區北邊有萬和宮、麻芛文化館,98年楓樹社區老、中、青三代接力完成麻芛產業開發,台中市農地快速消失、讓麻芛的草根性鄉土味重換人對土地的疼惜,「有土地、有農民、才有麻芛」尋求土地的支持,讓都士邊緣的農村子弟願意支持文化傳承麻芛產業。

      麻芛本身消暑、清肺火,帶苦味,是傳統農村夏日保健品,牛軋糖、冰品甜而不膩、不上火,台灣中山醫學大學王進崑院長,對媒體也做了這樣的宣佈:麻芛具有高抗氧化的功能,內涵豐富的多元酚,抑止自由基生成的功效是維生素C的五倍,維生素E的七倍,院方將提煉其成份,研發為治療的試劑。有這些研究報告的論點支持,麻芛牛軋糖更適合用腦過度、精神疲勞、加班熬夜者補充體力。把傳統的麻芛湯轉化成創意養生甜品,是楓樹腳社造創意產業的新遠景。

    「送禮拜拜用麻芛,讓你事業都滿意」,台中縣市合併的文化喜糖麻芛牛軋糖,具有文化味和土地有關聯的麻芛牛軋糖,請和我們一起分享最佳的鄉土特產,並推薦給海外親朋好友。




麻芛知識
    2010/09/02 11:03 | 社區文化產業

麻芛小百科

       黃麻原產於非洲,台灣黃麻的栽培起源,相傳是在清康熙年間,福建省漳州府昭安縣人游念四,自大陸移居嘉義縣溪口鄉厝庄時,與其他農作物種子同時引進而開始種植。日治時期日本為發展農工業,以及米與糖的運銷,需用大量麻袋包裝,而有計畫性的種植。自民國前十二年(1900年)起全島種植面積由1000公頃逐年增加,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全島栽植面積高達23,121公頃,生產精洗麻15,426公頃,為本島黃麻達栽培最高峰的一年。後來又因糧食增產影響,種植面積又逐年減少,中日戰爭結束時,呈現銳減狀態。民國三十五年,栽植面積僅2,503公頃,精洗麻也僅產1,279公頃。光復後,國民政府獎勵增產,又逐漸增加。民國四十二年,為配合米糖增產,黃麻生產列入第一期經濟建設四年計畫內,以自給自足為目標。

      黃麻生產地區的分布,日治時期,中部以員林、北斗、南投等地為主要產地,以出產優良幼苗著稱,南部的嘉義、新營、新豐等地的出產也豐富,而精洗麻的調製是由嘉義發史的。

      林阿姨說 :「早期所栽植的黃麻,是特用作物,最主要是剝取皮下纖維來編結麻繩。成熟的黃麻在收尾時,尾部是沒有用途的,丟掉又覺得可惜,就把葉子摘下來主來吃。吃了之後,才發覺,好苦喔!於是,又想到揀下來,在搓揉一番,用水沖除苦味後,再煮成麻芛湯來吃,麻芛的名稱就是這樣由來的。

資料來源 : 犁頭店麻芛之歌,林惠敏(2003)。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