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社團法人屏東縣天聖文化藝術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
  • 累計人數:529358
  • 發表文章:15
  • 相片數量:6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張淞貿  
聯絡地址: 屏東縣潮州鎮三星里三星街183號(潮州運動公園溜冰場正對面)  
聯絡電話: 0912189225  
傳真電話: 08-7801097  
特色快照
天聖神將團 

潮州鎮玄機院無極天聖壇(創辦人甘朴鋐先生),奉主神東華帝君指示,發展地方文化造福社區,為民俗文化作傳承,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天聖神將團,並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民俗樂舞節及民俗慶典活動,技藝超凡廣受好評。
神將(將爺)起源於中國大陸,中國人敬鬼神、拜偶像,各省蔚為民風,其中,要以閩人敬鬼神為最,由於閩人怕鬼、敬鬼及崇拜偶像神祇,才造就了神明世界。通常位階較高之神明都會坐神轎出巡,而位階較中、低級者或一般神將出巡時,則裝扮成大仙尪徒步於大街小巷,藉由扮像驅除凶神惡煞。
清朝,漢人引進福建雕刻大仙尪神將文化,快速流傳到台灣各地,神將是一種神偶,在傳統廟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各地對這類神偶各有不同的稱法,北部稱「大仙尪仔、神將」,中南部則稱「將爺」或「童仔」。神將「將爺」是傳統廟會慶典或神明出巡繞境時,護駕在神轎前後的巨大神祇,將爺陪同神轎出巡,有驅魔與祈福的意義,是迎神賽會中最被人注目的焦點,流傳至今,舉凡各項廟宇相關活動都可見到神將的蹤影。
神將的造型繁多,早期神將構造區分為「大仙尪」「小仙尪」二種大小不同神將造型,就以「黑白無常」居多,每逢迎神賽會都會有橫衝直闖的舉動,全程營造肅穆卻熱鬧氣氛。本團創立時期以三太子「小仙尪」的技藝表演風靡南台灣各慶典活動,民國85年逐漸引進身長約有成人兩倍高「大仙尪」,「大仙尪」行進時動作誇張雙手大幅晃動,舞步沉穩,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本團逐年擴增神將造型且培力神將技藝人才,其莊嚴且大陣仗的技藝表演廣受好評,也奠定了本縣至今廣泛流傳神將文化的重要起源。
本團於民國93年隨著社團法人屏東縣天聖文化藝術發展協會的成立,結合了更多常民文化團體,並陸續新成立了神童機車隊與電音童子團體,更開啟了神將文化技藝ㄧ個新的里程碑。
※神童機車隊
的成立起源於當時造勢宣傳車隊的需求,以創造力嘗試不同方式的演出,首次訓練後一推出即受到熱烈的迴響且效果十足,廣受企業界的喜愛及邀請,多次受邀擔任公益性活動的宣導工作。
※佳冬鄉合修電音童子團
緣起於佳冬羌園池聖堂(堂主鄭春祥)早期加入天聖神將團致力於神將文化的推動及傳承,並將神將文化以創意的方式融入現代音樂及舞步,民國95年回到故鄉創辦合修電音童子團,專研「小仙尪」傳統技藝及現代流行舞蹈,並融合活潑可愛的肢體表演,首次受邀高雄市政府舉辦的跨年晚會重要時段表演,即造成現場數萬名觀眾情緒沸騰至最高點,成為廟會慶典及活動節目爭先邀請演出的團體,且廣受觀眾們的喜愛,並開創了神將文化的新紀元。

社區小故事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沿革簡介
    2009/02/06 02:48 | 未分類資料夾
主祀:三山國王
創立年代:明永曆五年
廟宇屬性:公廟
管理方式:管理委員會
地址:九如鄉九明村仁愛街174號
電話:(08)87391023
  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如鄉九明村,九如鄉其名相傳有九戶先民人遷居此地延續發展,因而稱之「九塊厝」,後居民日眾遂成立「九塊庄」,
清代九如鄉隸屬「台南府鳳山縣」,設汛防掌理轄內行政,至日據時代改設庄役場,名稱「九塊」;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取意三多九如之意,逐定名為「九如」,三十五年春行政區域劃規「屏東市」為「九如區」,至三十九年1十月行政區再度調整,改屬「屏東縣政府」名為「九如鄉」,並設鄉公所迄今。
九如三山國王廟建於明永曆五年(西元一六五一年、歲次辛卯年),又稱「明貺廟」,至今三百餘年歷史,主祀廣東霖田三山國王(獨山、明山、巾山),建廟奉祀緣起,明末清初廣東霖田許姓先民受夢指示,奉請三王獨山國王金身赴台,次日醒後遂找有意來台拓墾黃姓先民商議,談後決議依神明指示,五月時即安抵台灣定居屏東九塊厝。
許黃二人初至九塊厝,先向居民借一塊空地搭建草茅安奉三國王金身日夜膜拜,初至他鄉計劃建廟談何容易,二人決議回鄉募款,但後受到清朝訂文限制閩粵居民遷居台灣,未能再回九塊厝。
九塊厝先民見許黃二人未回,但依然日夜參拜三國王,小草廟逐漸成為居民的信仰中心,凡地方糾紛、災害疾疫,皆求神明解決,之後神威遠播,移居至此者日增,捐獻箱油資金亦多,廟地亦獲捐獻,全庄庄民決議建廟,初次建廟只建雙殿(拜殿與正殿),受三王指示再增塑大國王與二國王金身。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曾修建多次,清乾隆三十九年(西元一七七四年、歲次甲午年)醵資購地增建後殿;清嘉慶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歲次丙辰年),由五十九人集資購田作為廟產,並出租租金做為慶典與日常費用;清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七年、歲次丙寅年)首次重修廟宇,共有三百九十人樂捐,緣金壹千貳百零六元六角,除了重修費用外,亦購田產作為供奉油香之業。
民國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七年、歲次丁卯年),因乏人管理年久失修後殿坍塌,前殿一有傾頹之險,遂由當時張天為與林連標兩位前後任保正提議重修,經向十三庄庄民募款,於十七年完竣,此為第二次重修;九如三山國王廟歷經二次世界大戰,與無數次颱風廟體斑駁,民國六十九年由該廟總務楊天居先生等庄內士紳再提次重修,七十一年九月開工,七十一年三月(西元一九八四年、歲次壬戌年)完成。
三山國王廟廟貌華南單簷硬山型式,建築格局為三殿二廂房,正殿主祀三山國王,陪祀兩位帶旨官,前案安奉五營座;後殿正龕主祀觀音菩薩,陪祀善才、龍女、韋馱護法、五穀先帝、天上聖母、千里眼、順風耳,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婆姐,右龕主祀國王奶奶及侍女。
左廊殿奉祀文昌帝君,魁星爺、韓文公,右廊後殿安奉平安燈,右廊前殿祭祀福德正神、福德婆及歷代先賢;三山國王廟每年重要祭祀除了二月二十五日王爺生日祝壽外,即正月十六王爺奶奶巡男孫燈,王爺奶奶之緣由,相傳相傳清嘉慶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己卯年歲次)年,三山大國王南巡至麟洛溪橋上,適逢俗世妻子徐玉妹(即今徐新春的老祖姑婆)正與幾位婦女在溪邊洗衣,徐女忽聞鑼鼓喧天十分熱鬧,乃舉頭向橋上眺望,觀見一位身著黃袍騎白馬,魁梧雄壯之人徐徐而行,慕而嘆曰:若得此郎君,我願足矣。
徐女同伴皆愕然問之其故,徐女不答,俯首繼續洗衣服,不久有一木盒從上流下至徐女面前,徐女即以手推開,木盒又流回來,如此數次,徐女頗覺有異,乃拾而視之,見木盒內置有訂聘之物。徐女取其中戒指試戴,未料一戴即釋之不開,嗣後漸漸不思茶飯,全身枯萎,不久成神,後大王指示已於徐女成婚,王爺渡回奶奶真靈回國王廟後,雕塑金身,供民膜拜,並照顧境中男孫丁,至此九塊厝與麟洛鄉親結為親家,兩鄉信徒之間情誼稱篤,後人稱譽「九如姊夫、麟洛大舅」。
王爺奶奶回娘家是九如鄉和麟洛鄉兩鄉的地方盛事,每次舉辦回娘家連續三年,在停辦一段時間,活動開場由麟洛鄉的信眾前往九如三山國王廟,迎接王爺奶奶回「娘家」(奶奶至褔聖宮、王爺至開明堂安座),大國王與奶奶回娘家,按古禮進行,準備十二盛果品與祭品回娘家;三日後,再由九如三山國王廟二國王、三國王神轎陣頭與信眾,前往麟洛鄉恭請王爺奶奶回駕,在接迎隊伍中香擔、花擔與小花?、鑾駕牌,還有?獅陣、十二?盛,?轎隊伍綿延?公?,十分壯觀,王爺奶奶回娘家後即巡視庄內男孫,賜福護佑庄內孩童平安成長,之後成為每年正月十六日(不論是否回娘家),庄中重要祭典儀式禮俗。
在九如三山國王廟遶境隊伍中,以金獅陣最令人矚目,相傳自三山國廟建廟以來,即有金獅陣,其曾受清朝皇帝敕封為金獅王,在朝有功、在廟有職,已有數百年歷史,並拜清水祖師為師,所排之陣法是依三山國王降乩指示,金獅陣為三山國王護駕前鋒,不為其他神祇開路,百年來在屏東縣地區僅此一團,十分可貴。
九如三山國王與奶奶及眾神祇,數百年來護佑九如鄉民有求必應、神跡顯赫,並分靈各地,故後人讚譽:「王赫號三山稱九塊、神靈著千歲恩渥萬家」。



枋寮鄉北勢寮保安宮沿革簡介
    2009/02/06 02:47 | 未分類資料夾
主祀:保生大帝
創立年代:明末清初
廟宇屬性:公廟
管理方式:財團法人
地址:枋寮鄉中寮村保安路215號
電話:(08)8782419
北勢寮保安宮位於枋寮鄉中寮村,主祀保生大帝,乃枋寮鄉三大聚落北勢寮之信仰中心,北勢寮因位處清南部瑯嶠之邊,因而命名之,清雍正元年漳州人陳知東至此拓墾。
相傳明末清初(西元一一六四年、清康熙三年)時值冬春,北勢寮庄先民楊開山(現楊水霖先祖)正忙於夜間海上捕魚作業,無意間望向陸地,發現一盞瑰麗燈光浮現,讓其十分訝異,在好奇心之驅使下,急忙收拾漁具,立即回岸一探究竟,才發現是一只木造香火牌,上書「白礁保生大帝香火」字樣,楊開山攜回誠奉於自宅,朝夕膜拜。
時過幾經寒暑,因神靈顯赫、有求必應,前來參拜者日增,遂眾信徒提議設壇奉祀,籌資雕塑金身,以供膜拜,至此保生大帝正式奠基北勢寮普濟世人,成為全庄信仰之支柱,時值清雍正五年(西元一七二七年、歲次丁未年)。
相傳清乾隆二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歲次己卯年),枋寮地區發生抗繳事件,震驚鳳山縣衙,縣衙官員南下自倚官職壓迫百姓,並於廟內怒罵神祇,庄民皆見保生大帝神像五髯鬍鬚怒衝,官員見狀自覺理虧立即伏身叩首稱罪,幸得真人慈悲,又暗中解危不受庄中名謂「十八虎」之強漢謀刺,轉禍為幅。
抗稅事件後,保生大帝香火日益鼎盛,庄中信眾奉獻田園十餘頃,並由庄中士紳十二人,組成「大公道會」,虔誠供奉真人。清乾隆五十年(西元一七八五年、歲次乙巳年),北勢寮庄民開始募捐集資籌建大道公廟,在現今中寮村第四鄰陳源雄碾米廠舊址建屋二間,作為供奉真人的「開基本壇」,宮名懸匾為「保安宮」,而楊家將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獻出,作為北勢寮庄之主神。
清同治六年(西元一七八五年、歲次丁卯年)再遷建於保安宮舊廟址(中寮村保安路215號),保安宮經一甲歲月,廟體又較為簡陋狹窄,庄中士紳及信徒計議改建,遂於民國十六年拆除重建,至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年、歲次己巳年)正月,改建之竣工;民國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三年、歲次癸丑),保安宮年久失修,廟頂逢雨必漏水,遂整修廟頂,直至民國八十四年四月,由於又逢雨即落因而造成廟內潮濕,脊樑岌岌可危安全可說堪慮,且地方實施道路拓寬計畫,在全體董監事決議下,經向大道公祖擲筊准予選定廟後方購地重建。
保安宮舊廟木雕裝飾,是由國寶級雕花大師黃龜理,與泉州派楊秀興的珍貴作品,整體保留價值極高,故經董監事會通過,於九十五年四月九日舉辦「千人移廟展新程」活動,順利的將舊廟體移至新購土地上,經文建會列為縣級古蹟,保存了傳統珍貴的民間文化資產。而新廟於九十年農曆三月正式開工,歷經四年多時間,終於完成竣工,經設香案擲筊選定於九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西元二OO五年、歲次乙酉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保安宮新建廟貌為華南重簷歇山型式,建築格局為兩進兩殿五門,進入拜殿仰首觀見莊嚴隆重之神房,正殿保生大帝端坐神威慈祥,前案陪祀康元帥、趙元帥、中壇元帥,案下安奉黑虎將軍,左龕祭祀神農大帝、右龕祭祀福德正神與五營兵馬,二樓左廂祭祀斗姆元君與六十甲子太歲,二樓右廂奉祀文昌帝君。
北勢寮保安宮每年固定於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保生大帝平安繞境,相傳保生大帝是駕白鶴昇天,因此保安宮每年農曆五月二日舉行送白鶴儀式,恭送保生大帝駕白鶴回白礁故鄉。
三百多年來保生大帝護守北勢寮,神威赫赫、澤被蒼生,凡信者無不焚香祝禱,祈求闔家安康、消災除厄,故眾善信讚曰:「保天益地威神昭日月、安邦生輝厚澤佑乾坤」。



南州鄉溪州代天府沿革簡介
    2009/02/06 02:45 | 未分類資料夾
主祀:朱府千歲
創立年代:清末民初
廟宇屬性:公廟
管理方式:董事會
地址:南州鄉溪州村人和路170號
電話:(08)8642412 
溪州代天府位於南州鄉溪州村,主祀朱府千歲,南州鄉原名為「溪州」,溪州此名意指溪流中的沙洲,因九甲溪(今溪州溪)流經此地,由於地勢較低漥,時見沙洲,時見覆於水面,因而得名,明鄭時期曾有屯兵開墾,隨之入墾的先民日增,逐漸發展成人口聚集的街市,為了防止土番的搶掠,於是在墾區築牆或種刺竹,以防備土番的侵犯。
溪州於清代時期為鳳山縣港東里屬區,一般稱之「溪州庄」,清嘉慶年間泉州許、余兩姓遷居至此拓墾開庄,日據明治三十七年(西元一九O四年)歸阿猴廳管轄,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O年)改制隸屬高雄州東港郡林邊庄管轄,臺灣光復後亦屬林邊鄉,由於居住南州之民眾為辦理公務,常奔走兩鄉之間往返日感勞累,鄉民紛紛提起分?之議,在地方人士籌劃奔走下,於民國四十年三月一日奉准,分鄉設立「溪州鄉」,後來,因與彰化縣溪州鄉同名,經常發生公文郵件誤投等情形,因此由第二屆鄉代陳水奢以「南州出賢人」之典故,再加上此鄉位於臺灣南端,經代表會同意定名「南州鄉」,並向上級單位呈文,於民國四十五年七月一日,奉准改名。
溪洲代天府,原名瑞清宮,傳朱府千歲乃福建瑞清縣奚口人氏,因瑞清縣之係,故名之,以示不忘根本。
相傳清末時(距今已百年),鄉童數人常牧牛於殼山(今南州糖廠東方),一日溪中戲水遇得神像乙尊,群童欣然拾回,共同決議:迎轉來拜拜。牧童們學大人搭設小草寮,安奉神祇,效法父執輩每日晨昏祭祀,清香一柱,亦仿善信備禮祀典。
未料神祇靈威顯赫,有求必應,時有一商人,路過膜拜,祈求其妻身體安康不受痛疾之苦,回家後其妻不藥而癒,商人後返回酬神,神名因而大譟,諸多靈驗之事,傳頌鄉里,經士紳商議,借用民宅安壇奉祀,以護境而民安,其創堂時間約於日治昭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年),後神祇降乩示之朱姓,從此朱府千歲慈憫眾生、悲心救苦,而廟堂香火日益鼎盛,但狹隘之地,難置法筵,故金身數度遷移,曾一度移至余姓家宅,最後再遷回現址。
台灣光複後,民國三十五年,謝安然、黃芸、許問諸君,發起建廟之議,並組朱王團,蒙柯文財賢昆仲(允得、清潔、文起、文進)獻產捐地肆佰餘坪。三十六年,乩童許新傳,起駕踏基,便鳩工興建,歷時八年,終於在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西元一九五四年、歲次甲午年、臘月)落成,高懸「瑞清宮」之匾。
民國四十六年再由顏棘、譚清河君籌建東西五門廟室、廟堂初構,始具規模。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歲次辛丑年),該科余府大千歲,奉玉旨敕賜瑞清宮為溪洲代天府,並准同等東港舉辦迎王大典,代天巡狩鎮守南疆,歲秋成立董事會,共推許來趁為董事長,於五十三年農曆十月十三日,奉旨承辦首科迎王祭典,並由譚英俊君任主任委員,王爺旨示:「歲後各科祭典均以是期,不另擇日,以便民順情」。
溪州代天府,自建廟三十餘載,篳路藍縷,規模典章,始具初備,然廟地窄小僅容旋馬,科期祭典,寸步難移,惟堂構斑駁、傾杞畢現,為期莊嚴道場,彰顯聖德,邀三界高真蒞臨,迎十方聖賢與會,故董事會再提重建之議,七十四年林明順董事長增購廟地參佰餘坪,七十八年黃瑞吉董事長籌組重建委員會,推舉徐火生先生任主任委員,依旨照原廟五門四金起造,乩童方順起駕,重踏廟基。七十九年五月(西元一九九O年、歲次庚午年、四月)動工,重建工程蒙朱府千歲與仲神聖庇祐,與溪州代天府董事會、眾門生、以及全鄉、各地善信輸誠,歷時三年半時間竣工完成,於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西元一九九三年、歲次癸酉年、一月初五日、壬申日)舉行落成安座大典,並舉行五朝水火祈安清醮。
溪州代天府建築為三樓三進五殿五門格局,廟貌為華南重簷歇山型式,廟埕廣場上左右各立一座三斗龍虎旗桿,左座高懸朱府千歲與池府千歲帥旗,右座高懸每科年代天巡狩大千歲帥旗(每次懸掛為一科三年之千歲爺帥旗),廟室右側為王船廠,供奉王科年之王船;溪州代天府一樓為儲藏室,依階步上二樓仰觀溪州代天府額匾高懸,進入拜殿終年香煙裊繞,正殿奉祀主神朱府千歲,陪祀池府千歲、印將軍、劍將軍、中壇元帥,龕下安奉虎將軍,左龕祭祀註生娘娘,右龕奉祀福德正神,左廂殿奉祀科年祭典中軍府,與大班頭及衙役,右廂殿奉祀池府千歲神座。
後殿為千歲殿,乃科年千歲爺辨理公務之處,正龕奉祀科年代天巡狩大千歲王駕神座,左龕祭祀值年太歲神座,右龕奉祀文昌帝君神座,左右則為長年為信眾祈福的光明燈;登上三樓乃是復興宮,復興宮主祀天上聖母,天上聖母心懷慈悲端坐於正龕,左龕為二聖母、右龕為三聖母,千里眼、順風耳二將立於案前,為聖母觀人間疾苦,聽世人祈述之音。
溪州代天府朱府千歲及眾神祇,於溪洲行醫救世已達百年之久,護民佑境、教化世人,溪州全鄉鄉民與各地信眾仰沐神庥,無不感懷,故於廟堂楹柱特書讚曰:「德澤常沾萬物欣榮同雨露、神恩永沐群黎安樂屬帡幪」。



15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