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高雄市旗山區尊懷活水人文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5
  • 累計人數:71902
  • 發表文章:20
  • 相片數量:122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0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傅貽芬  
聯絡地址: 高雄市旗山區旗南二路136巷22號  
聯絡電話: 076611451  
傳真電話:  
特色快照
手作拓印染小旅行~ 

手作拓印染小旅行~

社區小故事
來去圓潭仔大林里七庄頭走一遍
    2017/11/28 15:01 | 旗山;香蕉;文化;產業;社區營造

大林明治地圖(當時已有尾庄、大林、公館仔、新埔姜林)

一、尾庄位於大林里,從旗甲路往北一直到四段的地方,往右邊接杉林月眉橋,左邊到大德路與溝坪路口,就是進入「尾庄」地區了。

小小地方卻因居民前來開墾而有所不同,於是區分成庄頭和庄尾兩個地方。『尾庄頭』在最北邊大德路的路底,上去可通往杉林竹仔坑,再進入木梓地區,可通往甲仙,成為大武隴社(大滿族)前來的路線,也是旗山圳引楠梓仙溪水源進入的源頭,為今之大德社區;而『尾庄尾』卻是大德路前段與溝坪路交會之處,可以由溝坪路西上,與內門溝坪的頂庄相連,進入內門,是早期內門木柵地區的新港社人遷徙來尾庄的路線。其實在明治堡圖(1898)可以看出尾庄當時的人是居住在『尾庄尾』處,在泰山宮附近溝坪路82巷與大德路之間,而『尾庄頭』尚沒有住家出現。

尾庄旗山圳取水口(引楠梓仙溪水進入)

清乾隆十八年居於旗山溪州山麓的大傑顛社受命,派往蕃薯寮(旗山)北邊,於現今圓潭口隘防守生番南下侵犯,同時漢人也從六張犁向北推進,經過了口隘、中隘到「尾隘」開墾,依楠梓仙溪畔與杉林為界,因此稱這裡為「尾庄」;而另一種說法則是以地理位置來看,從蕃薯寮(旗山、圓潭)的最北,最尾的庄頭就是「尾庄」了。

現在尾莊的居民多為年長者,從事以種植檸檬、香蕉、芋頭等作物的務農工作,漢人信仰以泰山宮為主,而平埔族則以萬應公及基督的信仰,所以留下諸多大傑顛社平埔族遺跡,及大武龍社和新港社遷徙來的住民及漢人混居的一些現象,非常有趣!

二、大林位於大林里與尾庄成一東一西相對,二仁圳取水在此過旗甲路並沿路流經東側,它的範圍從南邊旗甲路523巷開始,以北到月眉橋與杉林月眉為界,西到往景義山坡,東則到楠梓仙溪畔,可以遠望月光山到旗尾山系景觀。而且是早期台糖火車由雞油腳開來,在此越過楠梓仙溪進入杉林上平。

大林街仔(位於旗甲路四段,民國五十年代香蕉興盛跟著活絡起來)

當地的信仰有大林長老教會、福德祠、大林天后宮,和不同族群來此開墾的住民有關,依序為新港社及大傑顛社、大武壟社和漢人的信仰。若以明治堡圖(1898)來看,當時的大林住戶是在天后宮東南方接近楠梓仙溪處,而大林街盡頭有一「埕」香蕉集貨場及越過楠梓仙溪通往杉林的鐵支路所在,民國50年代因香蕉產業致富,於是在尾庄出來的旗甲路四段東邊,蓋出整排透天街屋,形成市集,當地人稱為大林街仔,風光一時!

 

大林教會與大林天后宮顯示多元族群的聚落形態

據當地耆老林氏表示,剛來到此地時只有卓、郭、許、鍾等四、五戶人家,尚未開墾的地方雜草、樹木叢生,遍佈其中猶如一片森林,外人相問住哪裡?當然說是住大林那一邊,久而久之稱此地方為大林了。另外一種說法是,根據清乾隆〈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臺灣番界圖(紫線圖),中隘的北邊標示著「大藍庄」,地理位置就在現今的「大林」,因「大藍」閩南發音似「大林」,所以代表在清乾隆中葉時期「大林」地區已成為聚落,地名就是大藍(閩南發音林)。

三、富榮埔位於大林里埔姜林,從旗甲路四段右側和興街進入,連接大豐橋的蕉埔巷,一直到楠梓仙溪畔廣大地區皆稱為「富榮埔」,南與舊庄相鄰,東望杉林莿仔寮,也是早期楠梓仙溪沙洲「火燒島」的起始處,可以眺望是玉山雲脈-旗尾山連峰景致,清晨和雨後還能一覽雲海劃破天際。

此處大豐橋下圳溝水曾是楠梓仙溪的支流,附近都為溪埔地,需開墾才能耕種與居住,所以當地人都叫此地為「溪埔」,以種植稻米為主。民國五十年代香蕉外銷熱絡年代,改種香蕉,據當地耆老說,有位從台南遷來的杜坪老先生,與其兒子杜富榮擁有四、五甲土地種香蕉,聘用長工溫建仁以及幾位臨時工,採收香蕉後,需擔到600公尺處的舊庄埔集貨場交貨,而且是走在竹子頭裸露的路面,腳痛難行諸多不便,於是地方人士極力向青果合作社爭取設置集貨場,民國 五十五年就在蕉埔巷1號旁蓋起集貨場,就以當時大地主杜富榮來取名「富榮埔」,名號因而響起,當人家問你住哪裡?就會說我住在富榮埔。

民國五十五年興建的「富」集貨場,至今成為聚落聊天聚會的地方

現在的富榮埔集貨場已不再運作,但是建築還完整的保留下來,居民多以務農為生,有檸檬、香蕉、椰子、芭樂等作物就在蕉埔巷的周邊,適合單車漫遊,令人心曠神怡,唯獨附近有中鋼廢爐渣回填於此,成為最大敗筆,當地人成立自救會,誓言要將此廢爐渣逐出,以保護環境和水源的安全。

四、「埔姜林」則是旗甲路四段的力行橋向北到旗甲路四段523巷,它的範圍包含店仔(嵩山營區前旗甲路商店)、華興路(新厝)、和興街、光正街(舊庄),西以龍瓊山與景義為界,東至楠梓仙溪旁,統稱為「埔姜林」。

埔姜林店仔,如其名般曾在民國五十年代店鋪琳瑯滿目

相傳在日治時期明治年間,徐氏家族從高樹遷徙過來時,此地尚還未有人開墾,皆是埔姜樹林掩蓋,因此人家說你在哪裡?就說我在埔姜林,久而久之就用「埔姜林」來稱呼此地。50年代嵩山營區前店鋪也蓋起店仔後,才有店仔、舊庄、新厝的名字出現,而舊庄為埔姜林地區最早的聚落了,現在於旗甲路四段營區旁的公車站牌也用「埔姜林」做為站名。

此地早期還有「埔姜」(黃荊)的蹤跡,以前的人用它與稻草曬乾綑綁做為蚊香,點火燻香驅趕蚊蟲,及噗鼻香氣有助提神功效;若遇中暑時,以葉子加上鹽巴食用就可以解暑,及嬰兒拿其葉子浸泡洗滌,也有驅邪安魂作用,這些都是留傳下來的民俗療法。但隨著不斷地開墾及台糖的甘蔗大面積種植在向西的兵營旁,埔姜樹就消失殆盡,只能從地名來看當年在此地的景象。

五、舊庄位於大林里,明治堡圖(1898)標為新埔姜林庄就是一般人所稱的舊庄(埔姜林舊庄)位置,從旗甲路四段和興街尾與相鄰的光正街銜接地方,它的範圍在和興街街尾,和光正街成L形的地方,東邊以大豐橋圳溝與富榮埔隔開,和興街直走便可通往到天鵝湖、豬寮仔地方,從地理位置來看,此地可通到中隘的田埔巷,是大林里與中正里的交界。

埔姜林舊庄早期的客家庄,現金則是閩客混和聚落形態

在和興街旁家門口前有小圳溝流出,是早期婦女堆砌石頭在此聚集洗衣服天然的洗衣場,居民也設置的蕭公聖君及福德祠祭祀。而蕭公聖君位處富榮埔和舊庄兩聚落之間,便成為二庄的共同信仰。再直走和興街,再接蕉埔巷,通往楠梓仙溪岸邊,可欣賞旗尾群峰和涉溪而過,通往杉林莿仔寮,是先民開墾種植的重要所在。

蕭公聖君成為舊庄和富榮埔信仰

在地耆老表示,在日治時期於現今的福德祠處是日本人的刑場,把杉林、圓潭一帶的反日壯士屍首埋葬在此,成為地方的亂葬崗。有一次這裡的豬、人常出現食慾不振,徐氏和村民便到杉林莿仔寮功明宮請示,經蕭公聖君顯靈解決, 才鎮定了該地的不安氣氛,後來便蓋起蕭公聖君廟來祭拜。

據鎮志記載,在日治時期明治年間,徐氏家族從屏東高樹遷徙來此地耕種,之後來自美濃竹頭角的鍾、楊、廖、黃、賴等也陸續移入,形成「客庄」,大正九年前後楠梓仙溪洪水沖毀古庄房屋,徐添丁保正便向台糖會社爭取到龍瓊山腳下新闢新處居住,成為新厝地區,而原居處便以「舊庄」自稱了。民國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有嵩山營區外省老兵就近租房,和大林尾庄潘姓及杉林陳姓人家,在旗山吳家的土地上蓋起四間透天厝,形成有客家、閩南、融合的多元聚落。

六、新厝位於大林里,旗甲路四段華興路南邊設永和街、協和街、合和街三條平行的街道,行政區域劃分為13、14、15鄰,北邊與嵩山營區相鄰,兵營現今為空軍與陸軍駐紮,據傳此地日治晚期日本政府欲在此建一飛機跑道,而飛機場便是現在的嵩山營區,後來因戰爭的結束而終止計畫。

從大林流來的旗山圳,繞過嵩山營區後到合和街旁,再流到公館的合森巷,並在中庄與二仁圳匯合。合和街旁圳水邊有一排黑瓦厝,為民國五十年代海軍陸戰隊駐紮嵩山營區時,外省老兵退役後自行在台糖山坡地蓋的房子,現遺留下來,成為邀來營區附近謀生的屏東韓姓人家製做手工豆腐的小店家,後來在「店仔」開張吉賜早餐和雜貨店販售。

新厝三條平行街道緊鄰右方的嵩山營區

相傳在大正九年前後因楠梓仙溪洪水沖毀房屋,當時的徐添丁保正向會社爭取龍瓊山腳下土地,做為災民新闢新居處地形成聚落,定期向會社繳納租金,居民落腳到新處,大家都以「新厝」地名來稱呼,形成了另一處的「客庄」聚落。日治時期,日本的營區就在旁邊,在地耆老表示,曾看到整群的日本阿兵哥在福德祠下的水圳洗澡與戲水,戰後台糖收回種甘蔗,之後又恢復軍營使用直到現在,營區時而放映電影,讓在地的居民進入觀看,如此軍民一家敦親睦鄰在當地傳為佳話。

日治時期,台南西港的葉氏進入本庄負責包台糖甘蔗,於是請庄內與西港人協助採收和裝車,但隨著台糖不再種甘蔗後,紛紛轉種其他,農地多在東邊埔姜林、富榮埔處。而清朝公館名人陳能公與其妻的墓園就在合和街往大林方向附近的山坡上,有一條叉路可以通往內門景義,而「新厝」信仰則以合和街的北極宮和水圳旁的福德祠為主。

七、公館位於大林里,旗甲路向北經過力行橋開始為四段區,從左手邊不遠處和森巷進入,為大林里往南最後行政區第16鄰,北與新厝相鄰,聚落向西一路到山坡上,隔著山與內門景義對望,東則以旗甲路和埔姜林為界。有旗山圳從新厝一路來到這裡,再到中庄與二仁圳匯流,地方信仰有大雄寶殿、妙德宮、奉竹寺。

公館標誌旗甲路三段

公館地名的由來,從內政部地名資訊中記載,相傳清朝圓潭子為界外禁管區域,土地以番大租為主,漢人入墾需繳納租金,公館為業主收租的行館,於是就稱此地為「公館」。據說本地的業主或官員為陳能公,現在新厝後方的山坡地上有陳能公與其妻的墓園,新厝和公館居民每年會幫忙清掃墓園,並在過年時帶牲禮、水果祭拜,成為地方上的重要信仰。又據〈旗山鎮誌〉記載,傳說清朝派陳能領兵駐屯地方,於全台十八個地方落腳娶妻,各由其妻室居住掌管,其三貢山內尚築埤儲水飲用,迄今其埤隄尚在,俗稱「陳能公埤」。又庄頭的太上老君廟及埔姜林北極宮皆將陳能公列為奉祀神明。而臺灣各地公館之名,事實上往往來自縣城內官方為供遠地出差官員住宿或辦理某種公務而設之建築物,或鄉間大租戶為徵收租穀而建之房屋(租館),皆為「公館」。

近幾年旁邊私地主要開發,請人重測發現陳能公墓園有侵佔私人土地,地主便擲杯請示陳能公,據說獲得同意,開始挖開和清除墓園,卻發現裡面有許多陪葬的物品,所幸妻子墓園尚位在台糖土地而沒被剷除,至今居民每年還是會去清掃與祭拜。現在的公館由外地移入居多,有木柵的新港社、外省老兵等,形成多元族群融合的地方。




旗山大林里尾莊探訪
    2017/11/24 16:23 | 旗山;香蕉;文化;產業;社區營造

   

「尾莊」位在大林里的尾端聚落,地理位置剛好處在杉林竹仔坑與內門溝坪的中繼點,當地人以「尾莊頭」和「尾莊尾」來做劃分,至於為什麼叫「尾莊」有居民告訴我,可能是旗山的尾端,所以就這麼叫他,這也只是評斷,有關地名的由來需進一步訪問年長的居民才能了解。

尾莊頭為大德路(高119縣道)上大勝巷、大福巷一路到「目」集貨場(高119縣道起點)的聚落,目集貨場正好在尾莊頭的尾端,據尾莊尾的居民表示,住在這裡的居民多從木柵移居到這裡且信仰基督教,所以若以信仰和遷移位置來看,可能跟平埔族會有關聯。房子的建築樣式是具有特色的洗石子和黑瓦厝與紅磚,也有土角厝的遺跡,相對的紅瓦厝建築樣式則沒有看見。

      
洗石子兩樓挑高建築樣式

尾莊頭為大德路(高119縣道)上大勝巷、大福巷一路到目集貨場(高119縣道起點)的聚落,「目」集貨場正好在尾莊頭的尾端,為何叫其名則須在訪問當地的居民才能了解。據尾莊尾的居民表示,住在這裡的居民多從木柵移居到這裡且信仰基督教。以信仰和遷移位置來看,可能跟平埔族會有關聯。房子的建築樣式是具有特色的洗石子和黑瓦厝與紅磚,也有土角厝的遺跡,相對的紅瓦厝建築樣式則沒有看見。

「尾莊頭」是旗山圳的流經區,從「目」集貨場往尾莊尾的方向,便是往旗甲路入口尾庄的方向,首先看到大勝巷住家後面,圳水流經於此,圳溝以石頭砌成,形成「我家後面有山坡又有小溪」的景緻。接著到了下一條的大福巷,圳水川流在大福橋下,圳溝上架設一處電動水門,提供地區性農地分流灌溉使用。

「尾莊頭」是旗山圳的流經區,從「目」集貨場往尾莊尾的方向,便是往旗甲路入口尾庄的方向,首先看到大勝巷住家後面,圳水流經於此,圳溝以石頭砌成,形成「我家後面有山坡又有小溪」的景緻。接著到了下一條的大福巷,圳水川流在大福橋下,圳溝上架設一處電動水門,提供地區性農地分流灌溉使用。

大勝巷圳水流經家門後 

在大德與大福社區內,僅有的一間店面,就是早期的柑仔店,年僅六十七歲的老闆告訴我,他在這裡已開了六十幾年,從店鋪上面掛的菸酒牌,就可以看出他的歲月痕跡。從外頭望向裡面,擺設已沒有太多種類商品成列。老闆告訴我,現在尾莊都是老人家,年輕人已到外面去了,就讀國小的學生也只剩下六個,我在路上看到的也都是年邁的阿公和阿嬤,他們會不時聚集在家門前聊天。

大德路上的雜貨店(成立約有六十年) 

 

九十幾歲的老人家常坐在家門外           

尾莊有兩條路,一條是溝坪路,前往溝坪及內門;一條是主幹大德路貫穿整個尾庄,通往杉林竹仔坑。又從大德路可以右轉到1號護岸路,可以來一睹楠梓仙溪從杉林轉彎,流經尾庄到大林的風光,而最佳觀賞地點便是從3號水泥護岸路進來,可以看到告示牌一邊寫往竹林禪寺,另一邊卻是可以到岸邊斷崖,斷崖下便是歷歷大水刮過土地的痕跡,裸露著卵石和泥土夾雜著樹木殘骸,應該是八八風災大水轉彎對衝,所帶來的侵蝕斷裂殘破的驚心畫面。我們看到,寬廣的楠梓仙溪河道水流,箭頭偏向尾莊,相對於對岸的杉林則是乾涸沒水,所以尾庄的命運將不斷地受到大水的衝擊和切割了。在斷裂的路上望向杉林的月光山,天氣若好時,藍天白雲和山的崇高及眼前楠梓仙溪水川流而過的美景,格外讓人身心舒暢,若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大冠鷲在上空盤旋。

      

八八風災裸露的突堤,站在上面看到楠梓仙溪與遠看月光山

尾莊為「旗山圳」和「二仁圳」取楠梓仙溪水的源頭,「二仁圳」在月眉橋前五百公尺處設置攔水壩,和沿尾庄岸邊緣圍出一條引水道,將水流導向兩個水閘門進水口,以致水都往尾莊這側侵蝕,更加深岸邊緣的侵蝕和崩榻的危險,於是政府運來消波塊來做護堤的防護,據我所觀察,並無法防範得當,反而連消波塊也一起被大水沖走而危害月眉橋橋墩。

二仁圳引水口的水閘門

往杉林竹仔坑的方向進入,尋日治時期的旗山圳源頭,望向溪流遠端,能看見拱形的杉林大橋。曾經聽某農田水利會人員說過,日治時期以人工堆置石頭引水進入水圳,是往山壁方向流出,現在則改可用手動的電動兩門式的水閘門,一門是正常水位灌溉水進入的門,另一門則是大水來時,關起門不讓水進入水圳,並打開左側門讓大水回歸到楠梓仙溪,以保護尾庄居民和沿圳灌溉下由的農田和居民的安全。所以在甲仙看到洪峰入境時,便以電話通知尾庄水門的管理人員,馬上巡視水門和調配水門的開關。至於旗山圳匯流到哪裡,下一篇文章再分享了。

在攔水壩前頭是一卵石的土堤,非大水期一望過去上面有青葙、斷節莎、南美豬屎豆、龍爪草、兩耳草、水蜈蚣紅、黃、綠的植物等,但大水後這些植物便無一倖存,而且在霸後段卻是以水泥多層階梯堵住土堤,將水圍在攔水壩中,從旁流入引水道,而溢出土堤的水才流向月眉橋下西流而去。其實這種攔水壩將砂石土也留在上游,無法補充月眉橋下的砂土,將導致橋墩裸露,無法抵擋大水沖刷,產生危橋,88風災月眉橋斷原因便是如此啊!

提到溪水就會想到護岸,光尾莊聚落這裡就有三個護岸,分別在日治(1號)、民國四十九年(2號)與現代建造(3號)。3號水泥護岸已在民國98年八八風災後被衝破,目前已無再修復,剩下兩處則是鵝卵石護岸,至今依舊完整無缺可以看到。日治時期1號護岸在月眉橋旁的椰林道,陰涼適合單車漫遊,可惜的是五包一和六包一的工法結構被破壞,沒有再整理,護岸上雜草及雜樹叢生覆蓋原有的石頭樣貌,慘不能堵。

           

一號護岸六包一工法

      

沒有再整理,護岸上雜草及雜樹叢生覆蓋原有的石頭樣貌

民國四十九年的2號護岸則位在目集貨場的正對面,夾在農作物的中間,以施作點來看,早期的河道可能在護岸的旁邊,護岸的工法上則類似五包一和六包一鵝卵石堆砌而成,在側端則堆置蛇籠護蓋保護。

尾莊早期河水氾濫農地多處呈現礫石與泥土混合,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作物以檸檬、芋頭、香蕉、芭樂居多,也有零星的菜豆、玉米、韭菜、造景樹木、椰子等,農旁圳溝都是符合生態工法的卵石堆砌而成的。

「尾莊尾」則是溝坪路上的聚落,以信仰來看這裡就有兩處祭祀萬應公阿與奉祀康府元帥的泰山宮。泰山宮沿革說,清朝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九年),有一位王老爹奉請康府元帥金像遷台,來到台南安平港,再請到旗山街圓潭尾莊,未蓋廟前由信徒輪流到家裡恭奉,直到民國七十二年才於現址建廟,廟宇上有早期的傻番扛厝角,樑上亦有鼓和鐘,雖為較現代樣式,但也有早期廟宇的特色的軌跡。

         

尾庄尾泰山宮

大衛營度假山莊對面的萬應公

來到尾莊到了正中午要到哪用餐?位在大德路與溝坪路交會口的「尾莊牛肉麵」是這裡的首選,也是唯一的一家飲食店鋪,由在地年輕人施忠翰老闆和老婆在經營,村落居民經常中午一到,就會來光顧,非常熱鬧。

尾莊除了物產豐富外,還有占地約四十公頃的大衛營度假山莊,就在尾莊的溝坪路與溝坪的交界地帶,高大建築聳立在此,提供住宿和高爾夫球、游泳池、卡拉OK等休閒娛樂,是鄉村以外的渡假勝地。

大衛營山莊入口處

尾莊是個純樸又親切的村落,雖聚落零散及居民不多,卻是對旗山發展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日治時期旗山圳的取水口就在這裡,帶動旗山老街發展和提升民生用水的來源及農業灌溉。地理位置正好在往溝坪與杉林和月眉的中繼點,成為早期平埔族和漢民族互動中遷移的路線和防衛的隘口。所以,光是一個小村落就有許多的歷史和文化值得去深入了解,這幾次的初探給我很多新視野,讓我更想要進一步的去認識它。




搖滾MV鄉村路,農村大時代場景演出
    2017/01/15 20:55 | 旗山;香蕉;文化;產業;社區營造

台灣鄉村的未來,是許多人看見也看不見前景的風景,多少人守著一塊田地、等待一條回家的道路,今年屬於旗山小鎮的「搖旗吶喊音樂節」,將要帶著大家重新思考鄉村路給地方的時代思維。

音樂節於1月2日,拍攝上架鄉村路主題的搖滾影片,受到廣泛的迴響。影片上架7天快突破10000人點閱,找來旗山耆老腳踏車店老闆劉福賢、日據時代火車站站長之子游信志、即將破百歲的旗山蕉農呂超群與旗美高中學生,共同演出世代傳承的搖滾主題MV,劃開今年音樂節的序幕,從素人的角度,分享了他們在鄉村路的想像與堅持。    

DSCN9974_0

「搖旗吶喊」是由旗山尊懷文教基金會青年志工自籌的在地音樂節,希望推廣地方特色,帶動社區音樂風氣與文化產業。今年音樂節除了將有十一組獨立樂團與2組學生樂團精采演出外,還搭配「搖滾寫生」比賽,並以「鄉村路」為主題,邀集不同年齡層喜愛繪畫的朋友,一起來認識香村路和畫音樂拿獎金。另外,也辦理「吶喊市集」,推出特色攤位的來匯集在地農產、文創、NGO組織及二手舊物攤,並搭配「鄉村車展」展出農村的特色車輛與農具。一共四大主軸,將農村的特色持續推廣給大家,一起來趟農村的搖滾盛會。

旗山「搖旗吶喊」搖滾音樂節辦理已經進入第八年,籌備音樂節總召王繼維表示:「八年來,搖旗吶喊音樂節已經變成地方的特色節慶了,每年不同主題較貼近人民文化和需求的展現,從社區議題出發和營造,都可以讓更多來參加的朋友,了解社區,也提供成果來凝聚地方對於自己鄉村的重視。」       

   DSCN0271_0 IMG_1636 (1)

旗山「搖旗吶喊」搖滾音樂節即將在2月26日星期日,從上午10點到晚上9點11個小時,在旗山公共體育場盛大開演,我們將以馬拉松的方式演唱,讓活動和歌聲與熱情激勵人心豪不間斷,邀約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感受音樂與地方的熱情與活力。

                                  
░░░░  旗吶喊臉書  ░░░░
░░░░搖滾寫生報名░░░░
░░░░吶喊市集訊息░░░░





20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