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高雄市旗山區尊懷活水人文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1
  • 累計人數:71918
  • 發表文章:20
  • 相片數量:122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0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傅貽芬  
聯絡地址: 高雄市旗山區旗南二路136巷22號  
聯絡電話: 076611451  
傳真電話:  
特色快照
手作拓印染小旅行~ 

手作拓印染小旅行~

社區小故事
以食堂的真誠製作女裝─都麗美女裝店
    2016/10/04 21:29 | 地方老產業

  

一位六、七歲小女孩臉頰紅潤,頂著西瓜頭從平和酒家領一位妙齡小姐出來,穿越旗山老街,來到旗山戲院旁的「華榮經濟食堂」。食堂內座無虛席,紅燒四腳魚、五柳枝、西刀舌、壽司、媽ㄍㄧ、ㄇㄞ ㄋㄞ ㄍㄨ等等,桌上擺滿各種中、日式菜餚。小孩與妙齡女子穿越人群來到內包廂,廚房裡的師傅們,看見美麗女子進來相互竊竊私語,有人自願送菜進入包廂、有人打算在包廂牆上戳洞,一睹內部丰采。小女孩開心奔出包廂,手裡拿著客人給的小費,看這群動作好笑的師傅們,要變什麼把戲。

  阿玲,阿玲,緊過來,賣底那看。一股溫柔的聲音叫住小女孩,原來是「華榮經濟食堂」創始老伴娘─量仔。量仔是旗山四保人,日治時期從四保嫁到二保,開始在旗山戲院旁經營「寶島飲食」〈華榮經濟食堂前身〉專做發泡魷魚。因旗山離海遙遠,早期能吃到的海味為乾貨,而發魷魚就成為當時搶手的美食,尤其是量仔做的特別清脆、甘甜。

 食堂除賣佳餚外,更有酒來配菜。在小女孩16、7歲時,食堂內來了位家鄉是路竹的服務生,使食堂酒的生意特別好。這位服務生不但樣貌姣好,酒量也堪稱一絕,總是端菜端到一半就被客人叫去喝一杯,每一杯都是乾杯,客人看其喝地豪爽,心理開心總覺得要多喝幾杯,因此當時食堂內的酒銷路非常好。

 華榮經濟食堂對面就是旗山大溝頂,當時水溝還沒有用水泥填起,可以看到清澈水流從鼓山公園一路流到中山老街。早期民間相傳,這條大溝頂屬旗山龍脈一部分,龍頭在旗山天后宮向南,鼻腔部分銜接綿延上升的大溝頂水流,猶如龍鬚一般氣度非凡,後大溝頂遭水泥填起來,就很少聽到這樣說法了。

 都麗美女裝店老闆娘蔡廟玲女士,正侃侃而談家中華榮經濟食堂發生的趣事,當年六歲的小女孩現已變老闆娘,當中其實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

蔡女士是一個當時相當自主的女性,食堂的生意幫忙到19歲,就北上到台北羅斯福路的登麗美安學院學習女裝製作,同期同學來自各地,最遠甚至有從香港來登麗美安學師。從初階的拉鍊與縫紉等基本功、中階的車衣、高階的冬天外套、大衣等,一路學下來花了兩年時間。兩年後蔡女士開始在台北程憲治老師店裡製作衣服,因衣服的款式多樣且不斷變化,在學院學習的技術馬上不敷使用,只好跟店內資深的師傅學技術,但又不能直接問他們,因此蔡女士每當師傅把布裁好或衣服製好後,都會小心拿回家研究,布的裁剪形式、大小、衣服的縫紉技巧等等,因此在學習製衣的過程中,「經驗」對蔡廟玲小姐而言是跟上時尚的重要關鍵。

台北生活蔡廟玲小姐一直與在念書的大哥相處,兩人同租下一個月三百元的房子生活。直到蔡廟玲小姐認識在台北香寶電子公司上班的張國旭先生,兩人交往並成家後一同在台北打拼。

民國64年蔡廟玲小姐與張國旭先生回到旗山打拼,蔡小姐開始在旗山大溝頂以登麗美安諧音都麗美為名經營女裝店,生意相當好,與阿燕時裝等女裝各有各的客群,在製法上也些許不同,例如蔡小姐在裁布時會先將報紙剪成製衣布的形狀、大小,經總總比對無誤後,才將報紙放在布上做裁布,多了一分細心的思維。不過這些老闆娘看客人身材的眼色都是一樣厲害,客人一進來,老闆娘還不知道布料以及衣服款式就要先知道客人的身形,有沒有駝背、肚子大不大、肩膀有沒有垂肩、臀部是翹臀還是平的等等,再來看她的布料與衣服款式才能做出最令人穿著舒適的衣服。

IMG_0075_0 (1)

旗山都麗美女裝店學徒也甚多,從美濃、內門等地來學師,縫紉基本技巧都沒問題後,最先要做的就是窄裙,窄裙做出一定水準才能做其他的衣服。老闆娘對師傅像對待家人,薪水六四分帳,若是員工自己掏腰包、花時間完成工作,老闆會補足這些金額。

如今都麗美女裝店還有在製作女裝,來這裡不只看見女裝的製作過程,更是感受旗山近代發展的故事,不管是潺潺豬肝切五角的莖蕉大王盧廷、三ㄟ郎五百斤的鄭家陽春麵,都是琅琅上口的旗山故事。故事中可以看到真材實料的是人品,就有真材實料的產品,「華榮經濟食堂」的精神在蔡女士身上處處可見,來此感受衣服上食堂的精神吧!!

●補充:

1.潺潺豬肝切五角:形容莖蕉大王盧廷相當節儉,出去買豬肝都穿著真皮的皮鞋,而且已經是這麼有錢的人,豬乾都要切五角這樣細小。形容盧廷相當的勤儉。

2.三ㄟ郎五百斤:如今鄭家陽春麵人人稱外省仔麵,早期還有一個俗語叫做三ㄟ郎五百斤麵店,因為現今老版的父、母親是外省人身材魁武,民間就戲稱三個人加起來有五百斤這麼重,就用這個名稱稱呼鄭家陽春麵。

3.張國旭先生為香寶電子公司的主管,後因日本人撤資公司倒閉,與蔡廟玲女士到台中經營女裝與電子業,至民國64年才回到旗山經營。

4.民國57年登麗美安兩年學費約十萬元,當時幣價可買一棟旗山大菜市場的房子。

5.女裝製作學習兩年,西裝需學三年四個月。

6.食堂與飯桌差別在於,食堂偏向辦桌出菜,飯桌則是小菜喝酒。

 




旗山舶來品的源昌布行
    2016/10/04 21:22 | 地方老產業

旗山早期為旗美九鄉鎮的交通要地,從甲仙、杉林、六龜來到旗山大約就花了一天的時間,要到高雄、台南其他外縣市的人都會在旗山住一晚,所以在旗山有許多番仔間、飯店、特種行業,也因此便越來越繁榮了。

高雄鹽埕區大溝頂─崛江商場在光復後建造完成,鹽埕大溝頂是貫穿鹽埕區南北水溝上建造的商場,靠近港口也是交通要地,因此許多舶來品會來這裡販賣,造就了川流不息的人潮。

0201源昌布行_0

民國43年當時鎮長─吳尚卿看到鹽埕大溝頂這副光景,決定在旗山也建造一個大溝頂(現在永安街),旗山大溝頂和鹽埕大溝頂同樣也是蓋在非主要河道上,而大溝頂的建造方式是基礎拱形RCA抓住卵石護岸、一樓水泥地板、二樓則是木造,房子全都連在一起相當地穩固,地震來都不需要擔心會倒,一時選的時尚產業,像是布莊、女裝店、皮箱店……都進駐到大溝頂,當時確實是大溝頂獨領風騷的時代。

 旗山早期為旗美九鄉鎮的交通要地,從甲仙、杉林、六龜來到旗山大約就花了一天的時間,要到高雄、台南其他外縣市的人都會在旗山住一晚,所以在旗山有許多番仔間、飯店、特種行業,也因此便越來越繁榮了。

 高雄鹽埕區大溝頂─崛江商場在光復後建造完成,鹽埕大溝頂是貫穿鹽埕區南北水溝上建造的商場,靠近港口也是交通要地,因此許多舶來品會來這裡販賣,造就了川流不息的人潮。       

民國43年當時鎮長─吳尚卿看到鹽埕大溝頂這副光景,決定在旗山也建造一個大溝頂(現在永安街),旗山大溝頂和鹽埕大溝頂同樣也是蓋在非主要河道上,而大溝頂的建造方式是基礎拱形RCA抓住卵石護岸、一樓水泥地板、二樓則是木造,房子全都連在一起相當地穩固,地震來都不需要擔心會倒,一時選的時尚產業,像是布莊、女裝店、皮箱店……都進駐到大溝頂,當時確實是大溝頂獨領風騷的時代。

  旗山大溝頂亦稱為「太平商場」由鎮長吳尚卿取名,搭配著旗山老街成東西向繁榮的商圈。東邊面向旗山戲院,西邊則是穿過大溝頂迎面而來的仙堂戲院,大溝頂就矗立這兩家戲院的中間。在兩座戲院還未沒落拆除時,人潮總會在這兩家戲院間,因輪流上演不同的戲劇而流動。

早期沒有電視,到了晚上休閒娛樂就是來到戲院來看戲,看一次戲的費用是10塊錢,然而不論梁山伯與祝英台撥放了幾次,還是會有許多居民來看戲;還有藝霞歌舞團來表演的情境,人潮還可以排到彰化銀行,可想而知那時候有多少人來看戲。

0202大溝頂商圈連結的仙堂戲院

回憶起戲院,大溝頂的阿公阿嬤們說,以前電影快要結束前10分鐘會有開放免費入場,總是會有小朋友趁機跑到戲院去「撿戲尾」。

   源昌布行,是最早來到大溝頂店家之一,老闆─張文賢說他是第二代,他的父親─張其萬,本身就是從事賣布的工作,在他父親那個年代的布大多都是從上海、日本進口,透過基隆及高雄港送到台北迪化街及台南民權路,再由迪化街、民權路將布批發下來,而店的位址位於現在陽信銀行附近〈鄰近旗山菜市場〉,在民國38年正值四萬換一元的時候,有許多民眾、店家都因這政策,導致家中逐漸落沒,源昌布行也是因為這樣,都將布全數賣出了。

老闆說他經歷過228事件,那時他還只是個初中生,因為228事件在高雄也有些抗爭,所以學校停課,火車、公車也都停駛,整個交通都打結了。那時在雄商讀書的他,只好沿著鐵路走回旗山,共走了12小時。剛踏入旗山時,就聽到在課徵稅的地方,也有事情發生,有一群人聚在一起,有兩台軍車開,追著這群民眾,進入現在區公所的後方。

源昌布行在大溝頂落腳後,陸陸續續就有一些針車店、女裝店出現,老闆說,以前女孩子沒有再升學後,便會去學習做女裝、裁縫,光大溝頂早期就有都麗美女裝店、阿燕時裝、白蘭女裝、美美女裝、欣欣服裝設計……等。他們的顧客來到布行消費,大都都以女性居多。以前媽媽要做衣服時都會順便帶家中的女兒來做衣服,一次做好幾套;早期結婚時,新娘也都要做個一、二十套的衣服帶到夫家去。老闆說,如果做越多套衣服就代表越有面子,對於衣服重視的程度更甚於其他!

而來到大溝頂做女裝,是要先到布行買布後才到女裝店做衣服的,所以應該是先有布行,大溝頂的女裝店才會漸漸增加起來,這種配合、分工的模式,也是今日大溝頂的特色之一了。

在源昌布行五花八門布當中,老闆分享著說,早期布的材質都是棉布,棉布穿起來較為舒服,因為棉布沒有添加其他東西,所以也比較容易皺摺,需要常常使用熨斗來燙平。但是,約在民國四十年,尼龍開始發明後,便超越棉布的地位,成為最多人使用的布料,一直發展到現代最常見的化纖質料,還有混的比例不同的布料,更多不同種類布料的選擇了。

0204源昌布行老闆

然而早期的布料與現在的相差很大,其中之一是,以前的布較為硬挺,所以做衣服時都不需在裡面增加內襯,也不容易透光。以前來買布的人除了做一般的衣服外,較為有錢的人會去做大衣或是洋裝;特別日子像是結婚時,就會來買布去做旗袍;如棉布這種材質的普通布就是做洋裝或上衣,但是做傳統旗袍的布一定要緞及絲絨了。

旗袍外表亮亮較硬的布料就是緞,在旗袍內裡較為柔順、光滑的則是絲絨,用絲絨做旗袍時必須要用專門熨絲絨的熨斗來燙,否則容易倒毛〈台〉,倒毛就是會讓布看起來沒有光澤,做出來就不好看。說著說著,老闆就將他珍藏的絲絨拿了出來,他說現在沒有人在做絲絨了,他這邊的絲絨只剩下這些,絲絨正面就是看起來亮亮,反面就是摸起來柔順,收的時候,還必須要按照它的紋理去收整齊,不然也是會倒毛的!

0205源昌布行各種傳統布料

約在民國四十年左右,是最多人來布行買布的時期,當時布可是相當的貴,光賣了一呎布,就可以到風流場所點五、六個小姐的台囉!換算現今的價錢的話,差不多是千元左右,所以大多會來買布都是家境較為富裕的人。老闆打趣說,那時候也有人說,從事賣布事業的人是「有的人」〈台〉。但是約在民國50年左右,因成衣開始出來就起了變化了!成衣方便、快速,廣受歡迎,不必到布行量布,不需到女裝店、西裝店做衣服,於是便越來越少人去布行買布做衣服,布行才逐漸走下坡。


雖然現在來到布行消費的人不多,但是老闆依然堅持要繼續在大溝頂開店,讓在地的學生、民眾不必跑到高雄或是台南浪費時間,在旗山就可以買到布,用這樣的精神使布行一直在大溝頂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