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社區通粉絲團
會員中心
RSS 訂閱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
會員登入
親愛的 您好
(一般會員) 登出
Hi, 您還沒登入喔!!
會員登入
密碼遺失免費註冊
  • 社區網群平台
  • 會員中心
  • 寫手大募集
  • 訂閱電子報
社區搜尋
 
本站社區 00007266


:::
搜 尋
關於我們

(一)緣  起
民國76年,臺灣地區進行解嚴之後,民主自由思想開始萌發,備受壓抑的社會力量開始釋放,民間社團蓬勃發展下,民眾也逐漸體認到「可能為社會帶來轉變的力量」。83年,文化部前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在時空背景上接合了臺灣社會運動的結構轉變期。

此計畫回應了臺灣80年代的社會挑戰,將社會運動帶往回到土地、回到社區、回到生活的主張。接著並順應時代腳步及外在環境改變,於91年至96年配合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推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結合特有的文化傳統、空間環境與地方產業,發展地方魅力。經過多年努力「社區營造」已成為國家文化政策重要一環。

為延續91年至96年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成果, 96年10月再以「地方文化生活圈」區域發展的概念為出發,規劃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97年~102年)旨在提升社區文化生活及自治品質,推出藝文參與的社區營造方式,帶動更多社區民眾的參與,凝聚社區的情感,激起對於家園的關懷,增進參與公共事務之能量,落實營造人的目標。

臺灣十多年來的社區營造政策推動,已逐步累積不少豐碩成果,讓社區找出文化與特色,進而以當地特有的風貌為基礎,營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社區。社區在地文化也在此歷程中,逐漸被重視,進而保存與創新。社區營造的腳步持續向前邁進,社區齊心建構文化軟實力,成為臺灣文化精神的重要展現。

(二)計畫目標

  1. 強化地方「自助互助」:以社區為操作主體,政府分層負責,政策宏觀引導。開拓社區營造新的操作模式,協助地方政府落實推動社區營造,並透過擴大初階社區培育,以增加社區的視野,帶領更多的社區進入社造的領域。
  2. 進社區生活與文化融合:建立文化生活的永續傳承模式,轉化在地生活經驗。透過社區生活影像、文字、圖片紀錄、社區劇場等方式,結合社區遊學,帶動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重新激勵在地生氣。
  3. 發在地認同情感:協助社區進行內部幹部訓練,強化組織運作,引導民眾參與社區事務,培養「權利義務」精神,激發在地共同情感。
  4. 創在地特色的文化觀光內涵:透過在地故事的紀錄及轉化,增加文化觀光的創意思考元素,創造出獨具臺灣魅力的文化特色。
(三)計畫策略
  1. 整合研發:透過行政社造化的分層輔導,促進政府整合資源與作業流程,並建立行動化智庫,掌握社會脈動。
  2. 永續經營:深耕社區文化事務,有效結合外在資源,共同建立可持續運作之機制,活化既有之文史資料與傳統技藝,也豐富社區人文風貌。
  3. 創新育成:結合部會資源整合概念,引導社區開創新思維與新方法,透過「點」的輔導,進行「線」的連結,擴大成「面」的效果,展現創新實驗成果,共同創造新的發展模式。
(四)實施內容
在多年的社造基礎下,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以行政社造化、社區文化深耕及社區創新實驗三大方向,透過理念培育、資源整合、藝文社造、跨域合作等方式,增進地方政府及社區自治永續發展的能量。

行政社造化 社區營造工作除了民眾參與外,行政人員也應具備由下而上的社造精神,方能依社區的需求辦理各項施政。行政社造化工作即在輔導縣市政府,培訓行政人員社造理念,具文化思維及視野,以社區需求為導向,整合及協調社區相關業務,協助社區永續發展。為就近培力社區,特別輔導各縣市成立縣市層級社區營造中心,培力基層社區社造人才及技能。建置社區資源網站-臺灣社區通,提供社區經驗交流及各項政府社造資訊,以落實公民參與之目標。
社區文化深耕 文化根基在社區,社區就是文化的場域,社區文化資源應加以紀錄、保存、推廣。社區文化深耕即在輔導社區透過生活經驗交流、環境集體藝術創作,居民書寫家鄉、尋根紀錄在地文化等方式,進行影像紀錄、人物紀錄出版、生活地圖、文化日曆、文學紀錄、社造歷程故事集等各類社區參與式紀錄;運用社區劇場增進居民之間關係,以肢體表演方式表達關懷之議題,進而改善社區問題。這些藝文參與方式,促進居民生活品質提升與心靈交流,鏈結在地情感,創造在地文化的獨特性。
社區創新實驗 在全球化競爭壓力下,社區需要不斷提升專業知能、注入創新思維,擴大視野與強化整合行銷能力,才能永續發展。本會協助社區組織整合社區成果及各項資源(表演、工藝、社區導覽、社區風味餐、民宿、文化產業等資源),培訓導覽解說人員,規劃相關推廣活動,推動深度文化之旅,發展社區文化產業等。亦鼓勵社區跨區域、跨縣市或跨議題之合作,如多元文化尊重與互動、產業異業結盟或行銷等,發展新的社區營造機制,擴大社區參與社群。各縣市政府亦須藉由社區營造成果展現、跨縣市合作交流等各項活動,吸取與分享不同的經驗,進而區域合作,共創雙贏。

(五)具體成果
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推行迄今,期間從理念宣導、人才培育、公共藝術推出、文化資產調查及保存、傳統空間的再利用、社區藝文展演的推動、臺灣社區通網站的建置及營運等,獲得許多成果,第二期計畫更以藝文力量深耕地方,除了具體可見的有形成果外,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累積許多無形的寶貴智慧,產生更豐厚的在地文化特色,彰顯出許多嶄新的價值與機制。在定期研討、交流與成果發表等工作中,擴散社區營造成果,讓社區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97-101年「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執行成果如下:
1. 縣市行政機制社造化及人才培育
辦理社造人才培育課程7,847場次,培育社區營造人才計155,774人次,厚植社造發展基礎。98-99年度辦理社區劇場培育計畫,於全國北中南東四區辦理深度培訓課程,共培訓相關人才297人次,投入全國各地社區,參與及協助社區營造及社區劇場推廣工作。
2. 社區文化深耕工作
各縣市輔導社區推動文化深耕,分別輔導789處社區推動各形式社區記錄、301處社區進行社區劇場計畫,展現在地活力與獨特的歷史特色,亦透過環境踏察及描繪,讓社區居民瞭解及感受生活週遭的人、事、物、地、景、產,並留下豐富多元的紀錄。
3. 輔導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輔導各縣(市)政府規劃社區深度文化之旅,以展現社區特色及社造成果。97-101年共規劃612梯次活動、培育3,424人次導覽人員,參與深度之旅民眾計有29,686人次,將社區居民在空間、文史調查、人才培育等成果,傳達給其它社會人士或社區夥伴,並強化社區組織經營運作。
4. 輔導社區產業
輔導140處以上社區計畫進行社區圓夢工作推動,例如社區工藝品、風味餐、有機農業、有機農產加工品、農村生活DIY體驗活動等,透過美學包裝理念,融入具地方特色的創意靈感,提升商品價值與美感經驗協助發掘地方特色、產業文化、生態環境等資源,進而思考地方創新發展模式。另,100年度辦理社區文化產業提升實驗型計畫,針對三處輔導區域之深度文化觀光所需加強的產品、服務或景觀,輔導協助其進行改善,以提升最佳的生活與文化旅遊品質。
5. 社區營造獎補助業務
鼓勵經立(備)案之民間團體,就社區特色、現況與發展願景,透過社區影像紀錄、社區刊物、地方文史、社區工藝等方式,提供社區居民更多參與公共事務的管道,展現在地智慧,傳達在地文化。
97-101年計審議3,100案,總計補助2,118案,辦理活動3,942場次,參與人次達89萬人次,有利於社區推動文化深耕及凝聚共識。
6. 持續維運暨改版臺灣社區通網站
為提供全面、完整、迅速之社區營造資訊服務,本部於94年建置台灣社區通網站,並於98年及101年進行2次改版,網站整合部落格機制與社區成果展示雲端空間,供社區記錄社區營造成果,101年並建置行動通訊APP應用程式,供民眾即時獲取社區資訊;至101年12月10日止計有5,631個社區註冊;電子報訂閱人數達2萬9,601人;網頁瀏覽量至12月10日止達2千682萬9,974人次;英文網頁至12月10日止,網頁瀏覽人數累計有72萬8,514人次。

97-100年社區營造計畫重要成果展現:
1. 辦理縣市社區營造成果展活動
97至100年總計約有840處社區、10萬8,000人次以上參與,透過融合地方文化活動,展現行政社造化、社區文化深耕及社區創新實驗等執行過程與豐碩成果。
2. 98年辦理「社區文化地圖繪製及全國北中南東巡迴展」
進行100餘處社區文化地圖繪製計畫,並辦理全國性4場巡迴展,以呈現近年來各地社區在文化藝術領域所累積的能量,同時促進5,000餘人次的社區民眾、學校、藝術創作者或相關團體,共同規劃討論社區未來發展願景,進而成為地方發展的原動力。
3. 舉辦「好家‧在社區」
2009文建會社造系列展活動,推廣社區文化產業,提供各縣市社區間彼此之交流及觀摩學習機會,並於「2010文建會社區及地方文化館主題展暨整合行銷推廣計畫」,以傑出社造團隊、深度旅遊路線、文史影音紀錄、在地文化商品等四大主題,充分展現歷年來社造績優成效與豐沛成果。 
4. 辦理社區(含文化館)深度旅遊國際廣播行銷計畫,推廣社造成果及文化觀光
98年度首度規劃透過廣播方式以五種語言節目向國內外人士介紹社區及週邊文化景點、地方文化館、文化資產景點等區域文化觀光內涵。
5. 辦理「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 
98年度辦理2場次921震災10週年系列座談會及「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計有150人次參與,39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含9位國外學者及30外國內學者)與會。
6. 社區營造案例專輯出版計畫 
99年度出版《最小的無限大-文建會社區營造紀實1994~2010》,針對本部社造政策發展進行概述外,另收錄15個發展10年以上極具特色之社區案例,紀錄社區營造成果。100年度出版書名為「這一站,請按讚」,改以社區深度文化旅遊為主題,以較活潑、生動有趣及貼近社區生活之角度,介紹臺灣各地更多優質且具特色之社區。 
7. 推動社區營造亮點計畫 
文化部為鼓勵基層公所、社區組織推動跨界或跨行政合作,發展具永續性之文化產業或其他創新發展機制,創造優質之人文體驗、節慶活動、藝術傳承、環境學習等文化產業,以豐富文化環境,永續經營,於100年度推出社區營造亮點計畫,截至101年9月底共計輔導11處(社造文化小鎮5處、社區跨域合作6處),並辦理社區亮點俱樂部工作坊,討論家族分組運作及學習機制,以刺激社區與行政部門創新動能。

(六)未來努力方向
臺灣十多年來的社區營造政策推動,已逐步累積不少豐碩成果,讓社區找出文化與特色,進而以當地特有的風貌為基礎,營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社區。社區在地文化也在此歷程中,逐漸被重視,進而保存與創新。社區營造的腳步持續向前邁進,社區齊心建構文化軟實力,成為臺灣文化精神的重要展現。

未來將持續擴大多元議題討論、縮短城鄉差距,持續深化社區培力、強化社區營運知能、加強跨部會輔導資源合作機制,擴散社區營造亮點計畫執行成效,建立文化生活永續傳承模式,期讓社造傳承接力下去,營造在地永續發展。

臺灣社區營造的歷程及經驗,是草根民主重要的體現,也是華人社會重要的民主成果,未來將透過各種方式與大陸、新加坡、日本、東南亞及其他歐美國家交流與分享,擴大臺灣獨特的社區營造影響力。
資料來源:文化部
※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已於101年5月20日改為「文化部」,統一接手原行政院新聞局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管的廣電、電影與出版事務。於此,本網站相關資訊亦文建會改為「文化部」,網址亦改為sixstar.moc.gov.tw,請民眾多加利用。

交換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