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原鄉文化協進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許月梅  
聯絡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南榮路191巷6號  
聯絡電話: 0916114811  
傳真電話: 02-24979824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基隆市原鄉文化協進會 成立時間: 2001-10-27
負責人: 簡文象 聯絡電話: 0916114811
聯絡人: 許月梅 傳真: 02-24979824
組織人數: 40人 E-mail: m073@ms51.hinet.net
聯絡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南榮路191巷6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基隆市原鄉文化協進會
社區網址: http://www2.nhcsec.gov.tw/Station/main.aspx?StationID=41
所在位置: 基隆市 仁愛區
社區戶數: 45戶
社區人口數: 2142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20人
主要族群: 客家、閩南人、外省族群、新住民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社福醫療、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綜合類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工作重點
1. 傳播社教文化資訊。2.提供終身學習之資源。3.提供社教文化之諮詢服務。4.提供學習即生活的環境。5.推行文化建設及心理建設。6.培養禮樂風尚及藝術興趣。7.關懷社區及客家族群文史,推動產業再造。8.輔導家庭教育及親職教育。9.推廣法令知識,培養守法習慣。10.推展環保生態保育觀念、改善環境污染。11.推展正當休閒活動,促進身心靈健康。12.關懷弱勢族群,縮短城鄉教育差距。
發展困境
1.優秀志工不易尋求
社教站屬於公辦民營機構,行政事務與會議特別多,加上補助經費很少,需承辦的研習活動又多,而且每年還要接受評鑑考核,所以原鄉對於志工的要求也非常嚴謹,而一般志工都不願意有壓力,或需要太多的技能,所以原鄉要求有使命感兼成長心的志工,比較難找。
2.基隆人老少生活差異性大,參與成長學習動機缺乏
老年人喜歡旅遊、運動、唱卡拉OK,退休後大都在家裡幫忙帶孫子,只喜歡休閒性的活動,不喜歡參加知識性或技能性的學習課程;年輕人主力都放在台北生活圈,情願搭車到台北參加一些活動或消費,而不願意停留在基隆服務。就算是一些大專院校學生組成的社會服務隊,也都是情願到外地服務,而不是在基隆的弱勢團體。
3.基隆失業率高,志工容易流失
失業率引起許多家庭經濟問題,有些志工必須肩負生計,因此無多餘的時間或心情參與志工服務。何況像健保局、衛生局、婦幼中心、地方法院、戶政事務所等一些事業機構,對於志工都有提供遊覽、逢年過節獎金或值班費、還有發放制服等福利,唯有民間團體本身就是志工組織,沒有工作費,沒有營利,又哪有能力謀求志工的福利,又哪能留住需要微薄補貼家用的志工?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未來發展願景
1.推動基隆客家獨特的音樂文化藝術
在基隆成立客家殼子弦樂團,希望能漸漸發展,成為台灣最具有鄉土特色的藝術表演團體。
2.推動基隆獨特的水藍藍文化產業
運用基隆多漂流木、貝殼的環境背景,以及成衣業沒落後失業的人力資源,製作文化創意產業:水藍藍的基隆琴與愛琴袋
3.成立殼仔絃之家
利用原瑞芳客家文物館的空間,建立殼仔絃DIY工坊,提供基隆瑞芳兩地區在木工藝術的發展,以及野人谷、十分寮瀑布、五分山氣象台、九份等地的人文導覽。
工作目標
1.定期培訓殼子絃樂演奏人才及巡迴演出之推廣。
2.積極辦理各項藝術推廣課程,讓居民提升生活美學之素養。
3.積極推展多元化學習課程,主動關懷社區,讓居民建立終身學習的概念,
提升更有品味的家庭生活,並建立更有美學景觀的社區,提供社會一個充
滿幸福愉快的環境。
4.建立老人學堂,協助老人創造生命的第二春,以學習的快樂轉移逐漸老化
的擔憂,可減少社會與家庭的負擔。
5.辦理弱勢族群或家庭的親職教育,增進兩性及親子關係。
6.推廣濱海區生態及環保教育:加強環境生態之認識與維護。
7.建立數位學習中心,發揮網站與傳播功能,快速完整的推廣社教資訊與交流。
8.培育社教優秀人才:加強社教幹部及志工之研習與培訓,使之成為社會之重要人力資源。  
社區簡述: 原鄉文化協進會歷經「文馨」、「原鄉」、「中正社教站」三個階段,都是非營利的民間社團組織。雖然每一個階段都要擔負一些重要的使命或任務,但是「深愛生活之美」,卻是最大的經營特色。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一日,成立「工作坊」,十八個女人在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末,就會打扮得漂漂亮亮,找個餐廳喝喝下午茶,定個主題談天說地;或是做做瑜珈、跳跳舞、參加一些快快樂樂的活動或旅遊,當然也會做出許多別有特色的風味餐,例如「發行文馨季刊」、「社區風情畫出版」、「手工藝品製作」、「七夕舞台變裝秀」、「老歌歌唱擂台」、「新音樂、客家風活動」「基隆鐵路尋奇-聽鐵軌在唱歌」「龍崗步道-螢光夜語活動」等等,充滿了藝文生活的溫馨之美。
在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引起地方政要特別關愛的眼神,而文馨的姊妹,卻在凝聚的文化意識中自得其樂。
然而,社會是一個共同體,在目前社會經濟衰退、人心漸漸不安的時候,我們覺得應該化小愛為大愛,對社會做更進一步的奉獻,因此決定立案為「原鄉文化協進會」。希望以祖先開墾基隆那份同心協力、披荊斬棘的原鄉精神,為基隆創立新的文化產業、新的生活契機。再方面,對曾經進入基隆一同開墾的客家人,目前雖然成長到四萬多人,可是大部分卻成為隱形人的事實,我們也覺得很遺憾。所以,在原鄉文化中,我們也為了逐漸消逝的客家文化,盡一份提振的力量。
  從創立「文馨工作坊」到成立「原鄉文化協進會」,我們的活動不曾畫地自限;隨著時代、政治、經濟,我們不停的調整在地方服務的角度,不停的想為地方創造新的文化價值。因此在原鄉的前七年中,除了發行原鄉季刊,報導<藝文天地、社區文史、客家文化>,拍攝「鐵路旁的客家庄」、「阿拉寶灣原住民移居史」、「紅淡山的舊愛與新歡」、「搶灘」之外,我們更協助基隆市文化中心推出<夏子的酒讀書會>,<虹橋社區導覽培訓營><紅淡山守護天使培訓營>,並著作了「虹橋的前世今生」、「紅淡山文化產業導覽地圖」、「基隆市少數族群-客家田野調查」、等等。希望將原鄉市民共同的願景、夢想及人文歷史,編織出一個社會人文意識的教育題材,達到深耕社會具有生活文化素養的層面。
92年成立了「中正社教站」,「銀髮飛揚」、「婦女成長營」、「親子英語列車」、「全民上網」等成人教育、家庭教育、文化教育、藝術教育、大眾科技教育、鄉土語言教育、環保教育等終身學習活動的推廣,以展覽、講座、研習、表演的方式,感性而形象地向社區民眾「展示出一幅巨大的生存畫卷。
94年第一本「基隆民俗與文物調查計畫」,在原鄉的走訪中完成。95年以中正社教站為基隆市建立社區教育示範團隊,並創立了基隆第一屆社教博覽會-「鮮活社教、魚躍基隆」,同時,獲得教育部以及基隆市政府的社教有功團體與許月梅理事長的社教有功人員獎。95年至97年更獲得國立新竹社教館北區社教評鑑連續三年的「特優獎」。民國97年,「中正社教站」成了階段性的任務,以「紅淡山藥草文化地圖」、『基隆客家藥房』、「洞裡乾坤」、「創造台灣的水藍藍」等等的生活美學體驗,逐漸對應『原鄉』工作、家庭與行動的三大生活場景,構建起生活美學的未來,再為基隆舉辦了第二屆的社教博覽會-「優游海洋、美學基隆」,創造了基隆的水藍藍意象。
民國98年,在中正社教站成立「中正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創造祝福禮民俗活動、並成立「樂齡殼仔弦樂團」,輔導樂團考上基隆市第三屆街頭藝人。九月,通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計劃,成立「美學中心」,希望營造基隆市成為殼仔弦的故鄉。

原鄉經營特色
在基隆濱海的傳統民俗中,原鄉希望從祖先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中,找尋“承載著民眾生產和生活的願望,來塑造民眾的品格和素養“
由於台灣人習慣了感情凸顯的「紅色」,對於具有深思和沉靜的「藍」,一直都不是那麼能接受,因此,「原鄉」希望能從『中正的水藍藍』之後,不循常軌的跳脫出傳統印象,協助社區不再集體陷入總體營造的泥沼中,不論是文學、藝術還是文化產業,都可以顯現出一場風雨過後,天空微露淡藍的另一份生活美學。
原鄉最大的特色在於不斷的出奇推新,讓民眾學習從各個角落去發現幸福,從不同的角度遇見美好事物。目的是要讓民眾敞開心胸,視覺、聽覺、觸覺,在彼此交錯的學習與運作中,真實的撫摸到有希望的遠景,能為生活帶來更多新鮮而滿足的感受。  
社區剪影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8
  • 累計人數:798842
  • 發表文章:377
  • 相片數量:464
  • 回應數量:8
  • 網友按讚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