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正區華山社區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楮陳寶貴  
聯絡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齊東街68號3樓  
聯絡電話: (02)2391-4135  
傳真電話: (02)2321-7798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40
  • 累計人數:179746
  • 發表文章:68
  • 相片數量:1428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1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12月5日林錦棠老師蒞會指導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賞析
    2012/12/15 16:15 | 忠孝社區生活學苑
*

梁 祝小提琴協奏曲

            林錦棠撰述 1983.8.11

作  曲:陳 綱,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四年級

     何占豪,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四年級

完成時間:1958年底

首演者:俞麗拿,上海音樂學院,弦樂研究所

 

樂曲背景:

  作者改編自江南一帶的越劇電影主題曲,以中國傳統愛情故事梁祝為主題,用管弦樂器以奏鳴曲式來表達全曲分為三大段,為(1)草橋結拜(2)英台抗婚(3)墳前化蝶

  又可分為()認識()同窗()分手()抗婚()樓台會()撞碑化蝶()尾聲共七小段

 

音樂評論:

  曲中以管弦樂為主,加上中國打擊樂器,並以中國傳統戲劇表現方式演奏如京戲中的「緊打慢唱」達到戲劇性的繃緊氣氛。在第()段中代表祝英台的小提琴和代表頑強父親的低音管及樂團的對話,當小提琴以悲憤無奈散板拍子演奏時,樂團相對的是堅決又頑強拍子,尤其是梆子的節奏更加深這對比的效果。

  模仿中國樂器的表現手法:第二段的小快板,八度音跳躍是模擬古箏,也模仿琵琶的「掃」及大提琴的撥弦。而來自二胡裏的「滑音」較特殊,是擬人化的「哭腔」表達手法,小提琴的旋律像是用唱出來的。

  梁祝的故事,早己傳遍全中國,而且從兒童到老人都能朗朗上口它表達的是傳統風格,像一首詩一篇抒情文一幅水墨畫,有中國千百年來的愁樂曲的旋律簡單明瞭,很動人,也很有表情,「梁祝」可說是成功的中國化管弦樂曲。

但也有音樂評論家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此曲乏內容感情,經不起回味推敲,樂曲部份也欠缺交響樂的「重音樂」特色,創作素材簡單貧乏,全曲都在相似的旋律中反覆。直到近年來,歐美文化界對東方文化感到興趣,才慢慢瞭解它。

此曲一出現就在全球華人地區引起了相當大的回響,歷久不衷,演出的版本有幾十種之多,有中國版、日本版、美國版、德國版。也有人改編為木琴、口琴、二胡、琵琶協奏曲。但以小提琴協奏曲最為傳神。

 

以下我們開始欣賞:

 

()認識:

  悠揚的主題,反覆三次,是本曲最扣人心弦的旋律之一,由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女扮男妝前往杭州求學,在途中巧遇梁山伯,二人一見如故,並互結金蘭

 

()同窗:

  快樂的小快板;描述一起讀書快樂的情景

 

()分手:

  深情而陰霾的主題;戲曲式的頃訴表達手法“大笨牛”梁山伯對款款深情的祝英台,竟然不知其為女兒身,對多次的暗示,更一無所覺,也不知深愛著他的祝英台即將被召回家給馬文才,只知十八相送,送到府

 

()抗婚:

  不吉祥的大鑼聲及低音管,開始了這父女的對抗;倔強的英台和頑固的父親,互不相讓,爭吵非常激烈,雖任憑祝英台竭力反抗嘶喊,均不敵父親的威迫,此時代表著兩個不同角色的高低音旋律在對抗著,但祝英台是無奈極了

 

()樓台會:

  梁山伯回家後,師母告訴他,祝英台為女兒身,且深愛著他梁山伯於是飛奔到祝英台家,私約在樓台相會,但一切以經來不及了,英台苦等山伯未來,此時已被迫下給馬文才

  這段旋律為幽怨;英台山伯一唱一和,您說:兩人再見面時,是山伯還是英台先開口呢?

 

()撞碑化蝶:

  這段是悲而絕望的敘述;二人見面後還是要分開,梁山伯在回到家後,因悲哀過度而病倒,不久之後就病逝了,英台聽到這個惡耗傷心欲絕,多情的英台對山伯的死無法釋懷,有一天就到梁山伯的墓地祭拜,最後以身投墳撞碑而死

  這裏石以聽到英台自嘆命薄到心意決定殉情,一聲長嘆及撞碑的鑼鈸聲之後,墳墓裂開飛出二隻蝴蝶,在人間他們不肶結為夫妻,這時真的永遠在一起了

 

()尾聲:

  這一段旋律如同第一段,是主題再現,但速度稍緩,極為淒涼

  小提琴的主題反覆二次,最後以樂團合奏中結束,兩人慢慢升天而去,天上人間,甚至祝英台還遠在天邊揮手和大家說再見呢!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