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名間鄉濁水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7
  • 累計人數:118814
  • 發表文章:15
  • 相片數量:212
  • 回應數量:4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盧錫謀  
聯絡地址: 南投縣名間鄉濁水村福興巷14號  
聯絡電話: 0936415579  
傳真電話: 049-2737900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濁水溪畔救災傳奇-水上救生分隊歷史簡介
    2009/08/28 14:06 | 水上救生隊

名間水上救生分隊最早成立於日據時代(正確時間已無可考),只知名為【水鬼隊】,每逢豪雨來臨山區洪水爆發,溪中掀起滾滾巨浪時,夾帶者一些由山上漂流下來的木頭,多少年來有難以數計的村民為生活,在風雨中撿拾遭洪水沖刷斷裂的漂流木,險象環生;有人因失足而被巨浪吞沒,家庭頓時失去依靠,讓人惋惜不忍;因此居住於濁水溪岸的熱心人士就約集三、五個善泳、且見義勇為的青年,組成一個團隊,每逢雨季來臨時,不畏大浪的衝擊、木材的撞擊,利用一根竹子做的工具【竹馬】躍入驚濤駭浪急流水之中,展開救生的工作,不求回饋、不求揚明,一心只想救出災民的善行舉動,是村民精神的依靠,因此村民欲為【水鬼隊】。

圖片

竹子做的工具【竹馬】又稱浮筒

提起名間鄉【水鬼隊】這三個字,莫不讓人豎起大拇指讚賞一番,英勇事蹟與名聲,就像濁水溪的洪流般的源流廣傳,政府機關也藉重人才協助救災,曾於日治時代昭和年間至彰化、台中、苗栗、南投、雲林中部五縣市等地協助救出被水困住於溪中的民眾;耆老談起早期最轟動的幾件救人事蹟莫過於民國三十七年間台中縣烏日鄉發生連續豪雨水患成災,喀哩村民有一百多人被大水圍困,救生員以架設索道牽引「流籃」方式,將受困民眾全部救出。

民國42年大甲救災留影照片 021
民國42年大甲鎮大安溪潰堤救災人員與相關單位留下紀錄(陳志賢提供)

民國四十二年由於大安溪連日豪雨堤防潰堤:台中縣大甲鎮有四十多人被洪水圍困,救生員在洶湧洪水中將受困者,利用一隻大竹子一個揹負一個游過洪水搶救脫險。四十八年,協助台灣西部發生災情慘重的八七水災、、、等等偉大事蹟。

56年創隊人吳燦吉
創隊人吳燦吉 先生(吳欽緯提供)

當時的南投縣政府及警政單位,有鑑於每年的颱風季節,都必需借重人才救災;因此於民國五十六年,經創隊人吳燦吉先生多次奔走與協商,才將水鬼隊正式納入南投縣警務處直屬名間水上搶救隊→名間水上救災隊→經過三次更名,民國八十七整編為消防署正式命名為「南投縣義消總隊第一大隊第一中隊名間水上救生分隊」迄今,亦是全省唯一的水上救生隊,屬於消防體制內的團體;晃眼間已經成立40年的歲月,現在有心並積極參與製作浮筒及救災的成員,都已是遲暮之年,他們很擔心傳統的文化如何永續傳承下去 ?

DSCF0051
晃眼間已經成立40多年的歲月(陳勇旋提供)

記得桃芝颱風來臨,七點多由南投縣政府消防局通知協助救災,當時名竹大橋水位已過危險線,禁止通行必須往集集方向,繞道才能抵達木屐寮,因為土石流的衝擊撞毀了堤防,看見整個木屐寮村莊已經被巨石、樹枝、果樹、雜物吞沒而慘不忍睹,簡直是人間地獄,聽見居民呼天搶地呼叫著,讓我先出去、、、先救我的孩子,他已經沒有呼吸了、、、淒厲的掙扎聲、、、讓人為之鼻酸,眼看著連救生器材氣墊船、水上摩托車、拋繩槍都無用武之地,還是在名間水上救生分隊的古老方法利用【竹馬】才能靠近,經過團隊的努力,救出20多位災民,雖然有一位小孩不幸罹難,但已是不幸中大幸;當隊員收隊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也因為長時間泡在水裡都產生脫水現象,讓家屬的我既心疼又欣慰;他們又完成一項善舉。

900903名間水上救生[桃芝颱風大]
土石流將木屐寮村莊吞沒水位高低不一,名間水上救生分隊利用古老工具【竹馬】才能靠近

根據媒體報導八掌溪事件,當消防人員抵達事件現場時,因見水流湍急,無法以救生圈救援,且所攜帶之拋繩槍無法發揮作用,所以一直枯坐在現場等待直昇機前來救援,電視上不斷的重播四位工人無助的站在水中等待救援,最後因體力不支而被無情的溪水沖走!!嘉義縣政府當時,如果知道南投縣政府消防局,成立名間水上救生分隊,借助長才,說不定就不會造成遺憾,其實當時這群熱心的成員,已在消防隊等待長官發佈命令即可行動。

照片 080

名間水上救生分隊,位於南投縣名間鄉濁水村,全隊成員三十八名,幾乎是水鬼隊的後代傳承父志,因地理環境因素,許多隊員從小就在溪邊戲水,且參與撿拾因山洪爆發的漂流木,因此對洶湧的浪濤、水性,有所認識與了解;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利用古老的救災工具【浮筒】是獨家的救生器材,俗稱【竹馬】,他雖已有相當年代,但其浮力極佳,危險性低,它是文化的傳承,更是老祖宗的智慧、藝術的結晶,是值得推廣及保存的文化資產。

照片 009
磨去表皮上的竹絲後,塗上柏油綁上藤製把手,再套上浮筒繩則大功告成

首先必須從深山尋找口徑約十二至十五公分的大麻竹,長度約一百六十公分,取回後先去青後浸泡在水池中,不能受日光照射約四個月後取出,然後塞進堆肥或豬糞中發酵四個月,至竹子的水分全部消失為止,使其重量減至最低,方可取出。再經過數星期的陰乾,磨去表皮上的竹絲,使表面光滑後塗上柏油,綁上藤製把手,再套上浮筒繩則大功告成。因其品質輕、耐磨、耐撞,而且竹子中間有節,萬一碰上暗礁、巨石,稍有破裂,浮力也不致全失,危險性較低,是現在市面上的塑膠、橡皮材質所無法替代的,唯一的缺點是竹子的壽命有限,材料不易尋找,製作過程麻煩且成本高。

077

<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