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延平鄉鸞山社區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邱光明 王祖祥  
聯絡地址: 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12鄰榕山路63號  
聯絡電話: 089-568042  
傳真電話: 089-568042  
社區小故事
明治18年日本步槍見證布農族頑強抗日
    2013/07/16 21:31 | 布農族歷史回顧

2535825708_b6cb9e2a1c

明治18年日本步槍見證布農族頑強抗日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一日電)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余加進,家中收藏一把明治十八年的日本步槍,這把步槍是出草時的戰利品,不僅被視為布農族之光,更是布農族頑強抗日的事證。
 
         日本政府統治台灣時期,台灣的歷史地圖獨缺中央山脈內本麓、向陽山、嘉明湖、三叉山這一塊,主要是因為這些山區是布農族盤據,日本政府根本無法進入。後來,日本政府不得已只好在南橫公路架設兩支大砲,逼迫布農族就範,這兩支大砲現還留在霧鹿國小。布農族成為最後歸順日本的族群,日本人將最強悍的一支布農族,遷居到海岸山脈的鸞山部落,利用卑南溪將生性怕水的布農族隔絕。
 
        布農族人對抗日本政府,除了日本軍隊留下的兩支大砲外見證外,還有余家三代收藏的一把日本步槍。

  海端鄉文史工作者達亥表示,這把槍是明治十八年余加進的祖先出草時的戰利品。當時余家人決定「出草」突擊日本警察,「出草」時要先「做夢」,如果「巫師」的夢和要出草的人做的夢一樣,就是好徵兆,表示可以出草。做完夢之後要折芒草「夢占」,有一個巫師家的女孩子,折芒草,說「出草」會很順利。

  於是余家四兄弟,拉尼虎、將、達虎、卡法司就前往天池附近「出草」,順利的殺了二個日本警察,拿走二把日本警察的槍,其中一把由余家留存,傳了三代,第一代是余加進的阿公卡法司,第二代是父親拉尼虎,第三代傳給卡法司 (余加進);另一把則被政府拿走了。

  目前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正舉辦「布農族南洋軍伕回憶錄」展,余加進特別展示這把步槍,見證了布農族頑強抵抗日本政府的事蹟。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布農聚落早期以氏族為主
    2013/07/12 09:32 | 布農族歷史回顧

763px-Bunun_by_Torii_1900_n7474

布農聚落早期以氏族為主

   布農族的聚落最早是以氏族為主,同一個氏族都住在同一個地方,所以是一個大家族的聚落,而不管是異族或是同族,只要不是同氏族的人來侵犯就會互相討伐,是以氏族為單位,最後再漸漸擴大到社群,布農族分巒社群、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郡社群、蘭社群,而蘭社群最早與鄒族同化而消失,早期各社群也會因為領域而引發戰爭,造成布農族打布農族的場面。

  早期布農族有排他性的觀念,認為除了布農族以外的都不是人,只有稱bunun的才是人,而布農族會因獵場的關係到處移居,而將勢力往外擴張,因活動範圍位屬於中央山脈,與鄰近的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鄒族、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漢族以及平埔族有發生過戰爭。

  南投縣仁愛鄉武界村的布農族早期常與泰雅族戰爭,日據時期較有名的記載是姐妹原事件。

  而最常與鄒族戰爭,戰爭最為激烈,因獵場重疊,及鄒族發源地玉山,信義'>南投縣信義鄉境內的東埔、久美一帶曾是鄒族人活躍的區域,而現今都為布農族居多,現今久美還有一部份的鄒族,東埔語意為鄒族斧頭的意思,據說鄒族人是在那裡製作斧頭才稱那地方為東埔,高雄縣三民鄉境內也曾是南鄒人的區域,而現今是以布農族為居多,南鄒人暫少部份,多與布農族混居而同化。

  魯凱族也有受布農族影響,有部份魯凱族部落與布農族混居,還有一些魯凱族耆老會講布農語,高雄、台東一帶的布農族服裝也受外族影響,而發展成自己獨特的服飾。排灣族也曾與布農族戰爭,排灣族部份耆老現今還保有不與布農族通婚的關念。

  卑南族與布農族戰爭也很頻繁,台東縣延平鄉曾是卑南族的區域,現今為布農族居多,據說卑南族的盾牌舞是為了嚇阻布農族,兩族最後決議山地為布農族的,平地為卑南族從此不再侵犯。

  而布農族也有與阿美族戰爭,布農族Ismahasan氏族曾與阿美族作戰中砍下對方頭目的首級,因此得名,因阿美族頭目頭戴紅帽,Ismahasan氏族為了紀念祖先的英勇事蹟,而頭上都綁紅巾做為該氏族的標誌,別人一看到就可知道這個氏族,且布農族裡只有Ismahasan氏族才能綁紅巾。

  布農族也有與漢族戰爭,在南投縣集集一帶曾以一顆大石頭為布農族與漢族的界線,南投縣信義鄉民和村被當地布農族稱為六顆頭,以前在那個地方有一個布農族人曾一次砍下對方六個人的人頭,因此那地方被稱為六顆頭。

  在日據時期布農族是全台灣原住民族群中抗日事件最多的一族,也是最後歸順日本的族群,布農族抗日事件雖多起但規模不大,多為零星反抗,以游擊的方式對抗日本人,卻讓日本人很頭痛,因布農族在高山活動力強,且熟知高山地型,曾從台東遠征到南投攻擊日本警察再逃回台東,在由南投布農族到別地攻擊日本警察等聲東擊西的戰術抗日,所以日本人才把布農族分散且以大炮逼迫布農族遷下山集中管理,其中以拉荷阿雷和拉馬達星星這兩位抗日英雄最為有名,拉馬達星星被日人稱為布農族的北條早雲,巧妙的突擊日本警察且為此事開通了南橫道路。

  而布農族以驍勇善戰聞名,是保留獵首風俗最久的一族,在民國三十幾年才停止出草的習俗,布農族其實是很崇尚自由的,只要自己的權益、生活被干擾就會想辦法解決,不惜以爭戰的方式才能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每個族群都會因外來文化的侵襲而受影響,與他族融合在食衣住行也會受影響,而在現今社會布農族多信奉基督教、天主教,且沒有出草習俗,就與一般人一樣,需要的是理信的思考、觀念,不再是以戰爭來解決,大部份布農族都是比較樂天、幽默的性格,如有機會可以去布農族的聚落走走,親自去造訪就能更深的了解布農族!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5
  • 累計人數:114857
  • 發表文章:19
  • 相片數量:656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1
社區快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