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延平鄉鸞山社區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邱光明 王祖祥  
聯絡地址: 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12鄰榕山路63號  
聯絡電話: 089-568042  
傳真電話: 089-568042  
社區小故事
部落獵人搖身變達人
    2013/07/16 21:14 | 穿山甲生態保育

 

部落獵人搖身變穿山甲保育達人

  一個專業的穿山甲保育達人,非經過專業的訓練絕無法達成。以穿山甲狡兔三窟的習性,保育達人必須熟悉牠野地生活領堿,深夜潛入森林裡摸黑深入追蹤。首當先決達人應具備強健體魄在夜行中保持清醒,同時具備鸞山山脈地形的熟悉度,免得在森林中迷失方向。除此之外,還要技術性搭配天線與紅外線設備的,在追蹤穿山甲軌跡上進行深入分析。

         非常感謝屏東科技大學斐家騏教授率領研究生在地指導,與鸞山理事長邱光明的牽手推動「穿山甲生態保育」,使得部落獵人阿勇搖身一變,變成了本世紀最前線的穿山甲保育達人。

影片來源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h5rwSlzhw&feature=player_detailpage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守護穿山甲最後防線
    2013/07/11 12:53 | 穿山甲生態保育

鸞山-守護穿山甲最後防線

2011-09-05記者林惠珠/報導

  台東鸞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光明(見圖),只為了這溫馴的小動物「穿山甲」,一頭栽入穿山甲的世界裏,並為了守護牠們,不惜與傳統背道而馳,與部落獵人、耆老長期溝通,最後在他實地保護努力下,終於融化族人的心結,其中一名獵人余滿榮,成為第一線守護「穿山甲」的成員。

  

  邱光明表示,穿山甲與布農族息息相關,也是數量最多的地方,走路都會不小心踩到穿山甲。他說,穿山甲會「敲門」跟族人一起睡覺,他說聽起來很方謬,只是證實穿山甲與布農族的一段不解之緣,與關係的密切;他還說,「狡兔有三窟」,穿山甲有五、六窟,很奇特的動物。   

  邱理事長說,一般的穿山甲都是深藏在深山,只有鸞山這個地方與部落如此接近,「穿山甲」和布農族人的習性類似,都相當愛好和平,個性非常溫馴。不過,受到人為捕捉和森林環境壓迫,數量是愈來愈少,為了讓穿山甲能夠安心的在這裡棲息,邱光明決定為穿山甲請命。

  布農族是狩獵的民族,如果要他們不獵捕,是違反傳統教義,所以,要族人不獵捕穿山甲,全起反抗,而且穿山甲的血,傳統族人取得去寒聖品,尾部是取得膠質與蛋白質最重要的營養,所以當邱光明毅然要求長老與獵人的認同,比登天還難。將近半年的時間,族人被他的傻勁感動,成立穿山甲保護區,同時,反對最強烈的獵人余滿榮,最後成為最認真守候這些小動物第一線。

  邱理事長希望能成立生態館,將穿山甲「請下來」,來個破冰之旅,與遊客面對面相識,當然前提是先進行生態教學,避免讓嬌羞的穿山甲受怕,因為它只要受驚嚇,會不吃不喝,所以事前教學很重要。此外,一般人只看到穿山甲挖洞穴,不知他會爬樹、游泳,這些紀錄片,全台只有鸞山社區協會有這些難得一見的畫面。

  目前,邱理事長正尋覓一塊地,要求縣政府與延平鄉公所規劃成立生態館,利用視訊、教學、影片、模型,由解說員解說,而這項規劃獲得屏東科技大學裴家騏教授、研究生林敬勛的支持,將全力完成這項規劃,讓穿山甲有個安全的窩。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鸞山部落穿山甲現形記
    2013/07/11 12:54 | 穿山甲生態保育

鸞山社區穿山甲活動現形

  台東縣的鸞山社區在前幾年因為社區與轄區派出所發現保育類野生動物穿山甲常常在道路上被居民撿到,從而引發了居民的高度興趣,進而想瞭解為何被列為保育類的野生動物會在鸞山社區有那麼多的數量,因此由台東林區管理處、台東縣政府、屏東科技大學與鸞山社區合作,進行穿山甲追蹤研究。


  

台東林區管理處去(98)年與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合作,培訓鸞山社區有興趣之居民,進行穿山甲無線電追蹤的研究,3名培訓人員及10餘位志工在培訓期間,配合研究人員的需求,在各時間與各地點進行穿山甲無線電追蹤,作業的時間經常一天超過12小時。通常,白天的時候還要披荊斬棘至林中深處找尋穿山甲的洞穴,半夜還要不眠不休的隨著穿山甲四處移動,作業困難度相當高。


  去年共有6隻穿山甲進行追蹤動作,皆為雌性,追蹤最短時間為12天,目前仍有2隻持續追蹤中。整個研究調查中發現每隻的雌性穿山甲活動範圍約在13~30公頃之間,且個體之間活動範圍可高度重疊,這種雌性穿山甲可共存的現象是首次發現的行為。


  
穿山甲的外出活動距離約達100~300公尺,在56月份時每日出洞的時間非常接近,皆在日落後不久(18:45~19:30)即出外活動,但從7月份開始,出洞的時間與在洞穴外的時間開始出現不規則的情形,最晚出洞外活動的紀錄可遲至凌晨03:30,所以追蹤時必須整夜等待,以確定穿山甲有無出洞,而這也是研究中最考驗耐心的部分。參與培訓的鸞山社區居民阿勇表示,過去對穿山甲沒有認識,以為是緩慢行動的動物,現在透過培訓與調查才瞭解牠的可愛,尤其在他曾經挖了4個小時才將穿山甲從洞穴中請出來安裝無線電發報器,因為他一邊挖,穿山甲也一邊往下挖,就像是一場挖洞競賽。
  
屏東科技大學裴家騏教授表示,鸞山地區是全球少見穿山甲與人類共存生活的安全環境,而穿山甲在此地擁有高密度且穩定的族群,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台東林管處亦表示,未來除持續進行學術研究外,亦會對鸞山社區提供解說訓練與人才培育,讓穿山甲能成為社區發展的基石,亦讓居民從保育穿山甲的保育行動上獲得社區整體發展與經濟收益。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114843
  • 發表文章:19
  • 相片數量:656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1
社區快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