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觀光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
  • 累計人數:35182
  • 發表文章:26
  • 相片數量:35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陳星杰  
聯絡地址: 台東縣成功鎮中山路七號  
聯絡電話: 089851466  
傳真電話:  
社區小故事回應
生生不息的產婆 蘇明娥 女士
2013/02/28 13:03 | 社區人物故事
*
生生不息的產婆 蘇明娥 女士 攝影:謝國忠 . 撰文:陳星杰
產婆

蘇明娥女士接受訪問時侃侃而談的照片。

http://tw.myblog.yahoo.com/jyeloveshiuan/photo?pid=3432

女士現年:83歲,生於西元1926年(大正十五年、民國十五年),出生於高雄州東港郡 (現屏東.東港)

> 出生書香世家的 蘇明娥 女士,清政府時爺爺總理鳳山縣學務。高雄州立高等女校畢業後,與好友阿霞,參加台北帝國大學在高雄州舉辦的產婆入學考試,,在競爭激烈(402)的考試中一起錄取,進入台北帝國大學產婆科第九期就讀(4年制)。

  產婆

讀台北帝大產婆科時穿著制服的 蘇明娥女士照片

http://tw.myblog.yahoo.com/jyeloveshiuan/photo?pid=3428


蘇明娥女士說:讀台北帝大那段日子真的很辛苦,除了上護理課,還要幫教授做助理工作。阿霞敖不過來邀我ㄧ起退學,我說:如果我們這樣回去豈不是讓家鄉的人笑話嗎? 於是再忍耐的讀下去。

那時候正值跟美軍空襲,受傷發燒的病人很多,醫學院內 洪 教授迫切的在研發能讓病人退燒的冰枕器具。由於物資缺乏, 洪 教授使用女人生產後留下來的胞衣,婦女分娩後的胎盤,亦即所謂的人胞、紫河車,清洗處理完後再放入冰塊做為冰枕使用。

這段研發期間我和阿霞每天清洗胞衣,若是從外縣送來,又放了一段時間,便會有惡臭,讓我們痛恨難耐而萌生退意。最後研發成功,洪 教授也交了博士論文,另外他還完成保險套等產品。

空襲時食物缺乏,只發放一碗飯,壓成四方塊狀,飯糰中間在放上一顆紅紅的又酸又鹹的梅子,但大家都體恤時艱不會嫌棄(國旗便當),也沒看到有人因為戰爭而餓死。
讀書期間要到外地實習前,因有一段時間不能回家,學校特別讓學生放假回家省親。才回到屏東沒多久傳來訊息,因台大醫學院附屬醫院被炸毀,學校要我趕到在桃園大溪臨時成立的醫院報到,學校已經把學生們在宿舍裡的東西都已搬到大溪。

蘇明娥女士說:由於必須獨自前去,到八堵時雖有車票,但要乘坐的巴士已擠滿了人潮上不了車,剛好有經營用竹竿推輕便車的車伕邀我搭乘(輕便車它的構造簡單,車身大約長160公分,寬120公分,木板下有四個鐵輪,一支木製煞車棒,車子放置在鐵軌上,用竹竿或人力推),因為必須趕赴大溪也就和旅客們一起乘坐。

我手裡抱著家鄉出來時,一位日本媽媽託付,要帶給在帝大同學的一籃寶貴鹹鴨蛋,鹹鴨蛋用桶子裝,我深怕壓壞摔破。反而不用心照料自己的行李,以前的樣子真是傻的很可愛。

途中突然遭到美軍B29轟炸機的機槍不斷掃射,我和一位不相識的男孩在空曠的平原上逃命,幾次我慢下來,都是被他拖著向前奔跑……….。我只聽到耳邊休……休……的子彈聲。事後躲在樹林裡的人告訴我們說:當時認為我們恐怕凶多吉少

奔跑時我感覺,好像有隻大手,在我身邊揮上揮下,替我們撥開子彈。似乎神明在暗中幫助,一定要存活下來,將來要好好的為這塊大地迎接新生命。同學母親託交給同學的鹹鴨蛋,交到同學手中已全是破鴨蛋。

1945年民國34年日本戰敗兵荒馬亂,無法確定正式派兵接收時間,已讀三年半眼看就要畢業的蘇女士,苦於沒有畢業證書,將來無法執業,於是向老師求助,經老師向當時接收的國民政府內政單位洽詢後,同意發給畢業證書。
產婆

蘇明娥女士 台北帝國大學產婆科的畢業證書。

http://tw.myblog.yahoo.com/jyeloveshiuan/photo?pid=3433


由於學校鋼印及印有菊花框紋的畢業證書已銷毀,只好由院長 河石九二夫醫學博士(外科:對台灣甲狀腺疾病的研究及臨床診斷有很重要貢獻),親自以毛筆寫下一張,昭和二十年(大正十五年)的畢業證書(現還保存),蓋上台北帝國大學第二外科河石九二夫教授印鑑交給她,完成求學過程,日本老師告訴她,這張證書可在東南亞地區使用。

畢業 後的蘇 女士回到屏東後,經媒妁之言與屏東、萬丹的 謝大和 先生結婚,婚後育有4位子女、2男2女。因家鄉已有許多人從事接生工作,聽往來東海岸做生意的友人說:東海岸的成功鎮是一個很好賺錢的地方。於是高興的在民國43年搬家到成功鎮開業,從事產婆工作。開業後才知道工作經常要爬山涉水,點煤油燈摸黑到深山為孕婦接生… …最遠步行3小時到新港溪瀑布,接生完再步行回成功鎮已是黃昏… …。她說幸好當時年輕不覺辛苦,只要那裡有孕婦須要她服務,就義不容辭盡力完成工作,服務範圍南北50幾公里,由成功鎮的小馬到長濱鄉的三間屋,較遠地區產婦家會請人騎機車來載。後來因政府不認定她的學歷資格,要求產婆必須有助產士執政,只好在民國47年又到屏東縣衛生院,參加開業助產士訓練班第三期,取得助產士執照。

 產婆

蘇明娥女士 參加屏東縣衛生院 助產士訓練後取得助產士執照。

http://tw.myblog.yahoo.com/jyeloveshiuan/photo?pid=3434


執業至今一晃眼已五十餘年,接生成功鎮兩千多位嬰兒,現今成功鎮許多人都是經由 蘇 女士的雙手拉拔出來。在過去民智未開的年代,也有許多讓她感到惋息的憾事,許多天生缺陷的小孩無法得到完善的照顧而離開!還好也有幸運的新生兒,經由她的經驗與智慧,避免在成長後產生肢障的情形。

女士雖然已年邁行動不便,但由客廳廚櫃中助產士工具,臍部護理包、消毒液、護墊、剪刀、縫線… …仍然擺放準備齊全,似乎在等待著,隨時為上門的孕婦服務。

日治時期,為了改善台灣孕婦生產之衛生安全,日本政府於1907(光緒33)在台灣培訓第一批產婆, 蘇 女士就是其中一位,產婆在當時具有穩固的社會地位及不錯的收入,台灣人稱為「先生媽」,但自1990年後,婦科取代傳統產婆及助產士,這日治時代令人羨慕的「產婆」職業,也逐漸在歷史中消失;在採訪過程裡,讓我看到一個曾為台灣做出重大貢獻,如今快要成為歷史即將遺失,女性傳統專門技術職業者的世界,認為有深入研究記錄之必要,然而現今台灣除了主流醫學外,對於傳統失落的「先生媽」事跡的研究似乎還沒開始。

 

回應內容
回應時間
找不到符合查詢條件的資料
回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