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花蓮縣花蓮市民生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 經營社區22餘載,真實故事也是紀錄片
    微電影感動上映:點擊右上大張照片圖或者 Google搜尋咱ㄟ「民生社區」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
  • 累計人數:129993
  • 發表文章:105
  • 相片數量:0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黃碧雲  
聯絡地址: 三民街7號  
聯絡電話: (03)8328647  
傳真電話: 請事先聯絡後傳真  
社區小故事
【友站連結】
    2020/07/16 14:57 | 【舊檔案專區】

【官網】台灣社區通個社區網站-花蓮縣花蓮市民生社區

http://sixstar.cca.gov.tw/blog/u220002555

【分站】花蓮市民生社區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e1509/

--

台灣社區通首頁          

 http://sixstar.cca.gov.tw/index.php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http://www.cca.gov.tw/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       

http://www.hlepb.gov.tw/


花蓮縣文化局 

http://www.hccc.gov.tw/main/index.jsp


全國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http://cchn.cca.gov.tw/


花蓮林區管理處

http://hualien.forest.gov.tw/


行政院衛生署立花蓮醫院         

http://www.hwln.doh.gov.tw/


松園別館         
http://pinegarden9.myweb.hinet.net/pine.html




《新好父母》親子溝通四大心態 [慕凡]
    2020/07/16 14:53 | 【舊檔案專區】

 

 

《新好父母》親子溝通四大心態

 

慕凡

父母要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必須先具備下列四種心態:

一、接納他:因為你愛他,所以他可愛。

父母要打從心裡喜歡自己的孩子,接納他現在的一切情況,例如外表打扮、個性脾氣或興趣嗜好等。知性可同居,心存愛意就不會嫌棄,自然就會說出關懷、貼心的話語,溝通才能順暢進行。有的父母會隨口責罵孩子:「看你這個牛脾氣,我就要生氣。」這樣挑剔性的批評是會惹他不高興,因而破壞了溝通氣氛。

二、尊重他:給他選擇,他才願意負責。

在溝通過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容許他表達真正的想法或意見,遇到彼此有不同見解時,可先討論後再歸納出幾個方案,提供給他自由選擇的機會,他才會心甘情願的負責,千萬不可用命令或強迫方式要他屈從。例如他要選擇先玩電腦再做功課,或先看電視再洗澡等事情。由他自己選定的事,他才樂意去好好完成。

三、詢問他:你的好意,先要他的同意。

凡是做一件事,有興趣就有動力才會努力,沒興趣就有壓力就會逃避。父母最常犯的毛病,就是用「我都是為你好」當藉口,擅自替孩子做決定,結果你的好意卻惹起孩子生氣。例如要不要去上才藝班或補習班,一定要先徵求他的同意,否則你白花了學費,他又不情願好好上課。更會造成日後溝通的阻礙。

四、支持他:稱讚鼓勵,必可達成目的。

親子雙方透過充分討論,達到從善如流,或各退一步所做的決定後,父母就要全力支持孩子的選擇。真誠的給予肯定、鼓勵,並設法協助他達成目標。千萬不可用嘲諷、不看好的心態對待。例如孩子國中畢業後,要選擇讀高中或職校,上大學要選文組或理組的科系等。行行出狀元,有你的鼓勵,孩子一定會努力,必定會成功。

父母基本心態準備好,親子溝通愉快沒煩惱。

 

--

 

原文引用自 家長學苑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照顧別人也照顧自己
    2020/07/16 14:53 | 【舊檔案專區】

 

照顧別人也照顧自己

一、義隱含著關係裡的照顧與陪伴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完整的人生包括照顧自己,也呵護陪伴他人,這樣的過程建構了人生生存的意義。

        人活著都是想要去照顧自己所愛的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關係起點常常是出於「愛」,卻常常在關係演進的過程中發生很多的傷害與磨差,造成許多家庭或人際的問題,例如發生在許多家庭裡的劇本:很多父母不斷為子女付出,盡自己所能地去供應子女的生活所需。然而,很多的父母都會覺得「父母難為」,因為大部分子女並不會如自己所預期的那樣欣然接受父母的「苦心付出」,達到自己期待的反應,反而可能會作出很多父母完全無法理解的「反抗或傷害自己的行為」!因此,只要一群為人父母者聚在一起,就很容易吐出辛苦的「父母經」苦水。

        在情人或婚姻伴侶之間,也永遠有說不清楚的一筆帳要算,常常在做婚姻諮商時,會聽到夫妻的兩方都說出自己在這個婚姻中所忍受的「極大的痛苦或羞辱」,覺得自己為這段婚姻作了「極大的犧牲」,或是「忍人所不能忍」之處,其實從雙方的邏輯來聽,都是各有各的道理。

二、關係中的界線使「愛」與「自我」得以完整

        許多人在照顧別人時,因為是出於「愛」的起點,特別是家人或是親密關係的對象,因而「完全地付出」,忘了尊重自己的需求與極限,特別是在華人家庭中,因為我們的文化經典不斷歌頌許多「愛」、「孝道」的精神在於「犧牲」兩字,因此家人關係特別緊密,心理界線特別模糊。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受的是西方個人主義的教育,而且在心裡發展階段,青少年或成人都必須經歷與家庭或父母心理上的「分離個體化」階段,方才可謂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有自己的心理獨立性與自我決定的尊嚴,然而這些過程需要有來自父母或家人的理解或支持,方能完成,才能真正在心理上轉化成「成人」,若不經過心理成長的歷程,內心就會一直停留在發展中的某些階段,甚至很多成人卻處在「成人兒童」的階段,在內心與行為模式上並未真正具備成人該有的心理成熟度與問題解決能力。

三、「理解所愛」才能產生滋潤性的關係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14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