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9
  • 累計人數:176667
  • 發表文章:13
  • 相片數量:9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4
聯 絡 人 : 葉文輝  
聯絡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聯絡電話: 037-744252  
傳真電話: 037-746410  
特色快照
蘊育愛心的藺編文化產業 

傳統產業--藺草編織:
藺草的故鄉在苑裡
百年來,苑裡婦女一雙巧手從不閒著,手不停息的編織著深具特色的一張草蓆一頂頂草帽,為家庭生計貢獻良多,掙取不少收入,因之苑裡民間流行一首歌謠--草蓆歌:「一枝兩枝罔來拎,毋通加阿母嫌無錢。一枝兩枝罔來揪,毋通加阿母伸長手一行做了又一行,做到佟時才會快活。一頂做了又一頂,做到佟時才清閒。一行二行罔來做,毋通哄哄想迄逃。人做草笠金噹噹,阮做草笠破三空。人做草蓆一級棒,阮做草蓆仔蓋屎仔桶。」。
可惜因時代的變遷,工業社會之猛進,苑裡的藺草編織,己從現實生活中將逐漸走入歷史洪流而消失不見,殊為可歎!所幸近年來尚有不少熱心人士在默默耕耘傳承傳統編織技藝,積極推動這種深具特方特色的產業,期使傳統手工藝之藺草編織藝術,不會被時代無情洪流所淹沒,山腳社區亦希望以生活化之藺草編織工藝,再現社區傳統編織文化的風華,賦以藺草編織藝術新生命,冀望集合社區有志之士,共同努力一起為藺編藝術文化傳承盡一份棉帛之力。
近年來在社區總體營造工作中,經過持續的努力經營,繼續推動傳統藺草編織技藝,注重技術的改良,式樣的更新,成效卓然,期以藺草編織藝術帶動社區,使產業與文化相契合,現已獲致豐碩成果,苑裡鎮農會在文建會的補助下,在山腳成立了「苑裡鎮藺草文化館」,這將會給山腳社區帶來另一個營造空間。
藺編文化蘊藏著無限的愛心—早先與現代皆如此
苑裡是藺草的故鄉。苑裡藺編先趨清末洪鴦女士,由於幼子頭上生瘡化膿,又髒又臭,常遭蒼蠅叮咬,無法忍受,於是洪鴦女士為了保護幼子,在母愛的驅使下,絞盡腦汁,終於編出了台灣第一頂藺草帽;百年來苑裡之藺草編織史中,即不斷顯現著一頁一頁母愛的光輝。
即如近日山腳社區發展協會辦理「藺草編織藝術研習」始業式中,蒞臨之苑裡鎮籍來賓都不禁異口同聲敘說:早年之學費都是來自母親那一雙編織巧手;因之,一幅幅在昏暗燈光下痀僂著身軀,不停揮手編織草蓆草帽的慈母影像,那濃濃的深情,不斷的浮現在眾人腦海中。

社區小故事
三角藺草--最具台灣本土性之農作物
    2012/07/17 17:34 | 社區小故事

三角藺草--最具台灣本土性之農作物

藺草的原鄉在苑裡

苑裡鎮座落於苗栗縣西南端,大安溪北岸的火炎山下。土地平坦肥沃、灌溉便利、風調雨順、氣候適宜。稻米年年豐收,尤以盛產藺草為最,昔日鄉親皆以編織極富鄉土藝術的帽、蓆為業,幫助家計,辛苦賺來的收入,不知養活多少男女老幼;「一枝草,一點露」。如果用這句諺語來形容藺草對苗栗沿海居民的生活曾經有過的貢獻,那真是再貼切不過。特別是苑裡,藺草對苑裡人來說,真是有一股說不出的濃濃深情。

藺草在早期原來是很不起眼的雜草,它的生長環境分佈於大安溪及苑裡溪、房裡溪臨海河流出口兩旁的沼澤地。相傳於清朝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雙寮社的平埔族原住民婦女──蒲氏魯禮和斯烏茂二人,曾擷取大安溪下斿兩岸沼澤上野生的三角藺草,曬乾壓平,編成草蓆、籠頭等用具,可說是藺草編織用物最早的開始。

到了道光年間(約1836),苑裡庄農民陳水,其妻子將野生的藺草移種到自家水田裡栽種,造成鄰近農戶競相模仿;自此苑裡地區編織婦女為了掌握草源,將野生三角藺草苗、用分根法移植到水田中,加以妥善耕作照顧,一方面使產量增加,一方面其品質也較佳。在大安溪及苑裡溪、房裡溪下游兩岸沼澤地區生長的藺草,莖呈正三角形,稱為淡水草,又稱蓆草、纖維輕堅韌,尤以苑裡的近海濕地生產的三角藺草具有堅韌不易斷特性,比較不會變色,是本地編織帽蓆及各種藺草編織品的特有上好纖維材料。現今苑裡藺草已栽植於水田中,一年可收穫二、三期,因此藺草有了大量的來源,藺編材料不虞匱乏。

苑裡三角藺草是一種工藝草,三角藺草的氣孔及內部的細胞間腔,均較其他的草為大,且其氣孔呈半開狀,由於氣孔及細胞間腔均為水分進入及儲藏之場所,有除濕或吸濕效果,吸濕力為一般草2~3倍,為鹼草的2.17倍;故三角藺草編成的草帽,夏天戴涼爽,可防治頭瘡。而草蓆則能防治風濕,並可促進血液循環,對高血壓者更可防治。三角藺草草質柔軟細滑,其清涼、舒適之觸覺、實乃有益健康的暑夏聖品

 




社區植物--楝樹
    2012/07/17 17:13 | 社區小故事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出双葉。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出香味。

紫色的花蕊,隨風搖,隨雨落。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春天來。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結成子。

紫色的花蕊,隨風搖,隨雨落。

 

蜻蜓停在水溝邊,白頭翁在樹上做巢。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出双葉。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出香味。

紫色的花蕊,隨風搖,隨雨落。

 

一群孩子在樹下,捉蟋蟀在相咬。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春天來。

苦苓仔若開花,就會結成子。

紫色的花蕊,隨風搖,隨雨落。

 

一群孩子拿著竹篙,網仔,在網大咧(蟬)

這首童歌是多麼悠遊自在,多麼富有情趣啊。

    苦苓仔若開花,春天就會來。的確,它一開花春天就無聲無息的來到人間。古早先民就常以植物的生態變化來作為耕作時序的依據,而楝樹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種,它是先開花後長葉,或花葉同出兩種情形,會在同一棵樹中出現,有些奇特。

    楝樹的樹貌,四季分明,春天花葉同出,葉色淡綠,花小呈淡紫色,密密麻麻的綻放,襯托在淡綠鮮嫩的葉中飄散著陣陣的芳香,令人精神舒爽。夏天則葉片較為深綠色,綠蔭籠罩,蟬鳴鳥叫,生機盎然,在炎夏日正當中,若於樹蔭下小憩也是一種高級享受,尤其在農作中汗流浹背,筋疲力盡的時候,更覺得舒爽。到了秋天時候,葉子逐漸轉黃,而後隨著秋風蕭瑟,黃葉紛飛,若置身其中,給人有一種灑脫、飄泊的感受。冬天一到,葉片完全脫落,可看到金黃的果實,高掛樹梢,暖陽初照,顯的亮麗耀眼,而後隨著冬季的深入逐漸脫落,只剩禿禿的樹幹和枝枒了,這時它的挺拔不撓,傲立於寒霜之中,大有君子立濁世,而不奪其志的氣概,苦楝之名與實,你說不相符嗎?真是太妙了。

    楝樹是楝科、楝屬,落葉大喬木,它會受時序的影響而呈現四季,不同的風貌,點綴宇宙風情,增添人類枯燥生活中的色彩。同時在眾多植物類中,它的病蟲害可以說是最少了。除了花斑(黑色白點)天牛外,幾乎沒有其他病蟲加身。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樹齡愈老樹相愈美,很適合作庭園造景,行道樹及公部門廣場的景觀樹。有一點不解的是:很少見到大面積的楝樹林相,一般所見都是散株或者小片集結,它不但是炎夏農夫的良伴,更是蟬鳥喜歡棲息的樹種,尤其它的果實更是白頭翁的最愛,小時後在樹蔭下黏大咧()是最佳的童玩。它樹幹長成後有很多美麗的花紋,很受家具業者的喜愛。

老祖宗將葉和樹皮曬乾,用來驅除蛔蟲、鉤蟲、及皮膚炎。根則用來治療筋骨酸痛,或生理不適等,但必須注意的是它性寒味苦,脾胃虛寒者須小心,不可單味服用。果實有毒不可誤食。

    在民國四十年前,沒有化學肥料,農民耕作必須自己採集有機肥,因此楝樹茂密的枝葉,成為農民們的最愛,老祖宗們將楝樹小枝葉採集,而後斬碎,然後撒布在初翻土的水田中,然後再經二、三次翻土時就可以很均勻與泥土混合。而成為水稻最喜愛的基肥,可使稻子長得很好。

    苦苓仔有這麼多的優點卻無法在人類親密的宅前屋後種植,這大概受它的別名苦楝(苦苓仔)有相當的牽累吧!在咱們的習俗裡,不雅的語音是被忌諱的,實在很可惜,只因人們不知道它有更雅致更名實相符的別名叫:「台灣栴檀」,台灣栴檀意思是它在開花時所散播的香味好像是台灣的檀香一樣,這個雅致的別名,如果老祖宗們在當時就將它留傳,相信後代子孫們不但不會排斥它,反而會更喜愛它,將它視為自然界的瑰寶吧!只為別名的語音而受累,實在不公平,期望咱們共同來平反來還它公道吧!

 

(別名:苦楝、森樹、苦苓仔。)

作者:山腳社區  陳明雄

 




三庄守護神--慈護宮是社區居民信仰中心
    2012/07/15 12:38 | 社區小故事

三庄守護神--慈護宮是社區居民信仰中心

慈護宮奉祀之開基媽祖-「三庄媽祖」,百年前即為苑裡鎮山腳、舊社、錦山(日北)等三庄信眾崇奉之靈感神祇,相傳先民渡海來台時即從湄洲祖廟奉請庇祐墾民,「三庄媽祖」慈航廣被護庇眾生指點迷津無不靈驗,並佑我三庄風調雨順素為先民所尊崇,百年來均香火鼎盛,故與山腳地區開發墾荒息息相關。

依據張漢鏘老師先翁張老先生手記金蘭會帳冊得知,民國七年起由先民郭南枝等組成「百人金蘭會」,分大金蘭、貳金蘭、參金蘭三組輪流推選值年爐主辦理奉祀事宜;更集資購買現在建廟地基0.2461公頃之土地,所購之土地因日據時期政策問題只好以郭亮、杜萬傾名義登記,致多年來均無法興建廟宇。所幸近年來三庄信徒為延續先人香火,尊奉天上聖母,故積極從事籌建之舉。首先於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十七日經苗栗縣政府核准成立「苑裡鎮三庄媽祖神明會管理委員會」,隨即在郭炳照主任委員奔走之下,得到信徒踴躍捐輸獲得七十餘萬元以繳納土地增值稅,更難能可貴的是獲得郭亮、杜萬傾兩位後代子孫郭松柏等無條件同意而於八十年七月移轉土地所有權登記為「苑裡鎮三庄媽祖神明會」。

在土地所有權確立後,虔誠之三庄媽祖信徒即展開募款活動,成立「慈護宮興建委員會」,受「三庄媽祖神明會管理委員會」委託專責辦理建廟事宜,並在三庄媽祖座前擲筊選定楊福田先生擔任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炳照先生擔任總幹事,依法定程序進行辦理興建廟宇。請擇日師選定再經三庄媽祖允筊,而於民國八十一年農曆十一月九日申時舉行動土大典。因建築執照申請耽誤而於八十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公開招標以壹仟陸佰參拾萬元由宏展營造工程公司建造主體工程。八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正式開工。八十四年七月十一日舉行上樑大典,而後陸續進行各項基礎工程,賴媽祖庇佑均順利完成。

迨主體工程完成後,於民國八十五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九日農曆十月十九日)隆重舉行三庄媽祖安座大典。基礎工程完成之慈護宮,堂構巍峨雄踞於錦山之麓,其恢宏雄偉之勢足可氣吞河嶽,慈雲靄靄之雅更添氣象萬千,近來已成為天上聖母眾信徒信仰重鎮。

慈護宮奉祀之主神為天上聖母──開基媽祖之「三庄媽祖」、早年三庄信徒至湄洲祖廟進香迎奉之「湄洲媽祖」及建廟所雕之「鎮殿媽祖」,配祀神祇則有「觀音菩薩」、「註生娘娘」。慈護宮每年主要活動為往北港進香,回鑾後進行繞境活動,為三庄居民祈福保平安,是為山腳地區居民每年之一大盛事。

慈護宮成立以來更極力推展中國傳統優良禮俗,舉辦民俗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眾力量共同辦理公益活動,冀望透過各種儀式活動表達崇德報功、見賢思齊,使信眾心靈平靜精神有所寄託,以淨化居民心靈,凝聚大眾之向心力,進而共建安和樂利的社區生活環境,以發揚天上聖母「慈航普渡、護國佑民」之德。

文化景觀資產方面,擁有台灣傳統寺廟之建築特色,如屋頂燕尾造型、屋架構造、壁面石雕裝飾等,可以作為當地鄉土文化教學之範本,使居民對家鄉的傳統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可作為觀光導覽之景點。




國寶級的藺編工藝師--劉彩雲
    2012/07/15 11:52 | 社區小故事

國寶級的藺編工藝師--劉彩雲

以一只網花提袋勇奪傳統生活工藝類第一名的劉彩雲說,她從國小開始編藺草,小學畢業就能做出鏤空茶花,十來歲出師,編了二十多年,向來都是依買主指定圖案式樣,從沒想過要自行設計創作東西。這次從頭到尾參與山腳社區的培訓與扶植計畫,有機會與設計相關科系的老師、專家與新世代討論分享創作趨勢,讓她燃起創作的企圖心,有機會,她也想嘗試不同的創作。

1942年出生的劉彩雲,從2003年開始參與山腳社區藺草編織傳承活動,迄今未曾中斷習藝,在山腳慈護宮一樓的社區活動中心,跟著其他學員一起傳承藺編技藝,她是少數具備獨力作業經驗的學員,身兼助教、班長、小老師等多重角色。

五年來,劉彩雲從頭到尾參與山腳社區的藺草編織活動,看著同伴巧手完成一只又一只的公事包、提包及各式生活藝品,看著辛苦製作的藝品交到消費者手上,劉彩雲看到苑裡藺草編織的希望,加上政府、學界的支持與參與,她更對藺草編織的未來產生信心。 

 

 




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