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台北市文山社區聯合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林柳吉  
聯絡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萬寧街179號3樓  
聯絡電話: 0931-151-393  
傳真電話:  
特色快照
文山公民會館文史導覽 

由異果有限公司林柳吉執行長規劃串聯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及文山社區聯合會於95.10.14文山公民會館文史導覽及績優社區觀摩當日台北市各社協皆共襄盛舉

社區小故事
2007年「第二屆文山社區學-社區文化、產業研討會」
    2008/03/12 22:02 | 未分類資料夾
(文:林柳吉執行長提供)
「文山社區學-社區文化、產業研討會」系列活動主要辦理的理念,是以「創造你與他人對話的平台」為主要出發點。
我們以社造工作第一線的社區組織為中心,來創造舞台,在設計上以各社區組織發表其成果為主要重點,希望藉由各社區組織發表的過程,可以有練習簡報的機會,並給予各社區組織有被重視的感覺及榮譽感,及藉準備簡報的過程,將現今社區組織上最常發生的問題「文書作業」作整理,以俾利協會未來經驗的傳承及社造資源的取得,並藉此資料的建立,來作社區發展案例模式的建立,並為各社區組織深化社造工作的基石。
「簡單來說,也就是希望透過研討會的辦理,讓社區組織在發表的過程中能達到社區資源瞭解及自我特色價值的發現,來讓社區建立其自主性、自發性、自信性,為社區注入繼續推動社造工作的能量。」
有鑑於參與主要對象為各社區組織代表、幹部、志工,在現今多數社區組織成員多為退休人士組成,其會員平均年齡層較高,因此「文山社區學-社區文化、產業研討會」系列活動設計上,改變傳統研討會以公務部門、學者為發表中心,以社區組、學術組、綜合座談方式來辦理,避免傳統上學理性太強,參與對象較不易吸收學習,社區組織有了發表的舞台,其參與感、參與活動的意願也較能提昇,也較會積極參與並提供建言。
「這不只是一場研討會活動,更是公務部門、學界、社區組織之間難得的交流機會,畢竟在社造資源所引發的競合下,文山區多數的在地社區,能在同一時空、舞台,展現自我並不是常有的機會。」
參與的社區簡報呈現的方式不限,可以運用power-point以影音紀錄片或投影片向大家展示,也可以用一筆一畫自製的圖表來解說,也可以用現場表演演出的方式來呈現,在這個對話的平台上,沒有高低、好壞之別,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社區的故事與將來的願景讓大家分享。
「我們期望參與的各社區組織相互之間,能激盪出社區許多的創意及生命力,既能發掘自我特色及潛力,也能藉此學習他人的創意,讓社區彼此教學相長,促成合作,這也就是陪伴關係中所指的社區相互陪伴成長,以期朝向學習型組織的發展。
2006年「第一屆文山社區學-社區文化、產業研討會」於95年7月24日 在文山公民會館辦理完成,公務部門、學界、各社區組織代表皆踴躍出席參與活動,在活動辦理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檢討改進的地方,不諱言來說,例場地的問題..無視聽設備、空調的不良、座位的舒適度、議題的深度、時間的掌握、如何累積活動成果..等問題,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在反省檢討後,2007年「第二屆文山社區學-社區文化、產業研討會」活動將於11月16日 於台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視聽室辦理,活動持續邀請公務部門、學界、社區組織共同參與,並計畫將研討會中提出議題及成果製成書籍,藉此活動讓公務部門、學界能夠瞭解社造第一線的團體組織面臨的問題,並瞭解各社區真實發展的狀況,以期作為政府在未來政策的擬定,資源的引導及行政作業的設計上的參酌,讓政策能夠更精確、更符合真實面訂定。
社造工作並不需要華麗的詞藻,只要願意行動、這城市的改變就有可能!
2007年「第二屆文山社區學-社區文化、產業研討會」,誠摯邀請您的參與!



第二屆文山社區學~林柳吉執行長文山社區學規劃理念說明
    2008/03/12 22:01 | 未分類資料夾
在計畫執行期間,政大之聲的同學來做了幾次有關社造議題採訪,同學們的創意無限,有些議題天馬行空很有意思,在此提出與大家分享。

主辦單位在辦理計畫上的思考,用學界前陣子流行的語彙來說:「也就是藉由對話的平台、來促進各社區間陪伴關係。」

早期陪伴關係執行的方式,因受限於整體環境的狀態,社區組織多數只有社區自主陪伴方式,而公務部門陪伴方式成效則取決於「地方及對象」而好壞有所不同。我們認為公務部門所遭遇的問題,在於受限有限的人力、物力及人事調動頻繁而造成專業性的不穩定,故較難發揮、落實公務體系協助社區組織推動社造工作,以致效果有限。

細部來說:整體社造環境上,早期社區組織遭遇問題時,多數向公務部門尋求協助,然而社區組織尋求協助的問題,有許多並未認定在公務體系應該給予協助的「業務範圍」,心態不同,同樣是公務體系卻產生的不同態度、動能、效益。也就是「輔導」與「陪伴」兩種心態不同,導致協助的態度、業務界定的廣度、問題處理的積極度,「三度上的不同」。

有時社區組織尋求協助各項問題,也受限於公務部門社造業務承辦人員,其能力、專業性及不同業務屬性問題,缺乏單一窗口及資訊的流通,造成社區組織挫折感,以致社區組織推動社區發展工作的意願低落,並與公務體系漸行漸遠,原來應有良性的互動關係產生變化,冷漠、鄉愿,社區營造的量與質無法提昇進而深化。

社區自主陪伴則多由社區組織內的理、監事,或社區志工長期自主協助其參與的社區組織辦理社區發展工作,為多數社區組織通常推動社區發展工作的執行方式。而後在政府部門注溢社區自主學習資源:也就是社區人才培訓、教育訓練的辦理,我們認為社區組織發展其內造工作,社區自主陪伴的執行方式也因教育訓練得到發展的支撐與能量,這政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藉由對話的平台、來促進各社區間陪伴關係。」社區團體陪伴的方式,由社區組織長期協助其它社區組織,辦理社區發展工作,其優點為藉由團體陪伴的過程促進社區組織之間的合作,以合作關係消弭社區組織之間因各項利害關係產生的競爭,擴大社區組織的視野,建構彼此情感的支撐,這也就是我們自95、96年六星計畫擬訂的目標與宗旨。

然而,多年的實務經驗下我們發現,陪伴關係的促成,是首先要建立彼此間的「信賴關係」,這有如社區營造的「造人」並非一蹴可及,還需要更長的時間累積。畢竟「信賴關係」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稍有碰撞就可能前功盡棄,一切重來。

「以擇善固執的態度,去實現社造的願景。」對此,主辦單位只能以最真摰的心,以誠意來進行各項工作。雖有遭遇有心人士的誤解,也只能一笑置之。

畢竟常懷感恩的心,是我們一貫的信仰。在有限的資源下,以感恩、惜福的態度與各協會共同分享,希望「齊頭並進式」促成各社區的發展,「願在社造領域上與大家共同萌芽、攜手成長,而並非在草原上做那孤單的樹。」

漫長社區營造的路途上,感謝曾經或現在還在努力付出的你我,及許多幕後的無名英雄們,感謝行政院文建會、客委會、原民會、交通部觀光局、內政部社會司及林務局給予社區的協助與指導,感謝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社會局、文化局及文山區公所長期給予我們協助,感謝參與本計畫的各社區發展協會提供的各項資料及協助,特別感謝崔媽媽基金會、大丰國際視覺傳達有限公司、文山社區規劃服務中心、永丞藝術文化協會、台灣社區永續發展協會、醉夢歌劇團、異果有限公司及連振佑督導長長期的協助及指導,感謝各位。



12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8
  • 累計人數:61722
  • 發表文章:12
  • 相片數量:7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