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彰化縣埔鹽鄉廍子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陳素雲  
聯絡地址: 彰化縣埔鹽鄉廍子村光明路一段176號  
聯絡電話: 04-8657462  
傳真電話: 04-8655482  
社區快蒐

特色快照
黃金番茄 

黃金番茄成熟了


社區小故事
發揚糖廍文化精神 造福鄉里 (鄉長 陳慶煌)
    2010/05/20 08:18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九十五年九月施府每年例行舉辦祭祖活動,祭祖前夕,我應施瑜銘兄之邀,與施淵源、施守仁、施仁傑、施昔凱::等鄉賢在宏銘廚房餐敘,席間,瑜銘兄突然提起施府有一口三百年古井,已荒廢約四十年,商議如何保存並讓活水再現,我不知哪來的靈感極力表示贊成,並承諾明日就找地方記者到祭祖現場採訪古井,果然,聯合報、中時、自由、彰視、彰化新聞記者皆到場採訪,當時,古井現場是一片荒廢不堪,並已完全被泥土淤積,而媒體卻大篇幅報導,一般而言,這種新聞是不容易刊出的,卻能在此祭祖之時大力報導,令人有些意外。

因為得到媒體的宣揚鼓舞,施府子孫更充滿信心,於是,發起糖廍百年古井重現天日的整建工程,很快地大家出錢出力,並募到了五十餘萬元,隨即動土,清淤泥、蓋涼亭、植草種花、修井抿石,約莫二個月光景,古井已煥然一新,完工後,即在年底舉辦糖廍古井活水再現的盛大慶祝活動,施府所有分散南北各地的子孫都以歡喜心情熱烈參與這次活動。由於古井的整建成功,施府這個大家族更團結,更具凝聚力了。

從此之後,他們更勾畫出許多美麗的願景,以振興糖廍產業文化,首先,他們將古厝左側五十坪土地興建廁所,以利大眾使用,並在週邊空地綠美化,只籌備三個月,即募款一百五十多萬元,興建完成一座「媲美五星級」美侖美奐的廁所,這令人振奮的建設又再次展現施府的動員力。

九十六年底,舉辦「一人一菜」百年古井活水再現週年慶音樂饗宴,施府扶老攜幼踴躍參與,廍子社區更以辦喜事的型式動員全社區居民一同慶祝,場面熱絡,有千人以上參加,盛況空前,百年古井的名聲從此響遍各地,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更有地理師帶領很多學員到此作研究。

施府原本只是規畫成立「糖廍重整委員會」,作為糖廍文化重整工作,由於組織侷促不容易運作。因此,再重新定位並朝永續發展為目標,乃倡議申請設立合法人民團體,作為運作平台。期經三個月的籌備,彰化縣糖廍文化產業協進會終於在九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正式成立,所推舉當選理、監事與會務人員都是各具代表性的社會菁英,組成陣容堅強的工作團隊,未來,相信糖廍文化精神的發揚與農村產業發展都將璀璨豐碩。

施府宗族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表現出旺盛的向心力與行動力,成果斐然,難能可貴,令人感動與敬佩,個人有幸躬逢其盛,與有榮焉。尤其首屆理事長由施守仁兄接任,更突顯企業有成的傑出施家後代回饋鄉里,以及飲水思源的偉大情操,真是深慶得人,協進會會務邁向成功大道,必指日可待。今日個人有這個福氣參與協進會,願盡棉薄之力共襄盛舉,並此祝賀會務昌隆,一切圓滿成功。

回想,從「百年古井活水再現」到「協進會成立」的種種過程,點點滴滴,冥冥之中,似有安排,有感於施府「老太祖」的神威助力,才有如此多的巧合與順利吧!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古井夜語 (作者:施源卿)
    2010/05/19 16:58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四十五年前的一個夏夜,我們這群不大不小的親童,正在三合院的廣場上玩撞肩比賽。父親走過來說:「剛吃完飯,不可玩激烈的遊戲。我帶你們到古井旁講薛仁貴征東的故事給你們聽。」大夥兒聽到要講故事都停下玩鬥的餘興,群集到阿榕叔的客廳,因為那裡就在古井的旁邊,室內的空間也大。在夜深人靜時,這裡還是人來人往的腳步聲,以及鄰人來此取水的落水聲,更常是三姑六婆們談論人我是非的談笑聲,當然也是談古說今的講古聲。儼然在古井旁是一所不用花錢的社會大學,因為在那裡成長的族人,都忘不了在古井旁的一言一語。

      隨著歲月的更迭,族群的型態也發生了變化,宗親的陸續遷居他處,顯得古井旁的人潮逐年凋零。每當回鄉掃墓時,看到祖先落村開墾的一切,已日漸壞損和破落,不禁幾許感慨。那種人去樓空的感覺,難以用筆墨形容,到底是枝葉的南北開花,還是宗族的親情已隨古井的沒落而消散!也許都不是,只是歲月不饒人。

      今年初夏,瑜銘賢弟來電說,對於養育我們施家將近兩百年的古井,有意重新開井探源,我們這些遠在外地的親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振奮不已。因為它不只是我們施家綿延流長的根源,也是教育子女感恩圖報的圖騰,它更是我們在外遊子的精神堡壘,因為在那裡讓我們代代子孫學會施家的孝親尊師的宗旨。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廍子的媳婦 (作者:陳素雲) 98.1.5
    2010/05/19 16:54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廍子村與我有著很深的淵源,在成為廍子媳婦之前,我們陳家的大伯母是廍子的女兒(耀舍的大姐),親姑姑(壽昌的太太)也是廍子的媳婦。從小跟著大伯母上台北兒子家和回她廍子的娘家,跟到八歲才回媽媽身邊讀書。施家古厝西邊巷子的拱門、後面的清澈冰涼水溝、婆婆媽媽一起洗衣的招呼聲,院子口的豬舍,下雨時積水,須走過黃澄澄豬舍水才能到姑姑家的情境,似乎是不久之前的事,施家大院裡住了滿滿的人真是熱鬧,白天曬稻晚上衲椋,農曆八月初六是老太祖的生日,拜拜請客一定要到,順勢住一個晚上,隔天才直接去學校上課。

時間經過的快,與施純嘉(施金土的兒子)同班同學相識到十年後,在七十九年結婚至今,也過了將近二十年,回想起來原有古厝的人大多在台灣經濟起飛時期,離鄉背井到各外地各自發展。我看到的是施家子弟的經商能力,可眞繼承了先人建造糖廍經營糖業的優良基因,個個是事業有成的人才,活躍在商業界及政治界。

近二、三年來因修建老太祖墓及六柱祖墓地的關係,冥冥之中老祖先把這群人,藉由百年古井的翻修又再一次的牽連在一起,讓施家古厝活絡了起來。大家募集資金蓋了五星級的公廁,並且成立糖廍文化產業協進會。我看到一群熱心公益的長輩們,為了能夠做到最好,所付出了心力令我敬佩,更讓我自覺使命,希望能為這家族盡我身為廍子媳婦的最大心力,為大家服務。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閑靜的夏夜時光 (作者:施瑜仁)
    2010/05/19 16:49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1.古井邊的拉基喔

小時候晚上吃飽飯總是無法耐著性子待在家裡頭,因為沒有像現在家家都有著電視機,總是跑到古厝外面去。大庭旁的古井邊,有正在放送精采故事的拉基喔,還有坐在古井旁的長輩正在述說不同風味的軼事,似乎是要跟收音機比較一番高下,在這夏夜中增添了幾多喧鬧。不知道是為了避開屋子裡的熱氣還是對電台的武俠故事入迷,每天總是迫不及待晚上的到來。

2.古井裡的冰鎮黃瓜

看電影都要配著飲料與爆米花了,在古井旁聽古當然少不了零食相伴,耳朵沒閒著當然嘴巴也不能休息。就是將新鮮剛採下的黃瓜丟入古井,過一段時間馬上就成為一條沁心涼的夏日盛品。

3.避暑的古井

古井沒在打水的時候都用大石板蓋住,這倒讓古井多了一個用途,井水的冰澈傳到石板上,形成天然的涼蓆。傍晚我常常累了就躺在上面小憩一下,一掃白天的疲憊。

 

我想很多現在的小孩子一定是很難想像,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雖然沒有電視或冷氣,一個小小的滿足就已經夠了,這是我小時古井旁夏夜的情景,也是我愉快的時光。現在適逢古井整修完畢,這不僅是一個歷史文物的保存,也是大家共同的記憶。距今近四十年的童年回憶頓時漸漸的清晰了起來,又想起了古井邊的美好事物。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飲水思源.愛惜古井 2006年11月19日 (作者:施守仁)
    2010/05/19 16:42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今年夏天,施家宗親返鄉掃墓,大家聚集,懷古說今。發現昔日與我們生活關係密切的村中古井,已荒廢不堪,然而井水依然清澈潔淨、甘甜可口。宗親紛紛表示,「古井」靈氣依在,不可任其荒蕪;況且這口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古井,在農村生活貧困經濟匱乏的年代,曾經為埔鹽鄉糖廍的經營與繁榮付出極大的貢獻。如今我輩族親豈可不知飲水思源,忘卻古井當年默默付出的功蹟與庇蔭施家子孫的恩澤?於是族人決議重整古井,這是今日舉辦「百年古井活水再現愛心嘉年華會」的緣由。

    在人類飲水進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農村社會生活依賴水井的情形,就像年幼的子女依賴母親一般。在一些沒有清澈潔淨的山泉可飲用的平地,農民鑿井取水是生活飲水的唯一選擇。回想早年在農村的生活,家人每天都必須到井邊打水,挑水回家飲用;或在井邊洗菜、洗廚具、洗家具、洗衣服;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我們都會用井水沖涼;到了夏天奄瓜成孰的季節,孩童們會將奄瓜投入井裡,浸泡一段時間,再撈起來吃,香脆可口,比現在放在冰箱裡更好吃。我還依稀記得,在天清氣爽的日子,每當用過晚餐,家母都會拿著葵扇和鄰居的阿姆、阿嬸及厝邊的序大、序小在古井邊閒話家常,其樂融融,無形中維繫了族人之間的感情,也培養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我們在一些資料中發現,台灣人和大陸人對古井的使用與依賴很多相同的現象。很有趣的事,目前大陸南昌市尚有七目井、六目井的存在,廣東虎門鎮有五目井,澎湖馬公市中央街有四目井、金門古寧頭有三井、高雄市鼓山區有龍目井〔雙井〕。古代沒有自來水,在人口較密集的地方,所開鑿的水井也較大,為了安全及維持清潔,就把井口密封,在旁邊保留了幾個汲水口,這也是先民鑿井的一項技巧吧。今天,台灣保存完好的古井仍然很多,而且本島許多地名都與古井有關,例如有國聖井、龍目井、紅毛井、柑仔井、柴頭井、後井仔、大古井、古井仔頭等,有的直接貫上鄉里之名,例如龍井鄉、玉井鄉、龍井里、柑井里、瑞井村等,處處都可證明台灣的確有悠久的古井文化,同時也可以體認先民對古井的崇敬與懷思。早期子弟到外地求學或謀生,寫信回家都會訴說遊子「離鄉背井」,「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心情。可見,早年古井在一般人心目中的份量。

    我們生活在台灣,四週環海,終年很少缺水,很多人不會深刻體會水源的珍貴與用水的代價。我們從電視資料中發現,大陸陝西黃土高原的居民,生活在沒有供水供電的環境中,必須用人力從100多公尺深的地底下抽水飲用。還有北非沙漠邊緣某些地區的居民也沒有水電設施,要從200公尺深的地下取水,他們在井邊搭著木架,再利用動物〔駱駝或驢子〕拉著井繩繞圓圈,繞了十幾圈才能取得一桶水,才能體會缺水的痛苦。目前,地球上的水資源越來越缺乏,用水的代價越來越高。台灣一瓶600CC裝的純水,市面售價已達新台幣1520 回應 (0)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1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剪影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0
  • 累計人數:259701
  • 發表文章:71
  • 相片數量:2039
  • 回應數量:12
  • 網友按讚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