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彰化縣埔鹽鄉廍子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陳素雲  
聯絡地址: 彰化縣埔鹽鄉廍子村光明路一段176號  
聯絡電話: 04-8657462  
傳真電話: 04-8655482  
社區快蒐

特色快照
黃金番茄 

黃金番茄成熟了


社區小故事
廍子村「糖廍」。 ( 施見德)
    2010/05/19 16:23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今日位於東西向快速道路旁的廍子村,在未開發以前,屬於巴布薩平埔族的狩獵區,因乾隆中葉,瓦村民施曾登於此興建糖廍而得名,後由其三子施金寶負責經營。糖廍拆除後,由施金寶後裔原地改建住屋定居稱為「廍子」,地名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先民施曾登於清康熙年間偕同其兄弟自福建泉州來台開墾,並於雍正年間來到瓦磘村定居。因當時清廷鼓勵來台漢人製糖銷售日本和大陸,遂在今日子村第九、十鄰內設立糖廍,由其三子施金寶負責經營。當時糖廍佔地0.8公頃,用木材和竹子搭成,屋頂用茅草覆蓋成一座廠房。養水牛18頭,兩頭水牛為一組輪流拉石磨。拉石磨的水牛都要蒙上眼罩,避免牛隻繞圈暈眩。糖廍製糖的方法,是用水牛拉石臼和石輪運轉,再將切斷的甘蔗放在石磨裡日夜不停壓榨甘蔗汁,石磨下放一個大木桶,把放下來的甘蔗汁接進桶內,桶內裝滿甘蔗汁後再交給廠房,用木材加熱,使鍋爐內的甘蔗汁熬成糖粉,再加少量石灰就可以製成黑糖。可惜好景不常,西元1902年日本政府在台興建首座新式糖廠,開工後展現出大資本及現代管理。西元1906年日本政府獎勵日人來台興建新式糖廠,藉以淘汰台灣本地人的舊式糖廍,日本政府也適時發放糖廍拆除補助金,本糖廍也於這段時間內結束營業。糖廍歇業後,由施金寶後裔原地改建住屋定居,因曾為糖廍得名「廍子」,地名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參考資料:<廍子村糖廍>  施見德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糖廍百年古井活水重現。 ( 施見德)
    2010/05/19 16:17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先民施曾登於清康熙年間自福建移民到台灣來開墾,輾轉來到瓦磘村定居,因是施世榜的族親,加上自己的努力,因而擁有自瓦磘村以東兩公里到出水村埔鹽埤分汴(今十六甲)等一百三十餘甲的土地。自清乾隆中葉之時,因政府鼓勵來台漢人製糖銷售日本和大陸,於是就在今天廍子村的九鄰和十鄰的地方設立糖廍,由三子施金寶負責經營。當時為了糖的用水需求,因而鑿了一口深二十五尺,寬五尺的井,也就是今日所見的這口古井。可惜好景不常,西元一九o六年日本政府獎勵日人興建新式糖廠以淘汰舊式糖,本廍也在這段期間結束營業。拆除後的糖廍,由施金寶後裔原地改建成住屋,而此聚落也因曾設立糖廍而得名為「廍子」,即今日的廍子村。

     在糖廍拆除後的數十寒暑,古井泉水不斷,清涼潔淨,成為附近幾百口人家的生活依靠,舉凡燒飯、飲水、洗衣和洗澡,無處不用到古井的水源,古井活水不斷,在地的鄉親都認為這是個好兆頭,古井也成為居民生活中重要的依靠。而當初位在這古井周圍的施家子孫,至今已有數十代,其中出了不少達官顯貴和成功的企業家。

    自從自來水普及後,人們不再依賴古井為主要取水來源,古井也因此漸漸的荒廢,原有的風貌也不再復存。近年來,許多事業有成的施家後裔,不忍心當初養育他們長大的古井變得如此殘破不堪,大家決心讓百年古井活水重現,恢復原來的面貌。俗語說:「飲水思源頭」「吃水果拜樹頭」,施家的子孫們將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功,歸功於當初能夠在這口吉祥之井旁成長,古井所帶來的,不只是生活上所必須的飲水,更在無形中帶來了一股吉祥之氣,庇護著生活在這口古井四周的人們。因此,施家子孫希望藉由古井的修復,將這股吉祥之氣能留在此地,希望在這口吉祥之井的陪伴下,施姓家族能更加的興旺!

     古井不僅對施家子孫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更是紀錄村落發展的一個最佳寫照,今後,古井將成為地方懷舊景點之一!

 

參考文獻:施見德,《廍子村糖廍 

                       西元 二o o六年吉日重整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創會理事長感言。 (施守仁)
    2010/05/19 16:11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新就任理事長感言

  今日對於新成立的「糖廍文化產業協進會」來說,是個很特別的日子。本會甫剛成立,就承辦這次二○○九年「牛」轉乾坤-埔鹽鄉農特產展售會暨園遊活動,推廣在地的農特產品,開拓農民直接向消費者接觸的管道,和當初本會成立的宗旨之一,推廣在地文化,幫助農民向外發展實在是不謀而合。回想從兩年多前,從施家的族親們規劃整修古井開始,到後來古厝的整修、公廁的興建等,中間的過程都得靠各個族親的出錢出力,還有埔鹽鄉的大家長,陳慶煌鄉長的大力支持下,給予了許多幫助,以致於今日大家能夠對社區的未來勾勒出願景,以「糖廍文化」為主軸,成立一個社團組織,期望能夠在未來扮演成一個對社區地方文化發展的重要角色。

  「糖廍文化產業協進會」成立的主要宗旨,一為致力於在地文化的保存,推廣地方的農特產品,協助農民在經濟不景氣下仍然能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其二,則是致力於推廣各種好的文化藝術活動,例如歌仔戲、布袋戲等等,希望在時下萬事都講求快速、方便的社會風氣中,能帶給人們一些心靈上的養分和成長。之所以用「文化產業」的名字,是因為希望本會未來的發展,能融合現代化的企業經營模式,將地方文化做適當的推廣。

  辦理本次活動的目標,本意在為提供在地農民有一個好的機會,能夠直接的接觸消費者,避免在現今社會不景氣下,還得經過經銷商的層層剝削,以至於農民辛辛苦苦的心血結晶得不到等值的回饋。除了滿足民眾的消費需求,也能促進農村休閒產業的發展,希望透過本活動讓農村社區總體營造,經濟更加活絡與繁榮。

  今天的活動能夠順利承辦,除了感謝在場各位的捧場之外,還要特別感謝下列各個單位: 廍子社區發展協會、埔鹽鄉各社區發展協會、廍子村辦公室、埔鹽鄉各村辦公室、埔鹽鄉婦聯會、中華宏德慈善會、救國團埔鹽鄉團務委員會、埔鹽鄉各產銷班。衷心感謝各位的大力幫忙,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這麼熱鬧的活動,希望在未來有機會能夠和大家繼續合作,一起為推廣在地的文化共同努力!

 

二○○九年 一月十一日     施守仁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文化、藝術、傳承。 (施瑜銘)
    2010/05/19 16:10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兩年多前一次偶然的聚會中,無心的的提及村子裡有一口歷史百餘年的水井,舊時祖先們經營糖廍時所設立,但是因為後來時代的變遷,由於疏於使用和維護,古井逐漸荒廢。在那次聚會後,有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表示希望可以重整這口歷史悠久的古井,大家經過計畫、募款、到動工,最後古井的重整計畫終於在民國九十五年的年底完工,因此在當年的年底,有了「埔鹽糖廍百年古井活水重現暨愛心嘉年華會」的落成儀式。糖廍古井重整計畫的成功,慢慢喚醒了更多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總體營造的熱忱。在去年底的幾次聚會中,大家對於整修原來在糖廍舊址附近的公廁有了共識,遂於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開始計畫、募款,到後來的實際完工,再次的證明了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營造的積極與信心。

  古井的重整與公廁的重建只是社區總體營造工程的第一步,要讓廍子社區的總體營造工程能更往前走,必須要有個足以代表社區的標竿,而因曾經設立糖廍而得名的廍子,其所保存下來糖廍文化正是一大特色,為了要使珍貴的糖廍歷史、農村文化的得以保存,地方藝術、傳統民俗技藝得以受到推廣,需要一個正式的社團組織來作為背後的推手。也就是「糖廍文化協進會」成立的原因。未來糖廍文化協進會希望有主要三個大運作面向:文化、藝術與傳承。文化,以致力於建立糖廍周遭歷史、地理、人文資料為主,保存純樸的農村文化;藝術,自古以來即脫離不了人們的生活,像歌仔戲、布袋戲等,演出的內容除了其本身的娛樂性外,更在劇本、角色們的演出中,將中國文化中一些良好的特質如忠孝節義等,融入在戲劇中完整的呈現出來。現在的社會受到太多外來不良文化的影響,致使社會上有太多的打打殺殺、偷竊搶劫等行為,許多新生代更是沒有機會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點,這對現代設會的發展來說,真的是一大隱憂。所以想藉由推廣有正面價值的傳統與地方藝術,輔以文化保存的工作,在無形中達到教化人心的功效。最後的面向,傳承,簡單的來說,就是希望「糖廍文化協進會」能在大環境的變遷裡,扮演一個文化傳承角色,將好的文化價值、文化資產好好的傳承給下一代,希望、也期望未來的社會能夠更和諧,更美好。

  「糖廍文化協進會」的成立,是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的另一個起點。期望在未來的運作過程中,都能運作良好,讓更多的人都能藉由接觸到良好的文化特質而從中受益。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施瑜銘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糖廍由來及施姓宗族記略
    2010/05/19 14:14 | 埔鹽農特產展售會園遊活動

每年農曆八月六日,是咱們第一代開台始祖(老太祖)施曾登名號「公印」的聖誕。因為祂已經被勒封為神了,早期有扶乩施清池(黑馬叔),交代施家派下子孫,每年祂的千秋日,只要演大戲(閩南語歌仔戲),不得演其他如布袋戲、電影或康樂晚會,因為這一天祂會邀請諸神,如李府千歲和地獄眾神、君下降欣賞,饗宴,故家家張燈結綵,宴桌連綿數十桌,極盡鋪張之能事,派下出外子孫無論身在何方,也會在儘量撥冗攜家帶眷回祖厝祭祖,加上遠近慕名前來的香客整天不下千人,故香火鼎盛,無形中也凝聚了族人和村人的感情

老太祖於十七世紀中葉,約清朝康熙年間,從大陸福建泉州渡海來台,在台南鹿耳門上岸,北上直接落腳目前埔鹽鄉瓦磘村、廍子村一帶,祂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和老太祖公住瓦磘,老三施金寶(沙坵祖)和老太祖媽住廍子,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糖廍部落,至今繁衍十餘代。由於先祖披荊斬棘,以啟山林,化荒漠為良田,並廣植高經濟作物甘蔗,並製成糖,經由糖廍為基地,回銷大陸祖國甚至外銷海外,這是目前「廍子村」名稱的由來。

由於生產蔗糖需用大量的水,並應部落族人日常所需,特擇地鑿井,也就是目前的「糖廍百年古井」它有近三百的歷史了,是目前台灣碩果僅存的大口徑古井之一。自從有自來水後,迄今已四十多年停止取用,但地下泉水汨汨湧現,從不斷水,且清澈見底,經環保局檢測水質尚標準,「古呆魚」悠遊其中,堪稱奇蹟。

話說老太祖和施世榜是族親,施世榜開鑿八堡圳,引濁水溪的水再分流員大排,由鹿港出海,除了灌溉,還有排水和防洪的功能老太祖和第二代施金寶慨捐土地百畝,挖掘溝渠(台灣溝)等,出錢出力從不居功,澤被四方,因此身故後被封為神(君)。

「糖廍古井」重修後,由於參觀人潮不斷,遂由族人集資興建豪華廁所及綠美化,冥冥之中似有老太祖的指引。2006年,在偶然的聚會中由施瑜銘聊起古井種種事蹟,引起在座埔鹽鄉陳鄉長慶煌的重視和指導,剛開始由施家族人捐錢出力,打造具有懷舊、休息和教育文化的特色,逐漸獲得地方政府單位的重視,結合地方產業,逐漸芻具規模。

「老太祖」不但是我們施家尊敬的祖先,也是族人團結和信仰的力量,在施家族親無私無悔的奉獻下,經由不斷的規劃和擴建,「糖廍百年古井」已成為地方鄉親聯誼,融合教育、文化、產業的最佳場所。

第七代子孫   施仕明 于溪湖 2009111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71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剪影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1
  • 累計人數:259637
  • 發表文章:71
  • 相片數量:2039
  • 回應數量:12
  • 網友按讚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