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術Gung Fu文化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1
  • 累計人數:472201
  • 發表文章:16
  • 相片數量:68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程世寶  
聯絡地址: 雲林縣西螺鎮安定里41-8號  
聯絡電話: 05-5864658 0937-..  
傳真電話:  
關於我們
台 灣 太 極 拳(上)
2016-02-02

 這是十多年前(我50歲左右)應台灣太極拳雜誌所發表的文章,我一段, 一段拿來就教大家;本來想重寫,保留原文以作為程教練這40多年來的『練拳心得』。   台 灣 太 極
() 概論:龍吟雲起  虎嘯風生

1.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有「拳架、推手、散手」;而如何由此三者來練太極拳的『體』與『用』,更進而合乎『道』?如何由『粘連黏隨』的『知覺運動』中,進而『著熟』而漸悟『懂勁』之『內證運動』,更進而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之『內覺運動』呢?如何由肢體運動(「隨意肌」之手足四肢運動)起練,進而練「不隨意肌」之五臟六腑,更進而練「心智神經」之『內覺運動』呢?

2. 練拳即『作功夫』,河洛話叫『練功夫』(Gung
Fu
),把以上三階段問題一起解決,才是諸位大德練太極拳的真正目的,也即是『練功夫』(Gung Fu)的目的。
如要了解功夫的次第(進階順序)練法,可參考本雜誌創刊號「拳道」一文,此篇論文是筆者『練功夫』40多年來的「心得報告」(雖然在排版上遺漏了一些字….),這才是『武學』的『本來面目』!

太極拳之有價值,其主要原因,在於『拳』與『氣功』密切結合的結果,特別要強調的是『氣功』的作用。由於練拳者不明拳理,幾經傳承…..,遂使太極拳逐漸變質,以致有「一代不如一代」的隱憂,而幾乎成為一種『柔軟體操』。「鄭子太極拳13篇」書中的第12頁提到『吞吐浮沉』四字,後之學者卻只注重鬆『沉』一法,其他三法『吞、吐、浮』卻少有人注意,也沒有人強調練法。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