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社團法人台灣龜崙嶺環保愛鄉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5
  • 累計人數:346622
  • 發表文章:352
  • 相片數量:448
  • 回應數量:12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吳淑華  
聯絡地址: 桃園縣龜山鄉兔坑村大同路581號  
聯絡電話: 03-3205912  
傳真電話: 03-3194521  
特色快照
龜崙嶺山區長遠的發展應有國家風景區層級的思考 

龜崙嶺山區景觀資源豐富,之前鄉公所方面有朝都會公園發展的構想,但都會公園太過人工化,龜崙嶺山區地勢陡峭並不適合,且以此地的景觀而言,可比觀音山、八卦山,但此兩地現在是國家風景區。而且本區是跨縣,不論都會公園或國家風景區,主管單位都屬中央,龜崙嶺山區長遠的發展應有國家風景區層級的思考,且在風景特定區管理條例之下,可對開發進行限制,本區現在雖大多為山坡地保育區,但濫挖濫建相當嚴重,以大棟山路這一段而言,從90年代至今,已多了10間廟,2條路,2家土雞城,2間住宅,這些還要附帶廣場或停車場,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對本區最重要的優勢--景觀而言產生負面的影響。
龜崙嶺山區本身或許範圍不夠大(本區已含樹林、鶯歌、龜山),但可結合鄰近的三峽、大溪乃至龍潭石門水庫,而成國家級的風景特定區。當然龜崙嶺山區本身的環境還需要大大的改善。山區北側的磚窯廠如何與國家風景區等級的景觀相容,磚窯舊址如何復育,國家風景區重要廢土處理也很重要,這需要相當大的智慧,也要投入相當大的關注,否則這裏只會繼續是廢土處理場(還有焚化爐)。
大丘田地區的發展主要還是與整個大區域一致,為龜崙嶺山區整體發展的一環,步道系統的2個出入口所在。但對居民來說環境改善才是最重要的,也有助於區域休閒遊憩的發展,本地居民並不太需要從觀光遊憩中去得到經濟利益,居住於此到外面工作並不需要離鄉背井,這裡不是世外桃源而應該是市內桃源,享受鄉間應有的安寧與美景才是大家最期盼的。

社區小故事
2014大事記
    2015/01/12 10:31 | 會務

社團法人台灣龜崙嶺環保愛鄉協會 

            2014年協會大事記

1.8

水環境巡守隊~禮卷獎金2000元,跟黃文全換現金入帳。

1.15

102年度績優環保志工~水環境巡守隊副隊長詹萬宗受獎。

2.18

環保局<為水而走 愛在兔坑> 河川巡守隊連繫會報暨研習。

2.23

屆第次理監事會議

3~6

山野遊趣親子坊~

邀請陳仰聖老師講說,讓親子從大自然中學習,舒解都會生活壓力。進入山野、傾聽自然、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情感。

4.13

地方文化館之旅~

南投縣葛哈巫平埔族部落近年推動社造工作成果豐碩,經由參訪其文物保存、編織工藝、語言恢復、祭典等文化活動,引發龜山鄉鄉民對平埔龜崙族在地方上的足跡產生溯源探究之心。

5.4

珍愛藻礁 半日遊   在微雨中體驗捉摸不定的春雨,觀察特別的海岸生態。

5.10

福源國小親職教育日~ 本會於健行路線第二闖關點設站  提供台語文姓名諮詢

5.24

環保局萬人齊心護溪~河川巡守隊出席

6.7

鄰舍節~

黃文全、吳淑華、劉亞宸於新路活動中心表演玉峰歌曲、會員莊良傑、鐘國文、劉枝勝、蔡靜宜及家人出席。

6.15

桃園童軍團100人團訓~

本會吳惠梅、許秀琴、鐘國文、吳俊宜、黃文全擔任大丘田解說員、帶領大小童軍認識本地人文風情。

6.22

台灣步道日      走訪<蕭厝坑步道>體驗原始步道之美。

6.24

藝文大同村~     林摶秋與玉峰影業簡介暨環保二胡演奏會。黃文全、吳淑華、詹守仁老師及其弟子兵。

7.13

 

觀新藻礁夜觀活動

綠色隧道騎自行車、青松農場用餐、范姜古厝、永安漁港、藻礁夜觀。

 

7~8

<阿公阿媽的寶典>

以<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回歸自然>為主軸,太魯閣族謝金水老師帶來原住民的民族風樂器充滿節奏感帶來活力、月桃工藝、射箭、搗米原民生活體驗營。

7~8

環保手做二胡暨老人福利宣導

利用廢容器作音箱,由奶粉罐做二胡並教學,透過DIY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樂器、以自創樂器抒發情感,增進鄉民藝文氣息,舒解都會生活壓力。

8.24

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老鷹想飛紀錄片欣賞與對談進

環保二胡成果發表及演奏。

9.28

愛溪護生綠野尋仙蹤   剷除福壽螺、摸蛤兼洗褲,體驗無汙染水域之美。

9~12

親子英文讀書會

透過聽、說、演<超凡兔和他的朋友>之故事,和學員共同討論孩子在學校易發生之同儕互動問題,學習解決不同意見時之人際相處問題。DIY故事偶活動促進學童多元智能的開發。12/6成果發表會讓來賓共享親子學習的歡樂。

 

10.18

龜山鄉鄉運~會員眷屬33人參加活動,微笑賞鳥帽+格子衫,十足西部牛仔風。

足下功夫、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好玩趣味多。

11.8

福源國小60周年校慶運動會

11.23

楓樹花海健行活動 

    在地農家導覽認識楓樹村自然風貌、稻米產業與土地公常民文化,體驗月桃工藝、草編蚱蜢、稻草刀常民文化技藝之DIY活動。

12.6

第三屆第二次理監事會議。

 





103年捐款徵信1031023
    2015/01/12 10:30 | 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龜崙嶺環保愛鄉協會

本會宗旨:保護龜崙嶺之河川、山林、生態環境以及自然人文,


凝聚社區意識,促進社會祥和,提升國民生活品質。



2014年捐款徵信

郵政劃撥帳號: 50179380  

戶名: 社團法人台灣龜崙嶺環保愛鄉協會

 

400~莊良傑

200~李春來

100~溫國美

200~鄭智能

1000~吳惠梅

3800~陳仰聖

500~張汶琪、林育姿

4800~陳仰聖

4200~謝金水

5600~呂秋月

1500~彭甄琳

烤鴨燒雞各一  吳惠梅、葉秀梅 7/18

103.8.21:22,800

 

2000~陳根德

2000~林靜香

600~簡瑞金

600~潘忠政

600~鍾國才

600~陳杏芬

500~吳惠梅

5000~詹守仁

103.8.24:11,900  會員大會捐款明細

 

2000~唐睿謙

1000~黃隆昌

103.10.23.:3000

 

3000~唐睿謙

2200~黃隆昌

1000~吳惠梅

1500~吳淑華

3000~潘秀春

 800~黃文全

1600~林意榮

103.12.31.:13100

3000~詹守仁

1000~蔡靜宜

總計:54,800

 

 

感謝會員及朋友頂力支持~~~

   排汗衣組~~ 林焰堂700、余玟樑1750、黃巧鳳1050、許秀琴350、巫明芬700、劉美芳350、邱麗晶350、葉秀梅350

   帽組~~黃仁治900、徐俊彥900

 共襄盛舉      7400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隨著升降車向下走,光明的入口變得越來越小
    2015/08/22 11:38 | 礦工故事
pm2




巧手工藝 ─莊添萬老先生
    2015/08/22 11:35 | 社區人物

文化資源︰在地人才

類別︰工藝

 

受訪時間︰2009/9/26

受訪地點︰莊添萬自宅

訪問者︰呂傳亮、陳寶環

聯絡方式︰

 

受訪者姓名︰莊添萬

出生年份︰民20

pm1






第一次看到排優時人好多,有如軍隊行軍團,個個穿著古裝衣服,臉上抹一層厚厚粉妝,跟他們擦身而過聞到一股香香味道。
    2015/01/19 22:16 | 玉峰製片廠

時光飛逝       作者:莊金菊


    時間過得還真快,轉眼我將年近一甲子,回想往事感觸深刻歷歷在目。記憶中的童年是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有時會在睡夢中出現往日場景,如洗好衣服抓蝦抓魚、到山上檢柴遇到怪事、去製片場看拍戲.…等。像颱風天上學過小溪遇大水的深刻印象,還會讓我怕到驚醒過來。

我出生在鶯歌山佳的一個山上,以前老社會時代重男輕女,聽家母說當時家中只有哥哥和我,從我出生以後阿公就常常罵媽媽,說生女孩是賠錢貨沒有用,要將我賣掉換一個童養媳回來養,長大後給哥哥當妻子。媽媽捨不得將我送人,說再苦也要將我養大成人。有一天媽媽跟隔壁大嫂上山去撿柴在回家路上,遇見一對陌生夫妻,手上抱一個嬰兒,跟她們擦身而過,媽媽心裡想,山上只住戶人家,那陌生人是誰嬰兒背巾的花草很眼熟,跟包裹我的背巾一模一樣,當時媽媽心裡有不祥預兆,將柴丟棄路邊,跑回家看我,回家找不到我,哭著問阿公阿公不肯說隔壁伯公聽到媽媽哭喊聲,過來問發生什麼事阿公才說把我賣掉了,賣給台北一對夫妻,剛剛已經抱走了。媽媽聽了直奔山下追人,才從那對夫妻手上把我搶過來抱頭痛哭。也許是命中注定,和父母緣未了,才讓媽媽及時找到,重回母親懷抱;然而媽媽留住了我,卻留不住下面兩個妹妹,大妹後來搬到台北,偶爾回鄉探望,因家境不錯擁有一台照相機,也為窮鄉僻壤的我們留下許多難忘的影像。 


    約在四歲時,搬來龜山鄉兔坑村大丘田--龍眼腳(住的地方有六顆左右百年老龍眼樹,大夥都叫這地方是龍眼腳{台語},目前已經沒有這個地方了)。早期的庄下人情味很濃,會互相照顧,住的房子是租來的。房子是用稻草加土和水混合而成的土塊,蓋成的三合院,有正身和護龍。庄下地方,沒電,沒水,沒瓦斯;每天得到溪邊挑水,到山上撿柴回家燒飯,燒熱水,晚上則靠點油燈。我們的房東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家,他有一手收驚的好本領,小孩子如果被驚嚇到,只要他雙手做個手勢,口中念念有詞,保證“那”個小孩當晚一覺到天亮。他對我們很好,屋旁有空地也會叫我們去種菜、種竹筍,有水果採收也會分給我們吃。

    當時兔子坑很漂亮,美不勝收,滿山綠油油,河裡魚蝦活潑亂跳,空氣好,山野間都是小路雖然交通不便利,卻沒有污染,早晨鳥語花香,夜裡有螢火蟲做伴。我家門前有一條輕便路用來載土炭 — 是到鶯歌的主要道路,雖然是一條小小輕便路對沿路住戶影響卻很大;但是兔坑有兩座礦坑,生活上就有一些危險,如雞、鴨、鵝常常會被輕便路的推車輾死,本來雞鴨是養來過年過節祭拜用的,若是被輕便車輾死,就會加菜先進五臟廟。我有一個小堂弟也是慘死輪下,傷心往事不想再提。

    走過輕便路就是一條野溪,溪中的魚蝦、螃蟹、蜆、土虱、鱸曼魚、古呆……多到數不清,尤其是下雨的秋天季節,溪水竄流時,爸爸就會用自製的毛蟹籠到溪中攔道地的台灣品種毛蟹。一個晚上可抓到一大缸的毛蟹。有時候吃不完都會剁給豬吃。那時的毛蟹沒什麼價錢,如果是現在一斤上千元,我們可能是毛蟹的暴發戶了!這條溪是以前農村生活功臣 — 田裡灌溉的水、日常生活中的飲用水,連洗衣服也都要靠它;還有附近有一家玉峰製片廠的俳優(演員)沒拍戲的空檔,也會來野溪游泳或划竹排,那時候的溪水清澈見底,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現在隨著工業的發達和迫害,一切都面目全非變成了彩虹溪,真令人感慨。

    家的後面是山,種很多竹筍、水果、蔬菜、紅心番石榴、柚子、鳳梨、橘子、批杷和柿子等。小時候最喜歡颱風、颳大風時水果都會掉滿地小孩都會撿來吃,像綠色的柿子撿起來埋在水田的土裡面、差不多一星期以後挖出來就成水柿,又甜又脆、超好吃的。果樹都是上百年又高又大、採不到都要等到成熟時掉下來或是颱風天掃下來、才撿來吃,所以小孩都好高興颱風天不用上學、大人則很擔心有颱風來,因屋頂是瓦蓋的會被大風吹走。

    有一次和哥哥上山挖番薯時,看到一棵番石榴樹上有成熟的番石榴,心想這麼好康,爬上去伸手就摘來吃,邊吃邊覺得奇怪,耳邊好像有嗡嗡叫的聲音,仔細一看原來有一隻小黃蜂,牠的巢可能被我們打擾到,蜂群很團結,拼命的攻擊我們,我的臉上被叮了一下,左臉腫得看不到路像隻獨眼龍,回家時還被大人笑說「餓鬼台語)才會被蜂叮」。以前的小孩都沒零食吃,嘴饞時會自己想辦法去找吃的。有一次挖番薯時,可能是泥土震動,就看到野兔從雜草裏面跑出來,我們就放下鋤頭追兔子,結果是我們勝利抓到小兔子,將兔子帶回家放在雞籠裏面,用番薯藤和葉子餵牠吃,把牠當寵物養,但是,沒幾天就溜走了。

    新時代的人都不知道惜福,要用水,手一轉水就來,要煮也是手一轉就有火;我們以前要水,要到隔壁家的水井打水,一不小心,手沒抓緊水桶就會往下掉到井裡,回去又被大人罵;到夏天井水不夠用就到溪邊挑水,要煮飯要到山上撿柴,或是到三友煤礦的倒土石場撿柴,當時礦坑裡面淘汰不要的木支架,隨著土石倒掉。我們就利用大清早四、五點的時候和大哥去撿木材或煤炭,而且是偷偷的撿,倒土石場的管理員很沒人情味,甘願埋掉也不讓我們撿,被他看到就用石頭丟人,當時我已經讀國小了記憶比較清楚。 


    小時候看大人們為了照顧家中老的、小的,實在很辛苦,要賺錢養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靠打零工和採煤礦才有微薄的收入養家。從我有記憶開始,有很多事情都點點滴滴在心頭,以前的困苦對小孩來說感覺不出來,只要有得吃、有得玩就是快樂的過一天。農村社會時有種田的人家生活比較好過,不愁沒米可煮,我家爸爸是採煤的礦工,媽媽是打零工,生活比別人家困苦,爸媽是在礦場認識的,從我出生到30多歲爸爸都是礦工,所以我道道地地是個礦工的女兒,礦工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採煤的人到最後都會得獎,而且是終生成就獎 塵肺症因為得塵肺症的人終身到老都無法治好。對礦工及其家人而言是一件殘忍的病。兔坑有兩家煤礦,三德與三友;三友在我家附近,全盛時期分早晚兩班,有一次礦場裡面發生災變,死傷很嚴重,大約20幾個罹難,礦場的廣場擺滿了一具具烏漆麻黑的屍體。其中有一家住在下社(現在大同路德明路附近)的父子三人,也同時遇難,出殯當天三具棺木同時出門,讓去幫忙的親朋好友個個心酸難過,所以做礦工的人是 — 有今天,不知道有沒有明天。這是我一生中見過最悲慘的事。三友煤礦現已變成「俊行記磚窯場」,一切都面目全非,大卡車來往灰塵滿天飛,噪音擾亂附近居民的生活。

    民國48年,我約八歲,龜山兔仔坑鶯歌中湖交接處,成立一家玉峰影視(湖山製片場),老闆「ㄊㄨㄢˊ」秋(林博秋)也住在附近,時常可看見俳優(演員)拍戲,記得當時在此拍片的片子有:七仙女阿三哥出馬丐俠天字第一號……等片。我唸小學時,假日或放學常跑到製片場看他們拍戲,片場景物都是造景,刀槍也是道具,雖然片廠裡面都是用布景,但是,給我感覺就是很真實。

    第一次看到俳優時人好多,有如軍隊行軍團,陣容好大喔! 他們男、女主角個個穿著古裝衣服,臉上抹一層厚厚粉妝,跟他們擦身而過聞到一股香香味道。有一次看到男主角從橋上跳下,橋下疊好多紙箱後背還插一把刀(道具黏後背),跳好幾次才成功。當俳優演飛天時,腰綁一條腰帶,腰帶後面用鋼絲拉起,就感覺他們在飛;當俳優演鑽地時,地板用一片活動木板,跳下變成鑽地;許多商店街景是前面造景而已,後面是牆壁空無一物!! 家旁邊有個水池,是他們常演約會的地方,山坡是他們常演翻山越嶺遠走他鄉的外景,大丘田處處都是他們取景的好地方。當時他們沒有限制民眾不能看,只要不影響拍片,拍片周圍都可觀賞。

    有幾個演員印象深刻如:張美瑤(純樸)柳青(漂亮)張清清白虹(大眼睛)石軍(英俊)月春鶯陳雲卿(清秀)張小燕(調皮)陽明(帥氣)…等都是我親眼看過。女演員都好漂亮,男演員都好帥。鄰居有位大嬸,長得嬌小可愛,常常被請去當臨時演員,充當女主角旁的侍女,鄰居們都好羨慕她喔!

    民國48年時,兔坑(今福源)國小是龜山國小分校、兔坑的小孩一、二年級在這邊讀,三年級以後就要轉到龜山本校,父母說轉學麻煩,所以送我去龜山讀。我喜歡讀書、但是怕上學、因為上學路上很難走,當時的路是石頭路和泥土,遇到雨天路很滑,夏天石頭被太陽曬到很燙,腳踩在上面受不了。冬天很冷,路面會有一層白白的霜,腳會被凍到腳趾頭都紅紅很痛。龜山國小是很有制度的學校。上學要穿制服,不能打赤腳,因為家境不好,制服是用喪家用過白布做的,媽媽很聰明我跟同學借制服回來給他看他就會照做;鞋子是塑膠鞋,冬夏可以兩用,我會怕穿壞掉,沒錢再買捨不得穿,赤腳走到學校門口再穿;哥哥穿布鞋就把兩腳鞋帶綁起來掛在脖子上。那時教室不夠一,二年級分上、下午課。記得我二年級是下午課,有一次要上學時被一大群的大鵝追,害我不敢去上學,再跑回頭回來被大人罵;媽媽再帶我去,有很多次都會重複這種情形。爸爸有一個朋友對我們這些小孩很愛護,他知道我會怕鵝,只要他沒上班就會騎腳踏車來載我去上學,連爬坡也叫我坐上面不用下來,他奮力的踩,現在想起來好懷念這位叔叔。

    我是龜山國小41屆畢業的,當時沒電,晚上做功課時都是點油燈。有時寫到一半愛睏想睡覺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媽媽都會留意我,怕我把油燈弄倒會有危險。畢業那年(1964)就搬離龍眼腳(兔坑村77)的土角厝換到617號,這房子是磚牆、瓦片屋頂而且有電燈的地方。畢業後開始找工作,到紡織廠應徵被嫌太小,後來到煤礦場選碳(把石頭和煤炭分開)做了1年半再到紡織廠應徵,一直做到結婚被強迫離職。因紡織廠的工作是當時很多女孩子的理想行業,所以老闆就會叫結婚的女工辭職。結婚後就搬到現在住的地方(湖山180)。我老公是宜蘭人,出外人四海為家,所以我才有機會在生長的地方定居。

    媽媽是個很傳統樸實的人。在我阿媽要臨終之前,握著媽媽的手交代她說:「你是大媳婦,以後那兩個小叔(爸爸有三兄弟)再怎麼窮苦,也不能讓他們入贅人家,古人有句俗語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妳一定要幫忙他們娶妻成家。」(因阿公是個對家庭不負責的人)。所以爸媽一肩扛起這個重擔。在我六歲時二叔要結婚,媽媽為了二叔的結婚費用四處張羅向鄰居借錢;我和哥哥小時候就有存錢習慣,錢是過年親戚給的壓歲錢(取竹子二頭節的地方,中間鋸一個銅板可以塞進去的洞,把錢存起來)。為了二叔要結婚,錢筒仔被媽媽拿去劈開把錢拿去用。媽媽說等她去幫人家採茶發工資,就會做新的存錢筒還我們。民國51年,三叔要結婚,也是媽媽一手打理的,為了三叔的聘金向阿公借錢。阿公罵媽媽說:「沒錢去給人招贅,要娶什麼老婆。」被我聽到、就頂阿公一句「那是你兒子」。結果被阿公狠狠的用木棍打一個膿包;媽媽哭著說「不借就算!」阿公他很有錢,他是一個不重視家庭,不負責任的老人家,所以阿媽臨終前才會交代媽媽幫她完成她的願望,我媽媽是個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女性。

    以前交通工具沒那麼發達時,若有嫁娶都是用花轎和三輪車,我家對面大嬸嫁女時用四人抬的花轎,新郎倌走前面,花轎隨後,就會有一群調皮搗蛋的小孩邊追邊喊,新娘噹噹,褲底破一空,後壁揹米香(台語),跟在他們後面嬉鬧;迎娶的大人就會停下來,擋住小孩不讓他們跟著後面追。民國51年我屘叔(最小叔叔)結婚時是坐三輪車,順著輕便路走,輕便路是用枕木和鐵條組成的,中間有間隔,三輪車走起來像在海上坐碰碰船會上下跳動;還會遇到小山溝,山溝下面是空心只有間隔的枕木,車輪就卡在間隔中,拉也拉不動;民間有習俗說新娘不能中途下車,就請我叔叔下車,然後前面的人用力拉,後面的使勁推,合力將三輪車往前拉,結束了這場有趣的插曲,想起還真好玩又好笑。


    很多童年往事無法一一表達,只有抱歉啦!!




 

   




351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