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社團法人台灣龜崙嶺環保愛鄉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77
  • 累計人數:345256
  • 發表文章:352
  • 相片數量:448
  • 回應數量:12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吳淑華  
聯絡地址: 桃園縣龜山鄉兔坑村大同路581號  
聯絡電話: 03-3205912  
傳真電話: 03-3194521  
特色快照
龜崙嶺山區長遠的發展應有國家風景區層級的思考 

龜崙嶺山區景觀資源豐富,之前鄉公所方面有朝都會公園發展的構想,但都會公園太過人工化,龜崙嶺山區地勢陡峭並不適合,且以此地的景觀而言,可比觀音山、八卦山,但此兩地現在是國家風景區。而且本區是跨縣,不論都會公園或國家風景區,主管單位都屬中央,龜崙嶺山區長遠的發展應有國家風景區層級的思考,且在風景特定區管理條例之下,可對開發進行限制,本區現在雖大多為山坡地保育區,但濫挖濫建相當嚴重,以大棟山路這一段而言,從90年代至今,已多了10間廟,2條路,2家土雞城,2間住宅,這些還要附帶廣場或停車場,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對本區最重要的優勢--景觀而言產生負面的影響。
龜崙嶺山區本身或許範圍不夠大(本區已含樹林、鶯歌、龜山),但可結合鄰近的三峽、大溪乃至龍潭石門水庫,而成國家級的風景特定區。當然龜崙嶺山區本身的環境還需要大大的改善。山區北側的磚窯廠如何與國家風景區等級的景觀相容,磚窯舊址如何復育,國家風景區重要廢土處理也很重要,這需要相當大的智慧,也要投入相當大的關注,否則這裏只會繼續是廢土處理場(還有焚化爐)。
大丘田地區的發展主要還是與整個大區域一致,為龜崙嶺山區整體發展的一環,步道系統的2個出入口所在。但對居民來說環境改善才是最重要的,也有助於區域休閒遊憩的發展,本地居民並不太需要從觀光遊憩中去得到經濟利益,居住於此到外面工作並不需要離鄉背井,這裡不是世外桃源而應該是市內桃源,享受鄉間應有的安寧與美景才是大家最期盼的。

社區小故事
結婚時老婆的嫁妝裡 也有一台音響電唱機,那台當時算不錯的,可放黑膠唱片又是雙卡錄音機更有最新雷射唱盤
    2011/02/02 12:27 | 人與土地故事集

                       收藏老曲盤的回憶  鍾國文

一、       何時開始收集黑膠唱片?什麼原因開始收集,為何別人不要的,你要花錢去買?

猶記得童年時代,住屏東鄉下老家早期是没有電,唯一照明是煤油燈與電土燈。民國六十年左右,就讀國小一、二年級,每天早上看到爸爸於神明廳點香祈福,隨著撥放(扮仙....)不知名的歌,隨着歲月增長,喜歡聆聽各種型態音樂接觸後,才了解原來那是八音即所謂(北管)。 每當村內廟會活動,布袋戲演出前,先來一段(扮仙)意謂八仙過海,萬壽無疆。接著布袋戲精彩演出,小朋友看的不亦樂乎,還跟著手舞足蹈。甚至還會調皮跑到後台,看工作人員在那邊 , 忙著撥放唱片配樂,如同現今DJ,這也是對唱片最早的印象。

長大之後踏入社會,從南部隻身北上當學徒,離鄉背景還真想念家人呢!假日當時没什麼休閒娛樂,年輕人大部份都跑台北-西門町看電影、逛街、唱片行......。也產生收集唱片的興趣了,不論是新出專輯或者舊版,只要喜歡的曲調,就會想收藏。尤其獨自一人在外,工作繁忙之餘聽到喜歡的音樂,心情也愉快舒暢。

二、目前大約有幾張?以那種居多?最珍藏的是那一張?為什麼?

    收藏約500張左右,民歌、年代臺語老歌、國語、英文歌都有,以60~70年代居多,有些

是親戚朋友因搬家,割愛相送,其中還有貓王專輯。

最珍藏民歌時期一張齊豫唱的橄欖樹,其曲風與當時流行歌完全不同、朗朗上口的歌詞寫得很棒(不要問我從那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道盡流浪異鄉的游子的心情,這首民歌總讓人百聽不厭,是已故作家三毛作的詞,資深音樂家李泰祥寫的曲。或許我也算是李泰祥的粉絲吧!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臆墓粿,也是重要的零錢來源之一 我們拿了錢,又陪別人祖先玩,看看我們天真無邪的笑容,
    2011/02/02 12:26 | 人與土地故事集

蕭厝坑之童年往事  游文雄

    小時候的兔仔坑純樸而美麗,我住的蕭庴坑更是能讓我回憶一輩子的地方。雖然只有十二年,雖然房子很小、破舊、也很窮,但非常慶幸,我有一個快樂完整的童年。

    我的記憶從小學開始分界,沒念小學前,三友煤礦的舊址還在,家門前有條小溪,小溪的兩旁有野薑花,在磚廠還沒來時,還曾看過野兔窩的小兔子,可說是自然生態豐富,在七月鬼月時,我們還到山上去祭拜山神。

    小時候我的乳名叫紅(ㄤˊ)(ㄍㄨˋ),由於淚腺極為發達,又名大雷獅,但可能是小時候把淚流光了,長大後卻很難再流下眼淚,我阿伯喜歡問我有幾雷? 我很天真的回答:一百空(ㄎㄨㄥˋ)八雷,當時根本不曉得水滸傳有一百零八條好漢,完全純屬巧合。而我也非常異於常人,一直以為是石頭公蹦出來的,而且是大山尾溜的那顆大石頭,每個人都這麼說,我也就信以為真,太神奇了,真的和孫悟空一樣,但長大後這個神話就破滅了。

    每當芭樂開花時,孩子們就開始守候,因為這是超天然有機的水果;小鳥是我們最大對手,但太高採不到的還是得讓給小鳥,而這些野生的土芭樂果實不大,卻非常好吃,而紅心和黃心芭樂就更為稀奇,尤其現在幾乎看不到黃心芭樂了。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有人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父親之於我,是想說卻又說不出口的情感
    2011/02/02 12:23 | 人與土地故事集

       我的父親                           鍾雅惠                   

 

關於我的父親,只能用難以形容來描述,因為他真的太特別到我都不曉得怎麼介紹他才恰當,但唯一可知的是,他永遠都是我最愛的父親。

  父親的興趣非常廣泛,或許是雙子座的緣故吧,對任何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即使你覺得這兩個興趣根本牛頭不對馬尾,但是在父親身上,我看到了他的赤子之心,用最熱情的態度去接納每件事,舉凡園藝、木工、音樂、藥草、運動等等,都是他的興趣所在。曾聽母親說過,父親以前在園藝比賽中連續拿下兩年的盆栽種植冠軍,我一直以為母親只是開玩笑,直到長大後有機會和父親聊到這件事,才知道原來父親的業餘興趣竟也受到他人肯定。家裡的小木桌椅、矮櫃也來自父親的巧手,即使不像系統家具有一致統整性,但每個父親的作品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吃飯時坐在小木椅上,小木桌是我們最棒的收納櫃,每一個都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系統家具給人冷冰冰的感覺,父親的木工家具給了我們最溫暖的成長回憶。

  關於音樂,或許談這個太高雅,不像父親給人平易近人的感覺,但這也是父親教導我的一部分。對於童年的記憶其實沒什麼印象了,多半是從母親口中聽到的,小時候父親常帶全家人去聽音樂會,當時的他還在經營代工廠,經濟能力算不錯,便常用週末開車去國家音樂廳、文藝中心欣賞表演,在車上,父親習慣一定要放張CD來聽聽,或許這就是他熱愛音樂的表現,但是他的音樂類型非常廣,從台語老歌、英文老歌、古典音樂、大自然樂曲、到我們愛聽的流行歌,可以用周杰倫做個象徵性代表,一開始父親會抱怨我們聽的歌他都聽不懂,到後來,他還會請他的同事幫他找些流行歌曲呢。而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宮騎駿的電影配樂,常聽父親講到久石讓(即電影配樂大師),每部電影的配樂我大都能朗朗上口,且有獨特的情感在裡面,或許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吧,長大後也對其產生濃厚興趣,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好父親不是拿著一本教育指南去教導小孩,而是要思考你想把什麼東西帶給他,使他在長大後還能主動去接觸探索相關議題,而非填鴨式的制式教育。

  藥草也是父親興趣的一部分,他不時會摘一些藥用植物回家,把它敖煮成一鍋鍋精華,說是對身體好,但是我一看到那黑黑稠稠的液體就敬謝不敏了,父親會在週末時參加社區大學舉辦的課程,如藥用植物課程、登山課程等等,也積極參與許多社會團體,找到一群同好,多數的上班族除了工作、家庭、老朋友之外,較少會主動開發其他團體,但是父親也擁有其他領域的朋友,可以一起登山、一起研究植物、一起上課,我想父親的生命精采的地方就在此,他是用一顆最熱情的心活著。

  父親的工作也轉換過許多跑道,年輕時從學徒做起,結婚後自己開代工廠,後來轉給叔叔經營,之後基於對園藝的興趣而從事相關行業,結束了園藝工作後經營兒童服飾店,最後到一般中小企業當上班族。就我來看,父親年輕時一直不斷的在冒險,追尋自己的夢想,甚至還曾開了童裝店,但是當孩子們漸漸長大後,相對的父親工作選擇也愈趨穩定,或許是考量到經濟因素,穩定的工作收入才能給孩子平穩的成長環境吧,但是我知道,那是出自於一個父親的愛,他的夢想他的熱情並沒有消失,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去追求而已。

  記憶中的父親一直都是很樂觀的,很少看到他埋怨什麼,為人圓融不爭,和親戚朋友相處的也都很融洽,工作認真上進。我相當喜歡父親的個性,在大環境中要學會怎麼適應與生存,或許這是年幼就進入社會的父親體悟到的道理吧,但父親不曾像命運低頭,即使環境惡劣,咬緊牙關明天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在前幾年經濟不景氣時,父親的公司也休了無薪假,那陣子社會新聞常常報導父親因失業而帶孩子走上絕路等事件,我擔心父親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畢竟經濟不景氣對一般上班族真的衝擊很大,薪水頓時少了許多,但是父親卻不曾在我們面前抱怨過什麼,放無薪假的日子,他常常去爬山、逛花市,也租了一塊地開始耕耘,種一些藥草、蔬菜,收成後就有健康又養生的菜可以吃了,那陣子假日我們也會去幫忙翻土、收成,感覺好像回到了小時候那種快樂無悠的時光,有次全家人還一起在父親的田地烤地瓜,在經濟不景氣的日子裡,父親帶給我們的不是焦慮與沮喪,而是更多的歡樂和回憶,我想這是父親獨有的魅力,他用熱情與樂觀渡過了那段看似悲慘的經濟蕭條,實則美好的豐收果實。

  長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呂楊葉 阿媽的故事「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肯努力,是餓不死的」
    2011/02/02 12:22 | 人與土地故事集

呂楊葉 阿媽的故事

   

     楊葉 阿媽於民國三年出生在桃園市大檜溪家,出生40日即被生父母送給住在龜山鄉兔坑村大丘田12號的呂潮秀當童養媳,在楊家是獨生女,長大懂事後心中難免怨父母的無情,也呈現出那個年代重男輕女,女孩子是無地位的。

    童年的記憶有歡樂亦有痛苦的回憶,呂家大家族人口眾多家境並不富裕,有記憶開始就隨著大伯母(呂娘輝夫人)上山採茶、撿木柴…等等,水果成熟時,家人交代看顧果園不可讓人來採,別人卻以一碗飯誘惑,年紀小為了想吃那碗飯,即使回家會被打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人採摘,回家照實說,當然也少不了一頓責罵。稍長幫忙帶小孩,因為年紀小,個子也小,背不動,大人就想辦法釘一根竹柱,要她抱住竹柱,以免跌倒。小時候看到同伴穿件漂亮的衣服,很喜歡也想要有一件,回去要求婆婆同樣做一件。婆婆答應她,但要幫忙家裡努力工作,打草繩、製草鞋賣錢,等存夠了錢買布縫製一模一樣的衣服,但天不從人願,還來不及穿上就被同伴誤會偷她衣服,互搶把新衣服撕破了,為此傷心了好一陣子,這也證明了當時窮人家的小孩沒資格穿新衣服。

    家門前有大庭院及池塘,每到夏天的夜晚,不管住在多遠的鄰居,都提著火把聚集在庭院,大人聊天說故事,小孩也沒閒著,聽大人說故事或玩捉迷藏,她常因大人交待工作沒完成,只有乾看的份而不能參與。家族中年齡相仿的大男孩們時常惡整她,一群孩子到黑暗的地方或看到恐怖的地方,總推她走最前面,回來時把她留在最後面,完全不理會她的恐懼。但也因此練就一身膽,往後生活中無論遇到甚麼都能輕而易舉度過。有一次大伯呂娘輝的小兒子漳錦,因一時好玩害她跌入池塘,幸好大人即時救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到了十七、八歲,養父母逼她與大她兩歲的兒子漳旺成親。當時他們還是小孩時,就常常欺負她;長大成親後,妯娌之間,因為她是童養媳沒有嫁妝,看不起她欺負她,丈夫不但不疼惜,還動不動聽信別人的話,打她、罵她,完全不顧她的感受,而她也無語問蒼天聽天由命。孩子一個一個的出生(這輩子共生了9個孩子)生活過得更苦更悲慘,尤其生下老三後,丈夫突然發狂,見面就完全失去理智一陣毒打,像要置她於死,她公公一看不對勁,連忙偷偷的帶她到遠方親戚家躲藏;一方面天未亮就要起床幫忙做家事,準備摘地瓜葉、剉地瓜籤養豬、洗豬舍..等。三餐吃不飽,另方面又擔心丈夫,到了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心抱著兒子痛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度想自殺了結,後經人勸導又想起家中尚有公婆,小孩需她照顧,擦乾眼淚,請公公帶她回家。接著老四出生,還在地上爬時,婆婆頸部長瘤不治死亡,丈夫在他大哥漳東家做長工,甚少拿錢回來,家中重擔落在她肩上。懷雙胞胎時,受盡折磨,雙腳水腫肚子大到無法走路、做事,連去看醫生都是用爬的,更不幸小孩出生不到一個月相繼死亡,她說這是來要債的。當時台灣受日本統治,物資缺乏,生活困苦,空中不時有飛機轟炸,炸彈落下來。她在田間工作,連躲都躲不躲,更希望被炸死,但天不從人願,她活著好好的。

  民國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父親請不同的歌仔戲或新劇團來表演,新劇團就像現在的舞台劇,大部分都是以歌編劇的。每一個團為期十天,到期後就換另一個團,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學習了好多台、國語老歌。
    2011/02/02 12:22 | 人與土地故事集

憶  往   事                                                  本會會員 許玉秀

 

    我出生在日本統治時代的民國29年,當時的女性名字後面都有一個「子」,我的名字就叫許秀子。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說名字不能有「子」字,所以上小學時,老師說要改名字,不知是母親說的還是老師取的,就叫做許玉秀。可是戶籍登記寫的是許秀,就是將「子」去掉而已。所以我學籍上的名字是許玉秀,而戶籍登記是許秀,這讓我有點遺憾,因為常在報上看到有一位大法官叫許玉秀,心裡想去跟他攀一下交情,可惜我身分證上的名字少了一個「玉」字。

    在我懂事時,還在世界二戰末期,常常聽到飛機轟轟的聲音,那時在家旁邊有一個防空洞,如有聽到飛機聲時,鄰居大大小小都往防空洞裡躲。有一次剛好在吃飯,聽到轟轟飛機聲,大家手捧飯碗都往防空洞裡衝去,等到飛機聲沒了,大家才敢出來。記得剛要去小學新生報到時,在往東門國小的路上就看見飛機來了,大家先躲空襲再說。有次跟母親及家人一起帶著簡單的家具疏散到嶺頂山上友人的家,我記得是用四輪的人力車,我還在後面推呢。

    小學六年級時,因想參加一個活動需要用點錢,就跟隔壁阿媽到嶺頂山上去挑一種台語叫毛枝樹,挑回家給母親燒火煮飯,換一點錢參加活動。

    夏天,母親都會叫我出門叫賣冰棒。有一次路過成功路時,剛好有一戶人家嫁女兒。台灣習俗是新娘坐上車後,要在車子啟動前把一把扇子丟出,讓娘家人撿回家。我當時剛好路過,就很高興把扇子撿起來想要帶回家,結果那家人馬上追來把扇子拿回去。因當時年紀小也不懂禮俗,差一點當了小偷。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1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